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山区乡村功能多元化与坡耕地演变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赵雯欣 李阳兵 +4 位作者 王清荣 夏春华 陈艳 郑骆珊 邵景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00-2816,共17页
探究快速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山区乡村功能多元化与坡耕地演变的耦合关系,对山区耕地保护和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人地关系视角,构建了山区乡村功能多元化与坡耕地演变耦合关系测度模型,并以三峡库区奉节县为例,采用乡村功... 探究快速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山区乡村功能多元化与坡耕地演变的耦合关系,对山区耕地保护和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人地关系视角,构建了山区乡村功能多元化与坡耕地演变耦合关系测度模型,并以三峡库区奉节县为例,采用乡村功能评价、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揭示其耦合关系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奉节县各乡村功能均呈现发展的趋势,其中社会保障功能的发展最为明显,乡村功能综合指数呈现南北部增加、中部减少的特征,且南部增加幅度大于北部;(2)奉节县坡耕地占比呈现下降趋势,缓坡耕地减少最少,急陡坡耕地减少最多,呈现南部减少幅度小、北部减少幅度大的特征;(3)乡村功能多元化与缓坡耕地演变的耦合协调度呈下降的趋势,与陡坡耕地和急陡坡耕地的耦合协调度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其耦合响应类型可以归纳为可持续型、转型型、一致型和衰退型4种类型;(4)乡村功能多元化与坡耕地演变耦合变化主要受到自然、社会经济、政策等要素驱动,今后应当从发展生态农业、推行环境治理等方面来提高乡村功能发展与坡耕地利用之间的协调性。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山区坡耕地资源的优化利用、生态保护以及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功能 坡耕地 耦合关系 三峡库区
下载PDF
基于地貌差异的景观格局转型研究——以三峡库区奉节县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汪荣 李阳兵 +4 位作者 郑骆珊 陈艳 曾晨岑 夏春华 邵景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95,共15页
定量探讨影响因子对景观格局的驱动机理,有助于厘清山区景观格局演变过程以及发展方向。基于地貌差异的景观格局转型研究框架,从“全域-典型地貌区”的视角探究1990—2020年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不同地貌下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规律,归纳其... 定量探讨影响因子对景观格局的驱动机理,有助于厘清山区景观格局演变过程以及发展方向。基于地貌差异的景观格局转型研究框架,从“全域-典型地貌区”的视角探究1990—2020年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不同地貌下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规律,归纳其转型模式。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不同地貌区影响因子与景观格局的相关性,以阐释其驱动机理。结果表明:①近30年间耕地与草地缩减,林地、果园以及撂荒地增长,景观破碎度增加。其中,河谷丘陵区耕地大幅缩减,果园迅速扩张;低山区耕地缩减速度减缓,耕地撂荒现象明显;中山区林地恢复性增长。河谷丘陵区趋于经济导向性,而低山区与中山区趋于生态导向性。②研究区景观格局表现为传统农业型、农业主导型以及生态主导型Ⅰ向生态经济型、生态主导型Ⅱ以及生态型转变。根据不同地貌景观格局转型特点,归纳总结为“河谷丘陵-生态经济型”、“低山-生态主导型Ⅱ”、“中山-生态型”3种转型模式。③影响因子对研究区景观格局的解释作用具有差异性。从全域来看,农业型与生态型景观格局主要受人为干扰因素的影响,生态经济型景观格局主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自然景观格局主要受水热条件的影响;从不同地貌区来看,地形是影响河谷丘陵区景观格局的主导因素,随着地貌梯度的增加,地形对低山区与中山区景观格局的解释作用减弱,人为干扰对其解释作用增强,山地景观格局受到人为干扰与地形的共同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基于地貌差异的景观格局演变的独特性规律,对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建设以及山区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差异 景观格局转型 驱动机理 三峡库区
下载PDF
新型经营主体劳均适度规模及其实现难易程度 被引量:1
3
作者 熊熙 张仕超 +2 位作者 刘竞宇 欧云梅 邵景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54,共11页
新型经营主体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载体,农户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使得农村劳动力紧缺,因地制宜地研究新型经营主体劳均适度规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重庆市江津区石门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新型经营主体调查数据及石门镇... 新型经营主体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载体,农户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使得农村劳动力紧缺,因地制宜地研究新型经营主体劳均适度规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重庆市江津区石门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新型经营主体调查数据及石门镇各村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基于利润最大化,从产业异质化视角,以劳均适度规模为出发点,测算出不同产业类型新型经营主体的适度经营规模,并运用熵权法评估石门镇村级适度规模实现难易程度.结果显示:①石门镇新型经营主体大部分未能达到适度规模,只有少部分主体达到或超过适度规模值.劳均适度经营规模中“度”值最大的为果蔬产业(3.42 hm^(2)),最小的为花木产业(0.29 hm^(2)).②石门镇实现适度规模经营难度整体较大,其中李家村为较易,金龙村、白坪村为一般,永安村为较难.测算出不同产业新型经营主体适度经营规模,明确地区实现适度规模难易程度,可认识不同地区、不同产业新型农业发展的差异,有助于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差别化培育,为丘陵山区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 不同产业 新型经营主体 适度规模经营
