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的视功能发育情况 被引量:1
1
作者 冯希敏 赵庆新 +3 位作者 裴亚欣 刘琳 邵敬芝 张凤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9-462,共4页
目的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的早期视网膜发育情况及3年后屈光状态。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诊治的患儿(50例98眼)并收集其临床资料。依照国际ROP分类标准及干预治疗标准分组:ROP患儿病变... 目的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的早期视网膜发育情况及3年后屈光状态。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诊治的患儿(50例98眼)并收集其临床资料。依照国际ROP分类标准及干预治疗标准分组:ROP患儿病变达到以上标准并在72 h内尽快完成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者25例(48眼)作为雷珠单抗组,选取我院同期性别、出生胎龄及出生体重与雷珠单抗组相匹配的ROP自然退行性变者25例(50眼)作为自然退行性变组。所有患儿依据病情变化,调整随访时间,记录患儿ROP发展变化,观察患儿早期视网膜发育变化,比较两组患儿视网膜完全血管化时间,末次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轴长度及等效球镜度数。结果两组患儿视网膜完全血管化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次随访时,两组患儿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次随访时,两组患儿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儿等效球镜度数比较,自然退行性变组明显高于雷珠单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OP患儿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早期虽然取得了明显疗效,但雷珠单抗组视患儿网膜完全血管化时间晚于自然退行性变组,3年后随访,雷珠单抗组较自然退行性变组更偏向近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雷珠单抗 视功能发育 屈光状态
下载PDF
白内障手术切口对角膜原有散光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邵敬芝 张凤妍 +2 位作者 王显丽 冯帆 高航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8-560,共3页
目的评价小切口常规白内障手术联合角膜缘松解切口矫正散光的效果。方法对角膜散光>1.00D的30例(37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研究,以散光度数≥2.00D为A组,共11例(13眼);散光度数小于2.00D为B组,共19例(24眼)。两组患者均在角膜最大... 目的评价小切口常规白内障手术联合角膜缘松解切口矫正散光的效果。方法对角膜散光>1.00D的30例(37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研究,以散光度数≥2.00D为A组,共11例(13眼);散光度数小于2.00D为B组,共19例(24眼)。两组患者均在角膜最大屈光径线上行角膜缘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A组患者再在白内障手术切口对侧角膜缘处行4mm穿透性切口。检测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数和视力变化。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A组平均视力分别为0.57±0.07、0.67±0.07、0.67±0.06,B组分别为0.52±0.07、0.56±0.06、0.59±0.06,A组术后各时间段均优于B组。A组患者术前平均散光度数为(3.06±0.89)D,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平均散光度分别为(1.58±0.18)D、(1.18±0.17)D、(1.03±0.22)D,手术前后散光度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患者术前平均散光度数为(1.69±0.17)D,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平均散光度数分别为(0.67±0.04)D、(0.47±0.05)D、(0.26±0.13)D,手术前后散光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A组患者角膜散光平均矫正量为(2.08±0.08)D,B组患者角膜散光平均矫正量为(1.42±0.02)D,A、B两组患者手术散光矫正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常规白内障手术联合对侧角膜缘穿透性松解切口可以更大范围地矫正术前已存在的角膜散光,提高患者裸眼视力和减少患者的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地形图 白内障 角膜缘松解切口 角膜散光
下载PDF
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对脂多糖诱导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邵敬芝 杜珊珊 +1 位作者 张莉蓉 张凤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10-914,共5页
目的探讨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对脂多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BV-2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可能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0~200 mg·L^(-1) MFG-E8对细胞活力影响。建立LPS诱导BV-2细胞视网膜变性疾病体外模型,分... 目的探讨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对脂多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BV-2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可能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0~200 mg·L^(-1) MFG-E8对细胞活力影响。建立LPS诱导BV-2细胞视网膜变性疾病体外模型,分为对照组、LPS组、LPS+MFG-E8组、LPS+LY294002组和LPS+PDTC组。倒置显微镜观察BV-2细胞的形态改变,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蛋白表达变化,及PI3K-Akt和NF-κB相关通路蛋白表达变化。