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西部地区宿主和媒介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基因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1
作者 何志海 和仙 +11 位作者 孙毅 蒋宝贵 邵宗体 张云 李玉琼 浦恩念 姚明国 王帆 别双双 高子厚 江佳富 杜春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8-213,共6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西部地区宿主动物和媒介蜱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基因多样性,为进一步掌握该地区莱姆病菌株的特性奠定基础。方法对采用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基因筛查阳性的云南西部地区采集的家畜、小型兽类、蜱虫样本,进行伯氏... 目的了解云南省西部地区宿主动物和媒介蜱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基因多样性,为进一步掌握该地区莱姆病菌株的特性奠定基础。方法对采用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基因筛查阳性的云南西部地区采集的家畜、小型兽类、蜱虫样本,进行伯氏疏螺旋体鞭毛蛋白基因(FLA基因)和16S rRNA基因的检测,综合分析病原体的基因信息,了解当地流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流行特征。结果共检测301份样本,共检出7种基因型伯氏疏螺旋体,其中宿主动物共检出5种:B.afzelii(阿弗西尼疏螺旋体)、B.garinii(伽氏疏螺旋体)、B.burgdorferi s.s.(狭义伯氏疏螺旋体)、B.japonica(日本疏螺旋体)、B.valaisiana(法雷斯疏螺旋体);媒介蜱检出7种:B.afzelii(阿弗西尼疏螺旋体)、B.garinii(伽氏疏螺旋体)、B.burgdorferi s.s.(狭义伯氏疏螺旋体)、B.japonica(日本疏螺旋体)、B.valaisiana(法雷斯疏螺旋体)、B.sinica(中华基因型伯氏疏螺旋体)及未定种Borrelia sp.。B.afzelii、B.garinii和B.burgdorferi s.s.为优势流行株,占总阳性的85.04%(256/301)。不同地区、不同来源的相同基因型株基因序列存在种内差异,同一地区的宿主和媒介中检出的相同基因型螺旋体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和较近的遗传进化关系。结论云南西部地区宿主和媒介感染伯氏疏螺旋体基因型具有较高的多样性特征,存在多种致病基因型,给当地人群的健康造成一定危害,需加强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西部 伯氏疏螺旋体 宿主动物 多样性
下载PDF
云南省小型兽类感染无形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4
2
作者 汤丽 邵宗体 +12 位作者 段兴德 江佳富 贾娜 张云 何志海 李玉琼 刘正祥 浦恩念 陈星 刘洪波 蒋宝贵 高子厚 杜春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57-864,共8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小型兽类感染无形体的种类及其分布,以掌握该地区小型兽类携带无形体对人、畜健康的危害,为无形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云南省22个县(市)的130个采样点,捕获分属4目9科26属52种的小型兽类2 251只,取其脾脏组织提... 目的了解云南省小型兽类感染无形体的种类及其分布,以掌握该地区小型兽类携带无形体对人、畜健康的危害,为无形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云南省22个县(市)的130个采样点,捕获分属4目9科26属52种的小型兽类2 251只,取其脾脏组织提取DNA后,运用无形体通用引物,巢式PCR检测无形体16S rRNA 660 bp部分片段。阳性产物测序后,通过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确定感染无形体种类,结合样本信息分析流行病学意义。结果共检出阳性样本27份,产物序列经比对为23份A.phagocytophilum,4份未分类无形体。总阳性率1.20%;阳性小兽分属3目6科7属12种,分别是:针尾鼹50.00%(1/2)、纹背鼩鼱12.50%(2/16)、珀氏长吻松鼠8.33%(1/12)、藏鼠兔5.66%(3/53)、白尾松田鼠5.41%(2/37)、西南绒鼠4.00%(2/50)、社鼠3.74%(4/107)、大足鼠3.57%(1/28)、斯氏家鼠2.20%(2/91)、大耳姬鼠1.85%(2/108)、中华姬鼠1.30%(4/308)和黄胸鼠0.69%(3/433),分布于5个县(市)。统计学分析表明,无形体的感染率雄性高于雌性,海拔>2 500 m捕获小兽感染率最高。不同生境和年龄的小兽感染率无差异。结论云南省部分县(市)的多种小型兽类携带A.phagocytophilum,给当地人群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威胁,人群和媒介蜱、其它宿主的感染和分布等情况值得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小型兽类 无形体 调查
