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归元片对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邸秀珍 孟海燕 +1 位作者 谢春明 杨征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戒毒中药归元片对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placepreference ,CPP)的影响及其自身是否引起CPP。方法:(1)♂Wistar大鼠sc吗啡(5mg·kg-1)训练7d ,干预组于每次给吗啡前15min注射不同剂量的归元片(12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戒毒中药归元片对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placepreference ,CPP)的影响及其自身是否引起CPP。方法:(1)♂Wistar大鼠sc吗啡(5mg·kg-1)训练7d ,干预组于每次给吗啡前15min注射不同剂量的归元片(12 . 5 - 37 .5mg·kg-1,sc) ,观察其对吗啡CPP效应的干预作用;(2 )♂Wistar大鼠sc归元片(2 5mg·kg-1及5 0mg·kg-1)训练7d ,d8测定大鼠对伴药侧的偏爱效应。结果:(1) 5mg·kg-1吗啡可以诱导大鼠对伴药侧产生显著的CPP ;而两个剂量的归元片均不能使大鼠形成CPP ;(2 ) 2. 5mg·kg-1和37 .5mg·kg-1的归元片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吗啡诱导的CPP的形成。结论:一定剂量的归元片可拮抗大鼠对吗啡偏爱效应的获得,且自身不引起CPP ,提示该药有治疗阿片类药物精神依赖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性位置偏爱 归元片 吗啡 WISTAR大鼠 药物精神依赖性 KG-1 不同剂量 CPP 剂量依赖性 干预作用 诱导大鼠 效应 阿片类 自身 训练 sc
下载PDF
吗啡依赖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改变及归元片的干预效应 被引量:3
2
作者 邸秀珍 毕国华 +3 位作者 孟海燕 赵永岐 马强 杨征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66-271,共6页
目的:在体观察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大鼠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的变化,评价归元片自身有无依赖性以及对吗啡CPP和LTP的干预效应。方法:(1)连续给予吗啡(... 目的:在体观察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大鼠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的变化,评价归元片自身有无依赖性以及对吗啡CPP和LTP的干预效应。方法:(1)连续给予吗啡(5mg·kg-1)7d,使大鼠产生明显的吗啡CPP,观察吗啡CPP的自然消退;(2)归元片(25mg·kg-1及50mg·kg-1)训练7d,d8测定大鼠对伴药箱的偏爱效应;(3)在归元片干预实验中,干预组在每次给予吗啡前15min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归元片(25、37.5mg·kg-1),观察归元片对吗啡CPP形成的影响。在以上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在体脑立体定位胞外记录技术测量海马齿状回LTP的变化。结果:(1)5mg·kg-1吗啡诱导大鼠对伴药侧产生显著性CPP;(2)归元片不能诱导大鼠形成CPP,同时也不影响DG-LTP;(3)吗啡CPP大鼠在高频刺激(high frequency stimulation,HFS)后,各时间点所记录的群体峰电位(population spikes,PS)相对幅值较对照组显著增高;(4)归元片25和37.5mg·kg-1均可拮抗吗啡CPP的获得,并能抑制吗啡对PS相对幅值的影响;(5)吗啡CPP在停用吗啡后12d消退,此时海马PS相对幅值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结论:吗啡可诱导CPP,海马LTP在CPP形成时增强,在CPP消退后恢复正常,提示LTP参与药物成瘾过程。归元片自身不能诱导CPP,但可抑制吗啡CPP的获得与LTP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元片 吗啡 条件性位置偏爱 长时程增强
下载PDF
LTP与药物成瘾相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邸秀珍 杨征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46-250,共5页
关键词 药物成瘾 LTP 传入神经纤维 突触可塑性 慢性复发性脑病 学习记忆 长时程增强 电生理指标 功能性指标
下载PDF
