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治疗抑郁障碍的取穴规律探讨 被引量:15
1
作者 邹佐强 钱文中 周伟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10期55-57,共3页
目的:对近10年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取穴规律进行分析,为抑郁症的针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络版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 目的:对近10年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取穴规律进行分析,为抑郁症的针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络版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6年1月至2016年9月,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307篇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主穴、主穴归经、辨证选穴、随症选穴等方面的文献计量学研究。结果: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主穴归经主要以督脉、心包经为主,以百会、印堂为主穴;抑郁症的常见证型为心脾两虚、肝气郁结、气郁化火、阴虚火旺、肝郁脾虚,辨证取穴常用足三里、太冲、行间、太溪、三阴交;抑郁症的常见症状为睡眠障碍、心悸心慌、食欲不振、健忘、注意力不集中,随症取穴常用神门、膻中、足三里、四神聪。结论:针灸治疗抑郁症时,多根据发病涉及的脏腑进行选穴组方,常以督脉为主结合辨证及随症选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中医 抑郁障碍 取穴
下载PDF
比较穴位埋针和黛力新治疗慢性疼痛所致抑郁状态的临床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邹佐强 钱文中 +1 位作者 吴宗辉 李斌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338-340,共3页
目的:比较穴位埋针和黛力新治疗慢性疼痛所致抑郁状态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慢性疼痛所致抑郁状态患者60例,随机分为穴位埋针组和西药组,各30例,穴位埋针组行穴位埋针法治疗,西药组采用黛力新治疗,... 目的:比较穴位埋针和黛力新治疗慢性疼痛所致抑郁状态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慢性疼痛所致抑郁状态患者60例,随机分为穴位埋针组和西药组,各30例,穴位埋针组行穴位埋针法治疗,西药组采用黛力新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两组患者抑郁状态,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两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5 d至治疗后3个月两组HAMD评分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或P〈0.01),且各个治疗阶段穴位埋针组均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或P〈0.01);治疗15 d至治疗后3个月两组HAMD减分率逐渐升高(P〈0.01),且各个治疗阶段穴位埋针组高于西药组(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5 d至治疗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呈逐渐下降趋势(P〈0.01),且各个治疗阶段穴位埋针组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个月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且穴位埋针组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或P〈0.01);穴位埋针组不良反应率为3.45%,显著低于西药组的40.74%(P〈0.01)。结论:穴位埋针比黛力新能更好缓解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感,改善其抑郁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抑郁 穴位埋针 黛力新 临床效果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电针对创伤性脊髓损伤大鼠下肢骨骼肌萎缩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范蕊 吴宗辉 +4 位作者 陈晓琳 邹佐强 龙在云 姚兰 李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33-1139,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创伤性脊髓损伤(TSCI)大鼠腓肠肌中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肌肉特异性环指蛋白1(MuRF1/Trim63)、肌肉萎缩盒F蛋白32(Atrogin-1/Fbxo32)、成肌分化抗原(Myod)和肌细胞生成素(Myog)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延缓TSCI大鼠下... 目的观察电针对创伤性脊髓损伤(TSCI)大鼠腓肠肌中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肌肉特异性环指蛋白1(MuRF1/Trim63)、肌肉萎缩盒F蛋白32(Atrogin-1/Fbxo32)、成肌分化抗原(Myod)和肌细胞生成素(Myog)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延缓TSCI大鼠下肢萎缩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和造模组(n=33)。采用Allen法制备大鼠TSCI模型。将造模组存活大鼠(n=24)随机分为模型组(n=12)和电针组(n=12)。术后1 d,电针组电针大椎、命门和双侧足三里穴,共28 d。术前,术后3 d、7 d、14 d、21 d、28 d比较各组BBB评分;术前和术后28d,比较各组大鼠体质量;术后28d,比较各组腓肠肌湿重比,HE染色比较腓肠肌纤维截面积和直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比较各组腓肠肌中MSTN、Trim63、Fbxo32、Myod和Myog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术后3d、7d、14d、21d和28d,模型组BBB评分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术后7d、14d、21d和28 d,电针组BBB评分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术后28 d,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左右侧肌湿重比、肌纤维横截面积和直径均减小(P<0.01),MSTN、Trim63、Fbxo32、Myod和Myog mRNA的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左右侧肌湿重比、肌纤维横截面积和直径均增加(P<0.05),MSTN、Trim63和Fbxo32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Myod和Myog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电针干预大鼠大椎、命门和双侧足三里穴可能通过下调MSTN、Trim63、Fbxo32 mRNA的表达,并上调Myod和MyogmRNA的表达,促进肌卫星细胞的成肌分化,延缓肌蛋白降解,从而减轻TSCI大鼠下肢腓肠肌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脊髓损伤 肌萎缩 电针 肌肉生长抑制素 肌卫星细胞 大鼠
下载PDF
肌骨超声在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运动伤病疗效评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赵立 钱文中 +2 位作者 邹佐强 黄文杰 何瑶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第2期328-330,共3页
目的观察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超声回声特征,探讨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疗法缓解运动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超声组采用肌骨超声观察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超声回声特征,在超声引导下行针刺肌筋... 目的观察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超声回声特征,探讨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疗法缓解运动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超声组采用肌骨超声观察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超声回声特征,在超声引导下行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经验组行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一共接受3次治疗。结果超声组疗程结束时、疗程结束1个月后、疗程结束3月后的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回声分值较第1次治疗前均升高(P<0.05),第1次治疗后与第1次治疗前的回声分值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第1次治疗后、疗程结束时、疗程结束1月后、疗程结束3个月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降低,并且超声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经验组(均P<0.05);治疗后各阶段VAS评分与MTrPs回声分值均呈正相关。结论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疗法可有效缓解运动性疼痛,超声与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疗法相结合可优化其疗效并予以客观评价,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伤病 疼痛 肌骨超声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针刺疗法