下载PDF
滇西北高原藏区小型兽类体表寄生蚤的生态位特征
3
作者 陈星 刘正祥 +6 位作者 段兴德 邵宗体 浦恩念 苏超 杜春红 李玉琼 高子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476-5486,共11页
为探讨云南西北高原藏区小型兽类体表寄生蚤的生态位特征,根据海拔和地形等自然环境特点,在德钦县选取42个调查样点,划分为5个垂直带,4种生境,采用铗夜法和笼日法捕获小兽,梳捡其体表寄生蚤,运用生态位宽度指数(B_(i))和生态位重叠指数(... 为探讨云南西北高原藏区小型兽类体表寄生蚤的生态位特征,根据海拔和地形等自然环境特点,在德钦县选取42个调查样点,划分为5个垂直带,4种生境,采用铗夜法和笼日法捕获小兽,梳捡其体表寄生蚤,运用生态位宽度指数(B_(i))和生态位重叠指数(NO)对其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梳捡寄生蚤1275头,隶属4科9亚科17属33种,其中迪庆额蚤和云南栉眼蚤为优势种,常见种12种,稀有种19种。在海拔资源轴上,B_(i)值前三分别是特新蚤德钦亚种0.698、棕形额蚤0.690、斯氏新蚤川滇亚种0.667;生境资源轴上,B_(i)值前三分别是:无值大锥蚤0.630、特新蚤指名亚种0.57、特新蚤德钦亚种0.537;寄主资源轴上,B_(i)值前三为绒鼠怪蚤0.584、迪庆额蚤0.567、棕形额蚤0.553;多维生态位宽度来看,特新蚤德钦亚种和迪庆额蚤B_(i)值较大,分别为1.031、1.019。海拔、生境、寄主生态位重叠指数中,有意义的重叠种对分别占比35.6%、39.39%、9.28%;完全不重叠的种对分别占比26.89%、18.56%、51.14%;完全重叠的种对分别占比2.27%、13.26%和0.19%。三种生态因子中,优势种和常见种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大,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和竞争能力较强。不同生态因子的生态位重叠指数格局不同,与资源轴本身有关。有意义的重叠和完全不重叠的种对占比较多,前者多为优势种、常见种、稀有种两两之间重叠,重叠指数越高,竞争关系越激烈;完全不重叠的种对多为稀有种之间,无资源利用竞争关系。总体来说,德钦县小兽体表寄生蚤种类丰富,生态位分化较为均匀,本研究可为该地蚤传疾病的监测防控提供生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寄生蚤 德钦县
下载PDF
云南省金沙江中下游流域致病性耶尔森菌调查研究
4
作者 张海鹏 李玉琼 +6 位作者 刘正祥 段兴德 樊荣 浦恩念 洪梅 王鹏 邵宗体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22-825,共4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金沙江中下游流域鼠疫耶尔森菌、假结核耶尔森菌及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3种致病性耶尔森菌的分布及流行现状。方法选择云南省金沙江中下游流域5个县,采集鼠盲肠及犬肛门拭子标本,通过冷增菌后提取增菌液DNA并对foxA、ail、... 目的了解云南省金沙江中下游流域鼠疫耶尔森菌、假结核耶尔森菌及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3种致病性耶尔森菌的分布及流行现状。方法选择云南省金沙江中下游流域5个县,采集鼠盲肠及犬肛门拭子标本,通过冷增菌后提取增菌液DNA并对foxA、ail、inv、caf1等特异基因进行PCR检测,基因阳性可疑标本进行菌株分离纯化后进行菌落PCR鉴定,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集标本1631份,其中鼠盲肠段标本985份、犬肛门拭子标本646份。自鼠肠道中共分离到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24株,分离率为2.44%(24/985),自犬肛门拭子中共分离到14株,分离率为2.17%(14/646),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总分离率为2.33%(38/1631),且38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毒力基因检测均为阴性;自昭通永善县犬肛门拭子中分离到唯一1株假结核耶尔森菌,分离率为0.15%(1/646);未分离到鼠疫耶尔森菌。结论云南省金沙江中下游流域鼠和家犬中携带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云南省首次自鼠疫指示动物犬中分离到假结核耶尔森菌,未发现鼠疫耶尔森菌的相关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耶尔森菌 毒力基因 云南省 金沙江中下游流域
下载PDF
云南省昭通市鼠疫噬菌体分离结果分析
5
