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漾濞Ms6.4级地震云南省水管倾斜仪和洞体应变仪同震响应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番绍辉 张山元 +2 位作者 熊家伟 段胜朝 邵维晔 《高原地震》 2023年第1期21-27,共7页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6.4级地震引起了省内水管倾斜和洞体应变观测同震响应。通过分析省内水管倾斜仪和洞体应变仪的震时观测资料,研究各测项对漾濞6.4级地震的同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云南省内水管仪和洞体应变仪的台站均记录到此次地...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6.4级地震引起了省内水管倾斜和洞体应变观测同震响应。通过分析省内水管倾斜仪和洞体应变仪的震时观测资料,研究各测项对漾濞6.4级地震的同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云南省内水管仪和洞体应变仪的台站均记录到此次地震,同震响应形态分为振荡型、振荡—阶变型、阶变型三类;不同台站相同类型仪器的同震响应幅度有很大差别;同一台站同一仪器不同方向上记录波形幅度也有差别;且云南省水管倾斜仪和洞体应变仪观测对漾濞地震的阶变响应表现出分区特征,漾濞周边大部分台站多测项出现大量阶变响应,其中,较典型的有云县台和云龙台洞体应变仪,震动幅度最大的台站也多集中于漾濞周边。分析认为,漾濞地震产生的能量对大理及周边临近地区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地震 水管倾斜仪 洞体应变仪 同震响应
下载PDF
滇南地区流体地球化学背景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邵维晔 王云 +2 位作者 李其林 刘飞 余达远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S01期92-94,共3页
1研究背景滇南地区地处川滇菱形块体南缘,横跨康滇古陆、华南地块和印支地块3个重要地质构造单元,区内活动断裂发育,红河断裂带南段、小江断裂带南段以及曲江-建水断裂带等多条大断裂交错,形成地震活动强烈的复杂地质构造背景。该区温... 1研究背景滇南地区地处川滇菱形块体南缘,横跨康滇古陆、华南地块和印支地块3个重要地质构造单元,区内活动断裂发育,红河断裂带南段、小江断裂带南段以及曲江-建水断裂带等多条大断裂交错,形成地震活动强烈的复杂地质构造背景。该区温泉数量多,分布广,地震活动频度高,地下流体地球化学监测站网稀疏,亟需提高地下流体地球化学监测和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南 流体 地球化学 水化学组分 地震
下载PDF
黑龙江省科洛河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5
3
作者 林超 谈艳 +4 位作者 郭宇飞 邵维晔 郑子涵 罗清晨 杨言辰 《黄金》 CAS 2015年第4期31-38,共8页
科洛河金矿床位于黑龙江省多宝山成矿带内,受北东向科洛河—霍龙门—西峰山韧性剪切变形带控制,金矿体呈北东向脉状、透镜状、疏缓波状赋存于韧性剪切带内,为蚀变糜棱岩型矿体。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绢英岩化、绿... 科洛河金矿床位于黑龙江省多宝山成矿带内,受北东向科洛河—霍龙门—西峰山韧性剪切变形带控制,金矿体呈北东向脉状、透镜状、疏缓波状赋存于韧性剪切带内,为蚀变糜棱岩型矿体。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等,为矿区重要的找矿标志。韧性剪切带控制着区内金矿床(点)的分布,在矿床范围内对矿化带、矿体的空间产状、形态和规模起决定性的控制作用,构成区域内最重要的控矿构造和赋矿构造。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区域内糜棱岩、糜棱岩化花岗岩及中生代闪长(玢)岩,均富Na、Al,富集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轻微亏损Zr、Hf、Ta等高场强元素(HFSE),强烈亏损Nb、P、Ti元素,具有典型岛弧火山岩的特征,为原始地幔演化与地壳物质混染的产物,为成矿提供了重要物源和热源,形成了典型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 地球化学特征 糜棱岩 科洛河金矿床
下载PDF
降雨对腾冲地震台地电阻率的干扰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番绍辉 缪素秋 +2 位作者 黎朕灵 段胜朝 邵维晔 《高原地震》 2021年第3期33-40,共8页
通过对2015~2019年腾冲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腾冲地震台地电阻率受降雨影响较为明显。降雨量越大,地电阻率下降的幅度越大,且降雨对地电阻率的干扰比较复杂,有一定即时效应,部分干扰也存在一定时间的滞后效应。通过褶积... 通过对2015~2019年腾冲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腾冲地震台地电阻率受降雨影响较为明显。降雨量越大,地电阻率下降的幅度越大,且降雨对地电阻率的干扰比较复杂,有一定即时效应,部分干扰也存在一定时间的滞后效应。通过褶积滤波法和多元回归法定量模拟降雨对地电阻率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影响过程,可以有效剔除降雨对地电阻率造成的干扰,从而提升腾冲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降雨 褶积滤波法 多元回归法 干扰
下载PDF
红河断裂带温泉水文地球化学及构造活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邵维晔 王云 +1 位作者 李其林 番绍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2-624,共13页
为探究红河断裂带上水热活动与断裂、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开展地热与地震观测研究,本文对断裂带上40组温泉水进行了水化学组分分析,运用硅焓模型估算了温泉的热储温度和循环深度,获得了热储温度表达的地热场。结果表明,红河断裂... 为探究红河断裂带上水热活动与断裂、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开展地热与地震观测研究,本文对断裂带上40组温泉水进行了水化学组分分析,运用硅焓模型估算了温泉的热储温度和循环深度,获得了热储温度表达的地热场。结果表明,红河断裂带不同区段水文地球化学特性和地震(M≥5)活动性存在相关性,地震活动性强的北段以Na-HCO_(3)型水为主,地震活动性弱的南段以Na-HCO_(3)·SO_(4)型为主;北段和南段均表现为高地热异常和深循环特征。综合地质及地球物理观测结果分析认为,红河断裂带与几条大型断裂交汇区更利于温泉深循环和深部物质的释放,各段特殊构造环境及力学机制控制了地热场的出现,地热场的分布和高温异常是影响地震活动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断裂带 温泉水化学特征 热储温度 地热异常 地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