结果0 mg·L^(-1)、10 mg·L^(-1)、50 mg·L^(-1)、100 mg·L^(-1)和200 mg·L^(-1)的MFG-E8对BV-2细胞的活性无明显影响,细胞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FG-E8对LPS诱导的BV-2细胞形态变化具有一定的逆转作用;ELISA检测结果显示,LPS组BV-2细胞中TNF-α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LPS+MFG-E8组BV-2细胞中TNF-α的含量较LPS组显著下降(P<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LPS组BV-2细胞中TNF-α和IL-6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LPS+MFG-E8组BV-2细胞中TNF-α和IL-6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LPS组明显降低(均为P<0.05)。LPS组BV-2细胞中NF-κB p-p65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PI3K、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01);LPS+MFG-E8组BV-2细胞中NF-κB p-p65蛋白相对表达量较LPS组明显降低,p-PI3K、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LPS组明显升高(均为P<0.001)。结论MFG-E8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减轻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 小胶质细胞 炎症反应 脂多糖
下载PDF
VEGF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邵敬芝 彭广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83-886,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在视网膜微血管环境中的表现,已经成为世界上成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DR的发病率和致盲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在视网膜微血管环境中的表现,已经成为世界上成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DR的发病率和致盲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DR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涉及基因多态性、细胞因子、生化机制及炎症作用等,其中VEGF基因多态性成为近年来研究DR发病机制的热点之一。目前发现VEGF基因-634G/C、+405G/C、-2578C/A、936C/T、460C/T等与DR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对VEGF基因多态性与DR相关性的研究结果尚无统一的认识。本文就目前DR与VEGF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邵敬芝 彭广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1-185,共5页
视网膜变性疾病是一类与遗传相关的变性疾病,导致患者渐进性视觉丢失,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其共同病理基础是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变性、坏死和凋亡,然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细胞移植治疗是目前实验研究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的主... 视网膜变性疾病是一类与遗传相关的变性疾病,导致患者渐进性视觉丢失,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其共同病理基础是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变性、坏死和凋亡,然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细胞移植治疗是目前实验研究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研究表明将感光前体细胞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到视网膜下腔或玻璃体内,可以延缓宿主感光细胞的凋亡、替代凋亡的感光细胞、挽救残存的视觉功能和修复视网膜结构。细胞移植治疗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移植细胞的来源问题,目前主要的移植细胞来源是视网膜祖/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潜能干细胞等。本文就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变性疾病 视网膜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
下载PDF
白内障术后早期囊袋阻滞综合征1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邵敬芝 杜珊珊 张凤妍 《眼科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57-161,共5页
囊袋阻滞综合征(capsular block syndrome,CBS)是白内障手术较为罕见的并发症,可发生在白内障术中、术后早期及晚期。本文报道1例23岁的女性患者,为发生在白内障术后早期的CBS,因左眼激素性白内障而实施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 囊袋阻滞综合征(capsular block syndrome,CBS)是白内障手术较为罕见的并发症,可发生在白内障术中、术后早期及晚期。本文报道1例23岁的女性患者,为发生在白内障术后早期的CBS,因左眼激素性白内障而实施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术后患者因屈光不正、后囊膜及IOL之间较宽间隙而诊断为CBS,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治疗后,患者视力恢复至正常,后囊膜及IOL贴合紧密,随访期间未出现黄斑水肿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袋阻滞综合征 连续环形撕囊 继发性青光眼
下载PDF
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经抗VEGF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后黄斑水肿转归与术前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1
7
作者 冯希敏 张凤妍 +1 位作者 祁颖 邵敬芝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09-713,共5页