作者 彭海燕 钟佑宏 +5 位作者 张海鹏 石丽媛 樊荣 刘正祥 杨丰义 邵宗体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2024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 调查昭通市宿主动物中鼠疫噬菌体的携带情况,对部分噬菌体进行初步鉴定。方法 2019年5月在昭通市永善、水富、绥江3个县采用鼠笼法及5 m夹线法捕获宿主动物,经鉴定采集肠道样本,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分离鼠疫噬菌体,对分离结果进行... 目的 调查昭通市宿主动物中鼠疫噬菌体的携带情况,对部分噬菌体进行初步鉴定。方法 2019年5月在昭通市永善、水富、绥江3个县采用鼠笼法及5 m夹线法捕获宿主动物,经鉴定采集肠道样本,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分离鼠疫噬菌体,对分离结果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捕获宿主动物449只,分离到15株鼠疫噬菌体,总分离率为3.34%。有8个乡(镇)分离到鼠疫噬菌体,其中青胜乡分离率最高为16%(4/25)。不同生境、性别和年龄鼠疫噬菌体的分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种属宿主动物鼠疫噬菌体的分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分离噬菌体噬菌斑表现为3种类型,电镜下观察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结论 云南省昭通市存在鼠疫噬菌体,所分噬菌体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且具有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噬菌体 昭通市 分离结果
原文传递
云南洱源县血吸虫病主要传染源调查 被引量:5
6
作者 邵宗体 冯锡光 +11 位作者 董毅 熊孟韬 吴明寿 黄鹏 董兴齐 李雄斌 毛桂林 杨文灿 施学文 沈美芬 张云 江华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1年第3期138-142,160,F0004,共7页
目的了解当前洱源县血吸虫病主要传染源,为因地制宜地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洱源县随机抽取3个自然村、调查当地居民、家畜和野鼠血吸虫病感染情况。结果 2010年在3个自然村共调查居民631人,估算感染... 目的了解当前洱源县血吸虫病主要传染源,为因地制宜地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洱源县随机抽取3个自然村、调查当地居民、家畜和野鼠血吸虫病感染情况。结果 2010年在3个自然村共调查居民631人,估算感染率为0.96%;采用病原学方法检查牛、马、骡、猪和野鼠分别为270、19、19、29和175头(只),发现阳性牛2头,其余未见阳性;采用病原学方法检查当地居民、牛、羊、猪、马和犬的野粪共367份,发现居民和犬的野粪阳性率分别为5.88%和14.00%,其余野粪未见阳性。人、犬和牛3种宿主的潜在污染指数(IPC)分别为0.0324、0.0328和0.0004。结论人、犬、牛在洱源县血吸虫病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当前该县的主要传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传染源 凋查 洱源县
下载PDF
云南省大山区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特征与控制对策 被引量:33
7
作者 董兴齐 冯锡光 +7 位作者 董毅 熊孟韬 江华 沈美芬 张云 杨光璨 邵宗体 吴兴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35-137,共3页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流行病学特征 大山区 云南省 高海拔地区 少数民族 地理位置 环境气候
下载PDF
2004~2007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董兴齐 冯锡光 +6 位作者 董毅 熊孟韬 吴明寿 张云 沈美芬 邵宗体 黄鹏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目的分析2004~2007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评价综合治理成效,为制定防控达标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和《云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统计分析各项监测指标。结果疫情监测各项指标明显下降。2007年与2004... 目的分析2004~2007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评价综合治理成效,为制定防控达标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和《云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统计分析各项监测指标。结果疫情监测各项指标明显下降。2007年与2004年相比,急性血吸虫病人发病数下降94.74%,未发生暴发疫情,血吸虫病人得到治疗;校正后人群感染率下降86.72%;家畜粪检阳性率下降62.18%;钉螺面积由4316.4hm2压缩至2747.9hm2,阳性螺点数由771个减少至197个,阳性螺密度下降76.92%。结论通过4年来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全省血吸虫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疫情 效果评价 云南省