下载PDF
2010—2017年中国典型城市群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比较分析
4
作者 邢佳丽 史文娇 +7 位作者 郭旭东 王鸣雷 王晓青 石晓丽 张智杰 王玥 冯冬宾 邵景安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4,共9页
明确典型城市群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土空间规划有重要意义。以2010与2017年哈长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海峡西岸城市群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土地利用类型... 明确典型城市群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土空间规划有重要意义。以2010与2017年哈长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海峡西岸城市群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等定量和定性方法对2010—2017年三大城市群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的主要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向建设用地的转化,其规模由大到小依次为:海峡西岸城市群(2186.27 km^(2))>山东半岛城市群(1056.45km^(2))>哈长城市群(897.91km^(2));海峡西岸城市群的耕地面积表现为净增长(192.00 km^(2)),其中流失面积为18755.00km^(2),新增面积为18948.00km^(2),而其余两个城市群的耕地变化则以净流失为主。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交通建设是三大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而气候变暖促进了哈长城市群新增耕地的北移。研究得出三大城市群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长城市群 山东半岛城市群 海峡西岸城市群 土地利用格局变化 驱动力
下载PDF
近30年来三峡库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热点演变及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文献可视化分析
5
作者 王清荣 李阳兵 +4 位作者 赵雯欣 汪荣 晏诗杰 夏春华 邵景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59-2172,共14页
三峡库区作为三峡工程建设后形成的独特地理单元,梳理探讨其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效应已有研究成果,对于库区土地利用、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itespace软件及传统文献归纳方法对文献总体特征、热点演变、主要内容、存在问题... 三峡库区作为三峡工程建设后形成的独特地理单元,梳理探讨其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效应已有研究成果,对于库区土地利用、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itespace软件及传统文献归纳方法对文献总体特征、热点演变、主要内容、存在问题与不足等分析发现:(1)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效应相关的中英文发文量持续增长,领域影响力增强,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性等特点;(2)研究经历了1990—2005、2006—2014、2015—2022年三个时段的演变:一阶段重点关注土地整理、土地生态保护等问题;二阶段重点关注消落带、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效应等问题;三阶段重点关注景观格局变化的社会-经济生态耦合、生态系统服务等问题,与库区发展及区域政策相吻合;(3)库首、库腹、库尾关注的主要内容有所差异:库首研究以生态风险评价及生态系统服务为主;库腹侧重对坡耕地变化的社会生态经济耦合研究;库尾因建设用地较多,在土地整治及区域规划背景下进行研究;(4)土地利用变化从注重单一要素转向多要素、多功能研究,驱动因子研究从定性分析转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退耕还林等生态政策实施以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风险指数明显下降;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内容更加多元化;(5)当下的研究面临着数据、方法、指标体系构建等问题,未来需要从理论构建、方法创新、实践应用等多方面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 CITESPACE 热点演变
下载PDF
山区乡村多功能发展与乡村聚落演变的耦合机理
6
作者 赵雯欣 李阳兵 +1 位作者 王清荣 邵景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9-270,共12页
