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动漫文化产业发展刍论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刚 邵莉媛 郭荣春 《商洛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78-83,共6页
动漫文化产业广泛涉及到影视、网络、音像书籍出版、玩具服装、主题公园等现代文化产业。目前中国的动漫产业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在中国动漫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根据各自的经济基础、政策... 动漫文化产业广泛涉及到影视、网络、音像书籍出版、玩具服装、主题公园等现代文化产业。目前中国的动漫产业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在中国动漫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根据各自的经济基础、政策优势、文化特色、人文条件等,探索出不同的动漫产业发展模式,为陕西动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陕西应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规范市场以形成产业链,在长期不懈地努力中让动漫文化产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契机,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尽可能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动漫文化产业 经验 发展思路
下载PDF
文艺理论的扩容致用与普及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刚 邵莉媛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8-22,共5页
基于文艺理论学科的现实状况,可以认为,有必要从系统、整合的视角来重新建构和整合学科的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以及普及,以发挥相关知识系统的整体效能和价值的最大化。具体来说,一是追求和实现文艺理论学术研究的扩容,即适应已经变化的世... 基于文艺理论学科的现实状况,可以认为,有必要从系统、整合的视角来重新建构和整合学科的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以及普及,以发挥相关知识系统的整体效能和价值的最大化。具体来说,一是追求和实现文艺理论学术研究的扩容,即适应已经变化的世界,充分利用一切能为文艺理论带来发展可能性的因素和条件,借助外部理论的渗入,激活学科的体制和规范。二是强调和凸现文艺理论教学实践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建立学术研究与学科教学之间的通约机制,实现二者的合力共振,将富于思辨色彩和学理意义的思想转化为适应专业特点和实践需要的教学知识。三是进行普及性的应用,即借助尽可能广泛的传播和介绍,让文艺理论走进更多的人群,努力把已有的学术成果转化为民众人文素养的有效成分,从而使文艺理论的影响获得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理论 学术研究 学科教学 普及应用
下载PDF
民族交融与符号共享:八坊十三巷艺术文化景观的创新实践
3
作者 邵莉媛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1期188-195,共8页
符号共享是民族交融的重要体现,民族交融是符号共享的重要基础。本文梳理了临夏地区回族、汉族、藏族、保安族、撒拉族等多民族自古以来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同时,分别从建筑装饰、文旅空间以及配套文艺活动三个维度展开,探析... 符号共享是民族交融的重要体现,民族交融是符号共享的重要基础。本文梳理了临夏地区回族、汉族、藏族、保安族、撒拉族等多民族自古以来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同时,分别从建筑装饰、文旅空间以及配套文艺活动三个维度展开,探析了八坊十三巷是如何基于历史、地域文艺符号而形成多民族共享的艺术文化景观;进而探究民族地区文化景观共享中华文艺符号的历史形态和现实样貌;阐释其发生的社会文化机制以及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社会功能。以此为基础,为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提供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坊十三巷 艺术文化景观 民族交融 符号共享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角中的中国艺术空白
4
作者 邵莉媛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55-156,共2页
中国艺术在艺术创作阶段、艺术表现阶段以及艺术接受阶段都非常重视"空白"的艺术手法,它渗透在中国艺术的各个方面。而借助现代接受美学思想从作者、作品、读者三个方面对中国艺术空白中所蕴涵的读者接受理论加以梳理,可以认... 中国艺术在艺术创作阶段、艺术表现阶段以及艺术接受阶段都非常重视"空白"的艺术手法,它渗透在中国艺术的各个方面。而借助现代接受美学思想从作者、作品、读者三个方面对中国艺术空白中所蕴涵的读者接受理论加以梳理,可以认为,中国艺术的空白使接受者在不断填补意义空白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余味无穷的审美快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中国艺术空白 期待视野 隐含的读者 召唤结构