下载PDF
云南省2006年血吸虫病防治概况 被引量:1
9
作者 熊孟韬 冯锡光 +4 位作者 董毅 江华 沈美芬 张云 邵宗体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113-114,共2页
关键词 血吸虫病 云南省 防治
下载PDF
云南省晚期血吸虫病调查 被引量:1
10
作者 熊孟韬 冯锡光 +3 位作者 董毅 吴明寿 张云 邵宗体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826-827,共2页
关键词 血吸虫病 调查
下载PDF
云南省现存晚期血吸虫病病例分布状况与特点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晓云 邵宗体 +4 位作者 董毅 张云 冯锡光 沈美芬 董兴齐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0年第4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掌握云南省现存晚期血吸虫病(晚血)病例分布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晚血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2005年云南省晚期血吸虫病普查资料.结合各年报表.制定调查方案.明确调查对象、方法和内容,统一按要求进行调查。结... 目的掌握云南省现存晚期血吸虫病(晚血)病例分布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晚血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2005年云南省晚期血吸虫病普查资料.结合各年报表.制定调查方案.明确调查对象、方法和内容,统一按要求进行调查。结果2009年,全省共有现存晚血病例812例,其中2006年和2007年新发现晚血20例(2.00%):2008年和2009年新上报的晚血35例(4.31%)。晚血病例中.巨睥型占5283%.腹水型占2623%。结肠增殖型占(1.37%,侏儒型占2.71%,肝脾肿大型占17.86%男性占21.68%.女性占78.32%。年龄最小者13岁,最大者99岁。60岁以上年龄组病例占65.64%:30岁~59岁年龄组占33.25%;30岁以下年龄组占1.11%。农民占98.51%,其他职业占1.36%,结论云南省晚血患病率有逐年下降趋势.但报表中存在一些漏报病例:现存晚血病例主要是60岁以上的农村妇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血吸虫病 分布特点 云南省
下载PDF
湖北钉螺川滇亚种不同密度种群繁殖实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毅 杨新燕 +6 位作者 冯锡光 吴明寿 沈美芬 邵宗体 张云 黄鹏 董兴齐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1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研究湖北钉螺滇川亚种在不同密度下种群繁殖规律。方法在云南省大理市选择现场实验点,将钉螺低密度系列各组雌、雄配对,高密度系列各组随机分组,按每笼2、4、6、8、10、20、40、80和100、150、200、400、800、1000只的2个低、高密... 目的研究湖北钉螺滇川亚种在不同密度下种群繁殖规律。方法在云南省大理市选择现场实验点,将钉螺低密度系列各组雌、雄配对,高密度系列各组随机分组,按每笼2、4、6、8、10、20、40、80和100、150、200、400、800、1000只的2个低、高密度系列投放,每个系列2笼,养殖一年后观察繁殖情况。结果低密度组钉螺密度增加,10只/0.11 m^2的以上的组钉螺密度下降,投螺数越多降幅越大。螺口数增加最高的为6只/笼组,为原投放螺数的13.17倍,活螺数和投入螺数之比在低密度组大于1,在高密度组(10只/0.11 m^2以上)小于1并保持在较低水平。结论密度是制约钉螺种群大小的关键因素,经过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将趋向于相对平衡;其中低密度组钉螺的代偿最为活跃,繁殖力最强。将给制定有关钉螺的考核指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滇川亚种 密度 繁殖
下载PDF
云南光壳钉螺实验室饲养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明寿 沈美芬 +5 位作者 杨新燕 董毅 冯锡光 邵宗体 黄鹏 董兴齐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1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建立云南光壳钉螺人工繁殖的饲养方法。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泥盘草纸饲养法,对云南两地钉螺进行平行饲养观察。结果 3、4、5月份两地子一代钉螺产卵指数分别为6.3、14.5、15.7,3月份孵化率达75%,12个月死亡率22%。结论本方法适... 目的建立云南光壳钉螺人工繁殖的饲养方法。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泥盘草纸饲养法,对云南两地钉螺进行平行饲养观察。结果 3、4、5月份两地子一代钉螺产卵指数分别为6.3、14.5、15.7,3月份孵化率达75%,12个月死亡率22%。结论本方法适用于云南钉螺的人工饲养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壳钉螺 人工饲养 云南省
