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介入治疗中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的体会 被引量:5
1
作者 邵梅华 王荣 《齐鲁护理杂志》 2002年第6期447-447,共1页
关键词 介入治疗 系统化整体护理 医疗质量
下载PDF
脑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病情观察与处理 被引量:1
2
作者 邵梅华 黄求理 王荣 《现代实用医学》 2001年第5期255-255,共1页
关键词 脑动脉瘤 脑动静脉畸形 脑血管内栓塞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动静脉闭塞性疾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护理
3
作者 邵梅华 黄求理 《现代实用医学》 2004年第6期365-365,共1页
总结我院 1996年 5月~ 2 0 0 0年 12月对 2 1例动静脉闭塞性疾病 (2 5段 )行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 动静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内介入治疗 临床护理 术前准备 术后护理
下载PDF
急性肢体动脉闭塞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被引量:20
4
作者 黄求理 宋侃侃 +2 位作者 吴安乐 王荣 邵梅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肢体动脉闭塞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血管内尿激酶溶栓术和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 (PTA)治疗患者 12例 19段。男性 6例、女性 6例 ,年龄 2 8~ 85岁 ,平均 6 5岁。结果 溶栓治疗成功率 6 8.42 ( 13/ 19段 ) ,PT... 目的 探讨急性肢体动脉闭塞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血管内尿激酶溶栓术和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 (PTA)治疗患者 12例 19段。男性 6例、女性 6例 ,年龄 2 8~ 85岁 ,平均 6 5岁。结果 溶栓治疗成功率 6 8.42 ( 13/ 19段 ) ,PTA治疗成功率 94.12 ( 16 / 17段 )。观察 6个月以上疗效满意率为 84.2 1% ( 16 / 19段 )。结论 局部溶栓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闭塞的基本方法 ,大部分病例还需PTA治疗。作者提出血管再通后保留导管继续抗凝溶栓治疗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动脉闭塞 介入治疗 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苦参素致血清胆碱酯酶下降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马艳玲 王玉 +1 位作者 王守云 邵梅华 《河北医药》 CAS 2006年第3期186-187,共2页
目的探讨苦参素在治疗过程中引起胆碱酯酶下降的临床意义。方法天晴复欣苦参素(OM)注射液0.6g(100ml)静脉注射,每日1次;3个月后改为OM胶囊口服,每次0.2g,每日3次,连服3个月。结果与用药3个月和用药6个月与用药前和用药3个月胆碱脂酶(ChE... 目的探讨苦参素在治疗过程中引起胆碱酯酶下降的临床意义。方法天晴复欣苦参素(OM)注射液0.6g(100ml)静脉注射,每日1次;3个月后改为OM胶囊口服,每次0.2g,每日3次,连服3个月。结果与用药3个月和用药6个月与用药前和用药3个月胆碱脂酶(ChE)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用药前、用药3个月、用药6个月、停药3个月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药前与用药3个月、用药6个月、停药3个月谷丙转氨酶(AL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苦参素治疗过程中引起胆碱酯酶下降,但肝脏合成与代谢功能无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素 治疗 胆碱酯酶
下载PDF
血管狭窄性疾病的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求理 宋侃侃 +3 位作者 邵梅华 王荣 施建国 宗建平 《医学研究通讯》 2003年第2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闭塞性疾病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血管内尿激酶溶栓术、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动脉病变18例26段,静脉病变22例26段。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25~85岁,平均60.5岁。结果溶栓疗法成功率93.02... 目的探讨血管闭塞性疾病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血管内尿激酶溶栓术、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动脉病变18例26段,静脉病变22例26段。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25~85岁,平均60.5岁。结果溶栓疗法成功率93.02%(40/43段);PTA治疗成功率96.15%(25/26段);内支架治疗9段全部成功。观察6个月以上疗效满意率为88.46%(46/52段)。结论根据血管闭塞性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局部溶栓是治疗血栓性闭塞的基本方法。提出血栓性闭塞开通后保留导管抗凝溶栓治疗2~3天的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狭窄性疾病 经皮血管成形术 治疗 疗效 尿激酶 溶栓术 动脉病变
下载PDF
动静脉闭塞性疾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求理 宋侃侃 +2 位作者 吴安乐 王荣 邵梅华 《宁波医学》 2000年第4期161-162,共2页
目的 探讨血管闭塞性疾病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血管内尿激酶溶栓术、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 (PTA)和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动脉病变 13例 16段 ,静脉病变 6例 7段。结果 溶栓治疗成功率 87.5 0 % (7/ 8段 ) ,PTA治疗成功率 91.6... 目的 探讨血管闭塞性疾病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血管内尿激酶溶栓术、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 (PTA)和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动脉病变 13例 16段 ,静脉病变 6例 7段。结果 溶栓治疗成功率 87.5 0 % (7/ 8段 ) ,PTA治疗成功率 91.6 7% (11/ 12段 ) ,内支架治疗 3段全部成功 ,经观察 6个月以上 ,疗效满意率为 78.2 6 % (18/ 2 3段 )。结论 血管闭塞性病变根据其性质和程度不同 ,可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 ,而局部溶栓是治疗血栓性闭塞的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闭塞性疾病 介入疗法 溶栓疗法
下载PDF
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邵梅华 《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第14期19-20,共2页
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在教会学生习得知识的同时,让他们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并养成自学的习惯,这样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在教会学生习得知识的同时,让他们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并养成自学的习惯,这样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另外还要逐步教会学生独立学习的本领,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年级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下载PDF
动静脉闭塞性疾病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9
作者 王雅琴 邵梅华 《齐鲁护理杂志》 2002年第6期437-437,共1页
关键词 动静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内介入治疗 护理 Sheldinger法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导尿管与COOK宫颈扩张球用于晚期妊娠促宫颈成熟并引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邵梅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2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导尿管与COOK宫颈扩张球用于晚期妊娠促宫颈成熟并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68例晚期妊娠引产产妇,随机分两组,导尿管组采用导尿管进行引产治疗,宫颈扩张球组采用COOK宫颈扩张球进行引产,比较两组患者宫颈成... 目的探讨导尿管与COOK宫颈扩张球用于晚期妊娠促宫颈成熟并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68例晚期妊娠引产产妇,随机分两组,导尿管组采用导尿管进行引产治疗,宫颈扩张球组采用COOK宫颈扩张球进行引产,比较两组患者宫颈成熟度、剖宫产率、引产出血量、引产时间、引产效果、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结果 (1)宫颈扩张球组宫颈成熟度为(6.88±1.38)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导尿管组宫颈成熟度为(6.90±1.38)分,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宫颈成熟度和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的宫颈裂伤和引产成功率、引产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扩张球组治疗费用明显高于导尿管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尿管与COOK宫颈扩张球用于晚期妊娠促宫颈成熟并引产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二者效果相当,但是导尿管比COOK宫颈扩张球治疗成本低,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经济压力,更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尿管 COOK宫颈扩张球 晚期妊娠 促宫颈成熟 引产
