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孕激素米非司酮及其代谢产物的临床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36
1
作者 邵庆翔 桑国卫 +2 位作者 姜丽霞 桑凌 洪长福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44-150,共7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8名中国妇女单次口服国产200mg米非司酮后血中米非司酮及其3种代谢物的浓度。服药后米非司酮吸收迅速,于0.5-1h后可达血药峰值,平均峰值浓度为2.34±0.75mg/l。米非司酮显示有一快速分布相,T_(1/2)α为1.07h ...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8名中国妇女单次口服国产200mg米非司酮后血中米非司酮及其3种代谢物的浓度。服药后米非司酮吸收迅速,于0.5-1h后可达血药峰值,平均峰值浓度为2.34±0.75mg/l。米非司酮显示有一快速分布相,T_(1/2)α为1.07h ;消除缓慢,T_(1/2)β为34.3h。N-单去甲代谢物血浓度在服药1h后迅速增加,其与母体化合物米非司酮血浓度之比率在服药后2-72h为1.46-2.16,并显示有明显个体差异。米非司酮的Cmax和AUC值与血中α_1-酸性糖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药代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盐酸氟西汀分散片和胶囊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邵庆翔 李川 +7 位作者 张美云 季周华 刘平 韦阳 徐方 杜飞飞 崔健 黄彬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7-281,共5页
目的 :研究盐酸氟西汀分散片和胶囊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2 2例健康男性志愿者 ,随机分成 2个序列。交叉单剂量口服 2 0mg盐酸氟西汀分散片或胶囊 ,定时取血样 ,以液相 质谱联用法测定血浆样本中氟西汀及其代谢产物去甲氟西汀的浓度 ,并... 目的 :研究盐酸氟西汀分散片和胶囊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2 2例健康男性志愿者 ,随机分成 2个序列。交叉单剂量口服 2 0mg盐酸氟西汀分散片或胶囊 ,定时取血样 ,以液相 质谱联用法测定血浆样本中氟西汀及其代谢产物去甲氟西汀的浓度 ,并对 2种制剂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 :口服盐酸氟西汀分散片或胶囊后 ,氟西汀的Cmax分别为 (16 .96± 5 .4 0 )和 (17.0 2± 4 .73)ng·mL-1;Tmax分别为 (6 .8± 1.7)和 (6 .1± 1.2 )h ;AUC0~∞ 分别为 (971.0 8± 5 4 1.4 8)和 (10 18.72± 5 83.4 6 )ng·h·L-1;t1/ 2 分别为 (5 9.6± 18.9)和 (6 1.3± 2 0 .0 )h。口服 2种制剂后去甲氟西汀的Cmax分别为 (2 0 .0 5± 10 .33)和 (19.5 5± 8.10 )ng·mL-1;Tmax分别为 (74 .6± 5 3.1)和 (80 .0± 5 6 .4 )h ;AUC0~∞ 分别 (6 171.86± 332 0 .18)和 (6 312 .87± 30 2 5 .0 6 )ng·h·L-1;t1/ 2 分别为 (15 5 .6± 4 0 .7)和 (16 5 .7±6 5 .7)h。结论 :2 0mg盐酸氟西汀分散片和 2 0mg盐酸氟西汀胶囊为生物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氟西汀 分散片 胶囊 液相-质谱联用 生物等效性
下载PDF
米非司酮片剂的生物利用度 被引量:1
3
作者 邵庆翔 张美云 +2 位作者 姜丽霞 杨华 桑国卫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1992年第2期31-33,64,共4页
8名健康育龄妇女按随机交叉设计先后单次口服200mg国产米非司酮及法国产RU486片剂。用HPLC测定血药浓度。两种制剂的血药达峰时间和峰值浓度十分相似,分别为0.8±0.2及1.0±0.6小时,2.34±0.75和2.25±0.63mg/L。根据... 8名健康育龄妇女按随机交叉设计先后单次口服200mg国产米非司酮及法国产RU486片剂。用HPLC测定血药浓度。两种制剂的血药达峰时间和峰值浓度十分相似,分别为0.8±0.2及1.0±0.6小时,2.34±0.75和2.25±0.63mg/L。根据药时曲线下面积估算,国产200mg片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法国片剂的90%,差异不显著。但法国片剂显示有稍长的平均滞留时间(M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相对生物利用度 HPLC
下载PDF
长期使用复方炔诺酮庚酸酯后炔诺酮的药代动力学及体内蓄积 被引量:1
4
作者 邵庆翔 周晓飞 桑国卫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1996年第3期151-154,共4页
