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髓鞘探针Gd-DTDAS在多发性硬化大鼠髓鞘损伤模型中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刘彩云 邵翠杰 +5 位作者 翁娜 李国栋 黄丹琪 刘珈 宾莉 王旭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128,共7页
目的探讨MRI对比剂Gd-DTDAS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大鼠髓鞘损伤模型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细胞实验中,将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LN-93)随机分为对照组2(n=3)和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 目的探讨MRI对比剂Gd-DTDAS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大鼠髓鞘损伤模型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细胞实验中,将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LN-93)随机分为对照组2(n=3)和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组(n=3),LPC组细胞置于无菌共聚焦培养皿中与1 mL 800μM LPC溶液共孵育30 min。通过噻唑蓝比色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评价细胞毒性,计算OLN-93与Gd-DTDAS共孵育24 h后的吸光度和存活率;细胞摄取实验中,对照组2和LPC组对比,定量两组细胞对Gd-DTDAS的摄取值以及相应荧光强度的变化。动物实验中,将6~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2)与实验组(n=18),实验组大鼠左侧胼胝体注射1%LPC溶液(1%LPC溶于PBS)。造模后(1、3、7 d)进行行为学观察,并在注射后7天进行T1WI及T2WI序列扫描。根据MRI异常信号部位进行大鼠脑组织Gd-DTDAS染色(n=6)以及浸泡(n=6),评估Gd-DTDAS与髓鞘部位的结合情况,其中,染色实验分组命名为对照组3与实验组3,浸泡实验分组命名为对照组4与实验组4;通过尾静脉注射Gd-DTDAS,MR评估实验组(n=6)注射Gd-DTDAS前后大脑髓鞘变化。结果细胞毒性实验中,当Gd-DTDAS浓度增加到400μM时,OLN-93细胞的存活率约为95%,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20,P>0.05)。细胞摄取实验中,两组细胞均能摄取Gd-DTDAS,LPC组摄取量显著低于对照组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75,P<0.01)。动物体外实验中,与对照组3比较,Gd-DTDAS染色的实验组3脑组织切片荧光强度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P<0.01);Gd-DTDAS浸泡中,对照组4(n=6)与实验组4(n=6)脑组织切片浸泡后MRI分辨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4,t=8.76,P<0.01)(实验组4,t=2.89,P<0.01)。体内实验中,与尾静脉注射前比较,注射后胼胝体区域MRI T1maps弛豫性显著降低(t=14.46,P<0.01)。结论髓鞘探针Gd-DTDAS能够更好地结合髓磷脂丰富的区域,髓鞘靶向MRI显像更佳,能特异性显示多发性硬化髓鞘损伤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多发性硬化 髓鞘探针 分子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导致神经元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青青 范倩倩 +1 位作者 左慧颖 邵翠杰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2期35-38,共4页
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疾病。目前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法主要为静脉溶栓,但事实表明血流的复灌会进一步加重神经元的损伤,即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涉及氧自由基增多、炎症因子释放增加、兴奋性氨... 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疾病。目前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法主要为静脉溶栓,但事实表明血流的复灌会进一步加重神经元的损伤,即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涉及氧自由基增多、炎症因子释放增加、兴奋性氨基酸毒性、血脑屏障损伤、细胞内钙离子超负荷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研究其潜在的机制有助于保护神经元免受损伤,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患者的症状及预后。本文就脑缺血/再灌注导致神经元损伤的具体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药物开发提供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卒中 损伤机制 综述
下载PDF
丙戊酸对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邵翠杰 杨俊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2-215,共4页
目的研究丙戊酸(2-propylpentanoic acid,VPA)体外对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增殖抑制、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及促进凋亡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MTT比色法检测VPA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周期... 目的研究丙戊酸(2-propylpentanoic acid,VPA)体外对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增殖抑制、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及促进凋亡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MTT比色法检测VPA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乙酰化组蛋白H3(acetyl-Histone H3)、乙酰化组蛋白H4(acetyl-histone H4)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 VPA对胶质瘤母细胞瘤细胞株SF295、U87具有抑制增殖作用,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乙酰化组蛋白H3、H4表达量呈时间依赖性增加。大剂量可以诱导出现凋亡。结论 VPA能够在体外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及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组蛋白乙酰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 胶质瘤 增殖抑制 周期阻滞 凋亡 乙酰化
