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型、方法、主题的交互相关:“直接电影”再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邵雯艳 倪祥保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4-118,共5页
直接电影"是纪录片重要而经典的样式之一。它的类型特征、创作方法、主题意涵基本确定时间之间所具有的交互相关,是当前"直接电影"再研究中富有现实意义并值得深入关注探讨的重要内容。挑战型的主题意涵确定大多姗姗来迟... 直接电影"是纪录片重要而经典的样式之一。它的类型特征、创作方法、主题意涵基本确定时间之间所具有的交互相关,是当前"直接电影"再研究中富有现实意义并值得深入关注探讨的重要内容。挑战型的主题意涵确定大多姗姗来迟,其创作方法以相对被动的随机跟拍为主,通常不怎么容易成功;情感型的主题意涵总是与对拍摄对象的情感如影随形,其创作方法以情感驱动下的主动跟拍为主,在足够的拍摄时间下比较容易成功;思考型的主题意涵基于事先对被拍摄对象的大致认识并需要在拍摄过程中不断验证修善,其创作方法以更为有目的的等待拍摄为主,一般相对容易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直接电影 类型特征 创作方法 主题意涵
下载PDF
论纪录片人物的形象建构 被引量:18
2
作者 邵雯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6-129,共4页
一切文艺都关乎"人",纪录片需要塑造相对独立完整的人物形象体系和个性形态,以真实可感的具象去唤起受众的审美感应和情感体验,产生荡人心魄的艺术效果。在一定价值体系支配下的人的外显的行为方式和存在方式总是和内隐的心... 一切文艺都关乎"人",纪录片需要塑造相对独立完整的人物形象体系和个性形态,以真实可感的具象去唤起受众的审美感应和情感体验,产生荡人心魄的艺术效果。在一定价值体系支配下的人的外显的行为方式和存在方式总是和内隐的心理结构相适应。论文就被拍摄者的"表演"、拍摄者的体验和心理物象化的具体手法等方面展开,探索纪录片人物形象构建的方法,寻找纪录片从单纯物质复现向更深入及更本质的艺术表现升华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人物 形象建构
下载PDF
纪录片新方法:第一人称画外音叙事 被引量:9
3
作者 邵雯艳 倪祥保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0-113,共4页
"第一人称画外音叙事"指纪录片中主要人物的自我讲述以类似画外音方式被使用,其与同步放送的画面内容不构成同期声关系,也不具有"画面+解说"中画外音解说词通常有创作者写作、由播音员录播的属性。作为明显出现于... "第一人称画外音叙事"指纪录片中主要人物的自我讲述以类似画外音方式被使用,其与同步放送的画面内容不构成同期声关系,也不具有"画面+解说"中画外音解说词通常有创作者写作、由播音员录播的属性。作为明显出现于近年来社会现实题材纪录片创作中的一种新方法,"第一人称画外音叙事"由"隐性访谈"发展而来,具有较好的记录属性及一定的画外音效果,有利于较快完成拍摄制作并具有不错的传播效果,但也有把握不当,导致或陷入摆拍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创作方法 第一人称画外音叙事 隐性访谈
下载PDF
人生、心灵与媒介——影视故事内容的使用与满足之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邵雯艳 顾斌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73-75,共3页
从大众传播学的角度来说 ,影视故事内容为受众“使用”所得到的“满足”主要可归结为“生理满足”、“心理满足”和“精神陶冶”这三个层次。同时 ,这种“使用与满足”又受到社会心理、个人心理和媒介力量等方面的影响 。
关键词 影视故事内容 使用 大众传播学 心理满足 生理满足 社会心理 个人心理 媒介 影视受众 精神陶冶
下载PDF
分众传播时代的纪录片与受众 被引量:3
5
作者 邵雯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3-86,共4页
在市场意识日益渗透的媒介环境里,纪录片的传统功能正接受着挑战。本文根据马斯洛人的需求层次的理论,就纪录片在提供视听享受、心理满足、理性思辨等方面的可能进行探讨,为分众传播时代的纪录片进行简单的评述并勾勒出一幅关于其发展... 在市场意识日益渗透的媒介环境里,纪录片的传统功能正接受着挑战。本文根据马斯洛人的需求层次的理论,就纪录片在提供视听享受、心理满足、理性思辨等方面的可能进行探讨,为分众传播时代的纪录片进行简单的评述并勾勒出一幅关于其发展的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选题 受众
下载PDF
国家形塑的柔性策略与艺术表达——关于微纪录电影《中国人的梦想与希望》 被引量:1
6
作者 邵雯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2,共4页
"任何社会中的大众传媒都未曾停止过制造她的国家话语。"纪录片切近真实的本质和强烈可信的表达效果,往往能引发受众心理与情感的参与,达成认知方面的交流。早在二战期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针对弗兰克·卡普拉制... "任何社会中的大众传媒都未曾停止过制造她的国家话语。"纪录片切近真实的本质和强烈可信的表达效果,往往能引发受众心理与情感的参与,达成认知方面的交流。早在二战期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针对弗兰克·卡普拉制作的系列纪录电影《我们为何而战》的传播效果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表达 纪录电影 霍夫兰 认知方面 卡普拉 大众传媒 兰克 里芬斯塔尔 纪实手法 受众心理