左旋四氢巴马汀和左旋千金藤啶碱对吗啡处理大鼠相关脑区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孟海燕 邸秀珍 +2 位作者 毕国华 赵永岐 杨征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吗啡处理大鼠相关脑区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改变,以及左旋四氢巴马汀和左旋千金藤啶碱的干预作用。方法:以剂量递增给药方式建立吗啡慢性依赖模型后分别给予左旋四氢巴马汀、左旋千金藤啶碱和等体积蒸馏水(作为自... 目的:研究慢性吗啡处理大鼠相关脑区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改变,以及左旋四氢巴马汀和左旋千金藤啶碱的干预作用。方法:以剂量递增给药方式建立吗啡慢性依赖模型后分别给予左旋四氢巴马汀、左旋千金藤啶碱和等体积蒸馏水(作为自然戒断组)治疗30 d。制备相关脑区的冰冻切片,进行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阳性细胞的平均吸收度。结果:自然戒断组大鼠前额叶皮质、伏隔核壳区、海马CA1区、黑质、杏仁核的GFAP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中脑腹侧背盖区(VTA)GFAP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左旋四氢巴马汀及左旋千金藤啶碱组大鼠脑VTA区GFAP表达较自然戒断组均显著降低,且可达到正常水平。结论:GFAP表达持续升高反映吗啡处理对VTA区的损伤,左旋四氢巴马汀及左旋千金藤啶碱可以使GFAP表达恢复正常,可能是它们对成瘾药物的精神依赖性有干预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吗啡 左旋四氢巴马汀 左旋千金藤啶碱
下载PDF
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沂 于春令 +2 位作者 邸秀珍 赵猛 米媛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59-1063,共5页
目的比较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LVFX)、加替沙星(GTFX)、莫西沙星(MXFX)、帕珠沙星(PZFX)]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系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VFX组(LV组)、GTFX组(GT组)、MXFX组(MX... 目的比较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LVFX)、加替沙星(GTFX)、莫西沙星(MXFX)、帕珠沙星(PZFX)]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系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VFX组(LV组)、GTFX组(GT组)、MXFX组(MX组)、PZFX组(PZ组),每组6只,给药方案为120mg/(kg.d),尾静脉注射给药,连续7d。末次给药后24h处死动物,差速离心法制备肝微粒体混悬液,Lowry法测定肝微粒体蛋白浓度,分光光度法检测肝微粒体CYP450酶系的含量及活性,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X组和GT组大鼠肝重明显降低(P<0.01,P<0.05),LV组、GT组和MX组大鼠肝微粒体蛋白浓度明显增加(P<0.01),LV组和GT组CYP450含量增加(P<0.05,P<0.01),GT组细胞色素b5(Cytb5)含量增加(P<0.05)。肝微粒体NADPH-CytC还原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基吡啉-N-脱甲基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LV组、GT组和MX组酶活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霉素-N-脱甲基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GT组酶活性降低,MX组酶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肝微粒体CYP450酶系亚家族活性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V组、MX组和PZ组7-苄基香豆素脱烃酶(BROD)活性升高(P<0.01),GT组7-甲氧基香豆素脱烃酶(MROD)活性降低(P<0.05)、7-苯基香豆素脱烃酶(PROD)活性增加,PZ组PROD活性降低(P<0.01),4种药物均可使乙氧基香豆素脱烃酶(EROD)活性增加(P<0.01)。结论 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CYP450酶系均有肯定作用,对不同的酶其作用效果不同,从影响范围来看,GTFX、MXFX、LVFX和PZFX的作用依次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氟沙星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微粒体 代谢解毒 药物
下载PDF
线索诱发海洛因渴求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谢春明 马林 +5 位作者 方艳 李德军 富丽萍 孟海燕 邸秀珍 杨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42-1645,共4页