下载PDF
胶质瘤耐药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7
4
作者 邵翠杰 史泓浏 陈忠平 《中国肿瘤》 CAS 2006年第3期163-167,共5页
恶性胶质瘤手术后化疗效果不佳,除了血-脑屏障对药物进入脑组织的阻止作用外,肿瘤细胞本身对抗肿瘤药的耐药性也是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体内外研究发现肿瘤耐药的分子机制很复杂,包括靶基因突变、靶基因扩增、DNA损伤修复能力差异、药... 恶性胶质瘤手术后化疗效果不佳,除了血-脑屏障对药物进入脑组织的阻止作用外,肿瘤细胞本身对抗肿瘤药的耐药性也是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体内外研究发现肿瘤耐药的分子机制很复杂,包括靶基因突变、靶基因扩增、DNA损伤修复能力差异、药物进入肿瘤细胞内浓度减少等。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内某些基因如:MDR、MGMT、核苷酸切除修复(NER)、谷光甘肽-S-转移酶(GST)、蛋白激酶C(PKC)、错配修复(MMR)等的表达与否与其耐药密切相关,且对其研究有了很多新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耐药分子机制
下载PDF
丙戊酸对胶质瘤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邵翠杰 许洪升 陈忠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VPA)体外对胶质瘤细胞株化疗敏感性的影响,进一步提高胶质瘤的化疗效果。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顺铂(DDP)和替莫唑胺(TMZ)单独应用及分别与1.0mmol/LVPA联合应用后胶质瘤细胞的细胞增殖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增敏倍数(... 目的探讨丙戊酸(VPA)体外对胶质瘤细胞株化疗敏感性的影响,进一步提高胶质瘤的化疗效果。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顺铂(DDP)和替莫唑胺(TMZ)单独应用及分别与1.0mmol/LVPA联合应用后胶质瘤细胞的细胞增殖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增敏倍数(ER)。结果与单纯DDP处理者比较,VPA联合DDP处理后胶质瘤细胞株SF295、SKMG-1、UW28、SF767IC50显著降低(P<0.05);与单纯TMZ处理者比较,VPA联合TMZ处理后胶质瘤细胞株U87、UWR7、UW28、SF767IC50显著降低(P<0.05)。结论 VPA能够增强部分胶质瘤细胞株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 胶质瘤 化疗敏感性
下载PDF
DNA可逆甲基化对慢性炎性疼痛大鼠疼痛调节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邵翠杰 高勇 +2 位作者 金丹 王丹 王德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810-815,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S腺苷蛋氨酸(S-adenosyl methionine,SAM)对慢性炎性疼痛大鼠镇痛作用及其对脊髓水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变化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CFA(Compl...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S腺苷蛋氨酸(S-adenosyl methionine,SAM)对慢性炎性疼痛大鼠镇痛作用及其对脊髓水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变化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CFA(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完全弗氏佐剂)组、SAM+Sham组、SAM+CFA组。分别于术后1、3、5、7 d测定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因术后3 d疼痛较为明显,处死并取术后3 d脊髓腰膨大部(L4-L6),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mion Specific PCR,MSP)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BDNF基因甲基化以及BDN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FA组大鼠TWL/PWT明显降低(P<0.01);SAM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SAM+CFA组大鼠TWL/PWT与CFA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CFA组脊髓组织中BDNF蛋白表达水平高于sham组(P<0.05),SAM+CFA组BDNF蛋白表达水平低于CFA组(P<0.01)。BDNF启动子区不同部位甲基化水平表达有差异。结论:大鼠脊髓水平BDNF启动子区甲基化参与慢性炎性疼痛的发生,腹腔注射SAM减轻慢性炎性疼痛与降低脊髓水平BDNF、改变其启动子区不同部位甲基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化 脑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慢性炎性疼痛 S-腺苷蛋氨酸
下载PDF
吗啡与不同镇痛药联合使用对腹式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邵翠杰 徐本群 周典传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95-1597,共3页