下载PDF
电视专题片本义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邵雯艳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07-110,共4页
在对专题片众多认识梳理的基础上,专题片的本义被澄清,并予以清晰的分类;从专题片的本体属性出发,其特征可归纳为真实性、功利性和专门性,并结合创作实践一一展开论证。
关键词 专题片 本义 特征
下载PDF
纪录片叙事结构及意义阐释差异性研究——基于商业语境中纪录片叙事的当下考察 被引量:3
8
作者 邵雯艳 倪祥保 《视听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1期49-54,86,共7页
在当下高投入大制作的商业背景下,纪录片从经典时代进入商业时代,片状结构叙事正在纪录片创作中越来越多地被普遍使用,极大地改变了线性结构叙事的主流格局。在"意义阐释"的视阈下,纪录片叙事结构并非纯粹的表现工具,而是表... 在当下高投入大制作的商业背景下,纪录片从经典时代进入商业时代,片状结构叙事正在纪录片创作中越来越多地被普遍使用,极大地改变了线性结构叙事的主流格局。在"意义阐释"的视阈下,纪录片叙事结构并非纯粹的表现工具,而是表意本体的构成。线性结构叙事与片状结构叙事的不同,呈现出意义阐释的差异性。线性结构叙事保证了叙事意义上的连贯性和递进性,从而能够让受众更加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他者、解读内涵。片状结构叙事中,具有立意主题表达上连贯性的每个片段都是完全独自成立的,无法具有充分的情节相连,很难在表现内涵上展开"深描"。当下的纪录片尤其是大型纪录片创作若能将线性结构与片状结构的叙事结合起来,将深度的挖掘与面向的铺陈交织起来,将有益于作品的意义阐释及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线性结构叙事 片状结构叙事 意义阐释
下载PDF
DV时代与纪录片的个人视点 被引量:1
9
作者 邵雯艳 《理论与创作》 2004年第3期120-122,共3页
多年以来,独立制片艰难而执着的坚持,以其鲜明的个性成为了中国纪录片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时下,网络、DV和非线性编辑技术的新兴和成熟,最终使得纪录片的个人化生存突破重重障碍,在个性表达这个层面上,它将实现纪录片作为一门艺术形... 多年以来,独立制片艰难而执着的坚持,以其鲜明的个性成为了中国纪录片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时下,网络、DV和非线性编辑技术的新兴和成熟,最终使得纪录片的个人化生存突破重重障碍,在个性表达这个层面上,它将实现纪录片作为一门艺术形态的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V时代 个人摄象机 纪录片 个人视点 艺术形态 传播技术 意识形态 创作题材 摄像器材
下载PDF
纪录片“情”的浓烈与“事”的淡泊
10
作者 邵雯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0-21,共2页
对于取材于现实存在的纪录片而言,事实的逻辑和流程远非剧情片那般极尽所能的跌宕和华彩。纪录片往往采纳淡化情节和单一情节的策略,放弃精彩故事对观众的吸引力,以淡泊如行云流水的叙事激荡起人们内心的情感波澜和复杂的心理想象。取... 对于取材于现实存在的纪录片而言,事实的逻辑和流程远非剧情片那般极尽所能的跌宕和华彩。纪录片往往采纳淡化情节和单一情节的策略,放弃精彩故事对观众的吸引力,以淡泊如行云流水的叙事激荡起人们内心的情感波澜和复杂的心理想象。取代情节文本的底层消费和简单娱乐,这应当是在尊重纪录片个性基础上努力作艺术探索的方向之一。本文就纪录片的加速叙述与情节留白、减速叙述与细节铺陈的情节特征及其具体手法展开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情节 特征
下载PDF
人文视野中的影视艺术基础教学
11
作者 邵雯艳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95-98,共4页
人文视野中,影视艺术基础教学的价值意义在于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实现更为真实和完整意义上的"人"的自由、和谐发展。影视艺术基础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必需的影视媒介素养,发展学生的影视语言能力,在透彻解读影视作品的前提下获... 人文视野中,影视艺术基础教学的价值意义在于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实现更为真实和完整意义上的"人"的自由、和谐发展。影视艺术基础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必需的影视媒介素养,发展学生的影视语言能力,在透彻解读影视作品的前提下获得对历史、现实、本土、异域等人所处的情境概念的人文认知,在审美情感的共鸣中获得关于人之为人及人如何为人的根本认同。人文化的影视艺术基础教学在手段、模式、规律等方面,应展开对话互动,强化多媒体技术运用以及鼓励创作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艺术基础 人文视野 教学
下载PDF
论经济报道的切入点
12
作者 邵雯艳 徐国源 《新闻导刊》 2001年第3期18-19,共2页