下载PDF
2012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云 冯锡光 +3 位作者 吴明寿 熊孟韬 邵宗体 孙佳昱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3年第4期204-207,共4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表、年报表及有关螺情、病情资料,分析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和特点。结果截至2012年底,全省现有血吸虫病人1283人,其中晚期病人816... 目的了解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表、年报表及有关螺情、病情资料,分析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和特点。结果截至2012年底,全省现有血吸虫病人1283人,其中晚期病人816人,未发现急性感染病人。全省实有钉螺面积1 679.73hm^2,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现有存栏耕牛265440头,耕牛血吸虫感染率0.12%较2009年的0.22%明显下降。结论云南省血吸虫病重点流行地区疫情仍然维持在历史较低水平;由于流行地区家畜数量大,对环境的污染仍然存在。大力推进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是实现血吸虫病防治中长期规划目标的治本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疫情 云南省
下载PDF
云南勐海县一起人间鼠疫疫情的调查处置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浦恩念 苏超 +8 位作者 邵宗体 王鹏 石丽媛 钟佑宏 张海鹏 梁云 苏梅惠 高子厚 杨红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4-468,共5页
目的对2020年勐海县1起人间鼠疫疫情的调查处置进行分析,为完善家鼠鼠疫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个案调查、宿主媒介监测等流行病学方法开展调查,对患者的血液、淋巴结穿刺液以及采集的鼠类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测、抗原检测和... 目的对2020年勐海县1起人间鼠疫疫情的调查处置进行分析,为完善家鼠鼠疫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个案调查、宿主媒介监测等流行病学方法开展调查,对患者的血液、淋巴结穿刺液以及采集的鼠类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测、抗原检测和荧光定量PCR检测;对患者的血清进行抗体检测;采用灭鼠、灭蚤等综合措施对疫区进行处置。结果本次疫情共确诊1例腺鼠疫病例,从黄胸鼠分离到鼠疫杆菌10株;通过采取患者隔离治疗、环境卫生整治,灭鼠、灭蚤等综合处置措施,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结论本例人间鼠疫病例感染来源是当地鼠间鼠疫,跳蚤叮咬可能为其感染途径。及时有效控制鼠间鼠疫疫情是家鼠鼠疫防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疫情 流行病学调查 处置
下载PDF
云南部分地区大绒鼠种群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研究
16
作者 浦恩念 高子厚 +4 位作者 李玉琼 邵宗体 杜春红 段兴德 刘正祥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4-260,共7页
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是云南省野鼠鼠疫疫源地的主要宿主动物之一。本研究对云南部分地区大绒鼠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分析,探讨云南不同地理种群大绒鼠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共获得7个采样点140只大绒鼠的cy... 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是云南省野鼠鼠疫疫源地的主要宿主动物之一。本研究对云南部分地区大绒鼠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分析,探讨云南不同地理种群大绒鼠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共获得7个采样点140只大绒鼠的cyt b基因序列,共发现变异位点109个,定义51个单倍型,所有种群均为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模式,整体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为0.977±0.004,核苷酸多样性为0.01845±0.00178。基于类平均法构建的分子系统发育树和基于中连法构建的单倍型网络关系图显示出相同的结果,大绒鼠种群分化为4个地域性分支。