目的比较吗啡与不同镇痛药物联合应用于腹式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效果影响。方法择期ASAⅠ~Ⅱ级行腹式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分为A、B、C3组(n=20):均在L2-3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A组于接受单次硬膜外注射吗啡0.5mg(4ml)单次硬膜外术后镇... 目的比较吗啡与不同镇痛药物联合应用于腹式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效果影响。方法择期ASAⅠ~Ⅱ级行腹式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分为A、B、C3组(n=20):均在L2-3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A组于接受单次硬膜外注射吗啡0.5mg(4ml)单次硬膜外术后镇痛;B组接受单次硬膜外注射吗啡0.5mg(4ml)与鼻喷剂布托啡诺(1mg/0.1ml,q4h)联合镇痛;C组接受硬膜外术后吗啡(30mg·mL-1)-左旋布比卡因(1.125g.L-1)持续输注镇痛(2ml.h-1);记录VAS评分和医疗费用,观察血压、脉搏、呼吸、SPO2和有无延迟性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 VAS评分比较,3组患者镇痛效果均达临床术后镇痛质控要求(各组36h内VAS评分均<4分),B组与C组的镇痛效果优于A组(P<0.05),但是B组与C组之间没有差异(P>0.05);术后镇痛医疗费用比较,C组>B组>A组。结论单次硬膜外注射吗啡0.5mg联合布托啡诺鼻喷剂(1mg,q4h)用于腹式子宫切除术后镇痛,其副作用少、镇痛效果确切、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在腹式子宫切除术后镇痛中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硬膜外 术后镇痛 布托啡诺鼻粘膜喷剂 左旋布比卡因 腹式子宫切除术 医疗费用
下载PDF
NER与肿瘤耐药 被引量:1
8
作者 邵翠杰 陈忠平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5年第1期25-29,共5页
核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是DNA损伤修复的主要途径,包括ERCC1-6、XPC、 XPA等因子。NER基因缺失与肿瘤易感性有关,NER修复能力与肿瘤耐药性有关。本文就NER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NER DNA损伤修复 肿瘤易感性 肿瘤耐药性 切除修复 主要途径 基因缺失 修复能力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内NF-κB p65、PCNA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邵翠杰 石德文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787-789,共3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内细胞核因子-κB(NF-κB)p65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35例乳腺癌组织内NF-κB p65与PCNA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内NF-...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内细胞核因子-κB(NF-κB)p65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35例乳腺癌组织内NF-κB p65与PCNA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内NF-κB p65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2.6%,PCNA表达阳性率为58.5%。乳腺癌组织内NF-κB p65蛋白与PCNA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55,P<0.05);NF-κB p65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r=0.401,P<0.05),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432,P<0.05),与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性(r=-0.233,P>0.05)。PCNA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r=0.403,P<0.05),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467,P<0.05),与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性(r=0.222,P>0.05)。结论 NF-κB p65、PCNA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乳腺癌组织内NF-κB p65和PCNA的高表达可导致肿瘤侵袭性增加,促进肿瘤细胞向区域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核因子-ΚBP65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DNA-PKcs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0
作者 邵翠杰 石德文 于如同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50-252,262,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胶质瘤组织中DNA-PKcs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3例胶质瘤患者组织中DNA-PKcs的表达,并结合患者的临床及预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3例胶质瘤患者中,DNA-PKcs的阳性... 目的通过检测胶质瘤组织中DNA-PKcs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3例胶质瘤患者组织中DNA-PKcs的表达,并结合患者的临床及预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3例胶质瘤患者中,DNA-PKcs的阳性表达率为36.8%。卡方检验显示,DNA-PKcs表达强弱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胶质瘤分级有关(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DNA-PKcs高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低于低表达患者(22.73%vs4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NA-PKcs在部分胶质瘤组织中有表达,DNA-PKcs的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患者预后相关,对患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DNA-PKCS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不同大脑半球胶质瘤术后功能障碍状况统计分析
