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对侧入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程伟 邵荣学 +3 位作者 朱承跃 王栋 张伟 潘浩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31-337,共7页
目的:评估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经对侧入路治疗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可行性及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33例接受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16例;年龄34~72(56.00±7.... 目的:评估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经对侧入路治疗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可行性及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33例接受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16例;年龄34~72(56.00±7.89)岁;记录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腰痛和下肢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椎功能状况;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7~65(56.10±5.19)min;术后随访12~18(14.9±2.3)个月。术前腰腿痛VAS[(7.273±1.442)分,(7.697±1.447)分],ODI(69.182±9.740)%;术后腰腿痛VAS[(3.394±0.966)分,(2.818±0.727)分],ODI(17.30±4.78)%;末次随访腰腿痛VAS[(2.788±0.650)分,(2.394±0.704)分],ODI(14.33±3.50)%。术后腰腿痛VAS及ODI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治疗后状况良好。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评定标准,优24例,良5例,可2例,差2例。结论: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对侧入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操作安全、高效,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在随访期间,患者未出现医源性腰椎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孔狭窄症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下载PDF
经皮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
2
作者 邵荣学 张伟 +4 位作者 朱承跃 程伟 乐军 朱杭 潘浩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10期1-11,共11页
目的探讨单边双通道内镜(UBE)技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U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采用UBE治疗ULDH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内镜下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和相关并发症,根据术前、术... 目的探讨单边双通道内镜(UBE)技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U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采用UBE治疗ULDH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内镜下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和相关并发症,根据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部和下肢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MacNab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内镜下完成手术。非融合单间隙手术时间(47.50±11.84)min,双间隙手术时间(75.00±20.66)min,融合手术时间(77.50±21.02)min;非融合单间隙术后引流量(25.00±13.94)mL,双间隙术后引流量(38.00±11.83)mL,融合术后引流量(71.25±31.72)mL。术后住院时间(8.28±4.22)d,术后随访时间(15.82±4.54)个月。手术前后ODI和V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的MacNab评分标准,优良率为96.43%。术后2例患者出现下肢麻木和疼痛不适,无活动障碍,经保守治疗后恢复。结论UBE治疗ULDH的临床疗效较好,根据病情需要,选用腰椎板间入路或椎旁入路,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达到微创的目的,且无需准备特殊的器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ULDH) 单边双通道内镜(UBE) 椎间融合 手术入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3D打印导向模板在骨质疏松腰椎后路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惠国 邵荣学 +3 位作者 阮立奇 乐军 胡劲涛 周辉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12期1057-1061,共5页
目的 探讨3D打印皮质骨轨迹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CBT)导向模板在腰椎CBT内固定术中的有效性、安全性与术中注意事项。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杭州市中医院收治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74例,男43例,女31例;年龄6... 目的 探讨3D打印皮质骨轨迹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CBT)导向模板在腰椎CBT内固定术中的有效性、安全性与术中注意事项。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杭州市中医院收治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74例,男43例,女31例;年龄68~74岁,平均(69.82±5.73)岁。其中导向模板组(导板组)39例,男17例,女22例;年龄68~73岁,平均(70.24±3.83)岁。徒手螺钉组(徒手组)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68~74岁,平均(69.51±3.52)岁。收集两组患者疾病诊断、性别和年龄以及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长、术中X线透视次数及螺钉位置影像学评估。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等评价功能恢复情况。分析并比较两组术后伤口感染、置入螺钉失败或破壁等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0.92±8.57)个月。导板组手术时长(98±17)min,徒手组(223±1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0,P=0.03);导板组出血量(80.00±12.65)mL,显著低于徒手组(230.00±38.70)mL(t=-36.62,P=0.03);导板组术中放射次数(3次)比徒手组(12次)明显减少(t=-5.65,P<0.01)。术后导板组与徒手组伤口感染、内固定失败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4、P=1.00)。末次随访两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0.79,P=0.28、P=0.36)。结论 导向模板CBT置入技术具有缩短手术时长、减少出血量、降低患者与医护人员辐射伤害等优点,是更经济、快捷、有效的CBT置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导向模板 徒手 皮质骨轨迹螺钉 骨质疏松 腰椎后路融合术