探究山区乡村功能多元化与乡村聚落演变的耦合关系,对山区乡村振兴和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二者的耦合协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以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为研究区,定量探究了乡村功能多... 探究山区乡村功能多元化与乡村聚落演变的耦合关系,对山区乡村振兴和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二者的耦合协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以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为研究区,定量探究了乡村功能多元化与乡村聚落演变的耦合关系及驱动机制,进而提出了相关建议。结果表明:1)研究区乡村功能多元化和乡村聚落演变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两系统耦合协调度逐年增长,失调乡镇数量减少,在空间上呈现“西低东高,南低北高”的发展态势。2)乡村功能多元化与乡村聚落演变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高高集聚区域主要集中在永安街道等中心城镇的郊区。3)基于功能多元化综合指数与聚落演变综合指数的增减关系,该文将各乡镇归纳为活力型、衰退型、转型型和传统型4种耦合模式。4)人口密度、人均GDP、人类活动强度等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驱动因子,各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大部分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该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地区进行相关研究以及制定差异化的村落振兴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功能 聚落 耦合关系 三峡库区
下载PDF
2000—2020年三峡库区腹地人地耦合土地系统演变机制
7
作者 汪荣 李阳兵 +4 位作者 邵景安 郑骆珊 陈艳 王清荣 赵雯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5-264,F0003,共11页
该研究基于人地耦合土地系统转型研究框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景观指数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探究人地耦合视角下三峡库区腹地土地系统演变规律,揭示其影响机制,从而归纳人地耦合土地系统数量—景观格局—功能转型模式。研究... 该研究基于人地耦合土地系统转型研究框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景观指数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探究人地耦合视角下三峡库区腹地土地系统演变规律,揭示其影响机制,从而归纳人地耦合土地系统数量—景观格局—功能转型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三峡库区腹地人类活动强度由逐渐增强转变为逐渐减弱,人地耦合关系总体表现为向协调型平缓发展。在空间上,呈现出中部与东北部趋于协调型、北部趋于拮抗型、南部变化不明显的分异特征;2)人地耦合土地系统数量—景观格局—功能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拮抗区和失调区耕地总体减少,减少量分别为21263、40029 hm^(2)。其中,拮抗区林地恢复性增长,增长量为89648 hm^(2)。失调区林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波动变化,总体增长16054 hm^(2)。协调区果园明显扩张,增长量为13856 hm^(2);斑块破碎化程度改善,趋于规则;土地系统由单功能主导向多功能转变;3)研究区人地耦合土地系统转型模式呈现多元化,可归纳为:拮抗区:林地恢复-斑块聚集不规则-生态;失调区:林地缩减-斑块聚集规则-生态主导;协调区:果园扩张-斑块聚集、整体规则-生态经济;4)距离与地形是影响土地系统演变的决定性因素,主导因子之间交互产生叠加效应,共同促进土地系统的变化。研究揭示了三峡库区人地耦合关系发展规律与土地系统转型模式,对促进山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演变 相关性 三峡库区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皖北平原村庄规划思路分析——以淮北市古饶社区为例
8
作者 苏炜 邵景安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4期67-74,共8页
本文以淮北市宋疃镇古饶社区村庄规划为例,归纳分析皖北地区平原村庄规划编制中的普遍问题,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相关要求,提出科学严谨的规划思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适当兼顾中原地区文化习俗,从村庄的土地利用、基础设施、产业... 本文以淮北市宋疃镇古饶社区村庄规划为例,归纳分析皖北地区平原村庄规划编制中的普遍问题,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相关要求,提出科学严谨的规划思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适当兼顾中原地区文化习俗,从村庄的土地利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文化保护方面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引导,打造乡村社区生活圈,并为其他平原村庄融合发展提供指导建议,推进安徽省乡村振兴及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皖北平原 村庄规划 生活圈
下载PDF
基于熵权法—PSR模型的重庆市大气污染治理政策效果评价
9
作者 张峻 万其林 邵景安 《环境科学导刊》 2024年第3期89-96,共8页
采用PSR模型构建重庆市大气污染治理政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与综合指数法对政策效果综合评价,并引进障碍度模型进行障碍因子判断。结果表明,重庆市大气污染治理政策效果显著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压力、状态、响应层... 采用PSR模型构建重庆市大气污染治理政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与综合指数法对政策效果综合评价,并引进障碍度模型进行障碍因子判断。结果表明,重庆市大气污染治理政策效果显著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压力、状态、响应层面总体上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工业废气排放持续有效控制尚需加强和人均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NO_(2)、O_(3)污染物排放控制力度需要加强;缺乏较为完善的大气环境污染协同防治体系,是制约重庆市大气污染治理政策效果的重要障碍因素。因此,加强工业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深度治理、加强新生产和在用汽车排放管理和完善“政-企-民”协同防治体系,是进一步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政策效果主要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治理 PSR模型 障碍度 政策效果评价