目的探讨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经抗VEGF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后黄斑水肿(DME)转归与术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41例(79眼)重... 目的探讨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经抗VEGF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后黄斑水肿(DME)转归与术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41例(79眼)重度NPDR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患者HbA1c水平分为4组:A组11例(21眼),患者HbA1c≤6.5%;B组10例(19眼),患者HbA1c>6.5%~8.0%;C组10例(20眼)患者HbA1c>8.0%~9.0%;D组10例(19眼),患者HbA1c>9.0%。所有患者眼内先行注射康柏西普0.05 mL,术后1周内接受常规532 nm氩绿激光PRP治疗。康柏西普的眼内注射频次为每月1次,共3次。所有患眼均行黄斑部OCT检查,记录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患眼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平均黄斑区视网膜厚度(CAT)及黄斑部体积(CV)。应用两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分析4组患者间及不同时间CMT、CAT、CV的差异。结果经两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术前不同HbA1c水平和不同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患者的CMT、CAT、CV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4组患者CMT、CAT、C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A组、B组、C组患者CMT、CAT、CV均较术前下降(均为P<0.05),且随着术前HbA1c水平的增高,下降幅度减小;术后1周,D组患者CMT、CAT、CV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4组患者CMT、CAT、CV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抗VEGF联合PRP治疗后重度NPDR患者DME的转归与患者术前HbA1c水平关系密切,HbA1c水平越低,治疗效果越好,HbA1c水平越高,术后DME的消退效果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黄斑水肿 糖化血红蛋白
下载PDF
区域折射型与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毛一 祁颖 +2 位作者 邵敬芝 刘京婧 张凤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56-460,共5页
目的比较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MIOL)和衍射型MIOL植入术后的全程视力和视觉质量。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 目的比较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MIOL)和衍射型MIOL植入术后的全程视力和视觉质量。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患者50例60眼,其中行区域折射型MIOL植入术者28例33眼,为折射组,行衍射型MIOL植入术者22例27眼,为衍射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定期随访,检查患者视力、离焦曲线、对比敏感度、高阶像差及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折射组的裸眼中视力为(0.169±0.184)logMAR,优于衍射组的(0.331±0.145)logMAR (P<0.05)。两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瞳孔直径为3 mm时折射组的彗差和三叶草分别为(0.13±0.06)μm、(0.21±0.14)μm,分别大于衍射组的(0.06±0.03)μm、(0.06±0.05)μm;而瞳孔直径为5 mm时折射组的彗差和三叶草分别为(0.38±0.17)μm、(0.59±0.21)μm,分别大于衍射组的(0.16±0.09)μm、(0.41±0.33)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暗视条件下3 c·d^(-1)、6 c·d^(-1)和暗视+眩光条件下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折射组优于衍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暗视条件下12 c·d^(-1)、18 c·d^(-1)时两组的对比敏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除中视力满意度折射组为100.0%,优于衍射组的74.1%(P<0.05),在眩光、光晕干扰程度,远、近、夜间、暗处视力和总体满意度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区域折射型MIOL与衍射型MIOL相比,裸眼中视力好,对比敏感度高,而彗差和三叶草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区域折射型 衍射型
下载PDF
核心蛋白多糖对高糖条件下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谢丹丹 杜珊珊 +2 位作者 祁颖 邵敬芝 张凤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2-256,共5页
目的探讨核心蛋白多糖(DCN)对高糖条件下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凋亡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LECs(HLE-B3),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不同浓度DCN对HLE-B3细胞存活力的影响,筛选出合适的DCN作用浓度。取对数期细胞... 目的探讨核心蛋白多糖(DCN)对高糖条件下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凋亡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LECs(HLE-B3),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不同浓度DCN对HLE-B3细胞存活力的影响,筛选出合适的DCN作用浓度。取对数期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DCN单纯处理组、高糖组和DCN+高糖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内活性氧簇(ROS)表达水平,采用酶标仪检测细胞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比值,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对数生长期HLE-B3细胞呈梭形,大小均匀,细胞核居中,细胞排列整齐。