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井井筒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
1
作者 田振茂 邵心敏 +1 位作者 徐超 张子梁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6期47-49,共3页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本厂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井筒配套技术,但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和开发规模的扩大,井筒结垢、偏磨、结蜡等井数逐年增加,油井维护性作业频次下降难度大,针对这些问题,积极开展井筒治理工艺研究,经过几年的精心治理,井筒...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本厂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井筒配套技术,但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和开发规模的扩大,井筒结垢、偏磨、结蜡等井数逐年增加,油井维护性作业频次下降难度大,针对这些问题,积极开展井筒治理工艺研究,经过几年的精心治理,井筒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蜡 偏磨 结垢 腐蚀 蜡质 双阀副
下载PDF
致密油层体积压裂人工裂缝与天然微裂缝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马兵 李宪文 +5 位作者 刘顺 王广涛 郑鹏 邵心敏 相智文 周德胜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4-48 8,8,共6页
为深入研究体积压裂裂缝延伸时主裂缝与天然微裂缝间相互作用对裂缝缝网形成的影响机理,进而评价压后效果,采用弹性力学与断裂力学模型,运用边界元方法对体积压裂过程中的主裂缝对与之平行的天然微裂缝的诱导作用以及两裂缝间的相互作... 为深入研究体积压裂裂缝延伸时主裂缝与天然微裂缝间相互作用对裂缝缝网形成的影响机理,进而评价压后效果,采用弹性力学与断裂力学模型,运用边界元方法对体积压裂过程中的主裂缝对与之平行的天然微裂缝的诱导作用以及两裂缝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主裂缝在与天然微裂缝连通之前可诱导天然微裂缝开启并延伸,形成次生裂缝,次生裂缝对主裂缝的延伸有明显的反作用;主裂缝和天然微裂缝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两裂缝间距的增大而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层 体积压裂 诱导裂缝 边界元
下载PDF
朱寨子油区低压低渗储层钻井液保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邵心敏 屈策计 +2 位作者 赵妮霞 李春 宜海友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57-63,共7页
朱寨子油区的油气藏具有压力系数低、物性差、渗流能力低、孔喉微细、比表面积大和泥质含量高等特点,容易受到固相、液相、聚合物吸附、矿物敏感等伤害。分析了朱寨子油区储层伤害机理,提出了朱寨子油区储层钻井液保护技术,在钻井液中... 朱寨子油区的油气藏具有压力系数低、物性差、渗流能力低、孔喉微细、比表面积大和泥质含量高等特点,容易受到固相、液相、聚合物吸附、矿物敏感等伤害。分析了朱寨子油区储层伤害机理,提出了朱寨子油区储层钻井液保护技术,在钻井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聚合物抑制剂和无机盐抑制剂,可有效防止储层中的敏感矿物因滤液入侵而引起的敏感性伤害;经粒径优化的架桥粒子和可软化变形的ST-3按一定比例复配而成的复合暂堵剂,可以形成致密的泥饼以减少钻井液的侵入量和侵入深度;由两种表面活性剂复配组成的HFR可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而显著降低储层水锁损害的程度。有助于将侵入储层的液相返排出来,提高油相饱和度和渗透率,改善储层的渗流能力,最终提出两套钻井液保护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寨子油区 储层物性 伤害机理 保护技术
下载PDF
白河油区长8油层前置酸压裂研究
4
作者 邵心敏 相智文 +1 位作者 屈策计 史建国 《价值工程》 2014年第3期33-34,共2页
本文基于白河长8油层在勘探开发过程中的低产低效问题,在总结该地区储层的物性特征、岩矿组分以及敏感性基础上,分析了前置酸压裂技术在白河油区的可行性,建立了适用于研究区的前置酸液体系,筛选出了相应的支撑剂。通过压裂酸化软件模... 本文基于白河长8油层在勘探开发过程中的低产低效问题,在总结该地区储层的物性特征、岩矿组分以及敏感性基础上,分析了前置酸压裂技术在白河油区的可行性,建立了适用于研究区的前置酸液体系,筛选出了相应的支撑剂。通过压裂酸化软件模拟及分析,优化了前置酸压相关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河油区 储层物性 前置酸压裂
下载PDF
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综述
5
作者 张伟鹏 邵心敏 +1 位作者 张伟 张超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4年第3期182-182,共1页
高含水期油田稳产的关键在于对剩余油分布的深入了解和认识。本文总结了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并介绍了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方法及国内外对剩余油饱和度的确定方法。
关键词 高含水期 剩余油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