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回顾性研究关节镜下V-Y结方式与缝线桥技术两种缝合方式修复中型(1~3 cm)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收集从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本科行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修复中型肩袖损伤并获得有效随访的患者60例,根据缝合方式不同分成两组:第1组采...目的回顾性研究关节镜下V-Y结方式与缝线桥技术两种缝合方式修复中型(1~3 cm)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收集从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本科行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修复中型肩袖损伤并获得有效随访的患者60例,根据缝合方式不同分成两组:第1组采用V-Y结方式缝合(30例),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60±4.61)岁;第2组采用缝线桥技术缝合(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8.37±4.60)岁。术后佩戴外展包保护6周,6周内进行被动肩关节活动,6周后开始进行肩关节主动上举锻炼。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末次随访时进行肩关节活动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Constant-Murley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05±3.34)个月,无感染和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的切口甲级愈合。V-Y结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缝线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住院天数、术前肩关节活动度以及各项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VAS评分、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ASES评分以及随访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及各项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结论关节镜下采用V-Y结缝合方式修复中型肩袖撕裂是可靠的缝合方式,其能够取得与缝线桥技术相当的临床疗效,并且使用的锚钉数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展开更多
目的:评估肩峰指数(acromion index,AI)与 Multiloc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相关性。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四川省骨科医院采用 Multiloc 髓内钉治疗17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纳入研究。其中男6例,女11例;年龄48~67岁,...目的:评估肩峰指数(acromion index,AI)与 Multiloc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相关性。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四川省骨科医院采用 Multiloc 髓内钉治疗17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纳入研究。其中男6例,女11例;年龄48~67岁,平均61.4岁;AI 为0.69~0.94,平均0.78,其中男0.66,女0.75。根据 Neer 分型,二部分骨折8例(47%),三部分骨折7例(41%),四部分骨折2例(12%),其中合并有鹰嘴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肩袖损伤及腋神经损伤。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1、2、4、6、8、12个月门诊定期复查,X 线检查复位效果及愈合情况,并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rating scale of the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Constant 评分等指标评价患者肩关节功能。结果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后出现肘关节僵硬,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ASES 评分中:总分 P =0.670,疼痛 P =0.078,生活功能 P =0.010;Constant 评分中:总分 P =0.019,疼痛 P =0.083,功能活动 P =0.453,肩关节活动度 P =0.007,力量 P =0.869;出血量 P <0.001;骨折愈合时间 P =0.001;手术时间 P =0.866。日常活动中:前屈上举 P =0.012,外展 P =0.010,外旋 P =0.038。6例男性平均 AI 为0.66±0.54,11例女性平均 AI 为0.75±0.40,两者 AI 相比 P =0.218。提示 AI 与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功能活动(特别是前屈上举、外展、外旋)有相关性。结论肱骨近端骨折运用髓内钉治疗时,AI 大小与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无明显相关性。AI 越小,术中出血量越少,骨折愈合时间越短;AI 越大,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多,骨折愈合时间稍长。AI 较大的患者,术后 ASES 评分及 Constant 评分较高,术后功能活动(前屈上举、外展及外旋)较好;相反,AI 较小的患者,术后 ASES 评分及Constant 评分相对较低,术后功能活动(前屈上举、外展及外旋)相对较差。在运用 Multiloc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暂未发现与手术相关并发症,且 AI 的大小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回顾性研究关节镜下V-Y结方式与缝线桥技术两种缝合方式修复中型(1~3 cm)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收集从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本科行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修复中型肩袖损伤并获得有效随访的患者60例,根据缝合方式不同分成两组:第1组采用V-Y结方式缝合(30例),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60±4.61)岁;第2组采用缝线桥技术缝合(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8.37±4.60)岁。术后佩戴外展包保护6周,6周内进行被动肩关节活动,6周后开始进行肩关节主动上举锻炼。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末次随访时进行肩关节活动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Constant-Murley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05±3.34)个月,无感染和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的切口甲级愈合。V-Y结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缝线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住院天数、术前肩关节活动度以及各项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VAS评分、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ASES评分以及随访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及各项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结论关节镜下采用V-Y结缝合方式修复中型肩袖撕裂是可靠的缝合方式,其能够取得与缝线桥技术相当的临床疗效,并且使用的锚钉数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
文摘目的:评估肩峰指数(acromion index,AI)与 Multiloc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相关性。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四川省骨科医院采用 Multiloc 髓内钉治疗17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纳入研究。其中男6例,女11例;年龄48~67岁,平均61.4岁;AI 为0.69~0.94,平均0.78,其中男0.66,女0.75。根据 Neer 分型,二部分骨折8例(47%),三部分骨折7例(41%),四部分骨折2例(12%),其中合并有鹰嘴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肩袖损伤及腋神经损伤。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1、2、4、6、8、12个月门诊定期复查,X 线检查复位效果及愈合情况,并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rating scale of the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Constant 评分等指标评价患者肩关节功能。结果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后出现肘关节僵硬,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ASES 评分中:总分 P =0.670,疼痛 P =0.078,生活功能 P =0.010;Constant 评分中:总分 P =0.019,疼痛 P =0.083,功能活动 P =0.453,肩关节活动度 P =0.007,力量 P =0.869;出血量 P <0.001;骨折愈合时间 P =0.001;手术时间 P =0.866。日常活动中:前屈上举 P =0.012,外展 P =0.010,外旋 P =0.038。6例男性平均 AI 为0.66±0.54,11例女性平均 AI 为0.75±0.40,两者 AI 相比 P =0.218。提示 AI 与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功能活动(特别是前屈上举、外展、外旋)有相关性。结论肱骨近端骨折运用髓内钉治疗时,AI 大小与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无明显相关性。AI 越小,术中出血量越少,骨折愈合时间越短;AI 越大,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多,骨折愈合时间稍长。AI 较大的患者,术后 ASES 评分及 Constant 评分较高,术后功能活动(前屈上举、外展及外旋)较好;相反,AI 较小的患者,术后 ASES 评分及Constant 评分相对较低,术后功能活动(前屈上举、外展及外旋)相对较差。在运用 Multiloc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暂未发现与手术相关并发症,且 AI 的大小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