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有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邵斌峰 林佩达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278-279,共2页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内固定术(IFLF)后手术切口感染的有关因素。方法收集行IFLF的患者176例,按术后手术切口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16例和未感染组160例,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原因、骨折类型、骨折部位和骨折至手术时间等相关因素进...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内固定术(IFLF)后手术切口感染的有关因素。方法收集行IFLF的患者176例,按术后手术切口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16例和未感染组160例,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原因、骨折类型、骨折部位和骨折至手术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受伤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患者骨折类型、骨折部位和骨折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骨折类型、骨折部位和骨折至手术时间是IFLF后手术切口感染的有关因素,提醒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引起重视并加以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术后感染 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PDF
非减压手术治疗椎管内占位1/3~1/2的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邵斌峰 《浙江创伤外科》 2018年第5期898-899,共2页
目的探讨非减压手术治疗椎管内占位1/3~1/2的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椎管内占位1/3~1/2的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98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 目的探讨非减压手术治疗椎管内占位1/3~1/2的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椎管内占位1/3~1/2的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98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后路减压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后路非减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指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情况及手术情况。结果术后3天、6个月,两组影像学指标、ODI、JOA评分、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术后3天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椎管受压占椎管面积百分比、ODI指数、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减压手术可明显提高椎管内占位1/3~1/2的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管内占位 神经症状 后路减压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的疗效
3
作者 邵斌峰 林佩达 +1 位作者 蒋丹 刘峰 《浙江实用医学》 2023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22年8月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融合组45例采用经椎间孔...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22年8月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融合组45例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切除组45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手术优良率)、手术指标(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以及手术前后腰椎功能(ODI指数、JOA评分)。结果手术疗效优良率切除组(93.33%)较融合组(71.11%)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切除组均优于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ODI指数切除组较融合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评分切除组较融合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创伤小、恢复快,腰椎功能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椎管狭窄症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功能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微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
4
作者 刘峰 邵斌峰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5期156-161,共6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微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KOA患者按随机信封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微针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膝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微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KOA患者按随机信封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微针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膝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积液含量分级及血清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并比较2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Lysholm评分、WOMAC评分、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ysholm评分均升高(P<0.05),WOMAC评分均降低(P<0.05),ROM均增大(P<0.05),且观察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ROM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积液含量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积液含量Ⅰ级例数均增多(P<0.05),Ⅲ级、Ⅳ级例数均减少(P<0.05),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IL-6、MMP-3、TIM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6、MMP-3水平均降低(P<0.05),TIMP-1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IL-6、MMP-3水平低于对照组,TIMP-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微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KOA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及膝关节功能,提高ROM,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延缓软骨细胞退变,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微针刀 温针灸 膝关节功能 膝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