下载PDF
龙溪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李倩 邵景安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6期62-68,共7页
为探究龙溪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依据多期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研究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时空演变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并综合考察其演变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 为探究龙溪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依据多期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研究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时空演变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并综合考察其演变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龙溪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其中,除旱地和水田面积呈减少趋势外,林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而建设用地增幅最大,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均小于0.3%;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在不同时间段内存在差异,旱地和水田转出为建设用地是主要转移趋势,在空间上主要发生在区县中心周边地区;高程、气温和坡度等自然因素是龙溪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社会经济因素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素 龙溪河流域
下载PDF
河流流域范围划分规则探讨——以重庆市壁南河为例
11
作者 刘琪 邵景安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1期70-76,共7页
为对璧南河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实施溯源,提供解决方案,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河网与河源密度法、均值变点法确定集水面积阈值,依据河段的连接关系划分河网等级,将流域提取生成3级集水区。提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依据土地... 为对璧南河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实施溯源,提供解决方案,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河网与河源密度法、均值变点法确定集水面积阈值,依据河段的连接关系划分河网等级,将流域提取生成3级集水区。提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依据土地主导功能类型将集水区分类。结果表示:均值变点分析法提取的璧南河流域水系最佳集水面积阈值与河网、河源密度法所推求的阈值进行对比,二者结果相吻合;统计各级集水区数量,确定最大最小集水区面积,将结果与规范进行对照,验证得出3层集水区划分符合小流域的划分标准;对璧南河流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人机交互解译,解译数据通过随机抽样方式经实地调查结果验证,解译精度达95%;集水区最终划分为4大类型:农业生产主导型集水区、自然生态主导型集水区、农业自然混合型集水区、城镇主导型集水区。河流流域范围划分可直接识别该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关键性源区,进行最优土地主导功能重构,以便为流域分级调控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优化流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与协调集水区组合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集水区划分 土地利用 河网提取 壁南河
下载PDF
渝东北地区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研究——以巫溪、巫山和城口县为例
12
作者 王驰 邵景安 +2 位作者 黄文林 万其林 张业航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4期32-36,共5页
农业灌溉是我国高度重视的领域,关系到我国农村发展,同时关乎到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本文以渝东北地区的巫溪县、巫山县、城口县为研究对象,运用直接量测法和首尾测算法计算了其2023年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得出巫山县的农田灌溉水... 农业灌溉是我国高度重视的领域,关系到我国农村发展,同时关乎到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本文以渝东北地区的巫溪县、巫山县、城口县为研究对象,运用直接量测法和首尾测算法计算了其2023年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得出巫山县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最高为0.5379,城口县次之为0.4967,巫溪县最低为0.4958,距达到全国平均水平0.576还有一定差距,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农田灌溉水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对灌区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正贡献率较高的因素主要有当年完成节水工程投资、实际灌溉面积比、渠道衬砌率、粮食亩均产量、当年降雨量、当年蒸散发量;负贡献高的影响因素为综合定额。