下载PDF
单侧经皮关节突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钉棒固定与双侧钉棒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比较 被引量:8
4
作者 邵荣学 周辉 +7 位作者 潘浩 乐军 陈惠国 杨贺杰 贾高永 王栋 林焱 徐华梓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9期817-822,共6页
目的:比较单侧经皮关节突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钉棒固定与双侧钉棒系统固定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46例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男30例,女16例;年龄32~71岁,平均51.5岁;单节段40例,双节段6例。按固定... 目的:比较单侧经皮关节突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钉棒固定与双侧钉棒系统固定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46例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男30例,女16例;年龄32~71岁,平均51.5岁;单节段40例,双节段6例。按固定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其中采取单侧经皮关节突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钉棒固定治疗22例(A组),采用双侧钉棒系统固定治疗24例(B组)。比较两种术式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等情况,同时对手术前后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进行比较,评估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年,平均22个月。两组中各有1例不能明确外,其余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出现内植物移位或断裂等并发症;手术时间和出血量A组优于B组(P<0.05);两组患者ODI评分及JOA评分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严重不稳的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效果相似,同时单侧经皮关节突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钉棒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外科手术 关节突螺钉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下载PDF
智能化体外充气复位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 被引量:5
5
作者 邵荣学 陈宝英 +6 位作者 周辉 潘浩 乐军 陈惠国 杨贺杰 胡庆丰 全仁夫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8期698-702,共5页
目的:评价智能化体外充气复位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2例单节段胸腰段爆裂型骨折患者,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32~56(42.4±8.6)岁。22例患者术前均... 目的:评价智能化体外充气复位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2例单节段胸腰段爆裂型骨折患者,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32~56(42.4±8.6)岁。22例患者术前均采用自行研制的智能化充气复位仪体外复位,然后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脊柱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对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特征进行评价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5年,平均18个月。22例骨折均获得愈合,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移位、断裂及脊柱后凸畸形等并发症。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分别为7.82±0.85,3.09±0.92,1.05±0.72;ODI评分为84.2±11.2,46.3±9.0,12.2±4.3;后凸Cobb角为(16.3±5.4)°,(3.7±2.2)°,(5.5±2.6)°;椎体前缘高度为(59.5±7.8)%,(86.9±6.0)%,(83.5±5.5)%。VAS评分和ODI评分在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两两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术后1周、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智能化体外充气复位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具有复位可靠、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胸腰段爆裂型骨折较好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牵引复位法 椎弓根螺钉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单侧钉棒系统辅助对侧经皮关节突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 被引量:5
6
