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科学化路径探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邵红蕊 秦燕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86-89,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是研究者进行学科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重要支撑和指导。目前,学术界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领域呈现:自觉探讨研究方法的意识匮乏,研究方法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具体研究方法单一且欠缺规范,传统研究方法面临转型危...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是研究者进行学科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重要支撑和指导。目前,学术界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领域呈现:自觉探讨研究方法的意识匮乏,研究方法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具体研究方法单一且欠缺规范,传统研究方法面临转型危机;囿于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缺乏学科自身特定的研究方法。其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科创立时间较短,研究方法不受重视;方法类课程设置比例小,学科研究方法的规训缺失;固守传统逻辑思维方式,缺乏研究方法的理论创新。针对学科研究方法领域的发展困境,为了加快学科研究方法的现代转型,论文进而对学科研究方法的科学化路径进行了积极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方法 发展路径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精神塑造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1
2
作者 邵红蕊 《党史博采(下)》 2022年第2期12-14,57,共4页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精神的产生有其深厚的文化渊源,传统文化中自我修养与治理天下的政治伦理关系是其生成的历史文化源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政党发展观是其理论内核。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基于复杂多变的政治文化生态和特殊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精神的产生有其深厚的文化渊源,传统文化中自我修养与治理天下的政治伦理关系是其生成的历史文化源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政党发展观是其理论内核。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基于复杂多变的政治文化生态和特殊的历史情境,在革命实践过程中,遵循"个体—组织"整体协同推进的原则,对自我革命精神进行了塑造和践行。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精神塑造的历史经验进行研究,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精神重塑,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 塑造 延安时期 理论基石
下载PDF
“大历史观”视域下晚明帝国衰落简析一一以《万历十五年》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邵红蕊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41-42,共2页
黄仁宇从“大历史观”的研究视域出发,截取了万历十五年(1587)这一历史横剖面作为考察切入点,通过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描述和分析,探讨了晚明帝国衰落之缘由和儒家伦理道德之困境。基于对《万历十五年》研究范式、主旨内容和结论的理解,就... 黄仁宇从“大历史观”的研究视域出发,截取了万历十五年(1587)这一历史横剖面作为考察切入点,通过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描述和分析,探讨了晚明帝国衰落之缘由和儒家伦理道德之困境。基于对《万历十五年》研究范式、主旨内容和结论的理解,就黄仁宇从“大历史观”视域下解读晚明帝国衰落的原因提出一些看法,力求更加客观、全面、深入地理解黄仁宇的治史理念和学术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史观” 《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
下载PDF
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探讨路遥《人生》的悲剧 被引量:3
4
作者 邵红蕊 《价值工程》 2014年第22期316-317,共2页
从路遥《人生》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残缺给城乡交叉地带的知识青年带来的悲惨命运。文章试图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角度,深入分析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个人的发展是如何受制度框架影响的。通过回顾城... 从路遥《人生》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残缺给城乡交叉地带的知识青年带来的悲惨命运。文章试图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角度,深入分析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个人的发展是如何受制度框架影响的。通过回顾城乡户籍制度的发展历程和借鉴西方城市化建设的经验,对改革我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提出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遥 《人生》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下载PDF
基于民主视阈下的网络政治参与研究
5
作者 邵红蕊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年第23期180-181,共2页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参政议政的一条新的方式和途径,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民主政治建设的视阈,探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概括网络政治参与给民主政治建设带来的严峻挑战,寻求治理网络政治参与的途径,...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参政议政的一条新的方式和途径,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民主政治建设的视阈,探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概括网络政治参与给民主政治建设带来的严峻挑战,寻求治理网络政治参与的途径,推动公民健康有序地参与网络政治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 网络政治参与 政治稳定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建设的逻辑理路及成效
6
作者 邵红蕊 任慧英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24年第1期147-156,共10页
党的形象是中国共产党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给党内外成员留下的综合感知和整体印象。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拓展政党形象建设路径,以党报党刊的宣传报道为主力,以模范党员的典型示范为重点,以革命文艺中的宣传教育为重要渠道,以纪念活... 党的形象是中国共产党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给党内外成员留下的综合感知和整体印象。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拓展政党形象建设路径,以党报党刊的宣传报道为主力,以模范党员的典型示范为重点,以革命文艺中的宣传教育为重要渠道,以纪念活动中的宣传教育为辅助,多渠道、立体化地塑造良好的政党形象,开创了生动的“延安叙事”模式,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遵循这一逻辑理路,中国共产党构建起以爱国、民主、亲民、革命为标志的政党形象,并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确立了在复杂政治文化场域中的政党权威和文化领导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形象建设 中国共产党 延安时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