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工程因素和管理因素所占的比重超过了自然因素。这些因素反映了灌区的管理水平和工程现状情况,以及灌区的自然因素对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此要想使渝东北地区的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继续提高,就要加强对节水工程的投资、工程维护、管理投入和农户节水意识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灌溉水 渝东北地区 利用效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提高森林覆盖率目标的跨区县横向生态补偿与供需对接——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仕超 刘竞宇 +2 位作者 冉龙池 张煊赟 邵景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651-4663,共13页
建立以提高森林覆盖率为目标的横向生态补偿,使保护发展生态的地区利益得到保障,绿化空间有限的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尽到绿化责任,从而推动各地间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以重庆市为例,考虑不同类型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造... 建立以提高森林覆盖率为目标的横向生态补偿,使保护发展生态的地区利益得到保障,绿化空间有限的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尽到绿化责任,从而推动各地间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以重庆市为例,考虑不同类型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造林管护成本差异,确定森林生态补偿指标价,同时建立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标十四五规划,分析38个区县2025年森林覆盖率预期目标达成率,探索在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供需平衡下跨区县横向生态补偿供需对接关系。结果表明:(1)兼顾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和成本下38个区县单位面积森林补偿指标价介于5.69—7.32万元/hm^(2),平均为6.72万元/hm^(2),较目前基于成本的统一指导价3.75万元/hm^(2),高出0.79倍。(2)近10a森林覆盖率除大渡口区、江北区、九龙坡区、南岸区、长寿区、永川区、潼南区和忠县8个区县出现负增长外,其余30个区县呈正增长,预测到2025年达标的区县数量占全市总数的45%,其中达成率最高的是沙坪坝区(117.37%),最低是江北区(41.49%)。(3)依据各区县供需级别、对口帮扶结对关系、区位关系和政府购买意愿四个方面对接了14对补偿主体与客体,需购买森林面积介于0.13×10^(4)—3.82×10^(4)hm^(2),生态补偿总金额介于0.91×10^(4)—25.20×10^(4)万元,平均金额为8.72×10^(4)万元。结合不同类型森林数量结构、质量和造林管护成本等多方面构建的生态补偿标准,有利于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可为重庆市各区县多途径达成横向生态补偿提供参考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区县 森林覆盖率 横向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下载PDF
三峡库区坡耕地利用转型及其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以奉节县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夏春华 李阳兵 +4 位作者 曾晨岑 张冰 郑骆珊 陈艳 邵景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688-2702,共15页
探究典型生态脆弱区坡耕地利用转型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合理利用山区坡耕地资源、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奉节县2000、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坡耕地利用形态转型测度、社会... 探究典型生态脆弱区坡耕地利用转型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合理利用山区坡耕地资源、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奉节县2000、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坡耕地利用形态转型测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方法,揭示山区坡耕地利用转型的一般规律,综合定量探究坡耕地利用转型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测量对其耦合变化类型的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奉节县坡耕地面积整体缩减,以廊道和边缘斑块坡耕地形态减少为主,减少的坡耕地主要向具有生态功能的林地和生态经济功能的园地转换;(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均呈增长趋势,且区域差异显著,前者呈“长江河谷区高—山区低”的分布格局,后者呈“长江河谷区低—山区高”的空间格局;(3)坡耕地利用转型对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响应类型可以归纳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型、社会经济发展-生态滞后型、社会经济滞后-生态恢复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型和生态环境质量偏低型5种;(4)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变化的各类型主要受到坡耕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多样性、距县行政中心距离等因子驱动,且整体上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作用大于自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利用转型 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 三峡库区