作者 邵荣学 罗鹏 +2 位作者 林焱 徐华梓 池永龙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4期318-322,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钉棒系统辅助对侧经皮关节突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置钉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22例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32~71岁,平均(51.1±10.6)岁;单节段20... 目的:探讨单侧钉棒系统辅助对侧经皮关节突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置钉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22例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32~71岁,平均(51.1±10.6)岁;单节段20例,双节段2例。22例患者均采取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TLIF)术结合单侧钉棒系统辅助对侧经皮关节突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5年,平均18个月。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术后第3天出现减压侧下肢疼痛麻木1例。22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出现椎弓根螺钉与关节突椎弓根螺钉松动、移位、断裂及椎间融合器移位现象。腰椎VAS从术前的8.24±0.72减少至末次随访的3.18±0.66,ODI 从术前的36.72±6.84下降至末次随访的4.36 ±1.12.患者症状明显改善(P〈0.05).结论:单侧钉棒系统辅助对侧经皮关节突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具有创伤小、稳定性好、融合率高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较好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椎退变性疾病 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上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改善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邵荣学 张亮 +5 位作者 杨贺杰 张志敬 乐军 潘浩 周辉 全仁夫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1期59-64,共6页
目的:探讨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改善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32只雌性SD大鼠,体质量220~250 g,8周龄,分为4组(n=8)。A组和B组大鼠采用去卵巢法制备骨质疏松症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和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 目的:探讨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改善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32只雌性SD大鼠,体质量220~250 g,8周龄,分为4组(n=8)。A组和B组大鼠采用去卵巢法制备骨质疏松症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和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干预;C组为假手术对照组,D组为正常组,C组及D组均给予MG132干预。分别于给药后6、12周分批处死动物,于股骨颈组织取材,行病理形态学观察,Micro-CT分析,检测组织中20S蛋白酶体活性,Wnt和β-catenin的表达。结果:形态学观察显示:A组,骨小梁轻度变细,呈网状,偶有中断;B组,骨小梁明显变细、变薄,不连续;C组与D组相似,骨小梁形态结构完整,排列呈网状。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表面积(bone surface,BS),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total volume,BV/TV)及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B组的参数比较均差于其他各组(P<0.05),A组的BS差于C组和D组(P<0.05),C组和D组所有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S蛋白酶体的RFU值检测结果显示:B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A组Wnt蛋白和β-catenin蛋白的灰度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可抑制β-catenin蛋白的降解,从而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体抑制剂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 骨质疏松
下载PDF
回顾性分析Endobutton系统与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 被引量:5
8
作者 邵荣学 徐华梓 +4 位作者 郭晓山 杨雷 徐丁 窦海成 杨杰 《中医正骨》 2010年第9期14-16,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Endobutton系统与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31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治疗20例,采用切开复位Endobutton系统内固定术治疗11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按照Kar... 目的:回顾性分析Endobutton系统与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31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治疗20例,采用切开复位Endobutton系统内固定术治疗11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按照Karlsson标准评定疗效,锁骨钩钢板组A级18例,B级2例;Endobutton组11例均为A级;两组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7)。结论:采用切开复位Endobutton系统内固定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和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一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 脱位 内固定器 Endobutton系统 锁骨钩钢板
下载PDF
梯度复合HA/ZrO_2多孔支架材料在松质骨缺损应用的实验 被引量:2
9
作者 邵荣学 全仁夫 +3 位作者 张亮 谢尚举 杨迪生 韦习成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6-51,I0006-I0008,共9页
目的评估新型梯度复合HA/Zr O2(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锆)多孔支架材料在修复比格犬椎体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1)采用泡沫海绵体浸渍成型法、联合梯度复合及高温烧结法制备新型梯度复合HA/Zr O2多孔支架材料;(2)将18只普通级比格犬(体... 目的评估新型梯度复合HA/Zr O2(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锆)多孔支架材料在修复比格犬椎体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1)采用泡沫海绵体浸渍成型法、联合梯度复合及高温烧结法制备新型梯度复合HA/Zr O2多孔支架材料;(2)将18只普通级比格犬(体重10~13 kg、5~8月龄、雌雄不拘)随机分成2组(A组12只、B组6只),通过手术复制椎体骨缺损模型,A组予以植入梯度复合HA/Zr O2多孔支架材料、B组植入自体髂骨;(3)术后进行影像学检查、形态学观察及生物力学测试,并比较新型梯度复合HA/Zr O2多孔支架材料与自体髂骨对修复比格犬椎体缺损的效果。结果 (1)新型HA/Zr O2多孔支架材料孔隙率为25 ppi(每英寸25个孔)、孔隙均匀,孔径为100~300μm。(2)术后6周、12周、24周X线影像学观察显示:A组,随着术后时间延长,新型梯度复合HA/Zr O2多孔支架材料植入术后骨痂生成逐渐增多、植入材料与宿主骨之间的界线逐渐模糊,至术后24周,人工材料与自体新生骨融为一体;B组,在术后6周显示移植骨的吸收与塑形,至术后24周移植骨与自体骨完全融合,无明显界限。(3)组织形态学显示:支架材料孔隙内骨量随着术后时间延长逐步增加,部分材料降解、被新生骨替代。(4)生物力学测试:术后24周极限抗压试验,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型梯度复合HA/Zr O2多孔支架材料可诱导骨组织长入孔隙内部、促进松质骨缺损愈合,有望在未来的研究中,广泛应用于松质骨缺损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二氧化锆 骨组织工程 人工椎体
