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踝固定在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胡华刚 邵莉剑 +1 位作者 罗贤芳 张仲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5期728-729,732,共3页
目的分析研究后踝固定方案在治疗踝关节骨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23年7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组。观察组25例,采用手术后踝固定方案;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手法整复+石膏固定方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分析研究后踝固定方案在治疗踝关节骨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23年7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组。观察组25例,采用手术后踝固定方案;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手法整复+石膏固定方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疗效优良率、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内外翻活动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手术侧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内外翻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手术侧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内外翻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踝固定治疗III-IV型踝关节患者可促进踝关节早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后踝固定 并发症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腹股沟入路与Stoppa入路在应用3D打印导板治疗髋臼骨折的对比研究
2
作者 邵莉剑 《医学诊断》 2020年第4期236-244,共9页
目的:比较腹股沟入路与Stoppa入路在应用3D打印导板治疗髋臼骨折的效果,寻找最佳的手术入路方案。方法:本研究选取自2012年1月~2019年1月入我院创伤外科的14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术前3D打印技术模拟患者髋臼骨折的损伤类型,术前根据... 目的:比较腹股沟入路与Stoppa入路在应用3D打印导板治疗髋臼骨折的效果,寻找最佳的手术入路方案。方法:本研究选取自2012年1月~2019年1月入我院创伤外科的14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术前3D打印技术模拟患者髋臼骨折的损伤类型,术前根据骨折的类型对钢板进行预先塑形或者直接定制个体化钢板,根据手术入路随机分成2组,其中腹股沟入路组68例,男性46例,女性22例;Stoppa入路组74例,男性51例,女性23例。收集患者的CT + 三维重建资料和髂血管CTA的数据,以DICOM形式保存,导入Mimic软件中,进行软件处理,对髋臼骨折进行还原。同时采用3ds Max 2013软件,对骨折的复位,螺钉的位置和大小进行设计。统计并记录手术显露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利用Matta影像学评分评价髋臼骨折复位质量,根据髋关节Postel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2组患者一般基准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Mimic软件模拟骨盆髋臼骨折,并且利用Mimic软件模拟钢板安放,Stoppa入路组的手术切口长度要比腹股沟入路组小,手术暴露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麻醉时间和苏醒时间短,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2组患者的髋关节Postel评分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中,Stoppa入路组要明显低于腹股沟入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3D打印导板下的钢板可以做到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Stoppa入路减少软组织损伤,降低术中出血量,更适用于3D打印导板下的钢板固定髋臼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建模 腹股沟入路 Stoppa入路 髋臼骨折
下载PDF
经皮内窥镜联合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邵莉剑 《医学诊断》 2020年第4期245-253,共9页
目的:探究经皮内窥镜联合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自2016年6月~2018年6月入我院脊柱外科的128例腰椎间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即联合组和单纯内镜组。联合组采用经皮内窥镜联合C... 目的:探究经皮内窥镜联合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自2016年6月~2018年6月入我院脊柱外科的128例腰椎间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即联合组和单纯内镜组。联合组采用经皮内窥镜联合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单纯内镜组采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每个组又分成2个节段,即L4~L5和L5~S1节段。统计比较两组术前、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侧位X线片测得病变节段椎体间和相邻椎体间腹侧高度(ventral intervertebral space height, VH)、椎体间背侧高度(dorsal intervertebral space height, DH)、椎间孔高度(intervertebral foramen height, IFH),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 2组患者一般基准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2) 2组患者手术资料比较结果显示,联合组手术时间比单纯内镜组长(P 0.05);2组术后ODI,JOA评分和VA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2组术后V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末次随访V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2组术后和末次随访DH,IFH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经皮内窥镜联合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对于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具有良好的短期和长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青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