11
作者 邵翠杰 石德文 于如同 《中国医院统计》 2010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 分析不同大脑半球胶质瘤患者手术前后功能障碍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神经外科住院手术治疗、有完整病案记录和随访记录的158例单侧大脑半球胶质瘤患者的资料.用KPS评分来对比2组患者随访6个月及12个月的功能状况. 结... 目的 分析不同大脑半球胶质瘤患者手术前后功能障碍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神经外科住院手术治疗、有完整病案记录和随访记录的158例单侧大脑半球胶质瘤患者的资料.用KPS评分来对比2组患者随访6个月及12个月的功能状况. 结果 2组患者手术切除程度、手术后并发症、随访6个月及12个月的功能状况没有差别. 结论 优势半球与非优势半球胶质瘤手术后功能障碍相比没有差异,肿瘤位置不能作为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后功能障碍的判断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功能障碍 统计分析
下载PDF
常规康复治疗联合穴位按摩对发育迟滞患儿语言功能及智力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崔静 邸卫华 +5 位作者 李燕 王金燕 毕锋莉 王万胜 王德强 邵翠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689-2692,共4页
背景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诊断为语言发育迟滞的患儿明显增多,逐渐引起家长及医务人员的重视。但是语言发育迟滞的患儿进行康复治疗的项目较为单一且治疗效果缓慢,很多文献报道了传统康复治疗方法中的针灸疗法能有效改善患儿语言功... 背景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诊断为语言发育迟滞的患儿明显增多,逐渐引起家长及医务人员的重视。但是语言发育迟滞的患儿进行康复治疗的项目较为单一且治疗效果缓慢,很多文献报道了传统康复治疗方法中的针灸疗法能有效改善患儿语言功能及智力。但是针灸是有创治疗,家长与患儿不易接受。穴位按摩有效地规避了针灸的缺点,因此探讨穴位按摩对语言及智力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穴位按摩对发育迟滞患儿语言功能及智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康复门诊就诊并诊断为发育迟滞患儿15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80例和干预组75例。常规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语言训练、脑循环治疗仪治疗),干预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联合穴位按摩治疗。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对两组患儿疗效进行测评。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第1次Gesell发育量表评估为中期评估,于6个疗程后进行第2次评估为末期评估。结果6个疗程后,干预组患儿语言功能、智力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方法、时间在语言功能、适应性行为的发育商(DQ)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方法和时间在语言功能、适应性行为的DQ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3个疗程、6个疗程后,干预组患儿语言功能、适应性行为的DQ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联合穴位按摩可以明显改善发育迟滞患儿的语言功能及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发展障碍 发育障碍 穴位按压 语言疗法 康复 智力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大鼠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王巧云 李金莲 +2 位作者 刘永云 徐理华 邵翠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98-499,共2页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静脉血栓 凝血时间参数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下载PDF
共刺激分子4-1BBL和B7-1在人脑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4
作者 牟永告 彭辉 +3 位作者 张俊英 邵翠杰 吴长有 陈忠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6-329,共4页
背景与目的:4-1BBL和B7-1为诱导和维持T细胞活化提供了重要的共刺激信号,目前被认为是提高抗肿瘤免疫的治疗靶点。本研究探讨4-BBL和B7-1在7株胶质瘤细胞系表面的表达情况。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株胶质瘤细胞株表面的共刺激分子4-1BBL... 背景与目的:4-1BBL和B7-1为诱导和维持T细胞活化提供了重要的共刺激信号,目前被认为是提高抗肿瘤免疫的治疗靶点。本研究探讨4-BBL和B7-1在7株胶质瘤细胞系表面的表达情况。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株胶质瘤细胞株表面的共刺激分子4-1BBL和B7-1的表达,同时用MTT法分析胶质瘤细胞系对抗癌药物长春新碱(VCR)敏感性,并分析4-1BBL的表达与耐药性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在所检测的胶质瘤细胞表面有不同程度的表达4-1BBL,但均不表达B7-1。其中T98G和MGR1细胞表面的4-1BBL表达>30%,对VCR不敏感,UW28、SKMG1、MGR2、SF767、SKMG4细胞表面的4-1BBL表达<10%,对VCR敏感。结论:本研究所检测的胶质瘤细胞均不表达共刺激分子B7-1,但有不同程度的表达4-1BBL,并且4-1BBL高表达的胶质瘤细胞对长春新碱敏感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人脑胶质瘤细胞株 4-1BBL B7-1 长春新碱 药敏性
下载PDF
牛黄千金散的抗炎解热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庆荣 李娜 +3 位作者 许勇 邱世翠 邵翠杰 李金莲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18-219,共2页
目的探讨牛黄千金散的抗炎解热作用。方法大白鼠足跖浮肿法测抗炎作用 ;家兔耳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检测解热作用。结果牛黄千金散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及加强复方氨基比林的解热作用。结论牛黄千金散水溶液有明显的抗炎解热作用。