目的识别与线索诱发海洛因渴求相关的特异脑区的神经网络活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海洛因依赖者和健康对照者各10人,在观看自然风光和海洛因相关录像时进行全脑磁共振(MRI)扫描。比较:①不同受试组观看海洛因相关录像时激活脑... 目的识别与线索诱发海洛因渴求相关的特异脑区的神经网络活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海洛因依赖者和健康对照者各10人,在观看自然风光和海洛因相关录像时进行全脑磁共振(MRI)扫描。比较:①不同受试组观看海洛因相关录像时激活脑区的差异,②海洛因依赖者观看自然风光和海洛因相关录像时激活脑区的差异。应用功能性神经图像分析(AFNI)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观看海洛因相关录像时,海洛因依赖者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左前额叶皮层激活最为明显。②海洛因依赖者观看海洛因相关录像与观看自然风光录像比较发现,左前扣带回、左额叶内侧回(BA10)、小脑山顶,中脑导水管旁灰质,以及右侧前楔叶可见显著激活。结论线索诱发海洛因渴求的特异激活脑区集中在左前扣带回和左前额叶皮层。中脑导水管旁灰质可能参与渴求的产生与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索 海洛因渴求 磁共振成像 功能性 血氧水平依赖
下载PDF
甲磺酸加替沙星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_(450)酶系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沂 邸秀珍 +1 位作者 任婷麟 王大鹏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404-407,共4页
目的研究甲磺酸加替沙星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甲磺酸加替沙星高、中、低剂量组(240、160、80mg·kg-1),ip,qd,共7d。采用差速离心法制备大鼠肝微粒体;BAC法测定蛋白浓度;分光光... 目的研究甲磺酸加替沙星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甲磺酸加替沙星高、中、低剂量组(240、160、80mg·kg-1),ip,qd,共7d。采用差速离心法制备大鼠肝微粒体;BAC法测定蛋白浓度;分光光度法检测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含量及活性;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给药组大鼠的肝重、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含量均明显降低,细胞色素b5的含量增高,但增高的趋势随剂量增加有所抑制;对NADPH-Cytc还原酶的影响:低、中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和红霉素-N-脱甲基酶的影响: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另外,在中、高剂量组大鼠出现肝硬度增加、腹水等现象。结论甲磺酸加替沙星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具有一定的影响,对NADPH-Cytc还原酶有诱导作用,对氨基吡啉-N-脱甲基酶和红霉素-N-脱甲基酶有抑制作用。可能引起肝药酶对某些药物代谢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加替沙星 大鼠 肝微粒体 细胞色素P450 药物代谢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在腹部开放性创伤合并人工海水浸泡致低体温Beagle犬中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沂 王强 +5 位作者 尚利群 虞积耀 王大鹏 任婷麟 于春令 邸秀珍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481-484,共4页
目的建立Beagle犬海水浸泡致低体温及合并腹部开放性创伤动物模型;研究并比较左氧氟沙星在海水浸泡致低体温及合并腹部开放性创伤Beagle犬动物模型及正常Beagle犬的药物动力学。方法 12只Beagle犬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组1为正常对照组,... 目的建立Beagle犬海水浸泡致低体温及合并腹部开放性创伤动物模型;研究并比较左氧氟沙星在海水浸泡致低体温及合并腹部开放性创伤Beagle犬动物模型及正常Beagle犬的药物动力学。方法 12只Beagle犬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组1为正常对照组,组2为低体温模型组,组3为腹部开放性创伤合并低体温模型组。给药方案为:左氧氟沙星25 mg/kg,静脉输注,60m in输注完毕。SPSS程序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组1动物给药前后72 h体温正常,为(37.20±0.27)℃;组2和组3海水浸泡后体温明显下降,最低分别为(30.00±1.12)℃和(29.8±1.03)℃。组2、组3与组1比较,消除半衰期、药物峰浓度以及药时曲线下面积明显增加,清除率有所降低。相同时间点血药浓度比较,组2、组3均高于组1。组2与组3间药物动力学参数及药物浓度均无差异。结论在72 h内海水浸泡致低体温状况可导致左氧氟沙星药物动力学特性变化,腹部开放性创伤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药物动力学 海水浸泡 低体温 腹部开放性创伤 BEAGLE犬
下载PDF
^(32)P—HBVDNA探针在乙肝诊断中的应用
9
作者 王博文 李淑琴 +2 位作者 邸秀珍 候双弟 韩仙梅 《山西医药杂志》 CAS 1989年第4期223-223,共1页
分子杂交技术制备的<sup>32</sup>P—HBVDNA探针,为确定人体中有无乙肝病毒(HBV)的存在,提供了最灵敏和最特异的检测方法。据多数文献报告,它比酶标或固射反射检测病毒蛋白还要敏感的多。现将本院临床诊断为乙型肝炎500... 分子杂交技术制备的<sup>32</sup>P—HBVDNA探针,为确定人体中有无乙肝病毒(HBV)的存在,提供了最灵敏和最特异的检测方法。据多数文献报告,它比酶标或固射反射检测病毒蛋白还要敏感的多。现将本院临床诊断为乙型肝炎500例病人的<sup>32</sup>P—HBVDNA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DNA探针 乙型肝炎 分子杂交技术 病毒蛋白 检测结果报告 携带者 它比 试剂盒 临床诊断 病毒量
