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PD和AFLP标记分析中国马铃薯主要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46
1
作者 邸宏 陈伊里 金黎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99-904,共6页
采用RAPD和AFLP两种方法分析71份中国各地马铃薯主要品种,均可将其完全区分,并可对其进行分子鉴定;证明中国马铃薯主要品种遗传组成上差异小,遗传多样性差。由于标记方法的原理差异和栽培马铃薯遗传组成复杂性,用2种方法分类的结果有所... 采用RAPD和AFLP两种方法分析71份中国各地马铃薯主要品种,均可将其完全区分,并可对其进行分子鉴定;证明中国马铃薯主要品种遗传组成上差异小,遗传多样性差。由于标记方法的原理差异和栽培马铃薯遗传组成复杂性,用2种方法分类的结果有所差异。AFLP标记检测获得的Shannon-weav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高于RAPD标记检测的结果,AFLP标记检测多态性的能力远高于RAPD标记。AFLP标记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检测到100.1个位点,其中54.9条为多态性位点,而RAPD标记的相应数据分别为12.5和9.8个。不同的标记方法在马铃薯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存在差异,聚类结果从分子水平反映了中国现有主要马铃薯品种遗传基础的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RAPD AFLP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bar基因转化玉米幼胚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邸宏 刘昭军 +1 位作者 卢翠华 王振华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50-154,共5页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采用抗除草剂基因(bar)转化3个玉米自交系的幼胚,并对遗传转化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2,4-D浓度为2 mg·L-1时,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农杆菌最佳的侵染时间为20 min;乙酰丁香酮(AS)明显提高了幼胚的GUS瞬...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采用抗除草剂基因(bar)转化3个玉米自交系的幼胚,并对遗传转化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2,4-D浓度为2 mg·L-1时,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农杆菌最佳的侵染时间为20 min;乙酰丁香酮(AS)明显提高了幼胚的GUS瞬时表达频率,适宜浓度为200μmol·L-1;温和选择方法适于幼胚转化,不定芽诱导培养基、芽伸长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中潮霉素的浓度分别为8、6、2 mg.L-1;获得7株PCR检测以及除草剂抗性试验阳性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农杆菌 抗除草剂基因(bar)
下载PDF
中国马铃薯部分栽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邸宏 陈伊里 金黎平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49-1352,共4页
采用AFLP方法分析中国各地79个马铃薯栽培品种,获得了8对引物组合的扩增谱带,为马铃薯品种的鉴定提供了分子依据。8对引物组合扩增结果共获得801条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100.13条带。其中493条为多态性条带,平均多态性检出率为61.2%,... 采用AFLP方法分析中国各地79个马铃薯栽培品种,获得了8对引物组合的扩增谱带,为马铃薯品种的鉴定提供了分子依据。8对引物组合扩增结果共获得801条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100.13条带。其中493条为多态性条带,平均多态性检出率为61.2%,引物组合E11/M51扩增的多态性比率最高。聚类分析将材料分成3类,聚类结果与地域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遗传多样性 AFLP
下载PDF
转BADH基因耐盐碱玉米对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邸宏 周成生 +3 位作者 曾兴 王术敏 王禹贺 王振华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29,共5页
试验在田间种植条件下研究转BADH基因耐盐碱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对盐碱土和普通耕土中三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两种类型土壤的土壤脲酶活性均呈现"升高-降低-升高"趋势,蔗糖酶均呈现"升高-降低"... 试验在田间种植条件下研究转BADH基因耐盐碱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对盐碱土和普通耕土中三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两种类型土壤的土壤脲酶活性均呈现"升高-降低-升高"趋势,蔗糖酶均呈现"升高-降低"趋势,而脱氢酶在盐碱土壤中呈现"升高-降低"趋势,在普通耕土中始终是降低的;盐碱土壤的脲酶和脱氢酶高于普通耕土,蔗糖酶活性低于普通耕土;与非转基因受体对照相比,转基因玉米株系种植在盐碱土中促进土壤脲酶活性,抑制土壤蔗糖酶活性,拔节期时达到差异显著(P<0.05)和极显著水平(P<0.01),分别提高26.77%和降低53.73%,对土壤脱氢酶起促进作用;在普通耕土中,转基因玉米种植对土壤脲酶活性有促进作用,对土壤脱氢酶起抑制作用,分别在拔节期和吐丝期时达到差异显著(P<0.05),分别提高46.95%和降低28.79%,对土壤蔗糖酶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 BADH基因 根际土壤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马铃薯新型栽培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邸宏 金黎平 陈伊里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4-386,共3页