关键词 牛黄千金散 抗炎 解热 中药 动物实验
下载PDF
L-甲硫氨酸通过调节脊髓DNA甲基化水平减轻甲醛溶液所致急性炎性痛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栾顺莲 李玉娜 +3 位作者 金丹 高勇 王德强 邵翠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294-2299,共6页
背景甲硫氨酸能够促进DNA甲基化的发生,DNA甲基化参与疼痛的发生发展和维持。急性炎性痛是临床常见症状,控制不及时会转化成慢性炎性痛,外源性补充甲硫氨酸可能通过调节DNA甲基化参与调节急性炎性痛,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目的本研究采用... 背景甲硫氨酸能够促进DNA甲基化的发生,DNA甲基化参与疼痛的发生发展和维持。急性炎性痛是临床常见症状,控制不及时会转化成慢性炎性痛,外源性补充甲硫氨酸可能通过调节DNA甲基化参与调节急性炎性痛,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目的本研究采用甲醛溶液诱导急性炎性痛模型大鼠,观察注射L-甲硫氨酸(L-MET)是否会减轻大鼠足底急性炎性痛并探讨其机制,以期为寻找新的疼痛生物标志物和开发理想的镇痛新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7月—2018年12月,将24只健康成年清洁级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0.9%氯化钠溶液+0.9%氯化钠溶液组)、B组(L-MET+0.9%氯化钠溶液组)、C组(0.9%氯化钠溶液+2 g/L甲醛溶液组)、D组(L-MET+2 g/L甲醛溶液组),每组6只。B组、D组腹腔注射L-MET,2次/d,总量不超过0.18 mg/kg,连续注射3 d;A组、C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C组、D组左后足足跖部皮下注射2 g/L甲醛溶液20μl,制作甲醛溶液所致急性炎性痛模型,大鼠足部肿胀并会出现相应的抬足舔足行为视为模型制作成功;A组、B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全程记录给药后60 min大鼠行为学,并记录疼痛次数,每隔3 min为1个观察时段,共分20个观察时段。行为学检测结束后,将大鼠处死,取脊髓L4~L6之间脊髓组织,检测大鼠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及大鼠脊髓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1、DNMT2、DNMT3a、DNMT3b RNA水平。结果A组、B组大鼠无明显不适异常反应;C组、D组大鼠出现躁动不安、注射足抬起不着地、舔咬或抖动注射足等反应,其疼痛行为反应呈典型的双相变化,从注射后即刻开始,持续3~5 min的急性疼痛时相(第一时相),5~10 min的静息期,随后出现可持续0~45 min的继发性疼痛时相(第二时相)。C组、D组大鼠各时间点疼痛次数均多于A组、B组(P<0.05);D组大鼠6~39 min疼痛次数少于C组(P<0.05)。B组、D组大鼠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高于A组(P<0.05);C组、D组大鼠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低于B组(P<0.05);D组大鼠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高于C组(P<0.05)。C组、D组大鼠脊髓DNMT3a、DNMT3b RNA水平高于A组、B组(P<0.05);D组大鼠脊髓DNMT3a RNA水平低于C组,DNMT3b RNA水平高于C组(P<0.05)。结论L-MET对于甲醛溶液所致急性炎性痛模型大鼠具有明显镇痛作用,其机制与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以及DNMT水平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 甲醛 甲硫氨酸 脊髓 DNA甲基化 镇痛 大鼠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局部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牟永告 赛克 +5 位作者 史泓浏 李永强 周旺宁 张湘衡 邵翠杰 陈忠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88-1190,共3页
目的观察CIK细胞局部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的不良反应和初步疗效,探索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的新方法。方法神经外科显微镜下尽量彻底切除肿瘤,术中行快速冰冻,对病理为恶性(WHO分类Ⅲ级以上)并符合其他条件的6例埋置Ommaya储液囊;术后患者常规... 目的观察CIK细胞局部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的不良反应和初步疗效,探索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的新方法。方法神经外科显微镜下尽量彻底切除肿瘤,术中行快速冰冻,对病理为恶性(WHO分类Ⅲ级以上)并符合其他条件的6例埋置Ommaya储液囊;术后患者常规先行放射治疗;放疗结束后先化疗2个疗程;然后进行局部免疫治疗。治疗期间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根据不良反应判断其对治疗的耐受性;治疗前后行头颅MR检查并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初步判断治疗的疗效。结果有6例患者共接受10个疗程CIK细胞局部治疗。随访7~24个月,随访率100%。不良反应:发热2例4个疗程,头痛3例4个疗程,失语1例,肢体肌力下降1例,分别用物理降温、甘露醇脱水、加用镇痛药等对症治疗好转。疗效:本组自首次CIK细胞治疗至随访终点平均生存期12.5个月。6例中2例CR,1例PR,1例SD,2例PD。结论脑恶性胶质瘤CIK细胞局部免疫治疗不良反应轻,对症处理均能缓解;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该方法安全,患者能够耐受,并初步显示部分病例有一定疗效;对常规治疗手段失败的患者可以选择这一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杀伤细胞 脑胶质瘤 免疫治疗 免疫应答 地塞米松
下载PDF
丙戊酸诱导胶质瘤细胞自噬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付军 邵翠杰 +1 位作者 陈芙蓉 陈忠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460-464,共5页