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在0、10、50、100和200nmol/LDCN处理HLE-B3细胞后24h,各组HLE-B3的细胞存活率均大于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培育48h,DCN单纯处理对HLE-B3细胞的凋亡率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DCN+高糖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高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高糖组细胞内ROS平均荧光强度高于正常对照组,DCN单纯处理组ROS平均荧光强度较高糖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高糖组总SOD酶活性比正常对照组和DCN单纯处理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04)。高糖组GSH/GSSG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和DCN单纯处理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结论DCN可抑制高糖条件下HLE-B3的凋亡和氧化应激水平,为糖尿病性白内障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蛋白多糖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高糖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抑制 机制
下载PDF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前囊膜及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玉梅兰 杜珊珊 +1 位作者 邵敬芝 张凤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15-1019,共5页
目的研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RAGE)在糖尿病性白内障(diabetic cataract,DC)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患者晶状体前囊膜和不同浓度高糖条件下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 目的研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RAGE)在糖尿病性白内障(diabetic cataract,DC)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患者晶状体前囊膜和不同浓度高糖条件下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中的表达。进一步探讨RAGE在DC患者晶状体前囊膜和人LECs中表达的变化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DC及ARC患者的晶状体前囊膜,采用Western blot检测RAGE在前囊膜中的表达。ARC患者根据年龄分为ARC1组(50~69岁)和ARC2组(70~89岁)。DC患者根据年龄及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分为DC1组(50~69岁,HbA1c为>7.0%~12.0%)、DC2组(50~69岁,HbA1c为4.0%~7.0%)、DC3组(70~89岁,HbA1c为>7.0%~12.0%)、DC4组(70~89岁,HbA1c为4.0%~7.0%)。将培养的人LECs根据培养液不同分为5组,A0组采用DMEM培养液;A1组添加10 mmol·L^-1葡萄糖的培养液;A2组添加20 mmol·L^-1葡萄糖的培养液;A3组添加30 mmol·L^-1葡萄糖的培养液;A4组添加30 mmol·L^-1甘露醇的培养液。Western blot检测以上各组中RAGE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以上各组人LECs凋亡率。结果RAGE在前囊膜的表达程度DC1组高于DC2组,DC3组高于DC4组,均高于相应年龄的ARC患者。体外实验中,RAGE在A1、A2、A3组中表达高于A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也高于A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1、A2、A3组人LECs凋亡率高于A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也高于A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A1、A2、A3组人LECs凋亡率与培养液葡萄糖浓度呈正相关(r=0.892,P<0.001)。结论RAGE在DC患者晶状体前囊膜的表达高于ARC患者,同等年龄下HbA1c水平越高RAGE表达越多;葡萄糖浓度越高,人LECs的RAGE表达越多,人LECs凋亡率越高。推测RAGE可能参与了白内障的形成,并加速了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白内障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晶状体上皮细胞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下载PDF
Rho /Rock 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因子 RhoA、RockⅠ、p-MLC在后发性白内障动物模型中的表达
11
作者 杜文文 张凤妍 +2 位作者 杜珊珊 邵敬芝 祁颖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建立SD大鼠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动物模型,检测Rho/Rock通路中的关键因子Rho A、Rho激酶Ⅰ(Rho associated coiledcoil forming protein kinase-Ⅰ,RockⅠ)和肌球蛋白轻链(phosphorylated myosin light... 目的建立SD大鼠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动物模型,检测Rho/Rock通路中的关键因子Rho A、Rho激酶Ⅰ(Rho associated coiledcoil forming protein kinase-Ⅰ,RockⅠ)和肌球蛋白轻链(phosphorylated myosin light chain,p-MLC)在PCO中的表达。探讨Rho/Rock通路在PCO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0d)和实验组(3 d、7 d、14 d、28 d),每个时间点各6只。所有大鼠(右眼)均行晶状体囊外摘出术,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点术眼前节的炎症反应及PCO发生情况。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点房水中TGF-β的表达。