市场经济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为经济报道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但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报道偏重经验性、典型性、工作性,思维老套,显得过于刻板、陈旧。面对新世纪,如何创新经济报道,使之更生动、更形象、更具贴近性、可看性、实用性... 市场经济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为经济报道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但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报道偏重经验性、典型性、工作性,思维老套,显得过于刻板、陈旧。面对新世纪,如何创新经济报道,使之更生动、更形象、更具贴近性、可看性、实用性,是值得广大新闻工作者研究的课题。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向纵深发展,市场的开放使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了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因此,经济新闻工作者更应兼具经济观察家和学者型记者等数项专长,在大众传播日趋'窄播化'和市场'细分化'的背景下,把握时代脉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报道 经济报道 切入点 报道内容 经济体制改革
下载PDF
西方之眼看中国——关于系列纪录片《中国建筑奇观》
13
作者 窦柯静 邵雯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90-93,共4页
《中国建筑奇观》是五洲传播中心(隶属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Discovery亚洲电视网联合制作的系列纪录片,是Discovery全球摄制的纪录片系列《建筑奇观》中的一个子集。自2004年至今,《中国建筑奇观》系列已陆续推出《国家体育场——鸟巢》... 《中国建筑奇观》是五洲传播中心(隶属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Discovery亚洲电视网联合制作的系列纪录片,是Discovery全球摄制的纪录片系列《建筑奇观》中的一个子集。自2004年至今,《中国建筑奇观》系列已陆续推出《国家体育场——鸟巢》《打造北京T3航站楼》《青藏铁路》《中国西安古城》《中国北京古城》等10多部纪录片。借助Discovery电视网的平台,《中国建筑奇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建筑 中国西安 传播中心 联合制作 轨道交通网 全球建筑 西安城墙 剧情片 地铁系统 知沟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历史题材纪录片中国话语的主体性建构
14
作者 邵雯艳 王雨婷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26,共6页
21世纪以来,历史题材纪录片立足于对本土历史资源的开掘,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于视听语言与媒介修辞中体现中国美学特质,充分发挥“影”以载道的作用,革新叙事策略、视角、结构与口吻等,尝试诗意营建,适应跨文化国际... 21世纪以来,历史题材纪录片立足于对本土历史资源的开掘,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于视听语言与媒介修辞中体现中国美学特质,充分发挥“影”以载道的作用,革新叙事策略、视角、结构与口吻等,尝试诗意营建,适应跨文化国际传播与融媒体传播的新需求。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进程中,在以横向维度的世界和纵向维度的中国构成的坐标系中,历史题材纪录片定位于本土经验和文化立场,努力探索纪录片中国话语的主体性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题材纪录片 视听语言 叙事 诗意 传播
原文传递
论经济报道的切入点
15
作者 邵雯艳 徐国源 《新闻研究导刊》 2001年第3期18-19,共2页
市场经济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为经济报道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但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报道偏重经验性、典型性、工作性,思维老套,显得过于刻板、陈旧。面对新世纪,如何创新经济报道,使之更生动、更形象、更具贴近性、可看性、实用性... 市场经济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为经济报道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但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报道偏重经验性、典型性、工作性,思维老套,显得过于刻板、陈旧。面对新世纪,如何创新经济报道,使之更生动、更形象、更具贴近性、可看性、实用性,是值得广大新闻工作者研究的课题。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向纵深发展,市场的开放使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了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因此,经济新闻工作者更应兼具经济观察家和学者型记者等数项专长,在大众传播日趋"窄播化"和市场"细分化"的背景下,把握时代脉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 体育 经济 切入点
下载PDF
现场·设计·想象:主流纪录片搬演手法探赜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秋 邵雯艳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118,共8页