目的对丙戊酸诱导胶质瘤细胞发生自噬性死亡的过程进行观察,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丙戊酸处理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87、T98G和SF295,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活性并计算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测定仪观... 目的对丙戊酸诱导胶质瘤细胞发生自噬性死亡的过程进行观察,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丙戊酸处理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87、T98G和SF295,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活性并计算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测定仪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及自噬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经丙戊酸处理后细胞内LC3-Ⅱ、Beclin-1、p-Akt和p-p70S6K等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经不同浓度丙戊酸处理后,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87、T98G和SF295细胞活性明显受到抑制,其胶质瘤细胞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2.45±0.32)、(4.78±0.62)和(6.62±0.95)mmol/L,其中丙戊酸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87具有较明显的杀伤作用(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87细胞胞质内有大量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其自噬水平随丙戊酸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经丙戊酸处理后,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87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和Beclin-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p-Akt和p-p70S6K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丙戊酸可诱导胶质瘤细胞发生自噬,其诱导胶质瘤细胞发生自噬的机制可能与阻断Akt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 细胞 自吞噬作用 神经胶质瘤
下载PDF
利鲁唑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Nav1.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苗蓓 殷悦 +2 位作者 周田田 邵翠杰 曹君利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3-207,共5页
目的:探讨镇痛药利鲁唑(riluzole)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Nav1.7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0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27):对照组(C组)、模型组(DNP组)、10%溶剂DMSO组(DNP+DMSO... 目的:探讨镇痛药利鲁唑(riluzole)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Nav1.7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0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27):对照组(C组)、模型组(DNP组)、10%溶剂DMSO组(DNP+DMSO组)和利鲁唑组(DNP+riluzole组)。观察STZ注射前1 d及注射后3、7、10、14、21、28 d测定缩足反射机械刺激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和缩足反射热辐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10%DMSO组和利鲁唑组于STZ注射15 d起分别腹腔注射10%DMSO或利鲁唑4 mg/kg,1次/日,连续7 d,于21、28 d测定PWMT和PWTL。行为学测试完成后选择21 d大鼠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DRG中Nav1.7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DNP组大鼠PWMT降低,PWTL缩短,DRG中Nav1.7的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NP组比较,DNP+DMSO组大鼠在腹腔注射10%DMSO后,PWMT、PWTL和Nav 1.7的表达无明显改变,与DNP+DMSO组和DNP组比较,DNP+riluzole组大鼠在腹腔注射利鲁唑后,PWMT明显升高,PWTL明显延长,DRG中Nav 1.7的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鲁唑可通过抑制DNP大鼠DRG中Nav 1.7表达,从而减轻大鼠D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鲁唑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 背根神经节 NAV1 7
下载PDF
一种适合膜片钳单通道记录的大鼠DRG神经元急性分离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成标 喻晓路 +2 位作者 潘志强 邵翠杰 曹君利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0-512,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膜片钳单通道记录的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急性分离方法。方法:用酶消化和机械分离相结合的方法急性分离大鼠DRG神经元。结果:用本方法分离的DRG细胞容易形成较高的封接电阻(>5GΩ),降低了噪音干扰,可记录到pA级的...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膜片钳单通道记录的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急性分离方法。方法:用酶消化和机械分离相结合的方法急性分离大鼠DRG神经元。结果:用本方法分离的DRG细胞容易形成较高的封接电阻(>5GΩ),降低了噪音干扰,可记录到pA级的单通道电流。结论:本方法急性分离的DRG神经元适合单通道膜片钳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片钳 单通道 DRG神经元 急性分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