17例健康育龄妇女连续每月肌注一次复方炔诺酮庚酸酯避孕针(炔诺酮庚酸酯50mg/戊酸雌二醇5mg)共12个月。于用药第1、6和12个月的临注射前和注射后不同时间取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炔诺酮水平。在第1、6、12次肌注后,血中炔诺酮(NET... 17例健康育龄妇女连续每月肌注一次复方炔诺酮庚酸酯避孕针(炔诺酮庚酸酯50mg/戊酸雌二醇5mg)共12个月。于用药第1、6和12个月的临注射前和注射后不同时间取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炔诺酮水平。在第1、6、12次肌注后,血中炔诺酮(NET)水平分别于5.5±1.2、5.1±1.3和5.0±1.4天达到峰值,平均血药峰值浓度为8.62±2.53、5.74±1.91和5.90±1.23ng/ml。个体间Cm_(ax)可有3.4倍的差异。三次肌注后NET的体内平均滞留时间MRT为9.1±0.7、9.75±1.0和9.6±1.1天;肌注后28天血清NET浓度分别为0.64±0.36、0.90±0.39和0.67±0.29ng/ml。第1、6和12次注射后药时曲线下面积(AUC)逐步减小,分别为97.8+24.5、84.65±21.3和77.6±15.1ng/ml/d。研究结果表明,肌注复方炔诺酮庚酸酯后NET的药代动力学有明显的个体差异;首次肌注后Cm_(ax)、AUC大于第6和12次肌注后值,可能与用药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变化有关,但上述参数在第6和12次给药后未见明显差别。本文结果提示连续使用复方炔诺酮庚酸酯避孕针并不引起对象体内NET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孕药 复方 炔诺酮庚酸酯 炔诺酮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一个用于避孕药Ⅱ期第二阶段临床试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
5
作者 邵庆翔 葛俊黎 桑国卫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54-54,共1页
临床观察三种每月一次避孕针HRP102、HRP112和上海Ⅰ号针的效果参加试验的有15个医院,共观察5,700例,每月随访1次,随访1年。数据处理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与数据收集同步进行。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采纳了数据处理的总体概念,从而保证数据的... 临床观察三种每月一次避孕针HRP102、HRP112和上海Ⅰ号针的效果参加试验的有15个医院,共观察5,700例,每月随访1次,随访1年。数据处理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与数据收集同步进行。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采纳了数据处理的总体概念,从而保证数据的高质量。系统的功能包括数据收集、数据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管理系统 系统的功能 数据收集 数据输入 避孕针 临床试验 临床观察 执行文件 数据统计 总体概念
下载PDF
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终止早孕17523例的大规模引入性研究 被引量:164
6
作者 桑国卫 贺昌海 +6 位作者 邵庆翔 庄留琪 翁梨驹 吴炳昕 高尔生 蒋海瑛 梅庆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23-329,共7页
观察米非司酮配伍不同前列腺素拟似物的药物流产方法在我国广大城乡推广使用时的流产效果、安全性及可接受性;同时 ,探索计划生育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相结合以及组织实施大型规范化引入性研究的经验。本研究由预初试验和主体试验组成。17... 观察米非司酮配伍不同前列腺素拟似物的药物流产方法在我国广大城乡推广使用时的流产效果、安全性及可接受性;同时 ,探索计划生育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相结合以及组织实施大型规范化引入性研究的经验。本研究由预初试验和主体试验组成。17523例自愿要求终止早孕妇女采用分次口服米非司酮150mg后加用卡波前列素 (PG05)或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 ,随访至月经恢复或手术终止妊娠。结果显示 :分次口服米非司酮配伍PG05和米索前列醇的流产效果相仿 ,完全流产率为93.2 %和93.3 %。流产效果与对象的年龄和孕次高度相关。17523例受试者中绝大多数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给予PG05栓组的腹泻和呕吐发生率 (53.4 %和34.9 % )明显高于米索前列醇组 (32.2 %与27.4 % ) (P<0.001)。其他药物不良反应有恶心(50.8 %)、头晕头痛(19.4 %)、乏力(29.6 %)、腰酸(3.2 %) ,两组发生率相近。1例对象使用米索前列醇后发生过敏性休克 ,8例因不全流产所致大量出血而输血急救 ,均痊愈。84.5 %的用药妇女明确表示 ,如再发生意外妊娠 ,仍乐意采用本法终止早孕。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终止早孕方法 ,有良好的可接受性。但必须在具备急诊刮宫、输液、输血等急救条件的医疗单位进行 ,给予前列腺素后必须留院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引入性研究 终止妊娠
下载PDF