下载PDF
单双侧PKP治疗高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邵荣学 杨贺杰 +3 位作者 陈惠国 乐军 潘浩 周辉 《浙江创伤外科》 2017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高龄胸腰椎压缩骨折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6例高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行单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组22例、双侧椎弓根入路PKP资料组24例...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高龄胸腰椎压缩骨折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6例高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行单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组22例、双侧椎弓根入路PKP资料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脊柱的Cobb’s角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其术后腰背部疼痛均显著好转(手术前后VAS比较,P<0.05),单侧组手术时间比双侧组明显缩短(P<0.05),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椎体Cobb’s角及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短期的随访中,单侧入路治疗高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双侧相似,单侧PKP具有手术时间短、放射暴露少、手术风险小等优点,可作为高龄患者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压缩性骨折 胸椎 腰椎
下载PDF
活血止痛方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膝骨性关节炎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邵荣学 周辉 +2 位作者 潘浩 乐军 陈宝英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11期1558-1560,1563,共4页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滕骨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阐述活血止痛方干预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中药组、模型组和对照组。中药组和模型组复制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中药组术后第5周开始灌服活血止...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滕骨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阐述活血止痛方干预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中药组、模型组和对照组。中药组和模型组复制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中药组术后第5周开始灌服活血止痛方汤药,福型组和对照组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第8、12周分批处死大鼠,于膝关节滑膜组织及软骨组织取材,行病理形态学观察、Mankin评分评估;检测软骨组织中β-catenin.MMP-13和TNF-a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中药组和模型组膝关节滑膜增生、水肿及软骨磨损性变随时间延长而加重,以模型组更明显;不同时间点Mankin评分,模型组均高于中药组和对照组;软骨组织中β-catenin,MMP-13和TNF-a基因mRNA表达量与Mankin评分结果相似。结论活血止痛方能有效保护膝关节软骨,从而延缓骨关节炎进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β-catenin的过度表达,从而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止痛方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 骨关节炎 关节软骨
下载PDF
梯度复合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锆组织工程骨:应用现状及进展
12
作者 邵荣学 黄小龙 +3 位作者 胡华辉 全仁夫 谢尚举 李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0期4547-4553,共7页
背景: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锆组织工程骨可黏附成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软骨细胞等多种细胞,诱导、促进骨折愈合或替代缺损骨质。目的:综述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锆组织工程骨的发展历史及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以"泡沫陶瓷、骨组织... 背景: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锆组织工程骨可黏附成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软骨细胞等多种细胞,诱导、促进骨折愈合或替代缺损骨质。目的:综述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锆组织工程骨的发展历史及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以"泡沫陶瓷、骨组织工程、骨形态发生蛋白、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或porous bioceramic,bone tissue engineering,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为检索词,检索CNKI和Pub Med数据库1971年1月至2014年12月发表的关于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锆组织工程骨应用的文章,最终选择54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多孔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锆组织工程骨可引导新生骨组织长入三维孔隙内部,达到组织工程骨材料与自体骨组织的完美整合;用二氧化锆作为羟基磷灰石的增强体,通过调节材料的比例和孔隙率得到与人体骨弹性模量和断裂韧性均相似、结构相仿的高仿真人工骨材料;新型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锆泡沫陶瓷组织工程骨负载成骨诱导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壳聚糖凝胶缓释系统和i PSCs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望明显提高其成骨性能和骨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陶瓷制品 硬羟基磷灰石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泡沫陶瓷 骨组织工程 骨形态发生蛋白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组织构建