对马铃薯 17份新型栽培种和 7份普通栽培种材料进行了RAPD分析 ,14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 170个位点 ,其中 130个位点表现为多态性 ,占 75 2 6 % ,表明新型栽培种材料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 ,2 4份材料被分成 4个组 。
关键词 马铃薯 新型栽培种 遗传多样性 RAPD
下载PDF
Bar基因的玉米花粉管通道法转化 被引量:10
6
作者 邸宏 卢翠华 +1 位作者 王振华 刘昭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2期89-92,共4页
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利用抗除草剂基因(bar)转化3个玉米自交系,D0代获得35株GUS阳性植株,其中17株PCR阳性植株,除草剂筛选获得抗性植株13株。研究发现DNA溶液浓度影响转化率,当浓度为100μg/ml时,转化率最高,为2.61%。DNA导入时间距人工授... 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利用抗除草剂基因(bar)转化3个玉米自交系,D0代获得35株GUS阳性植株,其中17株PCR阳性植株,除草剂筛选获得抗性植株13株。研究发现DNA溶液浓度影响转化率,当浓度为100μg/ml时,转化率最高,为2.61%。DNA导入时间距人工授粉时间的延长,结实率升高,但转化率显著下降,人工授粉后1d导入DNA产生的转化株最多,为19株,平均转化率为1.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花粉管通道法 抗除草剂基因(bar)
下载PDF
中国马铃薯部分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邸宏 陈伊里 卢翠华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7期1-4,共4页
采用RAPD方法分析120份中国马铃薯品种资源,获得了22条引物的扩增谱带,22条引物扩增出274条带,多态性条带为215条,多态性比率为78.5%。不同引物扩增的条带数在6~21之间,每条引物平均扩增出12.5条带,扩增条带数最多的是S126,多态性比率... 采用RAPD方法分析120份中国马铃薯品种资源,获得了22条引物的扩增谱带,22条引物扩增出274条带,多态性条带为215条,多态性比率为78.5%。不同引物扩增的条带数在6~21之间,每条引物平均扩增出12.5条带,扩增条带数最多的是S126,多态性比率最高引物为S66。120份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4~0.81,平均值为0.38。聚类分析将120份材料分为五类。除Ns78-11-1以外,所有的新型栽培种资源与普通栽培种划分在不同的类中,有亲缘关系的材料大多聚在一类,品种的分类没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各育种单位育成的品种相互交织聚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遗传多样性 RAPD
下载PDF
马铃薯叶片原生质体的培养 被引量:7
8
作者 邸宏 刘昭军 卢翠华 《作物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54,共3页
以马铃薯四倍体普通栽培种品系俄8和双单倍体品系讷16-3和讷16-14脱毒试管苗叶片为材料,通过对预处理、酶解时间及培养基激素配比等因素的研究,优化了原生质体游离纯化和培养体系。试验结果表明:低温预处理有助于提高原生质体的产量和质... 以马铃薯四倍体普通栽培种品系俄8和双单倍体品系讷16-3和讷16-14脱毒试管苗叶片为材料,通过对预处理、酶解时间及培养基激素配比等因素的研究,优化了原生质体游离纯化和培养体系。试验结果表明:低温预处理有助于提高原生质体的产量和质量,最适酶解时间分别为12.5h(四倍体栽培种)和12h(双单倍体),MS+NAA1.0mg/L+6-BA0.5mg/L为最佳愈伤增殖培养基,MS+ZT2.5mg/L+IAA0.5mg/L为最佳愈伤分化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原生质体 培养
下载PDF
PLRV 56KD蛋白基因植物转化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2
9
作者 邸宏 田兴亚 +1 位作者 陈伊里 卢翠花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7,共7页
为培育转基因抗马铃薯卷叶病毒的新材料 ,采用二次连接法将存在于克隆载体 p L R5 6中的马铃薯卷叶病毒 5 6 KD蛋白基因及 3 端非编码区构建到双元载体系统的中间表达载体质粒p ROK 中 ,采用三亲融合法和直接导入法转化根癌农杆菌 LBA4 ... 为培育转基因抗马铃薯卷叶病毒的新材料 ,采用二次连接法将存在于克隆载体 p L R5 6中的马铃薯卷叶病毒 5 6 KD蛋白基因及 3 端非编码区构建到双元载体系统的中间表达载体质粒p ROK 中 ,采用三亲融合法和直接导入法转化根癌农杆菌 LBA4 40 4 ,PCR法检测。实验表明 ,二次连接法效果优于一次连接法 ,两种连接法对比 ,二次连接法更适用于大分子质粒的重组。直接导入法比三亲融合法更简便 ,二者转化效率没有显著差异。实验构建完成马铃薯卷叶病毒 5 6 KD蛋白基因及 3 端非编码植物转化载体 ,建立了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卷叶病毒 蛋白基因 PLRV 56KD 植物转化 载体构建 二次连接法
下载PDF
马铃薯叶片原生质体的游离纯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邸宏 卢翠华 陈伊里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1-13,共3页
文章以马铃薯四倍体普通栽培品种Desiree、东农303和二倍体野生种S.pinnatisectum品系脱毒试管苗叶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酶组合、酶液浓度、酶解时间以及温度等因子对原生质体游离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预处理有助于提高原生质体... 文章以马铃薯四倍体普通栽培品种Desiree、东农303和二倍体野生种S.pinnatisectum品系脱毒试管苗叶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酶组合、酶液浓度、酶解时间以及温度等因子对原生质体游离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预处理有助于提高原生质体的产量;最佳酶液组合为纤维素酶1.0%+离析酶0.5%;对于四倍体栽培种较短的酶解时间(13 h)较为适宜,而野生种需要较长的酶解时间(18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原生质体 游离