处死大鼠后摘除眼球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Rho A、RockⅠ、p-MLC在晶状体后囊上的表达。结果随着术后观察时间的推移,PCO混浊程度逐渐增加,HE染色显示晶状体上皮细胞不同程度的增生、移行。对照组术后0 d、3 d、7 d、14 d、28 d房水中TGF-β的表达量分别为(37.28±1.31)μg·L-1、(40.29±3.17)μg·L-1、(42.12±3.45)μg·L-1、(60.42±4.75)μg·L-1、(68.69±8.06)μg·L-1,实验组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158,P<0.05);不同时间点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0 d、3 d、7 d、14 d和28 d晶状体后囊膜上Rho A蛋白相对表达量(Rho A/GAPDH)分别为1.00±0.00、1.49±0.01、1.57±0.03、1.77±0.02和1.97±0.02,实验组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546,P<0.05);不同时间点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ockⅠ蛋白的表达量(RockⅠ/GAPDH)分别为1.00±0.00、0.35±0.12、1.42±0.14、1.78±0.09和1.95±0.14,实验组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942,P<0.05);不同时间点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MLC蛋白的相对表达量(p-MLC/GAPDH)分别为1.00±0.00、1.44±0.08、1.47±0.13、1.63±0.10和2.12±0.20,实验组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313,P<0.05);不同时间点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Rho A、RockⅠ、p-MLC在PCO形成过程中表达逐渐增多,Rho/Rock信号转导通路可能与PCO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性白内障 转化生长因子-β Rho/Rock信号转导通路
下载PDF
先天性白内障12个家系基因突变分析
12
作者 白周现 邵敬芝 +1 位作者 刘莉娜 孔祥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60-965,共6页
目的分析12个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变异型。方法采用家系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2个中国汉族先天性白内障家系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及家系成员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 目的分析12个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变异型。方法采用家系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2个中国汉族先天性白内障家系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及家系成员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二代测序筛查、Sanger测序验证目标基因变异位点。通过检索基因组整合数据库gnomAD获取变异位点的人群频率。通过人类基因变异数据库(HGMD)、单核苷酸多态性数据库(dbSNP)和PubMed数据库检索变异位点的致病性和报道情况。利用蛋白质功能预测软件SIFT、PolyPhen、MutationTaster阐释其功能。采用GERP++软件工具分析变异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保守性。结合患者眼科检查结果、病史和基因变异型进行分析、确诊。结果纳入的12个家系均找到致病基因变异。其中9个家系为已知致病变异,包括MIP基因c.97C>T、GJA8基因c.593G>A、CRYBA4基因c.277T>C、CRYBB2基因c.563G>A和c.436G>C、CRYGC基因c.470G>A、CRYGD基因c.70C>A、PAX2基因c.70dupG、OCRL基因E5-E16dup;3个家系为潜在致病性新变异,包括CRYGD基因c.422delG、ELP4基因c.886C>A和CRYBB2基因c.434G>C。CRYGD基因c.422delG变异可使产物蛋白提前终止翻译,为致病变异。ELP4基因c.886C>A和CRYBB2基因c.434G>C对应的氨基酸位点在物种间均高度保守,蛋白质功能分析软件预测其有害。12个家系各基因变异型和疾病表型全部共分离。结论CRYGD基因c.422delG、ELP4基因c.886C>A和CRYBB2基因c.434G>C可能为先天性白内障的致病性新变异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基因突变 靶向测序 分子诊断
下载PDF
8-0缝线迂回缝合法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的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邵敬芝 杜珊珊 张凤妍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1年第8期635-640,共6页
目的:探讨8-0缝线迂回缝合法睫状沟固定人工晶状体(IOL)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睫状沟缝线固定IOL 63例(72眼)的临床资料,IOL睫状沟悬吊固定均采用8-0聚丙烯缝线、巩... 目的:探讨8-0缝线迂回缝合法睫状沟固定人工晶状体(IOL)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睫状沟缝线固定IOL 63例(72眼)的临床资料,IOL睫状沟悬吊固定均采用8-0聚丙烯缝线、巩膜上迂回缝合的方法。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视力、IOL位置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视力(BCVA)优于术前( Z=-4.332, P<0.01)。术后1、6及12个月进行UBM检查,IOL位置居中。随访期间未发生IOL脱位、移位、缝线暴露或眼内炎等并发症。 结论:8-0缝线巩膜上迂回缝合法进行IOL的睫状沟悬吊术可以作为治疗晶状体脱位、悬韧带异常及囊袋缺失无晶状体眼患者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线 聚丙烯 8-0 缝合 迂回式 悬吊术 晶状体 人工
原文传递
硅油取出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3种取油方式效果比较
14
作者 邵敬芝 杜珊珊 +1 位作者 袁超峰 张凤妍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2年第4期246-252,共7页