长期使用复方庚炔诺酮避孕针对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邵庆翔 吴振宇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11-13,共3页
对40例连续使用每月1次复方庚炔诺酮避孕针2-8年妇女与20例使用IUD4个月至4.5年者的血清催乳素(PRL)水平进行了比较,两组对象的PRL水平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注射避孕针后,血清PRL水平先升高后下降,其随时间的变化可用一二次多项... 对40例连续使用每月1次复方庚炔诺酮避孕针2-8年妇女与20例使用IUD4个月至4.5年者的血清催乳素(PRL)水平进行了比较,两组对象的PRL水平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注射避孕针后,血清PRL水平先升高后下降,其随时间的变化可用一二次多项式描述:logc=5.7720+0.0743t-0.0033t^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庚炔诺酮 催乳素 避孕针
下载PDF
匹多莫德颗粒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韦阳 张美云 +4 位作者 王恪申 赵早瑞 刘相勇 吴定伟 邵庆翔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1-463,共3页
目的 :研究匹多莫德颗粒剂和片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18例健康男性志愿者 ,随机分为两个序列 ,交叉单剂量口服 80 0mg匹多莫德颗粒剂和片剂 ,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定时采取血样 ;以HPLC UV法测定血浆样本中匹多莫德的浓度 ,并对两种... 目的 :研究匹多莫德颗粒剂和片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18例健康男性志愿者 ,随机分为两个序列 ,交叉单剂量口服 80 0mg匹多莫德颗粒剂和片剂 ,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定时采取血样 ;以HPLC UV法测定血浆样本中匹多莫德的浓度 ,并对两种制剂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 :口服匹多莫德颗粒剂或片剂 80 0mg后 ,匹多莫德的Cmax分别为 (4 .37± 1.6 6 )和 (4 .83± 1.5 5 ) μg·mL-1,Tmax分别为 (2 .4 2± 1.0 9)和 (2 .6 1± 1.0 9)h ,AUC0~∞分别为 (2 1.17± 8.4 3)和 (2 1.89± 9.0 2 ) μg·h·mL-1;t1/ 2 分别为 (2 .2 1± 0 .4 6 )和 (2 .2 3± 0 .36 )h。结论 :匹多莫德颗粒剂和片剂生物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多莫德 颗粒剂 片剂 生物等效性
下载PDF
中国健康女性口服低剂量米非司酮片剂的人体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6
9
作者 韦阳 张美云 +2 位作者 王恪申 赵早瑞 邵庆翔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30-433,共4页
目的 研究口服低剂量米非司酮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18名健康女性志愿者单剂量口服25mg米非司酮片,用HPLC-UV法检测血清中米非司酮及其代谢产物单去甲米非司酮的浓度,用3P97程序对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米非... 目的 研究口服低剂量米非司酮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18名健康女性志愿者单剂量口服25mg米非司酮片,用HPLC-UV法检测血清中米非司酮及其代谢产物单去甲米非司酮的浓度,用3P97程序对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米非司酮在人体内的动力学过程较好地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平均t_(max)为0.93h,平均C_(max)为1.12μg·mL_(-1)。平均末端消除相半衰期(t_(1/2 β))为25.4h,平均表观分布体积(V_d/F)为94.8L,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为11.20μg·h·mL^(-1),平均总清除率为2.7L·h^(-1),平均滞留时间为29.5h。结论 口服25mg米非司酮在人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可以用一级吸收、开放的二室模型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健康女性 口服 低剂量 米非司酮片剂 人体药代动力学 单去甲米非司酮
下载PDF
国产氯沙坦钾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韦阳 黄慧芳 +6 位作者 邵庆翔 张美云 孙东升 王恪申 郝转业 陈建新 桑国卫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6-110,共5页