下载PDF
腰部六针法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吴雪莲 吴宗辉 +3 位作者 邹佐强 姚颖 何建华 钱文中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295-297,共3页
目的 探讨腰部六针法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因腰痛就诊于西南大学医院的非特异性腰痛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联合腰部六针法,对照组联合传统针灸法,比较2组治疗时间、视... 目的 探讨腰部六针法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因腰痛就诊于西南大学医院的非特异性腰痛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联合腰部六针法,对照组联合传统针灸法,比较2组治疗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VAS评分差值。结果 2组治疗时间、治疗后VAS评分及VA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腰部六针法可有效缓解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疼痛情况,减少治疗次数,且具有治疗操作简便易行、创伤小、无并发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腰痛 腰部六针法 传统针灸法 视觉模拟量表
下载PDF
针刺对脑出血初期患者血压及血肿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陶文强 方海云 +2 位作者 邹佐强 罗翌 李尹凤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26-430,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对高血压脑出血初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4例小量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常规治疗组,各27例。常规治疗组予监护、氧疗、营养神经及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予脱水剂、降压药控制血压或手术治疗;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组基... 目的:探讨针刺对高血压脑出血初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4例小量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常规治疗组,各27例。常规治疗组予监护、氧疗、营养神经及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予脱水剂、降压药控制血压或手术治疗;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予针刺曲池、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分别于入院时、发病4h、6h和12h时针刺。全程血压监测,发病6h、24h时复查头颅CT,比较两组各时间段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颅内血肿变化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1)血压:在入院至发病12h时段,常规治疗组SBP、DBP、MAP升高明显,针刺组SBP、DBP、MAP升高较低,组间SBP[(164.3±21.6)mmHg vs(158.6±21.5)mmHg]、MAP[(113.4±4.9)mmHg vs(106.7±6.1)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12h至24 h,针刺组SBP[(147.3±21.6)mmHg vs(158.4±23.5)mmHg]、MAP[(97.2±5.3)mmHg vs(106.6±5.1)mmHg]较常规治疗组回落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血肿体积:入院至发病6h,针刺组为(2.67±0.33)mL,常规治疗组增加量为(4.15±0.7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至发病24h,针刺组为(3.14±1.18)mL,常规治疗组增加量为(5.57±1.26)mL,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3)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两组发病3天内均逐渐上升,针刺组第1天评分(38.39±6.84)与常规治疗组(42.37±7.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天后评分针刺组(24.68±5.42)与常规治疗组(29.74±7.36)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组未出现明显血压升高高峰,24h内继续出血量较少,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针刺治疗对早期脑出血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血压 针刺疗法 血压 血肿 神经功能缺损
原文传递
电针对糖尿病大鼠腓肠肌中肌球蛋白重链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晓琳 吴宗辉 +4 位作者 范蕊 邹佐强 龙在云 姚兰 李斌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53-658,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糖尿病大鼠腓肠肌中肌肉特异性环指蛋白1(MuRF1/Trim63)、肌肉萎缩盒F蛋白32(Fbxo32)、肌球蛋白重链-IIa(Myh2)、肌球蛋白重链-IIb(Myh4)及肌球蛋白重链-I(Myh7)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延缓糖尿病肌萎缩的机制。方法:Wista... 目的:观察电针对糖尿病大鼠腓肠肌中肌肉特异性环指蛋白1(MuRF1/Trim63)、肌肉萎缩盒F蛋白32(Fbxo32)、肌球蛋白重链-IIa(Myh2)、肌球蛋白重链-IIb(Myh4)及肌球蛋白重链-I(Myh7)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延缓糖尿病肌萎缩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大鼠糖尿病肌萎缩模型。电针组造模3周后电针双侧'足三里''阴陵泉''肾俞'穴,每次1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连续干预2周。各组分别在造模第0、1、2、3、4、5周测定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造模后第5周称取大鼠双侧腓肠肌湿重,HE染色测定腓肠肌纤维横截面积,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腓肠肌中MuRF1、Fbxo32、Myh2、Myh4和Myh7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造模后第1至5周,模型组大鼠FBG水平、HOMA-IR显著升高(P<0. 05),FINS水平和体质量显著降低(P<0. 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FBG和HOMA-IR降低(P<0. 05),体质量显著增加(P<0. 05)。造模5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腓肠肌湿重、肌纤维横截面积,Myh2、Myh4和Myh7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 05),MuRF1和Fbxo32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 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腓肠肌湿重、肌纤维横截面积显著增加,Myh2、Myh4和Myh7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上调(P<0. 05),MuRF1和Fbxo32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 05)。结论:电针干预大鼠双侧'足三里''阴陵泉''肾俞'穴可能通过调控MuRF1、Fbxo32、Myh2、Myh4和Myh7 mRNA的表达,延缓肌球蛋白重链的降解,进而延缓糖尿病肌萎缩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骨骼肌萎缩 电针 肌球蛋白重链
原文传递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运动损伤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晓琳 范蕊 +3 位作者 邹佐强 牟春明 李斌 吴宗辉 《医学信息》 2019年第3期34-36,41,共4页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运动损伤在体育运动中很常见,可能会引起关节、韧带、软组织撕裂等损伤。损伤发生后处理不恰当,会引起患者运动功能障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现对闭合性软组织运动损伤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对闭合性软组织运动损伤的...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运动损伤在体育运动中很常见,可能会引起关节、韧带、软组织撕裂等损伤。损伤发生后处理不恰当,会引起患者运动功能障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现对闭合性软组织运动损伤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对闭合性软组织运动损伤的治疗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临床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闭合性 治疗 软组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