下载PDF
1990—2020年三峡库区植被覆盖转型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骆珊 李阳兵 +3 位作者 汪荣 晏诗杰 曾晨岑 邵景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5802-5815,共14页
探索山区植被覆盖转型,全面评估各驱动因素对其的影响,是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循环等生态系统过程的重要途径。三峡库区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保护区,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基于植被覆盖(NDVI)数据提出山区植被覆盖转型理论,并运用... 探索山区植被覆盖转型,全面评估各驱动因素对其的影响,是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循环等生态系统过程的重要途径。三峡库区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保护区,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基于植被覆盖(NDVI)数据提出山区植被覆盖转型理论,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了潜在因素对1999—2020年三峡库区腹地植被覆盖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1)近30年三峡库区腹地植被覆盖整体呈良性发展趋势,增长率为0.006/a,空间特征为“东西低,南北高;中间低,四周高”;(2)不同时段植被覆盖的空间演化呈现“整体改善,局部退化”,空间转型总结为稳定型、波动型、退化型和恢复型4种模式,且以稳定型分布为主,时间上经历了减少、过渡和恢复3个阶段;(3)植被覆盖主要受土壤类型0.225>地貌0.200>土地利用程度0.181>海拔0.158>岩性0.152的驱动,人为和气候因素的作用较弱,表明自然因素是影响植被覆盖的主导因子。此外,双因子的交互作用在影响植被覆盖方面比每个因子单独作用更为重要。这些发现有利于更好的解析山区植被变化的复杂机制,为脆弱生态系统植被的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转型 驱动因素 典型山区 三峡库区
下载PDF
丘陵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时空扩展特征及驱动力分析——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竞宇 张仕超 +2 位作者 熊熙 欧云梅 邵景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2-323,332,共13页
为探究农业生产向现代化转型背景下合作社的区位选择与建设、发展,促进不同类型合作社的精准培育,研究选取重庆市江津区作为研究区,基于江津区2005—2019年合作社微观面板数据,采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分析了... 为探究农业生产向现代化转型背景下合作社的区位选择与建设、发展,促进不同类型合作社的精准培育,研究选取重庆市江津区作为研究区,基于江津区2005—2019年合作社微观面板数据,采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合作社时空扩展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合作社发展呈现3个增长阶段,2005—2010年起步缓慢增长,2011—2015年稳步快速增长,2016—2019年成熟缓慢增长;(2)在空间上显著聚集,集中分布于中西部地区。不同产业类型和种养规模分类下各类合作社空间分布均呈显著聚集;(3)合作社整体呈西北—东南分布并向东南方扩张;(4)乡村劳动力和交通运输是影响合作社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力,如对果蔬、粮油、畜禽、综合、花椒和服务类合作社影响最大是乡村劳动力,而对特色类合作社影响最大的是交通运输。综上,江津区农民专业合作社随时间变化数量呈阶段性增长,空间分布显著聚集且向东南方扩张,社会经济因素对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大于自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 时空扩展 驱动力 丘陵山区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前景展望 被引量:81
17
作者 邵景安 李阳兵 +1 位作者 魏朝富 谢德体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98-809,共12页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旨在从典型区域角度揭示土地利用变化背后的真正动因及其作用机理,进而动态模拟、预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土地利用系统的自组织性及其内驱动因子作用的复杂性,决定了其研究必须与某一特定区域相联系,以...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旨在从典型区域角度揭示土地利用变化背后的真正动因及其作用机理,进而动态模拟、预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土地利用系统的自组织性及其内驱动因子作用的复杂性,决定了其研究必须与某一特定区域相联系,以便确定合适的可定量指标来体现外生驱动因子的驱动效果。系统地识别土地利用系统在不同控制状态下的驱动因子及其多种时空尺度效应,建立具有综合模拟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型,能减少土地利用系统通常受临界值域和突变所左右的局面。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识别、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过程模拟等的研究现状表明,为更好地理解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机制和原因,测度现有及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速率、过程和地点,支持政府相关决策的制定与实施,促使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应优先考虑以下研究领域:①驱动力因子识别及其作用效应的尺度依赖性;②驱动力因子的贡献量化及其在具体区域的非均一分布;③驱动力因子作用过程的自然反馈机制模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区域尺度 驱动力 驱动机制 过程模拟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对稻田土壤有机质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2
