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一人称叙事与可靠性问题 被引量:13
1
作者 邵锦娣 周苹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84-87,共4页
讲故事人有时代表隐含作者的价值观和道德信仰 ,他是隐含作者戴的面具和传声筒 ,是可靠叙事人。但有时隐含作者让受述人与第一人称叙事人享有共知信息 ,使某些人物处于弱势 ,叙事产生戏剧反讽 ,叙事人有讽刺性质。而当隐含作者让叙事人... 讲故事人有时代表隐含作者的价值观和道德信仰 ,他是隐含作者戴的面具和传声筒 ,是可靠叙事人。但有时隐含作者让受述人与第一人称叙事人享有共知信息 ,使某些人物处于弱势 ,叙事产生戏剧反讽 ,叙事人有讽刺性质。而当隐含作者让叙事人在讲故事的同时无意中暴露自己的各种短处成为不可靠叙事人时 ,隐含作者就具有讽刺性质。第一人称叙事人难免孤陋寡闻 ,但他和读者近距离交流 ,使读者领略尘封久远的历史。第一人称的有限性被隐含作者用来挖掘与叙事人之间的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反讽 隐含作者 第一人称叙事 可靠性 叙述者 小说 文学理论
下载PDF
情节序列的语义功能 被引量:1
2
作者 邵锦娣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4-158,共5页
时间和因果是情节的主要因素 ,两者通常紧密相连。在虚构作品中 ,有一个按时间顺序发展的自然故事 ,还有一个讲出来的文本故事。本文通过对多部作品中序列编排实例的考察 ,旨在说明那些看似任意的序列连接不仅能构造出既定的逻辑关系 ,... 时间和因果是情节的主要因素 ,两者通常紧密相连。在虚构作品中 ,有一个按时间顺序发展的自然故事 ,还有一个讲出来的文本故事。本文通过对多部作品中序列编排实例的考察 ,旨在说明那些看似任意的序列连接不仅能构造出既定的逻辑关系 ,而且能产生深刻的话语含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 情节 虚构作品 文本 因果 自然 读者参与 理解 时间 逻辑关系
下载PDF
《伤逝》与《玩偶之家》:映照中的阐发 被引量:3
3
作者 邵锦娣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69-75,共7页
《伤逝》是鲁迅与《玩偶之家》的对话 ,是产生于《玩偶之家》之上的“二度”结构 ,它又是对当时的“真实世界”的反应批评 ,因而在文艺生产流程中超过了狭义的互文性。《伤逝》和《玩偶之家》虽属文学领域等级体系中的不同类型 ,但我们... 《伤逝》是鲁迅与《玩偶之家》的对话 ,是产生于《玩偶之家》之上的“二度”结构 ,它又是对当时的“真实世界”的反应批评 ,因而在文艺生产流程中超过了狭义的互文性。《伤逝》和《玩偶之家》虽属文学领域等级体系中的不同类型 ,但我们可以通过两者的相通和牵连来深入对它们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语境 生产语境 反讽 镜子 钥匙
下载PDF
浅谈《紫颜色》的聚焦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周苹 邵锦娣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4年第1期98-100,共3页
《紫颜色》作为一部采用第一人称内聚焦的小说,在书信体这一形式的承载下充分而全面地体现了这类聚焦的美学特征。小说书信体的形式决定其聚焦模式为多重式第一人称内聚焦,作品展现了此种聚焦所特有的严格性、交替性、灵活性和复调特征。
关键词 书信体 叙述学 聚焦 第一人称
下载PDF
从《榆树下的欲望》中的自然主义看奥尼尔的悲剧意识 被引量:3
5
作者 邵锦娣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75-77,64,共4页
关键词 奥尼尔 自然主义 《榆树下的欲望》 爱碧 悲剧意识 清教主义 上帝 美国戏剧 石屋 决定论
下载PDF
人物刻画:话语分析一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邵锦娣 叶新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6-61,共6页
人物类似于人。文学由人而写 ,为人所写与写人。本文以海明威的《弗朗西斯·麦康博短暂幸福的一生》为例 ,用文体学、语用学和结构主义叙事理论探讨如何通过叙事话语 (narratordiscourse)、人物话语 (characterdiscourse)
