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测定不同产地粉萆薢中原薯蓣皂苷和薯蓣皂苷含量 被引量:5
1
作者 邵岩岩 肖潇 +4 位作者 吴玲芳 朱丹 杨光辉 张晓雪 张兰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04-106,共3页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产地粉萆薢中原薯蓣皂苷和薯蓣皂苷含量.方法 采用Agilent C18 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08 nm,柱温30 ℃,进样量20 μL.结果 ...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产地粉萆薢中原薯蓣皂苷和薯蓣皂苷含量.方法 采用Agilent C18 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08 nm,柱温30 ℃,进样量20 μL.结果 原薯蓣皂苷在1.73~8.64 μg(r=0.999 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98%(RSD=1.53%);薯蓣皂苷在1.03~8.20 μg(r=0.999 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60%(RSD=2.41%).10 个不同产地粉萆薢中原薯蓣皂苷含量在0.89%~2.24%之间,薯蓣皂苷含量在0.75%~3.22%之间.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定量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粉萆薢药材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萆薢 中药产地 原薯蓣皂苷 薯蓣皂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麦蛾茧蜂在3种寄主上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晶津 邵岩岩 +3 位作者 钱海涛 董辉 丛斌 张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7525-7526,共2页
在(26±1)℃,相对湿度50%-55%,光周期L14:D10的条件下,以米蛾、大蜡螟和玉米螟幼虫为寄主,研究了寄主对麦蛾茧蜂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寄主对麦蛾茧蜂的雌雄比没有影响。但麦蛾茧蜂在3种寄主上的产卵数最少(... 在(26±1)℃,相对湿度50%-55%,光周期L14:D10的条件下,以米蛾、大蜡螟和玉米螟幼虫为寄主,研究了寄主对麦蛾茧蜂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寄主对麦蛾茧蜂的雌雄比没有影响。但麦蛾茧蜂在3种寄主上的产卵数最少(185粒),雌蜂寿命最短(11d),卵的成活率最低(12%),不适合麦蛾茧蜂生长发育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蛾茧蜂 寄主 生物学特性 适合度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叶下珠多酚部位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吴玲芳 林琛 +6 位作者 崔雅萍 杨光辉 邵岩岩 朱丹 毛鑫 石任兵 张兰珍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11期2285-2289,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不同产地叶下珠多酚部位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9个不同产地叶下珠多酚部位指纹图谱,对其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指... 目的:建立基于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不同产地叶下珠多酚部位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9个不同产地叶下珠多酚部位指纹图谱,对其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指认主要成分。结果:叶下珠多酚部位指纹图谱检出7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5个共有峰,9个不同产地叶下珠多酚部位相似度达到0.972-0.998,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从化学成分上说明了9批样品的相似性及差异性。结论:以指纹图谱数据为基础,将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合起来进行识别,为叶下珠药材的资源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下珠 多酚部位 HPLC指纹图谱 相似度分析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葫芦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现状与建议 被引量:1
4
作者 邵岩岩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年第33期290-290,共1页
为全面掌握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现状,查找解决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近期市农委成立专题调研组对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并提出进一步加强检测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 检测体系 建设
下载PDF
合作学习有效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及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邵岩岩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年第15期111-111,共1页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也有了巨大变化,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借助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优势互补去提高其合作探究能力,使其...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也有了巨大变化,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借助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优势互补去提高其合作探究能力,使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入,在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基础上去提升初中数学教学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学习 有效性 初中数学 教学应用 实践
下载PDF
麦蛾茧蜂对米蛾功能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邵岩岩 李晶津 +2 位作者 钱海涛 董辉 丛斌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12,共4页