18
作者 邵景安 唐晓红 +1 位作者 魏朝富 谢德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434-4442,共9页
研究使用常规犁耕-休闲(DTF),常规犁耕-小麦(DTW),保护耕作-休闲(CTF),保护耕作-小麦(CTW)4个处理,评价连续实验10a后保护性耕作对稻作区SOM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免耕和小麦种植的结合是稻作区一种较好的保护性耕作实践。它不仅显著... 研究使用常规犁耕-休闲(DTF),常规犁耕-小麦(DTW),保护耕作-休闲(CTF),保护耕作-小麦(CTW)4个处理,评价连续实验10a后保护性耕作对稻作区SOM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免耕和小麦种植的结合是稻作区一种较好的保护性耕作实践。它不仅显著增加SOM在土壤表层的聚集,而且它也通过改变SOM的组成和结构显著影响土壤胡敏酸的光谱和热解特性。相比其他处理,垄作免耕(稻麦)在0~10cm土层拥有最多的SOM含量,但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这一含量下降的也较为迅速。垄作免耕(稻麦)土壤胡敏酸在波长665nm处的光密度为0.122,465nm处为0.705,而常规平作(中稻)在这两个波长处却分别为0.062和0.321。垄作免耕土壤胡敏酸DTA曲线在360~365℃处放热峰的焓变值比常规平作低,1000~1050cm-1吸收峰常规平作也比垄作免耕强。垄作免耕土壤腐殖质的氧化稳定系数增高,表明长期垄作免耕土壤腐殖酸的缩合度增高,芳构化程度增强。通过保护性耕作和作物实践可以管理稻田土壤,维持充分的SOM积累,缓解土壤有机碳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小麦耕作 土壤有机质 稻作区
下载PDF
未来区域土地利用驱动力研究的重要命题:尺度依赖 被引量:19
19
作者 邵景安 陈兰 +2 位作者 李阳兵 魏朝富 谢德体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63,共6页
尺度问题的处理是亚全球土地利用情景分析中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新前缘。现有研究实现了尺度转换或尺度效应,加深了人们对土地利用驱动因素的多时空变化的理解和认识。但土地利用的信息和过程特征使得众多研究主题局限于某一领域。要实... 尺度问题的处理是亚全球土地利用情景分析中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新前缘。现有研究实现了尺度转换或尺度效应,加深了人们对土地利用驱动因素的多时空变化的理解和认识。但土地利用的信息和过程特征使得众多研究主题局限于某一领域。要实现不同尺度间土地利用数据信息的转换,理解不同尺度众多驱动因素间的作用过程,并正确描述土地利用轨迹,未来与土地利用有关的尺度问题应注重尺度推绎:①借助高分辨率/局地数据和低分辨率/区域数据的结合获取多空间尺度数据信息,减少尺度转换过程中土地利用数据的损失;②把握土地利用不同类型和方式间的流向,识别诱导其发生演变的主导驱动变量及其相互作用;③理解土地利用效应的跨尺度相互作用对环境管理的影响,弄清局地效应放大和区域影响根植于局地的过程;④考虑土地利用政策的跨尺度交互作用,联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确定不同尺度间政策运用新问题的解决思路。这些问题以及它们间的复杂依赖性,仍然是理解土地利用及其影响间的间接和跨尺度链接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驱动力 尺度依赖 尺度转换
下载PDF
家庭承包制下土地流转的农户解释:对重庆不同经济类型区七个村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68
20
作者 邵景安 魏朝富 谢德体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5-286,共12页
利用大量农访数据,检查了家庭承包制度下农业土地利用的重要方面,测算了样点村现有土地流转状况及其农户解释。结果表明:流转规模,总体呈渝西经济走廊快于都市发达圈,更快于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圈;流转模式,转包已逐渐被农民所接受和采用,... 利用大量农访数据,检查了家庭承包制度下农业土地利用的重要方面,测算了样点村现有土地流转状况及其农户解释。结果表明:流转规模,总体呈渝西经济走廊快于都市发达圈,更快于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圈;流转模式,转包已逐渐被农民所接受和采用,而以现金兑换的出租和转让方式,也渐渐被部分农民所喜欢;流转用途,都市发达圈土地流转后土地利用主要向非农用转变,而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圈除小部分向非农用转变外,大部分土地流转后提高了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土地权属在总量上制约着土地流转的规模,但这一作用的区域差异不明显;农村土地市场发育程度不仅影响区域土地流转的总体规模,而且是导致不同区域流转规模各异和流转方式演化差异的根本原因;社会保障的完善程度对农民是否愿意离土和采取何种方式离土具有决定性作用;土地流转管理包括权益保障管理和流转后土地用途管理,是规范土地流转主体行为,减少流转纠纷,保障土地流转依法展开的基础性力量。土地流转中,把握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背景下的农户心理及其对现有土地流转驱动因素的响应,对安排遵循市场规律和贯彻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土地流转制度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户行为 家庭承包 土地利用 重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