1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交叉单剂量口服杭州默沙东产50mg氯沙坦钾片和英国默克产50mg氯沙坦钾片,以HPLC-UV 法测定血浆中氯沙坦钾及其活性代谢产物E-3174的浓度,并对两种制剂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 1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交叉单剂量口服杭州默沙东产50mg氯沙坦钾片和英国默克产50mg氯沙坦钾片,以HPLC-UV 法测定血浆中氯沙坦钾及其活性代谢产物E-3174的浓度,并对两种制剂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口服杭州产及默克产氯沙坦钾,氯沙坦钾C_(max)分别为352.201± 196.09和291.20±124.41μg·L^(-1),T_(max)分别为0.91±0.38和1.33±0.69h,AUCO_(0-∞)分别为547.44±226.77和499.52±157.31μg·h·L^(-1), T_(1/2);、分别为1.89±049和1.80±0.51h; E-3174 C_(max)分别为545.07±150.49和534.02±142.88μg·L^(-1),T_(max)分别为3.15±1.07和3.37±0.66h,AUC_(0-∞)分别为3641.57 ± 637.17和3631.72 ± 687.94μg·h·L^(-1),T_(1/2)分别为8.33±2.05和774±1.22h。统计分析表明,两制剂间氯沙坦钾的C_(max)、T_(max)有显著差异,而氯沙坦钾的AUC_(0-∞)、E-31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药浓度 药代动力学 国产氯沙坦钾片 生物等效性
下载PDF
米非司酮配伍卡前列甲酯栓终止早孕的多中心临床随机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桑国卫 邵庆翔 +15 位作者 翁梨驹 经小萍 杜明昆 应玉娣 卢玉兰 张燕 吴熙瑞 韩根梅 方慧兰 易志环 刘慧 陈嘉政 吴学浙 郑忆文 贺昌海 陈俊康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1992年第2期10-15,63,共7页
900名闭经≤49天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4组,按双盲法分别单次口服200mg或连续3天每天2次各25mg国产二种米非司酮,第4天给予1mg PG05阴道栓,4组流产效果相似。完全流产率达90.9%~93.4%。主要副反应为放置PG05后的下腹痛(84.2%),但程度均轻... 900名闭经≤49天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4组,按双盲法分别单次口服200mg或连续3天每天2次各25mg国产二种米非司酮,第4天给予1mg PG05阴道栓,4组流产效果相似。完全流产率达90.9%~93.4%。主要副反应为放置PG05后的下腹痛(84.2%),但程度均轻,无须特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米非司酮 PG05 临床试验
下载PDF
口服阿昔洛韦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恪申 邵庆翔 +2 位作者 张美云 杨华 桑国卫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43-145,共3页
关键词 阿昔洛韦片 口服阿昔洛韦 相对生物利用度 生物等效性评价 血药浓度 股份有限公司 回收率 医学科学院 单侧检验 丽珠
下载PDF
两种剂量国产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栓剂终止早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经小萍 翁梨驹 +1 位作者 桑国卫 邵庆翔 《生殖医学杂志》 CAS 1993年第3期136-139,共4页
对128名早孕≤49天的妇女随机给予米非司酮,其中87名为25mg每日2次,3天共150mg;41名为单次口服200mg,均于第4天配伍卡孕栓1mg,观察终止妊娠效果。结果150mg分次服药组的完全流产率为95%,单次服药组为98%,无明显差异。服药至流产时间... 对128名早孕≤49天的妇女随机给予米非司酮,其中87名为25mg每日2次,3天共150mg;41名为单次口服200mg,均于第4天配伍卡孕栓1mg,观察终止妊娠效果。结果150mg分次服药组的完全流产率为95%,单次服药组为98%,无明显差异。服药至流产时间分别为78小时47分与76小时13分;放置卡孕栓后4小时内排出胎囊者两组分别为88%及69%。流产后出血天数平均为21.2±12.9天与21.1±12.3天;副反应发生率两组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为两种给药方案终止早孕的效果相似,可接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前列腺素 终止妊娠
下载PDF
醋酸甲孕酮针剂对哺乳与非哺乳妇女的避孕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郝转业 陈素芳 +5 位作者 杨丹 周惠恩 罗世媛 雷贞武 邵庆翔 桑国卫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1998年第8期379-380,共2页