主流纪录片搬演手法的析出及发展,主要从“现场”到“设计”与“想象”。“现场搬演”根据被拍摄者曾经的生活真实在现场实地进行,其创作及审美属性主要是“真实再现”。“设计搬演”根据曾经发生的生活真实,由被拍摄者不一定在原生现... 主流纪录片搬演手法的析出及发展,主要从“现场”到“设计”与“想象”。“现场搬演”根据被拍摄者曾经的生活真实在现场实地进行,其创作及审美属性主要是“真实再现”。“设计搬演”根据曾经发生的生活真实,由被拍摄者不一定在原生现场再来一遍,或者由看不清面容的他人扮演,其创作及审美属性主要是“情景再现”。“想象搬演”由演员像故事片一样扮演大概如此有过或可能如此有过的生活情景,其创作及审美属性主要是“情景模拟”。排除使用数字动画,主流纪录片声像内容的不同属性搬演都具有物理实在的可索引性,尽管它们与生活真实之间的审美关系各不相同,但它们的传播各有各的特色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纪录片 现场搬演 设计搬演 想象搬演 扮演
原文传递
大众接受视阈下“非遗”纪录片的文本构造 被引量:10
17
作者 邵雯艳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3-28,共6页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的昆曲被列入其中。自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概念迅速在国内传播扩散。“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中简称为“非遗”)指“被各社区...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的昆曲被列入其中。自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概念迅速在国内传播扩散。“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中简称为“非遗”)指“被各社区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众接受 纪录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构造 文本 视阈 2001年
原文传递
戏曲电影作为“跨媒介”艺术类型的认知反思与实践思考 被引量:8
18
作者 邵雯艳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4-59,共6页
21世纪以来,在“新戏曲本位观”之下,戏曲电影的目标回归到记录、保护和传承。“跨媒介”理论针对不同媒介间的文本转换提出了新的可能,对忠实于原初文本的传统改编模式在理论上提出反思。以歌舞片为类型,参照戏曲电影建立起与戏曲相关... 21世纪以来,在“新戏曲本位观”之下,戏曲电影的目标回归到记录、保护和传承。“跨媒介”理论针对不同媒介间的文本转换提出了新的可能,对忠实于原初文本的传统改编模式在理论上提出反思。以歌舞片为类型,参照戏曲电影建立起与戏曲相关又不完全相同的多重叙事体系,提供新的接受体验,比较相通于“跨媒介”多元实践的理念,在全球与本土、现代与传统的辩证对话中,有助于推进中国艺术原型及文化精神的绵延相传和认同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电影 跨媒介 歌舞片 戏曲化 电影化
原文传递
历史纪录片的当代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邵雯艳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35,共5页
纪录片大师格里尔逊将是否使用自然素材(Natural Material)作为区别纪录片与故事片的关键标准。①现场实录无疑是获得自然素材最主要的手段。就此而言,纪录片是此刻的讲述,是人物、场景、故事等要素原生态的再现。失却了物理意义上的... 纪录片大师格里尔逊将是否使用自然素材(Natural Material)作为区别纪录片与故事片的关键标准。①现场实录无疑是获得自然素材最主要的手段。就此而言,纪录片是此刻的讲述,是人物、场景、故事等要素原生态的再现。失却了物理意义上的实际存在,历史纪录片并非理想的纪录形态。然而,通过史料的挖掘、史实的梳理,纪录片承载着不同时代和境遇下主体对于历史的认知解读、价值判定甚至情感体验。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积淀丰厚的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纪录片 当代性 格里尔逊 物理意义 认知解读 情感体验 故事片 原生态
原文传递
历史与现实的“离”与“合”——CCTV与NHK“丝路”系列纪录片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邵雯艳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83,共5页
中国电视界第一次真正意义的国际合拍始于1979年中央电视台(CCTV)与日本广播协会(NHK)合作拍摄纪录片《丝绸之路》。《丝绸之略》以大好河山、风土人情的民族独特品性的文本,体现有关历史文化的集体记忆和价值认同,召唤受众自觉... 中国电视界第一次真正意义的国际合拍始于1979年中央电视台(CCTV)与日本广播协会(NHK)合作拍摄纪录片《丝绸之路》。《丝绸之略》以大好河山、风土人情的民族独特品性的文本,体现有关历史文化的集体记忆和价值认同,召唤受众自觉的民族情感,引发了社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历史与现实 CCTV NHK “合” 《丝绸之路》 日本广播协会 民族情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