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人文教育”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2
1
作者 邵统亮 《职业》 2008年第5X期86-87,共2页
多年来,"人文校园"、"人文德育"、"人文课堂"、"人文关怀"等等,成了教育界的热频词语。有的学校提出"实践人文教育",有的学校提出"人文见长,全面发展",有的学校则提出要... 多年来,"人文校园"、"人文德育"、"人文课堂"、"人文关怀"等等,成了教育界的热频词语。有的学校提出"实践人文教育",有的学校提出"人文见长,全面发展",有的学校则提出要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的学生。但是在"人文"热的背后,我们却看到泥沙俱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词 实践体验 人格魅力 文化环境 人格修养 道德境界 自我实现 科学的价值 精神生活 自我发现
下载PDF
现代文阅读“探究类”试题之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邵统亮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2007年第12期54-55,64,共3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探究性阅读”的探究 高考现代文阅读探究类试题的出现应该溯源到“探究性阅读”以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从原点出发来考量探究类试题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 探究类试题 现代文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探究性阅读 《标准》 高考
下载PDF
要“人话”,不要“神话”——关于教师专业写作的问题
3
作者 邵统亮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0-30,共1页
清朝才子纪晓岚评文章的轶事很多,也很有意味。比如:他给两个学士的文章分别批上大诗人杜甫的两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和“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学士不知何意,纪晓岚解释道:“‘两个黄鹂呜翠柳’乃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 清朝才子纪晓岚评文章的轶事很多,也很有意味。比如:他给两个学士的文章分别批上大诗人杜甫的两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和“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学士不知何意,纪晓岚解释道:“‘两个黄鹂呜翠柳’乃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乃离题万里。”再如:有一个学士把文章给纪先生看,他老人家看后,随口骂道:“放狗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写作 教师 神话 纪晓岚 文章 学士 白鹭 诗人
下载PDF
叙事主题:学生腔 作家腔 教师腔
4
作者 邵统亮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1-52,共2页
学生每有好作文,我总是如获至宝。敲出来印出来,收起来。因为,这也是我的杰作。
关键词 叙事主题 学生 作家 教师 作文
下载PDF
让每一个人都有一本自己的“语文学”
5
作者 邵统亮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09年第1期13-15,共3页
一、语文知识教学的探索之路、曲折之路 中国古代的语文教学主要是阅读和背诵大量的文选,传承圣人之道,语文学习也较为简单。1840年以来,特别是五四以后,随着西风东渐,语文科学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开始自觉地建构语文学习知识... 一、语文知识教学的探索之路、曲折之路 中国古代的语文教学主要是阅读和背诵大量的文选,传承圣人之道,语文学习也较为简单。1840年以来,特别是五四以后,随着西风东渐,语文科学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开始自觉地建构语文学习知识体系。早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现代的语文教育起步不久,一些语文教育家就曾经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研究和教授读法(读书法)、缀法(作文法)、话法(讲说规则)、听法(听话规则)和书法(写字)等,与此同时对于语法学、修辞学、文章学的研究也开始起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学习 语文教育家 个人 语文知识教学 二三十年代 语文教学 知识体系 语文课程
下载PDF
教育叙事研究:语文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6
作者 邵统亮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2007年第4期12-14,共3页
调查一:一家教研部门在对一所学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有50%以上的学生反映每个学科老师上课都出现过错误,甚至经常出现错误。当出现错误后老师一般的处理方法是:37%选择“坚持”;21%选择在课上与学生共同讨论共同纠正错误... 调查一:一家教研部门在对一所学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有50%以上的学生反映每个学科老师上课都出现过错误,甚至经常出现错误。当出现错误后老师一般的处理方法是:37%选择“坚持”;21%选择在课上与学生共同讨论共同纠正错误;另有部分老师选择暂时搁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叙事研究 语文教学 资源 问卷调查 纠正错误 学生 教研部 老师
下载PDF
两个错释的成语
7
作者 邵统亮 《语文知识》 1995年第1期45-45,共1页
一、荒诞不经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人教社1990年版),《火刑》课后练习三:“根据下列各句的意思,概括出各句的成语。”“不合情理,不见经传”《教参》答案为:荒诞不经。错释“不经”为“不见经传”。
关键词 成语 语文课本 课后练习 高中 国家治理 教参 概括 注释 汉书 不合
下载PDF
“语法感”培养的三个层面和三种意识
8
作者 邵统亮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07年第7期41-42,共2页
词源学上有两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说明了同一个道理:掌握语法的人也就是具有魔力之人。17世纪,当时的知识分子主要使用拉丁文。他们用拉丁文来书写、对话,进而增加他们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控制力。为了把“词语连在一 起”,他们使用了... 词源学上有两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说明了同一个道理:掌握语法的人也就是具有魔力之人。17世纪,当时的知识分子主要使用拉丁文。他们用拉丁文来书写、对话,进而增加他们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控制力。为了把“词语连在一 起”,他们使用了“语法”(grammar)这一神奇的概念。语法开始和有权有势的人联系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流逝,“grammar”这个词里的第一个“r”字母逐渐变成了“1”(“r”经常这样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感 意识 培养 17世纪 知识分子 拉丁文 词源学 书写
下载PDF
培养“语法感”的八种方法
9
作者 邵统亮 《语文教学之友》 2007年第7期14-16,共3页