为观察哺乳与非哺乳妇女使用醋酸甲孕酮(MPA)避孕针的避孕作用、副反应和可接受性及与哺乳的关系,本研究对哺乳与非哺乳妇女进行了使用MPA一年的临床研究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对象 选择18~35岁健康有生育力妇女,平... 为观察哺乳与非哺乳妇女使用醋酸甲孕酮(MPA)避孕针的避孕作用、副反应和可接受性及与哺乳的关系,本研究对哺乳与非哺乳妇女进行了使用MPA一年的临床研究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对象 选择18~35岁健康有生育力妇女,平均年龄27.5±4.3岁,既往月经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甲孕酮 针剂 哺孚 妇女 避孕
下载PDF
多中心临床试验的设计与数据管理 被引量:6
15
作者 桑国卫 邵庆翔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7-52,63,共7页
1.单中心与多中心临床试验单中心临床试验是指仅在1个中心(医院门诊或临床研究基地)招募接纳受试对象的临床试验。由于在1个中心可能很难招募到足够数目的合格对象,或者招募足够数目的受试对象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从单中心临... 1.单中心与多中心临床试验单中心临床试验是指仅在1个中心(医院门诊或临床研究基地)招募接纳受试对象的临床试验。由于在1个中心可能很难招募到足够数目的合格对象,或者招募足够数目的受试对象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从单中心临床试验得出的结论的适用范围受该中心招募的对象特征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 临床试验 设计 数据管理
下载PDF
中国妇女使用狄波普维拉长效避孕针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丹利 邵庆翔 +6 位作者 桑国卫 周晓波 黄光炎 岳慧 唐学彬 章志华 曹力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6-102,共7页
本研究为一开放性试验,1994例对象每3个月接受一次狄波普维拉避孕针注射,观察1年,共使用20294.3妇女月,仅发生1例意外妊娠,1年使用有效率为99.94%,总续用率为72.87%。该避孕针对体重和血压无明显影响,其主要副反应为卢、滴... 本研究为一开放性试验,1994例对象每3个月接受一次狄波普维拉避孕针注射,观察1年,共使用20294.3妇女月,仅发生1例意外妊娠,1年使用有效率为99.94%,总续用率为72.87%。该避孕针对体重和血压无明显影响,其主要副反应为卢、滴出血、出血期长、闭经等,也是停针的主要原因。随着继续用针,与出血问题有关的主诉会逐渐减少,而闭经主诉逐渐增加,哺乳妇女各种副反应发生率均较非哺乳妇女为低,连续用针率较高,绝大多数哺乳对象自觉对泌乳无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中国育龄妇女,使用狄波普维拉避孕针为一高度有效的避孕方法,在提供充分的咨询和服务条件下,使用得当,可有良好的可接受性,提高续用率,尤其适合哺乳妇女,可作为产后哺乳期避孕而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波普维拉 避孕针 有效率 停针率 长效避孕针
下载PDF
中国妇女单次及多次注射cyclofem后血中醋酸甲羟孕酮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晓飞 邵庆翔 +2 位作者 韩学军 翁梨驹 桑国卫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比较中国妇女单次及连续肌注cyclofem后血中醋酸甲羟孕酮(MPA)的药代动力学变化 ,为长期应用该长效避孕针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9名健康育龄妇女每月一次肌注cyclofem微晶水混悬剂(醋酸甲羟孕酮25mg+环戊丙酸雌二醇5mg) ,持续一年... 目的比较中国妇女单次及连续肌注cyclofem后血中醋酸甲羟孕酮(MPA)的药代动力学变化 ,为长期应用该长效避孕针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9名健康育龄妇女每月一次肌注cyclofem微晶水混悬剂(醋酸甲羟孕酮25mg+环戊丙酸雌二醇5mg) ,持续一年。于用药第1、6和12个月的临注射前和注射后不同时间取血 ,采用自身对照比较此三个给药周期MPA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首次及第6、12次注射后 ,血中MPA分别于3.4±0.9、4.3±2 2及3 7±2.6天达峰浓度 ;MPA平均峰值血药水平(Cmax)为3.75±1.27、5.54±1.79及5.55±1.80nmol/L ;AUC0 -28 分别为55.84±28.15、95.45±26.56及98.81±21.84nmol/(L·d)。MPA的药代动力学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三个给药周期MPA体内平均滞留时间(MRT)无显著变化 ,分别为11.98±1.08、12.77±0.47和12.43±0.64天。与首次注射后相比 ,第6个给药周期MPA的Cmax 和AUC0 -28显示有增高的倾向 ,但在其后6个月中 ,上述参数未见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甲羟孕酮 cyclofem 药代动力学 长效避孕针 安全性
下载PDF
口服阿昔洛韦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恪申 邵庆翔 +2 位作者 张美云 杨华 桑国卫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276-278,共3页