下载PDF
1995年—1997年521株痢疾杆菌菌型分布及药敏试验
10
作者 顾伟玲 方培荣 +2 位作者 高健美 吕秀兰 邸秀珍 《山西医药杂志》 CAS 1998年第4期319-319,共1页
1995年—1997年521株痢疾杆菌菌型分布及药敏试验太原市传染病医院(030012)顾伟玲方培荣高健美吕秀兰邸秀珍目前细菌性痢疾仍是严重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尽管已有疗效较好的喹诺酮类抗生素,但近... 1995年—1997年521株痢疾杆菌菌型分布及药敏试验太原市传染病医院(030012)顾伟玲方培荣高健美吕秀兰邸秀珍目前细菌性痢疾仍是严重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尽管已有疗效较好的喹诺酮类抗生素,但近年来由于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年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痢疾杆菌 菌型分布 药敏试验
下载PDF
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玉风 邓惠英 +3 位作者 杨兴中 荀健 邸秀珍 杨文才 《山西医药杂志》 CAS 1994年第1期12-12,共1页
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太原市传染病医院(030012)刘玉风,邓惠英,杨兴中,荀健,邸秀珍神池县人民医院杨文才近年来,发现肝脏是人体循环中透明质酸(HA)的主要分解脏器,当肝功能受损时血清HA水平升高... 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太原市传染病医院(030012)刘玉风,邓惠英,杨兴中,荀健,邸秀珍神池县人民医院杨文才近年来,发现肝脏是人体循环中透明质酸(HA)的主要分解脏器,当肝功能受损时血清HA水平升高。1992年以来,我们对各种肝病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肝硬变 透明质酸 测定
下载PDF
肝炎中抗-EBV-IgM检测的临床意义
12
作者 陈秀纬 王雪芳 +3 位作者 荀健 邸秀珍 齐改梅 赵龙凤 《山西医药杂志》 CAS 1993年第4期247-248,共2页
肝炎中抗-EBV-IgM检测的临床意义太原市传染病医院(030012)陈秀纬,王雪芳,荀健,邸秀珍,齐改梅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赵龙凤为了探讨抗-EBV-IgM在肝炎中的确切意义,我们用免疫酶法对急、慢性肝炎患者,进... 肝炎中抗-EBV-IgM检测的临床意义太原市传染病医院(030012)陈秀纬,王雪芳,荀健,邸秀珍,齐改梅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赵龙凤为了探讨抗-EBV-IgM在肝炎中的确切意义,我们用免疫酶法对急、慢性肝炎患者,进行了抗-EBV-IgM的检测,并观察了小儿抗-FBV-IgM阳性组与其阴性组患者的病情之间相互影响,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990年1月至11月间,我院收治955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中,612例,成人490例,小儿(14岁以下者)122例,入院后取血用免疫酶法检测抗-EBV-IgM。试剂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肝炎室提供。结果一、抗-EBV-IgM阳性率:612份血清标本中,抗-EBV-IgM阳性128例,占20.9%,其中成人490例血清标本中,抗-EBV-IgM阳性74例,占15.1%;小儿122例血清标本中,抗-EBV-IgM阳性54例,占44.3%,小儿抗-EBV-IgM阳性率明显高于成人(/2>6.62,P<0.01)。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ELISA 检测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静脉输注给药在Beagle犬体内的药物动力学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沂 王强 +5 位作者 虞积耀 尚立群 王大鹏 于春令 任婷麟 邸秀珍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20-221,234,共3页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FX)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特性。方法4只Beagle犬静脉注射LVFX,给药剂量25mg·kg-1,以输液泵调整滴速,60min输注完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LVFX血药浓度,应用3P97程序,计算LVFX药动...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FX)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特性。方法4只Beagle犬静脉注射LVFX,给药剂量25mg·kg-1,以输液泵调整滴速,60min输注完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LVFX血药浓度,应用3P97程序,计算LVFX药动学参数。结果给药后LVFX体内过程符合二房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消除半衰期(t1/2β)为(8.23±0.65)h,中央室分布容积(Vc)为(7.47±3.13)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247.00±14.10)mg.h.L-1,药物峰浓度(Cmax)为(30.05±1.75)mg·L-1。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LVFX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特性与在健康人体内的研究结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静脉输注 BEAGLE犬 药物动力学
