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柑桔黄龙病菌LAMP检测制样方法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丁鹏 卢占军 +5 位作者 黄爱军 苏华楠 刘映雪 周承华 邹俊丞 黄玉玲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6,共5页
分析比较了CTAB-trion法、磁珠法、裂解法、浸提法等4种制样方法对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法检测柑桔黄龙病的影响。结果表明,CTAB-trion法和磁珠法提取的核酸质量最好,其OD_(260)/OD_(280)值在1.8~2.0之间,满足LAMP扩增要求,但操... 分析比较了CTAB-trion法、磁珠法、裂解法、浸提法等4种制样方法对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法检测柑桔黄龙病的影响。结果表明,CTAB-trion法和磁珠法提取的核酸质量最好,其OD_(260)/OD_(280)值在1.8~2.0之间,满足LAMP扩增要求,但操作步骤繁琐、成本较高,且CTAB-trion法需使用苯酚和氯仿等有害试剂;裂解法提取的核酸质量虽不高,但可满足LAMP扩增,同时其操作简便,成本低、耗时少,相对环保;浸提法提取的核酸无法满足LAMP扩增要求。裂解法是柑桔黄龙病LAMP检测的最佳制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黄龙病 环介导等温扩增 DNA制备方法
下载PDF
监测部位差异对黄龙病近红外预测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邹俊丞 卢占军 +4 位作者 乔宁 饶敏 邝敏 钟延文 黄雪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605-2610,共6页
基于树叶样本的柑橘黄龙病近红外快速诊断技术已经被证明可行,但目前的研究尚局限于以树叶为光谱采集部位。树皮韧皮部作为病菌及特异性营养组分运送的主干道,在黄龙病的病理机制、病程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能够在疾病的早期阶段提供特... 基于树叶样本的柑橘黄龙病近红外快速诊断技术已经被证明可行,但目前的研究尚局限于以树叶为光谱采集部位。树皮韧皮部作为病菌及特异性营养组分运送的主干道,在黄龙病的病理机制、病程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能够在疾病的早期阶段提供特异信息,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为了探索以树皮为样本建立黄龙病近红外检测技术的可行性,分析不同采样部位对黄龙病近红外预测模型的影响,设计了树叶、树皮和综合(树叶+树皮)三种采样方案。通过与标准正态分布法(standard normal distribution,SNV)、多元散射校正法(multiple scattering correction method,MSC)、一阶导数法(first derivative)和二阶导数法(second derivative)对比,发现归一化法(normalization)对树皮光谱数据的处理效果最好。分别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和主成分回归法(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 method,PCR)建立柑橘黄龙病预测模型,发现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都在10^-5量级,并且树叶预测集均方根误差最小(RMSEP of leaves,1.6909×10^-5),树皮均方根误差其次(RMSEP of barks,1.8890×10^-5),综合均方根误差(RMSEP of composite samples,2.5676×10^-5)最大;预测集决定系数(the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r^2)都在0.9以上,并且树叶样本所建模型的决定系数最小(the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of leaves,rL^2 ,0.9396),树皮其次(the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of barks;rB^2 ,0.9415),综合样本所建模型的决定系数最大(the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of composite samples;rC^2 ,0.9603),说明三种采样方案所建立的模型都有很好的精度和预测能力,以树叶为样本所得模型精度虽然最高,但预测能力最弱,而综合采样方案所得模型预测能力虽然最强,但模型精度最低,只有以树皮为样本所得模型的精度(RMSEPB=1.8890×10^-5)、预测能力(r^2 B=0.9415)都能保持在良好水平。通过对比分析树叶、树皮的原始光谱、模型效果,探讨了以树皮为样本建立柑橘黄龙病近红外快速检测技术的可行性,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黄龙病诊断方面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样部位 脐橙 黄龙病 近红外光谱模型 无损检测
下载PDF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快速鉴别染色橙的新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乔宁 刘韬 +4 位作者 饶敏 桂家祥 杨文侠 邹俊丞 王志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5-228,233,共5页
本文应用近红外光谱仪(NIRS)测定染色橙样品的光谱数据,采用多种方式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不同染色橙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并获得染色橙的近红外光谱数据的主成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模型,并根据均... 本文应用近红外光谱仪(NIRS)测定染色橙样品的光谱数据,采用多种方式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不同染色橙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并获得染色橙的近红外光谱数据的主成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模型,并根据均方根校准误差(RMSEC)和相关系数(R^2)对模型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可以快速鉴别染色橙样品,模型识别率达到94%。将主成分分析(PCA)与偏最小二乘(PLS)相结合建立的回归模型,均方根校准误差(RMSEC)为0.26,决定系数R2为0.96,模型效果较好。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鉴别染色橙是可行的,这为染色橙的鉴别提供了一种快速无损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染色橙 主成分分析法 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赣南茶油特征香气成分 被引量:2
4
作者 乔宁 刘韬 +5 位作者 饶敏 桂家祥 邹俊丞 张岑 程朝晖 肖媛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9年第5期116-122,共7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赣南茶油的特征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通过优化萃取条件,共得到82种赣南茶油样品的共有组分,且相对含量较高,是赣南茶油的主要香气成分,共有九大类,包括呋喃类(5种),醛类(2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赣南茶油的特征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通过优化萃取条件,共得到82种赣南茶油样品的共有组分,且相对含量较高,是赣南茶油的主要香气成分,共有九大类,包括呋喃类(5种),醛类(20种),醇/酚类(10种)、酸类(6种)、酯类(10种)、酮类(6种)、酰胺类(5种)、醚/烯类(7种)、其他(13种)。其中,醛类物质对赣南茶油整体香气成分的形成贡献最大,本研究发现赣南茶油香气成分中含有20种醛类物质,占茶油香气成分的39.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茶油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香气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