基因流数据显示多数地理种群间基因交流贫乏,分子变异分析表明,种群间的遗传差异(84.29%)明显高于种群内(15.71%),遗传分化显著。IBD分析表明,大绒鼠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呈正相关(r=0.6997,P<0.05),说明地理距离隔离是大绒鼠种群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大绒鼠的这种遗传多样性与种群遗传分化,可能与其地下洞道生活、扩散能力弱、地理距离隔离等因素有关。本研究为大绒鼠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绒鼠 cyt b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下载PDF
云南省大臭鼩鼠疫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17
作者 赵晓飞 石丽媛 +5 位作者 邵宗体 苏超 董珊珊 杨丰义 王鹏 钟佑宏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25-530,共6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大臭鼩携带鼠疫噬菌体情况,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2015-2018年,在云南省家鼠鼠疫历史疫源地、新增疫源地(1982年后)和顽固疫源地的10个调查点进行鼠疫宿主动物调查。利用大臭鼩的肠道标本分离培养鼠疫噬菌体,采用双层... 目的了解云南省大臭鼩携带鼠疫噬菌体情况,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2015-2018年,在云南省家鼠鼠疫历史疫源地、新增疫源地(1982年后)和顽固疫源地的10个调查点进行鼠疫宿主动物调查。利用大臭鼩的肠道标本分离培养鼠疫噬菌体,采用双层平板法观察噬菌斑的生长情况,电镜下观察鼠疫噬菌体的形态结构,同时检测肠道标本鼠疫耶尔森菌特异标识基因F1抗原结构基因caf1。结果共捕获大臭鼩157只,分离出16株鼠疫噬菌体,总分离率为10.19%;历史疫源地(10.00%,1/10)与顽固疫源地(16.22%,12/74)、新增疫源地(4.11%,3/73)的鼠疫噬菌体分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965;Fisher检验,P=1.000),而顽固疫源地与新增疫源地鼠疫噬菌体分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P=0.015);不同性别、生长发育期和生境鼠疫噬菌体的分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离噬菌体的噬菌斑形态表现多样;电镜下显示4株噬菌体均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所有标本F1抗原结构基因caf1检测均为阴性。结论大臭鼩在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分布广泛,且该动物携带一定数量的鼠疫噬菌体。定期对大臭鼩及其携带噬菌体进行监测,对云南省鼠疫监测预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大臭鼩 噬菌体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云南玉龙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邵宗体 高子厚 +8 位作者 张长国 浦恩念 段兴德 刘正祥 苏超 段彪 和映天 和琼光 宋志忠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45-849,854,共6页
目的探讨玉龙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分布格局与动物鼠疫流行的关系。方法在丽江玉龙鼠疫自然疫源地核心区4个海拔带内选择林地和耕地2种生境,于2015年每季度对小型兽类开展群落生态学调查,测算小兽群落生态学指标,分析小... 目的探讨玉龙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分布格局与动物鼠疫流行的关系。方法在丽江玉龙鼠疫自然疫源地核心区4个海拔带内选择林地和耕地2种生境,于2015年每季度对小型兽类开展群落生态学调查,测算小兽群落生态学指标,分析小兽群落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并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动物鼠疫流行特征。结果共捕获小兽1 575只隶属于4目6科12属22种,平均捕获率为19.84%,齐氏姬鼠、大绒鼠和中华姬鼠为群落的优势种,构成比分别为44.19%、19.37%和14.35%;不同生境、不同垂直梯度、不同季节之间,捕获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耕地中小兽密度高于林地,IV垂直带(3 100m~)耕地和春季耕地的捕获率为最高,分别为40.12%和27.85%;林地小兽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较耕地高,生态优势度较耕地低,小兽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随垂直梯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随春-夏-秋-冬季节变化呈上升趋势,而生态优势度则相反;不同垂直带两种生境之间丰富度、多样性和优势度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季节两种生境之间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疫源地既往动物鼠疫流行高发季节为春末夏初的4-5月,疫点分布以IV垂直带(3 100m~)农耕区为主。