下载PDF
机关门诊中成药使用存在问题及策略 被引量:3
14
作者 邸秀珍 邹玥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7年第4期518-520,共3页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按照我国历代医药学家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以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制成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冲等各种剂型,具有药性平和、不良反应少、携带和服用方便等优点.近些年来中成药临床应用的...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按照我国历代医药学家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以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制成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冲等各种剂型,具有药性平和、不良反应少、携带和服用方便等优点.近些年来中成药临床应用的急剧增长,临床医师对中医药知识的匮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合理使用 临床药学
下载PDF
胸腺肽α_1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5
作者 许冬梅 邸秀珍 《中国民康医学》 2014年第2期79-82,共4页
胸腺肽α1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的各个组织中,可通过在牛胸腺上提取、固相多肽合成以及基因工程等多种方法加以制备。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胸腺肽α1主要是通过固相多肽合成技术来合成,其性质与人的胸腺肽α1相似。胸腺肽α1能促进T细胞和树... 胸腺肽α1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的各个组织中,可通过在牛胸腺上提取、固相多肽合成以及基因工程等多种方法加以制备。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胸腺肽α1主要是通过固相多肽合成技术来合成,其性质与人的胸腺肽α1相似。胸腺肽α1能促进T细胞和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增殖、增强抗体反应、调节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还具有通过阻断类固醇诱导胸腺细胞凋亡等生物活性,临床应用较广泛,多用于肿瘤、病毒性肝炎和免疫缺陷性疾病等的治疗。本文主要对胸腺肽α1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等热点问题进行综述,以便指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肽Α1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军队机关门诊部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探讨
16
作者 邹玥 邸秀珍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844-845,共2页
为适应新形势下军队机关门诊部工作出现的新特点,促进机关门诊部的更好发展,本文积极探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构建有军队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措施,为提高军队机关门诊部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军队机关门诊部 军民融合式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3
17
作者 邸秀珍 王睿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69-672,共4页
随着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逐渐增多,在世界各地医院暴发流行,已成为一个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主要耐药机制有外膜通透性降低(Opr D2突变或丢失)、主动外排机制及金属... 随着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逐渐增多,在世界各地医院暴发流行,已成为一个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主要耐药机制有外膜通透性降低(Opr D2突变或丢失)、主动外排机制及金属碳青霉烯酶水解作用。目前对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有效的抗菌药物非常有限,深入了解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对开展新药研究及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碳青霉烯类药物 耐药机制
