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设障年限沙丘土壤粒径和有机碳分布特征 被引量:26
1
作者 许婷婷 董智 +2 位作者 李红丽 邵水仙 王丽琴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8-634,共7页
为探讨沙柳沙障对毛乌素沙地土壤粒径和SOC(土壤有机碳)的影响,选取流动沙丘、设障2和7 a的半固定和固定沙丘为研究对象,利用多重分形理论分析不同设障年限沙丘PSD(土壤粒径分布)(以φ计)和w(SOC)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设置沙障... 为探讨沙柳沙障对毛乌素沙地土壤粒径和SOC(土壤有机碳)的影响,选取流动沙丘、设障2和7 a的半固定和固定沙丘为研究对象,利用多重分形理论分析不同设障年限沙丘PSD(土壤粒径分布)(以φ计)和w(SOC)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设置沙障后,φ(黏粒)、φ(粉粒)与φ(极细砂)增加,φ(细砂)与φ(中砂)下降;土壤粒径的多重分形参数D1/D0(D1为PSD均匀性程度,D0为PSD宽度)和δ-f(δ)谱图可以反映沙丘土壤PSD的宽度与均匀性程度,随着设障年限延长,PSD的D1/D0均小于流动沙丘,土壤中细粒物质显著增多.D0表现为设障7 a沙丘(1.01)〉流动沙丘(1.00)〉设障2 a沙丘(0.93),D1表现为流动沙丘(0.91)〉设障2 a沙丘(0.88)〉设障7 a沙丘(0.65).w(SOC)随着设障年限的延长而显著增加,设障7 a沙丘与其他2类沙丘间w(SOC)差异显著;多重分形参数可以表征土壤养分状况与流沙防治状况,设障沙丘上部、下部的w(SOC)与PSD的D1/D0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设障沙丘上部、下部D1/D0间呈明显负相关,设障沙丘中部D1/D0之间则呈正相关,流动沙丘各部位w(SOC)与D1/D0间无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柳沙障 土壤粒径分布 多重分形参数 有机碳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不同造林模式对退化石灰岩山地土壤理化性质及水文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邵水仙 董智 +2 位作者 李红丽 张钦敬 许婷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3-267,共5页
为研究不同造林模式对鲁中南退化石灰岩山地土壤的恢复效果,以该区域不同造林模式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以造林前数据(CK)作为对照,对比分析了蒙阴县刘家峪村小流域4种造林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结... 为研究不同造林模式对鲁中南退化石灰岩山地土壤的恢复效果,以该区域不同造林模式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以造林前数据(CK)作为对照,对比分析了蒙阴县刘家峪村小流域4种造林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4种造林模式下土壤的理化性质相比于造林前均有明显改善;(2)刺槐黄栌混交林的土壤容重最低,孔隙度最大,饱和含水量最高,侧柏连翘混交林的容重大、孔隙性最小、持水性差;(3)刺槐黄栌混交林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氮、速效钾含量最高;(4)不同造林模式的土壤入渗能力表现为刺槐黄栌混交林>侧柏五角枫混交林>五角枫臭椿混交林>侧柏连翘混交林>CK。综合考虑4种造林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来看,刺槐黄栌混交模式更适合在研究区栽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模式 土壤理化性质 水文效应 石灰岩山地
下载PDF
滨海盐碱地白蜡人工林的小气候效应 被引量:6
3
作者 沈运扩 董智 +2 位作者 王丽琴 张志鹏 邵水仙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4年第3期71-77,共7页
以滨海盐碱地白蜡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旷野裸地为对照,采用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白蜡人工林的动力、热力和水文等小气候效应,以期为滨海盐碱地人工造林的生态影响评价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林内太阳辐射、风速、土壤温度、土壤湿度明显低... 以滨海盐碱地白蜡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旷野裸地为对照,采用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白蜡人工林的动力、热力和水文等小气候效应,以期为滨海盐碱地人工造林的生态影响评价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林内太阳辐射、风速、土壤温度、土壤湿度明显低于旷野;空气相对湿度林内显著高于旷野;而林内空气温度春季高于旷野,夏秋季则低于旷野.林带防风效应和遮荫效应在夏季发挥最好,分别可达77.87%和67.50%,气温最高可降低0.40℃,空气相对湿度可增加7.59% ~ 18.61%.林内不同小气候因子间极显著相关,且气温和土温的相关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人工林 动力效应 热力效应 水文效应 滨海盐碱地
下载PDF
I-107杨树连作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许婷婷 李红丽 +2 位作者 王峰 邵水仙 董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2-186,共5页
为探讨杨树人工林连作对土壤碳氮养分的影响,以大汶河流域I-107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连作对I-107杨树人工林有机碳密度(SOCD)和土壤全氮密度(STND)以及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杨树人工林样地SOCD差异明显,表现为一代... 为探讨杨树人工林连作对土壤碳氮养分的影响,以大汶河流域I-107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连作对I-107杨树人工林有机碳密度(SOCD)和土壤全氮密度(STND)以及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杨树人工林样地SOCD差异明显,表现为一代林>二代林>荒地>三代林,其中一代林林地SOCD分别比二代林、荒地和三代林高20.59%,23.79%和48.05%;STND呈显著性差异性,表现为一代林最高,其次为荒地、二代林,三代林密度最低,与其他林地STND相比一代林分别高25.27%,41.28%和7.54%;各林地土壤C/N具有显著性差异,SOC与STN含量回归相关分析亦显示出SOC和STN具有显著的回归相关性。综上,随着I-107杨树人工林连作代数的增加,SOCD和STND均逐渐降低,因此I-107杨树人工林的经营活动中要尽量避免连续多代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人工林 连作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下载PDF
退化砂石山地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特征与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7