下载PDF
球囊扩张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与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贺杰 张亮 +4 位作者 邵荣学 乐军 陈惠国 周辉 方宜宥 《中医正骨》 2019年第9期14-19,29,共7页
目的:比较球囊扩张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与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40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球囊复位组采用球囊... 目的:比较球囊扩张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与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40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球囊复位组采用球囊扩张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切开复位组采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记录治疗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测定患者的握力恢复情况,按照改良Lidstrom量表评定骨折复位情况,以Gartland-Werley评分系统评定腕关节功能。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5.00±6.37)min,(52.00±6.20)min,t=0.231,P=0.814;(32.00±5.44)mL,(40.00±11.68)mL,t=0.869,P=0.092]。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中位数14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球囊扩张组未出现钉道感染、固定针松动、医源性骨折、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切开复位组未发生切口感染、正中神经损伤及肌腱断裂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时,2组患者的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握力、掌屈活动度、桡偏活动度、尺偏活动度、旋前活动度、旋后活动度及Gartland-Werley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桡骨高度:(11.13±2.17)mm,(10.82±2.61)mm,t=0.675,P=0.107;掌倾角:11.14°±2.26°,11.64°±1.86°,t=0.275,P=0.394;尺偏角:22.36°±3.01°,22.96°±2.89°,t=0.231,P=0.579;握力:(4.83±1.81)kg,(5.11±1.44)kg,t=0.493,P=0.152;掌屈活动度:39.05°±9.67°,36.91°±8.03°,t=0.871,P=0.081;桡偏活动度:15.37°±4.43°,14.61°±3.93°,t=0.392,P=0.267;尺偏活动度:24.69°±5.84°,25.36°±5.17°,t=0.383,P=0.283;旋前活动度:63.35°±9.19°,66.47°±9.32°,t=0.862,P=0.085;旋后活动度:60.36°±8.58°,60.85°±7.81°,t=0.254,P=0.510;Gartland-Werley评分:(5.98±2.71)分,(5.13±2.26)分,t=0.431,P=0.218];球囊复位组的关节面台阶和腕关节背伸活动度均小于切开复位组[(0.84±0.67)mm,(1.38±1.14)mm,t=4.812,P=0.007;29.11°±7.71°,38.36°±9.17°,t=5.374,P=0.006]。术后12个月时,2组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握力、掌屈活动度、背伸活动度、桡偏活动度及旋前活动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掌倾角:11.26°±1.17°,11.58°±1.32°,t=0.224,P=0.629;尺偏角:22.17°±2.69°,22.86°±2.13°,t=0.275,P=0.394;握力:(8.42±1.88)kg,(8.51±1.52)kg,t=0.195,P=0.861;掌屈活动度:45.68°±4.91°,43.71°±3.73°,t=0.796,P=0.936;背伸活动度:50.37°±9.03°,50.84°±9.95°,t=0.210,P=0.725;桡偏活动度:18.41°±5.17°,19.10°±4.36°,t=0.372,P=0.306;旋前活动度:70.70°±8.91°,71.36±°7.36°,t=0.492,P=0.152];球囊复位组的桡骨高度高于切开复位组[(10.80±1.74)mm,(9.31±2.73)mm,t=3.930,P=0.009],关节面台阶低于切开复位组[(0.65±0.32)mm,(1.25±0.93)mm,t=5.287,P=0.006],尺偏活动度和旋后活动度均大于切开复位组(31.54°±4.39°,27.14°±6.07°,t=0.383,P=0.013;73.18°±8.25°,66.73°±7.71°,t=5.871,P=0.005),Gartland-Werley评分低于切开复位组[(1.58±1.11)分,(2.87±1.76)分,t=4.178,P=0.009]。结论:采用球囊扩张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能有效恢复桡骨远端关节面平整,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好,安全性高,中期疗效优于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质疏松 球囊扩张术 临床试验
下载PDF
腰椎牵引在不同屈髋角度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艳 邵荣学 +2 位作者 张亮 俞霞 傅晓婷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22期23-25,30,共4页
目的探讨在不同屈髋角度下腰椎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间72例腰4/5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成对照组(伸髋0°)、屈髋45°组和屈髋90°组,每组24例。... 目的探讨在不同屈髋角度下腰椎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间72例腰4/5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成对照组(伸髋0°)、屈髋45°组和屈髋90°组,每组24例。各组均按相同腰椎牵引方式治疗3个疗程后,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在腰椎牵引疗程结束后均取得了疗效,而屈髋90°组的疗效评分明显优于屈髋45°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屈髋90°仰卧位腰椎牵引较常规伸髋仰卧位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牵引 腰椎间盘突出症 屈髋 疼痛
下载PDF
