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隋唐时期出土文物的保护与仿制——以萧后12钗为例
- 1
-
-
作者
杨军昌
张煦
邵艳兵
李睿
石玲玲
吴珺
-
机构
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博院
-
出处
《上海视觉》
2023年第2期63-69,共7页
-
文摘
隋炀帝萧后12钗是目前考古发现等级最高、时代最早、出土最完整的隋唐时期皇后用钗,但保存状况极差。本文利用现代检测分析手段,对这组钗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钗的保存状况、形状结构、材料属性及加工工艺,并在此基础上仿制了12钗,为考古学、科技史、材料发展史、艺术史、文物保护技术等深入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
关键词
隋炀帝萧后12钗
隋唐时期
保护
科技考古
仿制
-
Keywords
12 hairpins from the headdress of Empress Xiao(Consort of Emperor Yang,Sui Dynasty)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preservation
archaeological science
reproduction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四川博物院藏战国铜编钟饰金工艺的科学分析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杨娟
韦荃
张孜江
曹元元
卫国
邵艳兵
-
机构
四川博物院
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
-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9-80,共12页
-
文摘
为研究战国铜编钟饰金工艺,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无损检测系统等分析仪器,对四川博物院藏战国铜编钟表面饰金纹饰的形态结构、成分和工艺特征等进行科学分析。形态特征显示:编钟表面有开槽,金丝填充于凹槽内,金丝表面存在明显间隙,部分金丝可见涂抹痕迹和边缘流挂痕迹,纹饰附近的基体上有金色颗粒残留。金丝表面未发现捶打或剪裁等加工痕迹,表明编钟装饰的金丝与传统错金工艺使用的金丝存在明显差异。金丝的成分分析结果显示:Au含量大于91.6%,Ag含量为1.0%~4.0%,Hg含量为0.5%~6.0%,且剖面可见大量孔隙结构。从金丝的形态特征和成分推测编钟采用了凹槽鎏金工艺进行装饰,开槽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鎏金的附着力。此项工作不仅可为开展巴蜀地区青铜装饰工艺研究提供珍贵的数据支撑,也可为我国古代青铜装饰技法研究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
-
关键词
战国
铜编钟
凹槽
错金
鎏金
-
Keywords
Warring States Period
Bronze chime bell
Groove
Inlaying gold
Gilding
-
分类号
K876.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