目的比较硅油取出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3种硅油取出方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玻璃体切除术后硅油填充眼伴有白内障84例(84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硅油取出联合晶状体超... 目的比较硅油取出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3种硅油取出方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玻璃体切除术后硅油填充眼伴有白内障84例(84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硅油取出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不同的取油方式分为3组:A组, 27例经睫状体平坦部取出硅油;B组, 27例经瞳孔取出硅油;C组, 30例前房灌注下经瞳孔取出硅油。比较3组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手术耗时、眼部刺激症状持续时间及眼部并发症等。结果本研究3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P<0.05), 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73, P=0.421);术后1 d, A组与B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 P=0.222), 但A组和B组眼压均低于C组(F=36.29, P<0.001);各组间及组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的手术耗时(28.63±2.22)min短于A组的(31.11±3.42)min(t=3.16, P=0.003), C组的手术耗时(23.80±3.50) min短于B组(t=6.28, P<0.001);眼部刺激症状持续时间比较, A组(7.37±1.15) d和B组(7.33±1.27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 P=0.911), C组的眼部刺激症状持续时间(1.60±1.59) d短于A组(t=15.56, P<0.001)和B组(t=14.93, P<0.001)。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 P=0.829)。结论硅油取出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3种硅油取出方式均安全有效, 前房灌注经瞳孔硅油取出具有手术时间短及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油类 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玻璃体切除术
原文传递
Leber先天性黑矇六家系临床表现和遗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白周现 邵敬芝 +1 位作者 陈义兵 孔祥东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5-200,共6页
目的观察分析Leber先天性黑矇(LCA)致病基因类型及临床表型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基因检测确诊的LCA患者6例及其家系成员18名纳入研究。患者分别来自6个无血缘关系家系。采集所有受检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全基因组DNA。应用包含463个... 目的观察分析Leber先天性黑矇(LCA)致病基因类型及临床表型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基因检测确诊的LCA患者6例及其家系成员18名纳入研究。患者分别来自6个无血缘关系家系。采集所有受检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全基因组DNA。应用包含463个致病基因的遗传眼病捕获芯片进行靶向捕获富集高通量测序,对TULP1、RPGRIP1、GUCY2D基因致病突变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通过相关数据库和PubMed文献检索基因变异的致病性,通过蛋白质预测软件阐释其功能。结果6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3~33岁。眼球震颤、指压眼征、畏光、夜盲5例;视网膜电图呈熄灭或近熄灭型3例;视网膜病变4例。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家系1、2、5患者分别存在TULP1基因c.1318C>T(p.R440X)、c.1142T>G(p.V381G)复合杂合突变,c.1318C>T(p.R440X)纯合变异以及c.1153G>A(p.G385R)、c.1561C>T(p.P521S)复合杂合变异;家系3、6患者分别存在RPGRIP1基因c.391delG(p.V131Sfs*39)、c.1468-2A>G(splicing)和c.715delA(p.K239Sfs*36)、c.1765C>T(p.Q589X)复合杂合变异;家系4患者存在GUCY2D基因c.3177_3178delAC(p.R1060Rfs*11)纯合变异。父母均为相应杂合变异携带者。TULP1基因c.1142T>G(p.V381G)、RPGRIP1基因c.391delG(p.V131Sfs*39)、c.715delA(p.K239Sfs*36)及c.1765C>T(p.Q589X)和GUCY2D基因c.3177_3178delAC(p.R1060Rfs*11)变异为致病性新变异。TULP1基因产物蛋白381氨基酸位点在物种间具有高度保守性,蛋白质预测软件预测该变异为有害变异。RPGRIP1基因c.391delG、c.715delA及c.1765C>T变异和GUCY2D基因c.3177_3178delAC变异可导致各自的产物蛋白提前终止翻译,为致病性变异。结论TULP1、RPGRIP1、GUCY2D基因的相关致病性变异分别导致了本研究6个家系不同患者罹患LCA 15型、LCA 6型或LCA 1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先天性黑朦 基因 突变 TULP1基因 RPGRIP1基因 GUCY2D基因
原文传递
不同球面像差的人工晶状体植入后视觉质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倪宁 张凤妍 +3 位作者 杜珊珊 邵敬芝 刘旭辉 雷方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7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目的 对比植入不同球面像差的IOL后,不同全眼的球面像差眼的视觉质量.方法 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5例(63只眼),术中均根据患者角膜球面像差而植入不同球面像差的IOL,依据术后全眼的球面像差值的不同分为3组:A组,术后全眼... 目的 对比植入不同球面像差的IOL后,不同全眼的球面像差眼的视觉质量.方法 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5例(63只眼),术中均根据患者角膜球面像差而植入不同球面像差的IOL,依据术后全眼的球面像差值的不同分为3组:A组,术后全眼的球面像差为(-0.20±0.05)μm,B组为(0.00±0.03)μm,C组为(+0.10±0.03)μm.比较3组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全眼总高阶像差、调制传递函数(MTF)值和患者满意度调查等.结果 术后3个月3组之间UCVA、B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4.418,H=0.050;P=0.110,P=0.975).3组间的全眼总高阶像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637,P=0.268).术后3组的MT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患者满意度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845,P=0.000).结论 根据角膜球面像差个性化植入IOL,使术后全眼的球面像差为+0.1 μm时,视觉质量较好,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晶状体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球面像差 视觉质量