关键词 人物刻画 直接 间接 话语分析
原文传递
从玻利维亚看发展规划与社会科学
7
作者 维托·S·米瑙多 邵锦娣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CSSCI 1989年第2期117-124,共8页
导论从1978年到1980年在玻利维亚实施了一项小规模的国际发展规划①,旨在通过实验情景取得能用以形成实用②发展理论的一系列概念、理论术语及具体数据。科学的途径和"以问题为重点的研究"③方针使此项规划具有示范作用。
关键词 发展规划 理论术语 卡车司机 社会工程 批判意识 乡村环境 安第斯高原 辩证关系 当代技术 小组讨论
原文传递
没有玫瑰的故事——评述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叙事艺术 被引量:8
8
作者 邵锦娣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5-57,共3页
威廉.福克纳(1897—1962)在《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这个弥散着浪漫气息的题目下讲了个耸人听闻的老处女的故事。故事中既没有玫瑰的影子,又没有动人的恋情。而当有人问起福克纳是否喜欢爱米丽时,他答道:“我怕她。”
关键词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 福克纳 叙事艺术 叙述者 现实主义 短篇小说 威廉·福克纳 世界电影 内框架 《八月之光》
原文传递
尤朵拉.韦尔蒂的文体风格一瞥 被引量:1
9
作者 邵锦娣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3-56,34,共5页
美国当代著名古典音乐大师阿伦·科普兰(1900~1990)认为:一个有素养的音乐听众不仅会被声音的美感所吸引,会受到音符背后的意境的撞击,而且能够从纯音乐的层次上去体验。所谓纯音乐。
关键词 文体风格 女主人公 叙述者 短篇小说集 科普兰 纯音乐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路易斯安那州 英语文体学 叙事者
原文传递
“破碎的框架闯进画面”——“元小说”艺术特色
10
作者 邵锦娣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54-58,11,共6页
“Metafiction”意谓“元小说”或“超小说”。“Meta”作为前缀常被当代评论家用来组成文学术语,如“Metacriticism”、“Metatheatre”。“Meta”的希腊文原意是“超”或“更高逻辑形式的”。批评家把它作为某学科或某过程的字首来表... “Metafiction”意谓“元小说”或“超小说”。“Meta”作为前缀常被当代评论家用来组成文学术语,如“Metacriticism”、“Metatheatre”。“Meta”的希腊文原意是“超”或“更高逻辑形式的”。批评家把它作为某学科或某过程的字首来表明一种新的与原学科或原过程有关的学科或过程,这种新的学科或过程以逻辑或批判的方式来对待原学科、原过程的本质、结构、逻辑、行为。例如,“Metatheory”即“元理论”,是一种研究、分析或描述理论本身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小说 《项狄传》 艺术特色 作家 魔术师 叙述者 布鲁斯 游乐场 META 什克洛夫斯基
原文传递
智利的妇女和政治
11
作者 胡列塔·柯克伍德 王玉和 邵锦娣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1985年第1期55-67,共13页
要把政治纳入女权运动通常所关心的范围不是容易的事;而就政治这一术语的学术或意识形态方面的意义而言,由于妇女正式地实际参与公共事务——伴随而来的是家庭和私人生活的崩溃——而引起的种种政治问题,也一直没有成为十分重要或明显... 要把政治纳入女权运动通常所关心的范围不是容易的事;而就政治这一术语的学术或意识形态方面的意义而言,由于妇女正式地实际参与公共事务——伴随而来的是家庭和私人生活的崩溃——而引起的种种政治问题,也一直没有成为十分重要或明显地需要在政治上予以关心的急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权运动 政治生活 妇女问题 私人生活 女权主义思想 妇女参政 妇女组织 政治问题 次要矛盾 柯克伍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