语言学大师黎锦熙先生说,汉语是“偏重心理,略于形式”的。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中也说,西洋的语法是法治的,中国的语法是人治的。具体地说,汉语语法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形态变化不发达、不普遍;二是由于缺少形态变化... 语言学大师黎锦熙先生说,汉语是“偏重心理,略于形式”的。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中也说,西洋的语法是法治的,中国的语法是人治的。具体地说,汉语语法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形态变化不发达、不普遍;二是由于缺少形态变化,注重意合,因此在句法结构中语序具有重大的作用;三是汉语特别重视通过词语的动态使用来表情达意;四是汉语语法形成了繁多的量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感 汉语语法 培养 形态变化 语法理论 句法结构 表情达意 黎锦熙
下载PDF
“诱思自悟”式语文教学的思考
10
作者 邵统亮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1年第11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自悟 工具性 人文性 普通话 正义感 学生 应当
下载PDF
你在学校“精神”吗?——来自一所四星级高中的研究报告
11
作者 邵统亮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2010年第6期42-44,共3页
一、问题的提出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从广义上说,就是精神上的不断丰富、不断更新的过程,无论对受教育者还是教育者来讲.都是这样。”“学校作为高尚的道德和文明的策源地。如果没有集体的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那是不可思议... 一、问题的提出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从广义上说,就是精神上的不断丰富、不断更新的过程,无论对受教育者还是教育者来讲.都是这样。”“学校作为高尚的道德和文明的策源地。如果没有集体的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那是不可思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 学校 高中 星级 苏霍姆林斯基 受教育者 精神生活
下载PDF
教育家论“惩戒教育”
12
作者 邵统亮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2010年第11期57-58,共2页
教育惩戒,在我国古已有之。教育的“教”字有这样一解:左边是孩子在学习,右边的反文是一个人拿鞭子的模样。可能最初的教育就是离不开训诫的。
关键词 惩戒教育 教育家 教育惩戒 “教” 学习 孩子
下载PDF
试论语文课程标准的“语感”观
13
作者 邵统亮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第3期15-16,共2页
《语文课程标准》(包括《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语感教学的探索有了新的进展。值得语感培养研究者充分关注,笔者试图以本文作为引玉之砖。
关键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语感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 语感培养 研究者
下载PDF
烘焙人生百味
14
作者 邵统亮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3年第9期50-53,共4页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要想写好它,首先必须做到“想准”,即要读懂材料。材料提供的是一段带有生活哲理的日常对话,主要内容是奶奶以烘焙面包为例来劝谕抱怨生活不如意的孙子。
关键词 材料作文题 人生 生活哲理 思路点拨 日常对话
下载PDF
语文教学:头重脚轻根底浅
15
作者 邵统亮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46-147,共2页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中学教育 教育观念 学科性质 全面发展
下载PDF
建设人文校园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建军 邵统亮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12-115,共4页
“人文”源于人道、人性 ,随之成为一种学科 ,进而发展为认识、思维、方法、精神和理念。当教育随改革而深化时 ,人文化的学校管理将是一种趋向。本文就人文校园的建设作一粗略探讨。
关键词 学校管理 文化建设 人文精神 人本意识 课程观
下载PDF
用心灵感悟语言
17
作者 邵统亮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9年第11期12-13,共2页
所谓感受语言就是要在一定程度理解的基础上调动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等心理功能去触摸言语对象的整体存在,品味它说什么、怎么说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说,不但涉及它的内容,同时还要涉及它的形式,通其气,辨其味,感其情,品其美。感... 所谓感受语言就是要在一定程度理解的基础上调动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等心理功能去触摸言语对象的整体存在,品味它说什么、怎么说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说,不但涉及它的内容,同时还要涉及它的形式,通其气,辨其味,感其情,品其美。感受与理解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悟语言 言语对象 语言文字 整体存在 阅读教学 心灵 心理功能 语文教师 感受 学生
下载PDF
关于“双基训练与语感培养之间关系”的调查与思考
18
作者 邵统亮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02-103,107,共3页
关键词 语感培养 语感能力 双基训练 语文学习 中学语文教学 语文素质 思维训练 青年学生 课堂教学 基本技能
下载PDF
让学生用劳动创造未来——关于当前中小学生劳动素养的调查
19
作者 邵统亮 徐瑛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2009年第1期37-39,共3页
“劳动”在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它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我们的话题主要界定在中小学生的“体力劳动”教育。本世纪初启动的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重视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培育。义务教育阶段把劳... “劳动”在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它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我们的话题主要界定在中小学生的“体力劳动”教育。本世纪初启动的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重视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培育。义务教育阶段把劳动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使其成为一门必修课程的一个学习模块,目的在于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为劳动而劳动或坐在教室里被动接受劳动知识的教育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素养 中小学生 劳动创造 义务教育阶段 体力劳动 技术教育 精神财富 脑力劳动
下载PDF
教育叙事研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0
作者 邵统亮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2008年第5期13-15,共3页
钟启泉先生认为,“教师即课程”,一是说教师凭其人格魅力,自然站立成令学生高山仰止的一道风景;一是说,教师不但是课程的执行者,还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是优化教材的创造者。
关键词 教育叙事研究 教材 人格魅力 钟启泉 课程 教师 执行者 开发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