下载PDF
“非遗”传承保护的“日常生活”视角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邵莉媛 《西部文艺研究》 2023年第2期104-111,共8页
作为20世纪哲学的基本问题,“日常生活”理论发展出了20世纪文化研究的主要思想工具,并成为文学、美学、民俗学研究中的重要理论视野和方法工具。非遗研究应该关注其背后人之“生成”的生活实践。“日常生活”哲学理论启示我们回到直接... 作为20世纪哲学的基本问题,“日常生活”理论发展出了20世纪文化研究的主要思想工具,并成为文学、美学、民俗学研究中的重要理论视野和方法工具。非遗研究应该关注其背后人之“生成”的生活实践。“日常生活”哲学理论启示我们回到直接的经验世界,为从人的生存角度观察人类文化遗产提供了原真性的视野,启发人们更加深刻地洞见事物的本质。在此意义上,“日常生活”哲学理论确实成为研究当代生活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的重要哲学指导。文章探索了“日常生活”理论的历史及理论意义,以及致力于“日常生活”理论视角和价值立场的非遗传承保护研究,提出非遗当下传承应该回到日常生活中去,从关注“文化”到关注“人”,从非遗研究单纯关注其内价值到非遗实践单纯关注其外价值的二分走向耦合中延续其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保护 日常生活 内价值 外价值 文化重建
下载PDF
活化的距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化
6
作者 邵莉媛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2-8,F0002,共8页
在探求网络与智能时代非遗的传承中,基于语境的非遗符号生产是文化再生产的实践。在数智时代、网络社区、网络共情互动、网络意识形态这些新语汇构成的意义网络中,非遗保护传承中的审美嬗变及其价值重构既是实现其活态传承的重要视角,... 在探求网络与智能时代非遗的传承中,基于语境的非遗符号生产是文化再生产的实践。在数智时代、网络社区、网络共情互动、网络意识形态这些新语汇构成的意义网络中,非遗保护传承中的审美嬗变及其价值重构既是实现其活态传承的重要视角,也是非遗在现代语境中的实践形式和过程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观化 价值重构 文化共享
下载PDF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栖——走进第五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7
作者 邵莉媛 《上海工艺美术》 2024年第2期87-89,共3页
艺术介入城市空间,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助力,增强了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保护了城市不同物种的丰富性,改善了生活环境。2023年第五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以“共栖”为主题,通过群展的方式,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行了思考。本文列举分... 艺术介入城市空间,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助力,增强了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保护了城市不同物种的丰富性,改善了生活环境。2023年第五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以“共栖”为主题,通过群展的方式,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行了思考。本文列举分析了艺术季展览案例,总结归纳了艺术季展览与自然跨界融合的特点,力图为今后艺术展览与生态环境的联合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展览 跨界融合 生态环境 艺术介入 环境保护意识 共栖 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五届
原文传递
从商业插画到民族史诗——穆夏的慕尼黑岁月(1885—1887) 被引量:2
8
作者 邵莉媛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96,共6页
穆夏,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新艺术运动时期的艺术大师,尤以其唯美风的装饰插画闻名于世;同时,他还是一位有着民族主义热情的伟大的历史画家,其气势恢宏的"斯拉夫史诗"就是最好的见证.然而,无论是其大获成功的"巴黎海报时... 穆夏,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新艺术运动时期的艺术大师,尤以其唯美风的装饰插画闻名于世;同时,他还是一位有着民族主义热情的伟大的历史画家,其气势恢宏的"斯拉夫史诗"就是最好的见证.然而,无论是其大获成功的"巴黎海报时期:,还是"斯拉夫史诗:的绘画阶段,以及他在慕尼黑不同寻常的岁月,民族的根与魂始终萦绕于他内心深处.基于此,本文试图探求,到底怎样的经历使得穆夏如此不同,同时试着探析了穆夏从明星般的装饰绘盛阶段转向历史题材绘画的缘由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夏 艺术风格 慕尼黑 影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