原文传递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邸秀珍 梁蓓蓓 +3 位作者 李悦 赵静 王睿 王瑾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分析1969~2013年中英文数据库收录的铜绿假单胞菌(PA)耐药机制的相关文献。方法以PA和耐药机制为检索字段,检索中英文医学数据库(CNKI、SCI、Pubmed、Embase)文献,用EndnoteX6软件进行去重、筛选,并对文献的发表年份、作者... 目的分析1969~2013年中英文数据库收录的铜绿假单胞菌(PA)耐药机制的相关文献。方法以PA和耐药机制为检索字段,检索中英文医学数据库(CNKI、SCI、Pubmed、Embase)文献,用EndnoteX6软件进行去重、筛选,并对文献的发表年份、作者、语言、文献类型、发表期刊、被引频次及研究内容等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共纳入1202篇文章(以论著为主),英文文献960篇,中文文献242篇。文献被引频次最多的为169次;研究最多的耐药药物是β内酰胺类药物(碳青霉烯类和头孢菌素类)共363篇;耐药机制以产β内酰胺酶机制为主(共336篇),其次是外排泵机制,然后是外膜蛋白的缺失。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亚胺培南)仍是研究最多的耐药药物,且其相关的产β内酰胺酶耐药机制研究仍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机制 文献研究 计量分析
原文传递
棘白菌素对真菌生物被膜作用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邸秀珍 白楠 +6 位作者 唐铭婧 白艳 汶柯 牛卉 张升 王睿 王瑾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0-303,共4页
目的分析棘白菌素类药物对真菌生物被膜作用的相关文献,了解其研究现状。方法在中外文献数据库(Em Base,Pub Med,SCI,CNKI及Sino Med)检索2001年至2013年相关文献,用End Note X7软件进行分类整理,对纳入文献的发表年份、文献类型、国家... 目的分析棘白菌素类药物对真菌生物被膜作用的相关文献,了解其研究现状。方法在中外文献数据库(Em Base,Pub Med,SCI,CNKI及Sino Med)检索2001年至2013年相关文献,用End Note X7软件进行分类整理,对纳入文献的发表年份、文献类型、国家、第一作者、期刊、被引频次及研究内容等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共纳入外文148篇,中文5篇,以论著为主。文献最高被引157次,研究最多的菌株是白色念珠菌,共62篇;棘白菌素类单用对念珠菌生物被膜研究最多,且以卡泊芬净对白色念珠菌研究最为深入,共24篇;棘白菌素联合用药研究共14篇,临床研究相对较少(3篇)。结论棘白菌素单用对真菌生物被膜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尚未发现理想的联合治疗方案,未来研究重点是生物被膜相关体内感染模型和研究从基础向临床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白菌素 生物被膜 文献研究 计量分析 真菌
原文传递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与优化治疗 被引量:4
20
作者 邸秀珍 王睿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45-548,共4页
真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是免疫抑制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有吡咯类、多烯类、棘白菌素类、氟胞嘧啶类及丙烯类等.新型抗真菌药物棘白菌素类(echinocandins)包括卡泊芬净(caspofungin)、米卡芬净(micafungin)和... 真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是免疫抑制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有吡咯类、多烯类、棘白菌素类、氟胞嘧啶类及丙烯类等.新型抗真菌药物棘白菌素类(echinocandins)包括卡泊芬净(caspofungin)、米卡芬净(micafungin)和阿尼芬净(anidulafungin),具有独特的干扰真菌细胞壁的作用,成为传统真菌治疗的替代药物,临床应用前景较好.如何优化治疗是棘白菌素类应用中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将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的研究进展及优化治疗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药物 棘白菌素类 优化治疗 药效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 临床应用 真菌细胞壁 真菌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