下载PDF
转Bar基因玉米基因漂移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邸宏 刘昭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12期111-113,共3页
转基因植物发生基因漂移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安全性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实验采用转Bar基因抗除草剂玉米为试材,进行了外源基因遗传漂移距离和频率的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玉米的漂移率与距离成正相关,最大漂移频率为37.78%,隔离距离以1... 转基因植物发生基因漂移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安全性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实验采用转Bar基因抗除草剂玉米为试材,进行了外源基因遗传漂移距离和频率的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玉米的漂移率与距离成正相关,最大漂移频率为37.78%,隔离距离以150m以上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基因 转基因玉米 基因漂移
下载PDF
抗PVY马铃薯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邸宏 刘昭军 陈伊里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38-242,共5页
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国内外37种抗PVY马铃薯资源。提取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新鲜叶片的总DNA,用17种RAPD引物进行随机多态性扩增,利用遗传多样性信息,进行亲源关系的分子鉴定。试验表明:平均每10个碱基引物扩增出6 ̄21条谱带,共获得... 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国内外37种抗PVY马铃薯资源。提取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新鲜叶片的总DNA,用17种RAPD引物进行随机多态性扩增,利用遗传多样性信息,进行亲源关系的分子鉴定。试验表明:平均每10个碱基引物扩增出6 ̄21条谱带,共获得164条特异性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获得9.8条多态性谱带,多态性比率平均为76.3%。RAPD分析表明37种抗PVY马铃薯资源之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06 ̄0.68之间,平均值为0.35,平均遗传距离介于0.27 ̄0.50之间,聚类分析将37种抗PVY材料划分为三个类,聚类结果同材料的血缘关系密切,并且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性。根据扩增的特异性谱带可进行抗PVY马铃薯资源的分子鉴定,为抗PVY育种亲本选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RAPD PVY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13份玉米自交系的耐碱性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邸宏 刘学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期15-19,共5页
为明确不同玉米骨干自交系的耐碱性级别,从中选出适合创制遗传分析群体的亲本,同时筛选简便高效的玉米耐碱性鉴定方法,以分属不同类群的13份骨干玉米自交系为试材,采用盆栽种植Na2CO3溶液浇灌方法,检测苗期的表型和生理生化指标及全生... 为明确不同玉米骨干自交系的耐碱性级别,从中选出适合创制遗传分析群体的亲本,同时筛选简便高效的玉米耐碱性鉴定方法,以分属不同类群的13份骨干玉米自交系为试材,采用盆栽种植Na2CO3溶液浇灌方法,检测苗期的表型和生理生化指标及全生育期产量,比较苗期表型指标检测法、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和全生育期产量表现评价法3种方法的综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综合3种评价方法鉴定结果,P138属于高度耐碱材料,B73和郑58属于耐碱材料,K10、东46、黄早四和齐319属于中度耐碱材料,合344、东156、U8112和龙抗11属于碱敏感材料,吉853和Mo17属于碱高度敏感材料;苗期利用苗情、株高、干重和鲜重变化率4个表型指标评价的结果与全生育期产量鉴定评价结果呈极显著正相关,苗期表型指标评价方法操作简便,试验周期短,是较好的玉米耐碱性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耐碱性 自交系
下载PDF
AFLP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邸宏 陈伊里 《中国马铃薯》 2004年第2期98-102,共5页
AFLP技术因其高效、稳定而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作物,本文详细阐述了AFLP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基因定位及克隆,DNA指纹图谱等。
关键词 马铃薯 育种 AFLP技术 遗传多样性 DNA指纹图谱
下载PDF
农业院校本科生毕业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4
15
作者 邸宏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6年第3期60-61,共2页