结论玉龙鼠疫自然疫源地小兽具有相对复杂的群落结构,在不同季节、生境和垂直梯度条件下的生态分布格局存在一定异质性,并与当地鼠疫流行特征具有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宿主动物 群落结构 流行病学 玉龙
下载PDF
云南省边境地区卵形硬蜱中中华基因型伯氏疏螺旋体的检出和鉴定 被引量:4
19
作者 段兴德 何志海 +10 位作者 高子厚 蒋宝贵 龚正达 张云 邵宗体 江佳富 孙毅 刘洪波 姚明国 王帆 杜春红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519-523,共5页
目的对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耿马县)采集的蜱进行伯氏疏螺旋体分子生物学检测,为当地莱姆病的调查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年4月在云南省耿马县采集的游离蜱单只进行DNA提取后,采用巢式PCR扩增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作为初筛... 目的对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耿马县)采集的蜱进行伯氏疏螺旋体分子生物学检测,为当地莱姆病的调查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年4月在云南省耿马县采集的游离蜱单只进行DNA提取后,采用巢式PCR扩增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作为初筛实验,阳性者进一步检测16S rRNA和FLA鞭毛蛋白基因确证。结果 3种蜱共94只,检出阳性14只,阳性率为14.89%。阳性蜱均为卵形硬蜱,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6,P=0.388)。锐跗硬蜱和金泽革蜱均未检出阳性。检出的伯氏疏螺旋体3个目的基因片段序列均与中华基因型伯氏疏螺旋体同源性达98%~99%,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与我国四川、安徽省检出的中华基因型伯氏疏螺旋体聚在一个分支上;与日本疏螺旋体接近,而阿弗西尼疏螺旋体、狭义伯氏疏螺旋体、法雷斯疏螺旋体等基因型聚在外围。结论耿马县采集的卵形硬蜱携带中华基因型伯氏疏螺旋体,其宿主和媒介的种类、分布及其对人的致病性等,值得进一步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硬蜱 伯氏疏螺旋体 中华基因型伯氏疏螺旋体
原文传递
云南松鼠鼠疫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钟佑宏 吴鹤松 +9 位作者 邵宗体 申小娜 郭英 张海鹏 董珊珊 杨丽华 黄英 梁云 李伟 王鹏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06-410,共5页
目的了解云南松鼠是否携带鼠疫噬菌体,并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2015-2018年,在云南鼠疫疫源地和非疫源地的5个调查点进行鼠疫宿主动物调查。对调查中捕获的松鼠,取其脾、肝、肠道标本,低温保存备用。取肠道标本磷酸盐缓冲液(PBS)增菌... 目的了解云南松鼠是否携带鼠疫噬菌体,并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2015-2018年,在云南鼠疫疫源地和非疫源地的5个调查点进行鼠疫宿主动物调查。对调查中捕获的松鼠,取其脾、肝、肠道标本,低温保存备用。取肠道标本磷酸盐缓冲液(PBS)增菌液,经0.22μm滤膜滤过后加入到含有100μl鼠疫疫苗株(EV76)菌悬液的LB液体培养基中,28℃、220 r/min恒温气浴振荡培养18~24 h,采用双层平板法观察噬菌斑的生长情况,电镜下观察鼠疫噬菌体的形态结构;同时取脾、肝、肠道标本进行鼠疫菌特异标志基因caf1检测。结果共捕获到10只松鼠,其中赤腹松鼠8只,珀氏长吻松鼠2只。共分离出4株鼠疫噬菌体,其中在赤腹松鼠分离出2株,在珀氏长吻松鼠分离出2株;家鼠鼠疫疫源地弥勒县和新平县各分离出1株,野鼠鼠疫疫源地剑川县和洱源县未分离出,非鼠疫疫源地永善县分离出2株。肉眼下观察,家鼠鼠疫疫源地分离出的2株噬菌体产生的噬斑为透明状,生长状态良好;非鼠疫疫源地分离出的2株噬菌体产生的噬斑为半透明状,生长状态欠佳。电镜下观察,噬菌体为较典型的肌尾噬菌体,噬菌体头部直径约40 nm,肌尾约120 nm,肌尾末梢可见尾丝簇。10份松鼠脾、肝、肠道标本caf1检测均为阴性。结论云南松鼠中携带鼠疫噬菌体的比例较高,虽然鼠疫菌特异标志基因caf1检测均为阴性,但由于鼠疫噬菌体的存在,松鼠有可能成为鼠疫菌传播的一种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腹松鼠 珀氏长吻松鼠 鼠疫噬菌体 肌尾噬菌体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