目的观察两种阿昔洛韦片剂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9名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单剂量400mg 仙居产或丽珠产阿昔洛韦片后 ,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血药浓度 ,并计算生物利用度参数。结果仙居与丽珠产阿昔洛韦片主要生物利用度参数均... 目的观察两种阿昔洛韦片剂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9名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单剂量400mg 仙居产或丽珠产阿昔洛韦片后 ,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血药浓度 ,并计算生物利用度参数。结果仙居与丽珠产阿昔洛韦片主要生物利用度参数均值分别为 :Tp为1.6和1.7h,AUC为3.496和3.693μg/ml·h,Cmax 为1.011和0.997μg/ml,MRT为3.27和3.53h。结论经双向单侧检验法分析表明仙居与丽珠产阿昔洛韦片剂生物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昔洛韦片 相对生物利用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比卡鲁胺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莹莹 韦阳 +1 位作者 王恪申 邵庆翔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研究国产比卡鲁胺片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比较其与同规格进口片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单剂量交叉口服两种比卡鲁胺片,在每次服药前,服药后1、3、4、6、9、12、16、20、24、28、32、36、40、48h,3、7、14、2... 目的研究国产比卡鲁胺片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比较其与同规格进口片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单剂量交叉口服两种比卡鲁胺片,在每次服药前,服药后1、3、4、6、9、12、16、20、24、28、32、36、40、48h,3、7、14、21、28d分别采集血样,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用3P97软件拟合药代动力学参数,并用SAS软件进行等效性检验。结果试验组口服国产比卡鲁胺片50mg后,平均Cmax为691.50μg/L,平均Tmax为20.65h,平均AUC0~∞为148124μg.h/L,平均消除半衰期为127.46h;对照组口服进口比卡鲁胺片Casodex50mg后,平均Cmax为697.30μg.L-1,平均Tmax为24.10h,平均AUC0~∞为153782μg.h/L,平均消除半衰期为131.06h。统计分析表明两种制剂生物等效,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43%。结论两种比卡鲁胺片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卡鲁胺 生物等效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长效孕激素炔诺酮庚酸酯及复方18甲基炔诺酮对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秀菊 邵庆翔 +1 位作者 张劲 桑国卫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3-17,共5页
24例妇女肌注炔诺酮庚酸酯200 mg,肌注前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为53.32±23.23 nmol╱L。注射后5天为41.99±17.06nmol/L(P<0.05),21天降至最低值14.72±10.01 nmol/L,以后逐渐回升,直至注射后84天仍未回复到原来水... 24例妇女肌注炔诺酮庚酸酯200 mg,肌注前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为53.32±23.23 nmol╱L。注射后5天为41.99±17.06nmol/L(P<0.05),21天降至最低值14.72±10.01 nmol/L,以后逐渐回升,直至注射后84天仍未回复到原来水平(34.46±20.39 nmol/L)。10例妇女单次口服18甲基炔诺酮6 mg+炔雌醚3 mg,服药前血清SHBG水平为42.76±13.89 n mol/L,服药后7天为62.53±10.90 nmol/L(P<0.01),14天达峰值为71.33±5.77 nmol/L,以后持续此高水平,直至服药后56天;8例连续3次口服18甲+炔雌醚,每次间隔23天,服药前血清SHBG水平为44.94±15.36 nmol/L,第1次服药后9天为83.46±10.08 nmol/L(P<0.01),16天达峰值为91.74±2.28nmol/L,以后持续高水平直至第3次服药后30天,第2、3次重复给药对业已升高的SHBG水平无影明显响。第2、3次服药后LNG峰值明显高于首次服药后峰值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甲基炔诺酮 炔雌醚 炔诺酮庚酸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