下载PDF
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邵梅华 李国珠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8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广宁县妇幼保健院产后功能性尿潴留患者4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疗法的基础上,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器...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广宁县妇幼保健院产后功能性尿潴留患者4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疗法的基础上,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器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残余尿量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60%)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65%)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40%)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70%)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80.50±36.19)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残余尿量(35.50±8.19)明显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430.29±36.55)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残余尿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残余尿量,改善患者尿潴留的症状,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 产后尿潴留 残余尿量
下载PDF
HPV、TCT筛查结合阴道镜下定位活检对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梁月容 成燕萍 邵梅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4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液基细胞学(TCT)检测结合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我院妇科门诊2016年1~10月收治的女性患者500例,均行HR-HPV、TCT检测;对HR-HPV阳性、TCT≥ASCUS及高度怀疑宫...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液基细胞学(TCT)检测结合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我院妇科门诊2016年1~10月收治的女性患者500例,均行HR-HPV、TCT检测;对HR-HPV阳性、TCT≥ASCUS及高度怀疑宫颈病变的患者在阴道镜检查下行肉眼醋酸(VIA)和卢戈氏碘液(VILI)检查,并予以定位活检。结果本研究病理结果显示CINⅡ阴性者215例,CINⅡ阳性者83例,HR-HPV检出率71.8%,TCT阳性率82.6%,VIA阳性率63.1%,VILI阳性率53.4%,各种筛查方式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R-HPV诊断宫颈高度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比值、准确诊断指数及Kappa值分别是89.0%、34.9%、1.38、0.240和0.161;TCT分别是92.8%、21.5%、1.19、0.150和0.089;VIA分别是86.1%、45.9%、1.60、0.320和0.228;VILI分别是86.9%、59.5%、2.15、0.464和0.361。结论 TCT检查是临床诊断宫颈病变较为准确、简便的细胞学检测,同时结合HR-HPV检测是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最佳方案;但必要时还需结合VIA、VILI阴道镜下定位活检检测,避免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癌前病变 HR-HPV TCT 阴道镜 活检
下载PDF
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的应用
13
作者 邵梅华 李国珠 《肇庆医学》 2009年第4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310例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常规缝合腹壁与317例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层产妇的术后腹部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产妇年... 目的探讨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310例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常规缝合腹壁与317例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层产妇的术后腹部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产妇年龄,孕产次,产科合并症等相关因素比较无差别。两组间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愈合情况的比较,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采用连续缝合筋膜层和皮内连续缝合皮肤切口,而不缝合皮下脂肪层,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减少了皮下异物刺激和硬结。结论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患者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直接皮内缝合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该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剖宫产术是处理难产的手术方式之一,但近年来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剖宫产率逐年上升,所以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如何改进术式,减少手术并发症,是产科医生的努力方向。为寻求一种简单快捷的美观的术式,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317例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患者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直接皮内缝合经术后观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横切口 不缝合皮下脂肪层
下载PDF
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4
作者 梁月容 邵梅华 林银梅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第8期1055-1056,共2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仅进行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仅进行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CIQ-SF评分与盆底肌肌力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ICIQ-SF评分与盆底肌肌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中,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肌康阻肌力训练 生物反馈电刺激
下载PDF
经腹部横行小切口子宫大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邵梅华 李国珠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7年第6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经腹部横行小切口子宫大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广宁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8例子宫大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腹部横... 目的探讨经腹部横行小切口子宫大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广宁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8例子宫大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腹部横行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手术切口、生命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明显更短,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手术切口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体健康情况、身体疼痛、活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分、情感职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部横行小切口子宫大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显著,手术创伤较小,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腹部横行小切口 子宫大肌瘤剔除术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