3D支架载尿液细胞来源IPSCs-NSCs移植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修复作用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长明 邵荣学 +3 位作者 邓小梅 赵士杰 王拓 全仁夫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35期17-21,共5页
目的将尿液细胞来源重编程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分化为神经干细胞(NSCs),与3D打印脊髓支架(简称3D支架)共培养后观察其对急性脊髓损伤(SCI)大鼠的修复作用。方法将尿液细胞来源IPSCs分化为NSCs,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IPSCs-NSCs中的... 目的将尿液细胞来源重编程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分化为神经干细胞(NSCs),与3D打印脊髓支架(简称3D支架)共培养后观察其对急性脊髓损伤(SCI)大鼠的修复作用。方法将尿液细胞来源IPSCs分化为NSCs,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IPSCs-NSCs中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微管蛋白(β-tubulinⅢ)阳性表达,证实细胞分化能力良好。提取新生SD大鼠海马组织,制备Hd-NSCs并进行鉴定。制备3D支架,电镜显示内部呈三维立体疏松多孔结构。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4组各14只,均建立SCI模型。建模1周后,IPSCs-NSCs组植入载IPSCs-NSCs的3D支架,Hd-NSCs组植入载Hd-NSCs的3D支架,模型组植入DMEM培养液0.2 mL,支架模型组植入载DMEM培养液的3D支架。比较各组术后2~8周开放领域运动测试(BBB)评分,术后8周Tarlov、Rivlin评分及运动、感觉诱发电位;术后8周处死,HE染色观察受损节段脊髓组织病理改变。结果IPSCs-NSCs组、Hd-NSCs组术后2~8周BBB评分及术后8周Tarlov评分、Rivlin评分、运动和感觉诱发电位振幅均高于模型组、支架模型组,术后8周运动和感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均短于模型组、支架模型组(P均<0.05);IPSCs-NSCs组、Hd-NSCs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3D支架载尿液细胞来源重编程IPSCs-NSCs移植可改善急性SCI大鼠的运动及感觉功能、促进损伤处的脊神经纤维生长,其效果与海马来源的NSCs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干细胞 3D打印 脊髓支架 尿液 大鼠
下载PDF
3D打印支架载重编程iPSCs定向分化NSCs移植在修复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李长明 邓小梅 +1 位作者 方燕芬 邵荣学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26期45-51,I0001,共8页
目的 探讨3D打印支架载重编程iPSCs定向分化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在修复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方法 将40只健康成年雌性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B组(支架)、C组(支架+NSCs)、D组(支架+iPSCs-NSCs),每组各10只。原代NSCs分离、培养、传... 目的 探讨3D打印支架载重编程iPSCs定向分化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在修复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方法 将40只健康成年雌性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B组(支架)、C组(支架+NSCs)、D组(支架+iPSCs-NSCs),每组各10只。原代NSCs分离、培养、传代及鉴定;构建并鉴定重编程iPSCs;携带i PSCs基因的逆转录病毒感染NSCs;培养支架+NSCs、支架+iPSCs-NSCs。结果 支架与NSCs和i PSCs-NSCs相容性较好;D组2、4、6、8周后BBB评分显著高于另外三组,4、6、8周后B、C组BBB评分显著高于A组,C组BBB评分高于B组(P<0.05);8周后A组Tarlov和Rivlin评分显著低于另外三组,B组低于C组,C组低于D组(P<0.05);8周后A组运动和感觉潜伏期显著常于另外三组,B组长于C组,C组长于D组(P<0.05);A组运动和感觉振幅显著低于另外三组,B组低于C组,C组低于D组(P<0.05);A组纤维断裂,另外三组病变周围脊髓纤维连续中断,C、D组损伤部位纤维数量显著多于B组,D组多于C组(P<0.05);8周后D组存活细胞数量、分化率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 3D打印支架载重编程iPSCs定向分化NSCs可有效修复AS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 急性脊髓损伤
下载PDF
Bold钉和微型钢板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7
作者 贾高永 潘浩 +5 位作者 张勇 胡庆丰 朱杭 王栋 邵荣学 杨立峰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831-835,共5页
目的比较Bold钉和微型钢板两种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74例,其中38例采用Bold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Bold钉组),36例采用微型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微型钢板组... 目的比较Bold钉和微型钢板两种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74例,其中38例采用Bold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Bold钉组),36例采用微型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微型钢板组)。采用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患者术后疗效,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74例患者术后伤口均无感染,随访10.1~15.7(12.6±1.27)个月。Bold钉组肘关节评分高于微型钢板组、VAS评分低于微型钢板组、疗效优于微型钢板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肘关节活范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Bold钉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复位满意、方法简单、创伤较小、固定牢靠,相对于微型钢板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onⅡ、Ⅲ型 Bold钉 微型钢板 桡骨头骨折
下载PDF
VSD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GustiloⅢ型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6
18
作者 鲍冠君 邵荣学 傅根莲 《中医正骨》 2014年第8期74-75,共2页