研究了麦蛾茧蜂对米蛾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26±1℃,RH60%~80%,光周期为L∶D=14h∶10h的条件下,麦蛾茧蜂对米蛾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圆盘方程Ⅱ型,其模型为Na=1.078N/(1+0.1091N)。麦蛾茧蜂最大寄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9.8... 研究了麦蛾茧蜂对米蛾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26±1℃,RH60%~80%,光周期为L∶D=14h∶10h的条件下,麦蛾茧蜂对米蛾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圆盘方程Ⅱ型,其模型为Na=1.078N/(1+0.1091N)。麦蛾茧蜂最大寄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9.88头和4.75头。麦蛾茧蜂寻找效应随米蛾密度和蜂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数学模型分别为:E=1.078/(1+0.1091N)和E=0.295P-0.4012。相互干扰反应模型为:E=0.47P-0.592。以上模型为正确评价麦蛾茧蜂控制米蛾的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蛾茧蜂 米蛾 密度 功能反应
原文传递
丹参酚酸类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83
7
作者 梁文仪 陈文静 +6 位作者 杨光辉 朱丹 毛鑫 邵岩岩 吴玲芳 张晓雪 张兰珍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06-812,共7页
丹参药用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现代研究表明酚酸类成分是丹参中的主要药效物质,具有保护心脑血管、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等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治疗。该文对丹参酚酸类化学成分和近十年... 丹参药用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现代研究表明酚酸类成分是丹参中的主要药效物质,具有保护心脑血管、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等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治疗。该文对丹参酚酸类化学成分和近十年国内外药理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其研究和开发前景,以期为丹参酚酸类成分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酚酸 心血管疾病 抗肿瘤 抗氧化
原文传递
叶下珠指纹图谱及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吴玲芳 林琛 +7 位作者 袁永兵 孙雪飞 朱丹 杨光辉 邵岩岩 毛鑫 张兰珍 石任兵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2-575,共4页
目的建立叶下珠HPLC指纹图谱评价体系。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0.2%冰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 nm,体积流量1.0 m L/min。测定9个不同产地叶下珠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 目的建立叶下珠HPLC指纹图谱评价体系。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0.2%冰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 nm,体积流量1.0 m L/min。测定9个不同产地叶下珠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计算相似度,并用对照品和液质联用技术指认色谱峰。结果建立了叶下珠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11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8个主要色谱峰,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模式识别。结论将指纹图谱和模式识别结合起来对叶下珠进行质量控制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为叶下珠的全面质量控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下珠 指纹图谱 模式识别 HPLC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粉萆薢脂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朱丹 李淑青 +9 位作者 袁永兵 邵岩岩 杨光辉 毛鑫 吴玲芳 张晓雪 梁文仪 陈文静 石任兵 张兰珍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9-382,共4页
目的研究粉萆薢(粉背薯蓣Dioscorea hypoglauca干燥根茎)中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粉萆薢脂溶性部分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包括3个二芳基庚烷类和一些其他类化合物... 目的研究粉萆薢(粉背薯蓣Dioscorea hypoglauca干燥根茎)中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粉萆薢脂溶性部分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包括3个二芳基庚烷类和一些其他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4-羟基-3-甲氧基苯基)-1-(4-羟基苯基)-4,6-庚烷-3-酮(1)、1,7-双-(4-羟基苯基)-1,4,6-庚三烯-3-酮(2)、1,7-双-(4-羟基苯基)-4,6-庚二烯-3-酮(3)、大黄素(4)、7-羟基-2,6-二甲氧基-1,4-菲醌(5)、薯蓣皂苷元(6)、鲁可斯皂苷元(7)、山柰酚(8)、(3S)-6,8-二羟基-3-苯基-3,4-二氢异香豆素(9)、5-羟甲基糠醛(10)、β-谷甾醇(11)、豆甾醇(12)、二十六烷酸(13)。结论化合物4、5、7、8、12、13为首次从粉萆薢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0为首次从薯蓣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萆薢 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 7-(4-羟基-3-甲氧基苯基)-1-(4-羟基苯基)-4 6-庚烷-3-酮 薯蓣皂苷元 5-羟甲基糠醛
原文传递
人肠内菌对藏药余甘子鞣质部位代谢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光辉 吴玲芳 +7 位作者 张晓雪 朱丹 邵岩岩 毛鑫 梁文仪 陈文静 石任兵 张兰珍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6-54,共9页
目的研究人肠内菌对藏药余甘子鞣质部位的代谢。方法采用人肠内菌与余甘子鞣质部位在厌氧条件下,37℃共温孵培养的方法进行代谢,代谢样品通过离心、甲醇沉淀蛋白后,运用HPLC-MSn法对代谢物进行定性分析,运用HPLC-UV法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 目的研究人肠内菌对藏药余甘子鞣质部位的代谢。方法采用人肠内菌与余甘子鞣质部位在厌氧条件下,37℃共温孵培养的方法进行代谢,代谢样品通过离心、甲醇沉淀蛋白后,运用HPLC-MSn法对代谢物进行定性分析,运用HPLC-UV法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并绘制时间含量曲线。结果余甘子鞣质部位在人肠内菌作用下用HPLC-MSn检测出13个成分,其中4个为代谢成分焦性没食子酸、甲基没食子酸、尿石素B和尿石素A;4个为原型成分没食子酸、柯里拉京、galloyl glucose、digalloyl glucose和5个待指认成分。样品中没食子酸、柯里拉京、鞣花酸3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随人肠内菌代谢时间延长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结论余甘子鞣质部位可被人肠内菌代谢,代谢后其原型活性成分仍有保留,并且有新生成的抗癌活性成分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鞣质部位 人肠内细菌 代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