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发病的影响
1
作者 刘晓罡 杨世诚 +2 位作者 付乃宽 邵独婧 张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994-2999,共6页
背景达格列净是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药物,还具有降低T2DM肾病进展风险、减少尿蛋白以及心脏保护等作用,然而,达格列净能否降低T2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率,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 背景达格列净是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药物,还具有降低T2DM肾病进展风险、减少尿蛋白以及心脏保护等作用,然而,达格列净能否降低T2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率,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T2DM患者PCI术后CIN发病的影响。方法根据达格列净使用情况以1∶1倾向性匹配原则,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2023年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行PCI治疗的T2DM患者共48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达格列净组242例、对照组242例。收集2组患者PCI术前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同时记录2组患者PCI术前、PCI术后48 h及PCI术后1周的肾功能,包括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的变化。主要终点事件为CIN发病率,次要终点事件为PCI围术期肾功能的变化。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达格列净对T2DM患者PCI术后CIN发病的影响。结果达格列净组患者CIN发病率为6.2%,低于对照组患者的CIN发病率(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0,P=0.039);达格列净组患者CIN危险评分及B型钠尿肽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前、术后1周,2组患者BUN、Scr、Ccr、Cys-C、β2-MG、NGA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48 h,达格列净组患者Cys-C、β2-MG、NGA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N危险评分高(OR=1.213,95%CI=1.085~1.358,P=0.001)、B型钠尿肽水平升高(OR=3.940,95%CI=1.479~10.494,P=0.006)是T2DM患者PCI术后CIN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达格列净(OR=0.338,95%CI=0.159~0.717,P=0.005)是T2DM患者PCI术后CIN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使用达格列净是T2DM患者PCI术后CIN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达格列净并不增加T2DM患者PCI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病风险,并可能降低CIN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急性肾损伤 达格列净 对比剂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芪参益气滴丸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颖 邵独婧 +2 位作者 刘晓罡 赵英强 刘玉洁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血脂、炎性因子、心绞痛症状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92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96例。对照组予以标准的冠心病治疗及降压药物治疗,...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血脂、炎性因子、心绞痛症状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92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96例。对照组予以标准的冠心病治疗及降压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1次0.5 g,3次/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西雅图心绞痛评价量表(SAQ)症状相关维度(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评分)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等差异。结果2组治疗后SBP、DBP、TC、LDL-C、hs-CRP及IL-6均低于治疗前(P<0.01),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及治疗满意程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SBP、DBP、TC、LDL-C、hs-CRP、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及治疗满意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在给予标准的西医治疗方案后加用芪参益气滴丸可以起到更有效降压、控制血脂、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症状的作用,进而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血压 血脂异常 炎症 芪参益气滴丸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下载PDF
不同病因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心脏的电学重构与机械重构 被引量:7
3
作者 张鹏 邵独婧 +2 位作者 吴冬燕 付乃宽 许静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00-60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后心脏的电学重构和机械重构效应,并且比较不同病因心力衰竭患者接受CRT后短期及长期疗效的差别。方法选取因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无效而住院行CRT的老年患者50例,其中缺血性心肌...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后心脏的电学重构和机械重构效应,并且比较不同病因心力衰竭患者接受CRT后短期及长期疗效的差别。方法选取因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无效而住院行CRT的老年患者50例,其中缺血性心肌病11例,非缺血性心肌病39例。分别对其术前、术后1、6个月进行电学重构指标、机械重构指标检测并随访其短期及长期的疗效。电学重构指标包括心电图P波、PR间期、起搏QRS间期、自身QRS间期、校正QT间期值(QTc)及QT离散度(QTd);机械重构指标包括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前后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肺动脉压(PAP)、室间机械延迟(IVMD)、左室间隔与后壁运动延迟(SPWMD)。结果 5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均成功完成CRT。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随访(2.13±1.25)年,随访过程中共10例患者死亡。非缺血性心肌病组和缺血性心肌病组术后1个月时各项电学重构及机械重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6个月时两组指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缺血性心肌病组的电学重构及机械重构效应明显低于非缺血性心肌病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亦有显著差异(P<0.05),非缺血性心肌病组长期生存率明显好于缺血性心肌病组(P<0.05)。结论非缺血性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两组患者在接受CRT治疗后短期临床效果相类似,但长期随访临床效果有显著性差异,非缺血性心肌病组患者CRT术后的电学重构及机械重构效应明显好于缺血性心肌病组患者,非缺血性心肌病组患者行CRT的有效率亦明显好于缺血性心肌病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力衰竭 电学重构 机械重构