目的:总结持续负压吸引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2例行VSD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的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结果: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29例行二期创面植皮,11例行三期植皮,2例... 目的:总结持续负压吸引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2例行VSD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的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结果: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29例行二期创面植皮,11例行三期植皮,2例行四期植皮;骨折正常愈合37例,5例骨折再移位二期行外固定拆除改内固定治疗获得愈合,3例钉眼处感染,5例螺钉松动,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术前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后做好负压封闭引流的管理及外固定器钉道感染的预防,加强对患肢的观察与护理,加强营养支持及功能锻炼等,是有效减少VSD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并发症的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外固定支架 开放性骨折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序贯护理结合核心肌群锻炼缓解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PKP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宝英 邵荣学 +1 位作者 蒋萍 陈智能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1期121-123,共3页
目的观察序贯护理结合核心肌群锻炼在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PKP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单节段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行PKP手术且术后疼痛患者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后护... 目的观察序贯护理结合核心肌群锻炼在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PKP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单节段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行PKP手术且术后疼痛患者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后护理和指导核心肌群锻炼,观察组在术后护理和指导核心肌群锻炼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热熨、超声药物透入治疗及火龙灸序贯护理,比较患者术后第1、7、14天残余痛的NRS评分和JOA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相应护理措施后残余痛的NRS评分和JOA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NRS评分和JO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序贯护理结合核心肌群锻炼对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PKP术后残余疼痛的疗效更佳,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腰椎骨折 序贯护理 核心肌群
下载PDF
尿液细胞来源iPSCs-NSCs联合3D打印支架移植修复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长明 邵荣学 +3 位作者 邓小梅 赵士杰 王拓 全仁夫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238-243,I0003,共7页
目的探讨尿液细胞(UC)来源重编程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分化的神经干细胞(NSCs)联合3D打印支架移植修复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的作用。方法将UC诱导分化为iPSCs,通过ALP活性检测、HE染色观察畸胎瘤形成及免疫荧光检测全能性蛋白OCT4... 目的探讨尿液细胞(UC)来源重编程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分化的神经干细胞(NSCs)联合3D打印支架移植修复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的作用。方法将UC诱导分化为iPSCs,通过ALP活性检测、HE染色观察畸胎瘤形成及免疫荧光检测全能性蛋白OCT4、NANOG、TRA-1-81、TRA-1-60的表达验证iPSCs全能性。将iPSCs向NSCs分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巢蛋白(Nestin)、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β-微管蛋白(β-tubulinⅢ)的表达。制备3D打印支架。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支架模型组、iPSCs-NSCs组,每组14只。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大鼠ASCI模型,1周后模型组于损伤处滴入DMEM培养液0.2 ml,支架模型组于损伤处植入载DMEM培养液的2~3 mm支架,iPSCs-NSCs组于损伤处植入载iPSCs-NSCs的2~3 mm支架。1、2、4、6、8周后采用开放领域运动测试(BBB)评分评价3组大鼠关节协调功能。8周后采用Tarlov和Rivlin评分评价3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观察大鼠运动、感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和振幅;取伤段脊髓组织做病理检查,观察脊髓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成功提取UC并诱导分化为iPSCs,ALP染色呈阳性,HE染色显示畸胎瘤形成;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全能性蛋白OCT4、NANOG、TRA-1-81、TRA-1-60表达。成功诱导iPSCs分化为NSCs,GFAP和β-tubulinⅢ表达良好表明细胞分化能力良好。成功打印3D支架,电镜显示内部呈三维立体疏松多孔结构。干预2、4、6、8周后,iPSCs-NSCs组大鼠BBB评分均高于模型组和支架模型组(均P<0.05);干预8周后,iPSCs-NSCs组大鼠Tarlov和Rivlin评分均高于模型组和支架模型组,运动和感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均短于模型组和支架模型组,运动和感觉诱发电位振幅均大于模型组和支架模型组(均P<0.05)。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受损,组织水肿明显,细胞稀疏;支架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受损程度轻于模型组,组织水肿,细胞稀疏;iPSCs-NSCs组大鼠脊髓组织生长良好,细胞致密,空泡减小,组织水肿消失。结论UC来源iPSCs-NSCs联合3D打印支架移植可促进ASCI大鼠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及受损节段脊神经纤维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脊髓损伤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 尿夜细胞 3D打印支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