农业院校的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如何作好毕业设计一直是学校和教师非常关注的话题。本文分析了农业院校本科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东北农业大学的管理措施提出对策,以期对毕业设计的管理起一定的指... 农业院校的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如何作好毕业设计一直是学校和教师非常关注的话题。本文分析了农业院校本科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东北农业大学的管理措施提出对策,以期对毕业设计的管理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业设计 管理措施 对策 农业院校 本科生 培养目标 教学过程
下载PDF
马铃薯原生质体转几丁质酶基因研究
16
作者 邸宏 肖智敏 刘昭军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20,共3页
以马铃薯四倍体普通栽培种Desiree脱毒试管苗叶片游离的原生质体为试材,采用PEG法转化菜豆几丁质酶基因。结果表明:DNA浓度为75μg.mL-1时转化效率最高,采用延迟筛选的方法获得3株再生植株,PCR检测呈阳性。
关键词 马铃薯 原生质体 几丁质酶基因 晚疫病
下载PDF
改革植物分子育种课程教学以提高农科大学生对转基因作物的认知 被引量:3
17
作者 邸宏 《科教导刊》 2017年第12期109-110,共2页
植物分子育种是农科类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程,本文对该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实验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使大学生在转基因知识传播和普及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植物分子育种 课程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转基因
下载PDF
关于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实习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邸宏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99-100,共2页
实习是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认知能力的重要手段,合理地安排教学计划,结合学生特点和实习单位情况,采用多样性的实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实习效果。
关键词 实习 生物技术 多样性
下载PDF
马铃薯花药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梁彦涛 邸宏 +3 位作者 卢翠华 陈伊里 石瑛 王梓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04-609,共6页
采用克新13号、克9723-20和讷16等8份马铃薯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L3(2 81×48)正交设计,对影响马铃薯花药褐化、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胚状体发生率等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花药培养对基因型有很大的依赖性,讷16、克972... 采用克新13号、克9723-20和讷16等8份马铃薯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L3(2 81×48)正交设计,对影响马铃薯花药褐化、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胚状体发生率等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花药培养对基因型有很大的依赖性,讷16、克9723-20、俄8和波C等4份材料具有较强的花药培养再生能力;花药接种密度对褐化率影响较大,40个.瓶-1的花药接种密度比较合适;硝酸银浓度30 mg.L-1、活性炭浓度200 mg.L-1能有效地减轻花药的褐化程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诱导影响最大,NAA 0.5 mg.L-1、2,4-D 1.0 mg.L-1、KT 0.5 mg.L-1的配比适合多数材料愈伤组织的形成和胚状体的发生,以麦芽糖代替蔗糖可以提高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培养基中加入马铃薯提取液能够促进胚状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花药培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马铃薯微型薯外植体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11
20
作者 卢翠华 邸宏 +3 位作者 石瑛 张丽莉 林忠平 胡鸢雷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5,共5页
以马铃薯品种黄麻子为试验材料,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介导法,将来自耐旱物种厚叶旋蒴苣苔的蓝铜蛋白类似基因BcBCP1导入马铃薯,同时对影响遗传转化的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培养基为MS+ZT4.0mg/L+IAA1.... 以马铃薯品种黄麻子为试验材料,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介导法,将来自耐旱物种厚叶旋蒴苣苔的蓝铜蛋白类似基因BcBCP1导入马铃薯,同时对影响遗传转化的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培养基为MS+ZT4.0mg/L+IAA1.0mg/L,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0.5,侵染5min,共培养2d,脱菌抗生素选用进口头孢噻肟钠150mg/L。获得35株抗性植株,PCR检测表明其中14株为阳性,其中6株Southern杂交呈阳性,证明BcBCP1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的基因组中。利用该体系,分别将抗病、抗虫和抗逆基因转入马铃薯品种东农303和克新13号中,抗性出芽率平均达到119.8%,遗传转化率平均达5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微型薯 遗传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