下载PDF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心脏电学重构与机械重构 被引量:4
4
作者 张鹏 吴冬燕 +2 位作者 邵独婧 付乃宽 许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83-1286,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后老年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脏的电学重构和机械重构效应。方法入选因心衰而住院行CRT的70例老年患者,对其术前、术后1、6个月分别进行电学重构指标和机械重构指标检测并随访。结果 70例老年心衰患者均...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后老年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脏的电学重构和机械重构效应。方法入选因心衰而住院行CRT的70例老年患者,对其术前、术后1、6个月分别进行电学重构指标和机械重构指标检测并随访。结果 70例老年心衰患者均成功完成CRT。与术前比较,术后1、6个月起搏QRS间期明显缩短[(127.23±14.25)ms和(133.37±9.43)ms vs(149.86±13.35)ms,P<0.01];LVEF明显升高,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容积、肺动脉压力、室间机械延迟、左心室间隔与后壁运动延迟明显降低(P<0.05,P<0.01)。CRT后6个月有效率达69%。结论 CRT置入术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逆转心室间的电学传导、逆转老年心衰患者的左心室机械重构,使老年心衰患者的心脏功能得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室重构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心电描记术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疗效预测因素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邵独婧 吴冬燕 许静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07-810,共4页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之前基础资料和术后短期心功能改善程度对长期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对50例心力衰竭患者行CRT治疗,以治疗后6个月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较术前减小≥15%为治疗有效,分为有效组(32例)和...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之前基础资料和术后短期心功能改善程度对长期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对50例心力衰竭患者行CRT治疗,以治疗后6个月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较术前减小≥15%为治疗有效,分为有效组(32例)和无效组(18例)。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QRS时限、脑钠肽(BNP)、心功能分级(NYHA)等检测。结果:50例患者均成功接受CRT。2组术前病因比例、左束支传导阻滞比例、NYHA、左房前后径、肺动脉压、QRS时限、室间机械延迟、左室间隔与后壁运动延迟、BNP等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前与术后1周各指标差值(△)中,△LVESV、△左室射血分数、△QRS时限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VESV是预测CRT有效性的保护因素。ROC曲线显示,△LVESV对CRT疗效有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88,P<0.01),当△LVESV≥11.0 ml时,敏感度和特异度最大,分别为84%和83%;△QRS对CRT疗效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74,P<0.01),当△QRS≥20.0ms时,敏感度和特异度最大,分别为88%和56%。有效组和无效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和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术前病情严重程度、心脏机械运动不同步程度及△LVESV、△QRS大小对CRT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脏超声 疗效 预测
原文传递
非缺血性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邵独婧 吴冬燕 许静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2年第5期357-361,共5页
目的探讨非缺血性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短期及长期疗效的差异。方法对50例心力衰竭合并束支阻滞符合CRT指南标准的患者行CRT,按照病因分为非缺血性心肌病组和缺血性心肌病组,对其术前、术后1和6个月行... 目的探讨非缺血性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短期及长期疗效的差异。方法对50例心力衰竭合并束支阻滞符合CRT指南标准的患者行CRT,按照病因分为非缺血性心肌病组和缺血性心肌病组,对其术前、术后1和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QRS时限、脑钠肽(BNP)、心功能(NYHA分级)检测并随访其长期的生存率。结果50例患者均成功接受CRT,两组术后1个月各项检查结果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随访(2.04±1.21)年,两组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缺血性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CRT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在术前利用心肌核素扫描检测存活心肌数量进而评估CRT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缺血性心肌病 非缺血性心肌病
原文传递
右室心尖起搏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吴冬燕 张洁 +4 位作者 王林 马薇 邵独婧 卢凤民 许静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144-1148,共5页
目的 观察右室心尖起搏后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生情况并筛选术前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胸科医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1 343例既往无心衰发作、初次安置永久起搏装置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统计术后心衰的情况,单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右室心尖起搏后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生情况并筛选术前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胸科医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1 343例既往无心衰发作、初次安置永久起搏装置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统计术后心衰的情况,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术前可能增加心衰发生危险的因素,以COX风险比例模型筛选与心尖起搏术后心衰发作有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经过平均(76 ±24)个月的随访后发现,1343例患者心衰发生率22.6%.经COX风险模型筛选出与心衰发作关系最为密切的5个高危因素:年龄≥65岁、陈旧心肌梗死病史、VVI起搏模式、左室射血分数(EF)<50%、基础病因是房室传导阻滞或房颤伴缓慢心室率(风险比分别为2.37、2.16、2.07、2.00、1.43,经Kaplan-Meier方法分析前述因素在随访中位数71个月时分别增加心衰风险19.4%、33.0%、20.9%、38.4%、17.2%或25.9%.结论 右室心尖起搏术后心衰的发生主要与患者基础心功能情况、基础病因和年龄有关,具有心衰发生高危因素的患者尽可能使用其他生理起搏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人工 心力衰竭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