原文传递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毛一 张凤妍 邵敬芝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8年第5期397-400,共4页
近年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如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三焦点人工晶状体等相继问世,大大改善了白内障患者术后的中视力,更好地提高了患者术后对比敏感度,降低眩光和光晕等不适。现就新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 近年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如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三焦点人工晶状体等相继问世,大大改善了白内障患者术后的中视力,更好地提高了患者术后对比敏感度,降低眩光和光晕等不适。现就新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设计原理及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晶状体 人工 多焦点 三焦点 区域折射 连续视程
原文传递
非典型Stickler综合征I型三个家系的遗传分析及产前诊断
18
作者 白周现 邵敬芝 +1 位作者 吴庆华 孔祥东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9期656-661,共6页
目的:分析非典型Stickler综合征I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遗传学病因,为患者基因诊断、遗传咨询、产前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研究。收集3个典型Stickler综合征I型家系患者的临床表型资料,采集患者及家系其他成员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 目的:分析非典型Stickler综合征I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遗传学病因,为患者基因诊断、遗传咨询、产前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研究。收集3个典型Stickler综合征I型家系患者的临床表型资料,采集患者及家系其他成员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筛查可疑基因变异,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并检测家系全部受检者变异携带情况。通过人类基因变异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检索候选变异的致病性报道情况,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院与分子病理学协会(ACMG)指南判断致病性及等级。依据先证者相关变异结果对孕妇行产前诊断。结果:纳入研究的3个家系均检测到Stickler综合征I型致病基因变异。家系1患者携带COL2A1基因c.1693C>T(p.R565C)杂合变异,家系2患者携带COL2A1基因c.2862C>T(p.G954=)杂合变异,家系3患者携带COL2A1基因c.2355+1G>A(splicing)杂合变异。这3个基因变异经保守性分析、功能预测并依据ACMG指南逐一打分判断为致病性变异。结论:全外显子组测序等分子遗传检测技术对非典型Stickler综合征I型的病因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3个家系患者均找到遗传学病因,在基因水平确诊非典型Stickler综合征I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视网膜脱离 白内障 失明 COL2A1基因
原文传递
12家系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诊断的回顾性分析
19
作者 白周现 张翠云 +2 位作者 邵敬芝 刘莉娜 孔祥东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820-826,共7页
目的: 检测并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的遗传学病因, 为患者及其家系基因诊断、遗传咨询、产前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实验研究。收集12个家系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 采集患者及家系受检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 已故患者... 目的: 检测并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的遗传学病因, 为患者及其家系基因诊断、遗传咨询、产前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实验研究。收集12个家系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 采集患者及家系受检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 已故患者由家属提供石蜡切片组织提取基因组DNA, 抽取相关孕妇羊水细胞提取基因组DNA。应用二代测序筛查、Sanger测序法验证RB1基因候选变异。通过相关数据库和PubMed文献检索相关变异的致病性, 依据遗传变异分类标准指南判断并分级候选变异的致病性。依据家系先证者致病突变, 相关孕妇行RB1基因产前诊断。结果: 纳入的12个视网膜母细胞瘤家系, 其中8个家系检测到致病基因变异, 检测阳性率67%。检测到的8个不同RB1基因突变中, 6个为已报道致病性变异;RB1基因c.2404dupG(p.N803Efs*12)和c.1380;381insCTTA(p.K462Tfs*2)为本研究发现的新突变。变异致病性综合分析本研究检测到的8个不同RB1基因变异均为致病性。结论: 本研究纳入的12个视网膜母细胞瘤家系中有8个家系患者检测到致病突变而获得基因诊断;本研究同时发现了导致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新突变。相关家系依据基因诊断结果进行了有效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RB1基因 靶向测序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