5
作者 邵水仙 李红丽 +2 位作者 董智 王合云 张晓晓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6-151,157,共7页
合适的造林树种能够提高生态系统恢复功能。为研究何种造林树种对退化砂石山地地区植被恢复较好,以山东省退化山地生态造林区为研究区,调查分析了生态造林对草本层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5种造林树种林分下共有草本植物64种,刺... 合适的造林树种能够提高生态系统恢复功能。为研究何种造林树种对退化砂石山地地区植被恢复较好,以山东省退化山地生态造林区为研究区,调查分析了生态造林对草本层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5种造林树种林分下共有草本植物64种,刺槐林下草本植物最少,且优势种明显;(2)5种人工林下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生物量的变化趋势均为:坡下部>坡中部>坡上部,经济林高于用材林,混交林高于纯林,针叶林高于阔叶林;(3)5种人工林下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均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4)群落多样性与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且随着多样性的增加,生物量的增幅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植物多样性 丰富度 生物量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大汶河沿河沙地SOC库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许婷婷 董智 +1 位作者 李红丽 邵水仙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5-179,共5页
为揭示大汶河沿河沙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SOC)库的差异特征,探讨了杨树、刺槐、农田以及撂荒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SOC含量、活性有机碳含量(LOC)以及碳库管理指数(CMI)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各样地0-60cm的SOC含量均呈现由表层... 为揭示大汶河沿河沙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SOC)库的差异特征,探讨了杨树、刺槐、农田以及撂荒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SOC含量、活性有机碳含量(LOC)以及碳库管理指数(CMI)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各样地0-60cm的SOC含量均呈现由表层向深层逐渐降低的趋势,各样地SOC含量平均值分别为杨树林地(4.70g/kg)>刺槐林地(3.17g/kg)>荒地(2.85g/kg)>农田(1.42g/kg)。与荒地相比,杨树林地、刺槐林地0-20cm土层土壤LOC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41.3%和18.2%;农田土壤LOC含量则显著低于荒地土壤LOC含量,降幅为33.4%;20-40cm杨树林地与刺槐林地土壤LOC含量杨树林地与刺槐林地土壤LOC含量之间无明显差异,杨树林地、刺槐林地和农田的LOC降幅分别为22.3%,29.8%和60.9%;40-60cm土层,4种土地利用方式间土壤LOC含量差异不显著,仅农田土壤LOC含量略低于其他3种利用方式的LOC含量。0-60cm仅刺槐土层CMI与荒地差异不显著,杨树林地和农田均显著提升了CMI。综上所述,从提高LOC含量以及CMI等方面考虑,应该加快大汶河沿河沙地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注重对杨树林等的利用和优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下载PDF
鲁中南退化砂石山地人工幼林草本群落特征与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1
7
作者 邵水仙 董智 +3 位作者 李红丽 许婷婷 张钦敬 朱超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7-83,共7页
为评价不同造林模式对鲁中南退化砂石山地林下草本植被的恢复效果,以该区域4种造林模式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造林模式2011年、2013年林下草本群落数量特征及其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1)造... 为评价不同造林模式对鲁中南退化砂石山地林下草本植被的恢复效果,以该区域4种造林模式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造林模式2011年、2013年林下草本群落数量特征及其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1)造林有助于林下草本植物的恢复、生长与发育,不同造林模式人工幼林林下草本种数、群落平均盖度、平均高度和平均密度均高于对照,且各指标均呈现混交造林模式高于纯林造林模式;除各模式草本种数变化不一致外,其余指标均呈现2013年高于2011年的趋势。2)造林可以改变林下草本植物的重要值和优势地位。不同造林模式的草本植物的主要优势种基本相同,造林2年和4年时,物种的动态变化明显,群落物种重要值与优势地位发生更替,造林4年后,群落主要优势种优势地位更加明显。3)不同造林模式的多样性指数高于对照,且呈现阔阔混交>针阔混交>纯林模式的趋势,多样性指数随造林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退化砂石山地 鲁中南
下载PDF
滨海盐碱地不同造林树种林地土壤盐碱化特征 被引量:42
8
作者 王合云 李红丽 +2 位作者 董智 陈新闯 邵水仙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06-712,共7页
采用野外取样与室内分析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林地土壤的全盐量、阴阳离子组成、总碱度、p H、电导率、碱化度等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空地与各林地土壤中均无CO32-存在,造林可明显改变土壤中Na+、Cl-、SO42-、HCO3-等... 采用野外取样与室内分析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林地土壤的全盐量、阴阳离子组成、总碱度、p H、电导率、碱化度等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空地与各林地土壤中均无CO32-存在,造林可明显改变土壤中Na+、Cl-、SO42-、HCO3-等可溶性盐离子的含量,降低土壤全盐含量,造林地土壤阴离子由SO42-+Cl-为主演变为SO42-+HCO3-为主。土壤p H、碱化度和总碱度的变化趋势一致,不同造林地土壤碱化程度以紫穗槐林地最大,柽柳林地次之。土壤全盐含量(y)和电导率(x)间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故可用电导率计算含盐量进行研究区域的盐渍化程度分级。研究结果可为阐明滨海盐碱地的盐碱化过程、指导土壤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树种 可溶性盐离子 盐碱化 滨海盐碱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