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与区域非均衡度比较研究——以山东、河南两省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邸加萍 李玉江 《西北人口》 CSSCI 2008年第1期7-12,共6页
本文以山东、河南两个人口大省为例,从转移地域类型、转移产业类型、转移人口类型、转移时间类型、转移动机和转移收入6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区域非均衡度指标体系,对山东、河南两省农... 本文以山东、河南两个人口大省为例,从转移地域类型、转移产业类型、转移人口类型、转移时间类型、转移动机和转移收入6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区域非均衡度指标体系,对山东、河南两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区域非均衡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转移模式 区域非均衡度
下载PDF
区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与非均衡度比较研究
2
作者 邸加萍 李玉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5期189-193,共5页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是各国工业化成长阶段面临的共同问题。山东、河南作为全国34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前两位的人口大省,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且两省面积相仿,在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这...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是各国工业化成长阶段面临的共同问题。山东、河南作为全国34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前两位的人口大省,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且两省面积相仿,在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一课题上具有很大的可比性。以山东、河南两省为例,从转移地域类型、转移产业类型、转移人口类型、转移时间类型和转移收入5个方面比较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区域非均衡度指标体系,对山东、河南两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区域非均衡性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模式 非均衡度
下载PDF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客观判定、形成机理及对策研究
3
作者 邸加萍 李玉江 《山东经济》 2007年第1期145-150,共6页
从GDP差异、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以及投资四个方面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东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差异逐渐扩大的现状,并根据波特教授的“钻石因素模型”分析了东西部经济发展竞争力的差异,进一步阐释了其形成的内在原因,并根据“口腹”... 从GDP差异、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以及投资四个方面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东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差异逐渐扩大的现状,并根据波特教授的“钻石因素模型”分析了东西部经济发展竞争力的差异,进一步阐释了其形成的内在原因,并根据“口腹”理论,提出了山东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钻石因素模型” “口腹”理论 区域协调发展 山东省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区域研究——以山东、河南两省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玉江 邸加萍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2008年第2期71-88,共18页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是各国工业化成长阶段面临的共同问题。山东、河南作为全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前两位的人口大省,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且两省面积相仿,在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这...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是各国工业化成长阶段面临的共同问题。山东、河南作为全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前两位的人口大省,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且两省面积相仿,在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一课题上具有很大的可比性。本文以山东、河南两省为例,从转移地域类型、转移产业类型、转移人口类型、转移时间类型和转移收入5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区域非均衡度指标体系,对山东、河南两个人口大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区域非均衡性进行了定量分析,计算了两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非均衡度各指标的差异系数,说明了两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非均衡性。然后从人力资本、市场化因素和城乡产业结构变动3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区域非均衡性的形成机理,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协调发展的五种推力效应:人口分母推力效应、区域乘数推力效应、空间集聚推力效应、城乡互动推力效应、整体优化推力效应。最后构建了城乡发展协调度指标体系,并对山东、河南两省的城乡发展协调度进行了综合比较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区域非均衡度 推力效应 城乡协调发展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