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独特的视角 深切的忧愤─—萧红小说对妇女命运的表现 被引量:4
1
作者 邹午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4期105-110,共6页
关键词 萧红小说 妇女命运 悲剧命运 《生死场》 劳动妇女 现实主义 《呼兰河传》 女作家 封建主义 知识女性
下载PDF
女性解放之路的不倦探求者──丁玲与女性文学 被引量:3
2
作者 邹午蓉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67-172,共6页
关键词 女性解放 丁玲 女性文学 探求者 知识女性 女性意识 女性书写 《在医院中》 个性主义 妇女问题
下载PDF
《呼兰河传》与《果园城记》合论 被引量:1
3
作者 邹午蓉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76-182,共7页
他们素昧平生、未曾谋面,一个来自荆天棘地的东北平原,一个生予偏僻闭塞的中原大野。把他们——萧红和师陀联系在一起,似乎有点意外。然而我们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在同一时期,几乎同时,他们不约而同地开始着手创作一部描写一个小城... 他们素昧平生、未曾谋面,一个来自荆天棘地的东北平原,一个生予偏僻闭塞的中原大野。把他们——萧红和师陀联系在一起,似乎有点意外。然而我们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在同一时期,几乎同时,他们不约而同地开始着手创作一部描写一个小城的小说——《呼兰河传》和《果园城记》,两部小说有着饶有趣味的共同之处。这一事实引起了笔者将它们放在一起考察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城记》 《呼兰河传》 东北平原 小说 师陀 萧红
下载PDF
舒群
4
作者 邹午蓉 《当代作家评论》 1984年第1期124-125,共2页
现代作家。原名李书堂,曾用各李旭东,笔名黑人、舒群。1913年出生于哈尔滨市,其父为泥瓦匠。幼年随父在阿城、一面坡、哈尔滨等地谋生,备尝艰辛。七岁入阿城西营小学读书,后转入一面坡珠河县立二小。十五岁考入哈尔滨一中,但因家贫无力... 现代作家。原名李书堂,曾用各李旭东,笔名黑人、舒群。1913年出生于哈尔滨市,其父为泥瓦匠。幼年随父在阿城、一面坡、哈尔滨等地谋生,备尝艰辛。七岁入阿城西营小学读书,后转入一面坡珠河县立二小。十五岁考入哈尔滨一中,但因家贫无力缴纳伙食费,被取消学籍。后经他熟识的一个朝鲜孩子介绍,得到一位苏联女教师的帮助,得以进入苏联子弟中学学习,但第二年即被东省特区教育厅督学查出,逐出该校。此后,又断断续续念了几年书,终因家境不支,辍学去航务局任俄语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篇小说 女教师 现代作家 哈尔滨市 俄语翻译 朝鲜 面坡 苏联 日本帝国主义 教育厅
下载PDF
新时期萧红研究述评 被引量:27
5
作者 邹午蓉 《文学评论》 1988年第4期78-90,共13页
萧红,这个名字人们已经不陌生。这位五十年前以“那边清溪唱着,这边树叶绿了”的诗句咏唱春天、叹息命运的女作家,乘着春风飘然回到大地复苏、生机勃发的文艺百花园。冷落有年的作品重又广泛流传,真实意义上的研究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 萧红,这个名字人们已经不陌生。这位五十年前以“那边清溪唱着,这边树叶绿了”的诗句咏唱春天、叹息命运的女作家,乘着春风飘然回到大地复苏、生机勃发的文艺百花园。冷落有年的作品重又广泛流传,真实意义上的研究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展开。自一九七九年以来,不但论文数量可观,质量也有长足的进步。在哈尔滨和萧红故乡呼兰相继举行的多次萧红纪念和学术讨论会曾使萧红研究呈现一时之盛。萧红以三十一岁的英年辞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小说 新时期 研究者 萧红研究 萧红创作 呼兰河传 生死场 萧红作品 后期创作 女作家
原文传递
不可逆转的选择──丁玲创作的转型及其得失 被引量:5
6
作者 邹午蓉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53-62,共10页
“左联”时期,丁玲的创作倾向、题材、主题和风格发生了全面转变,实现了其创作向革命文学的转型。世界观、文学观的变化,时代的召唤、现实的教训以及左翼文艺思潮的推动,是丁玲创作转型的基本原因,因而转型是必然的,不可逆转的。... “左联”时期,丁玲的创作倾向、题材、主题和风格发生了全面转变,实现了其创作向革命文学的转型。世界观、文学观的变化,时代的召唤、现实的教训以及左翼文艺思潮的推动,是丁玲创作转型的基本原因,因而转型是必然的,不可逆转的。然而,由于受生活和文艺思潮的限制,转型后的创作得失兼具,瑕瑜互见:题材的拓展与主题的肤浅同在;人物的多样与形象的苍白同在;艺术风格的转换与断裂同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创作 创作转型 “左联”时期 左翼文学 艺术风格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左翼文艺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文学观 可逆转
原文传递
试论丁玲一九四二年之前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3
7
作者 邹午蓉 《文学评论》 1980年第6期2-16,共15页
丁玲是人们熟知的一位老作家。二十年代末,她以表现知识阶层女性的苦闷一鸣惊人,成为引人注目的女作家之一。三十年代,她积极投身于左翼文艺运动,开始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广大劳苦大众呼喊,反映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时期,她奔赴... 丁玲是人们熟知的一位老作家。二十年代末,她以表现知识阶层女性的苦闷一鸣惊人,成为引人注目的女作家之一。三十年代,她积极投身于左翼文艺运动,开始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广大劳苦大众呼喊,反映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时期,她奔赴革命根据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创作 丁玲 知识分子 三十年代 作品 革命斗争 莎菲 小资产阶级 中篇小说 民族革命战争
原文传递
从恋爱跨到革命一一《韦护》、《一九三0年春上海》与丁玲创作的转型
8
作者 邹午蓉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85-89,147,共6页
一九三0年丁玲发表了长篇小说《韦护》以及《一九三0年春上海》等作品.塑造了她早期作品中不曾有的由恋爱走向革命、由个人走向社会的新型女性和革命者形象.表现了为革命事业舍弃个人爱情的主题.这表明了丁玲的小说创作由恋爱跨到了... 一九三0年丁玲发表了长篇小说《韦护》以及《一九三0年春上海》等作品.塑造了她早期作品中不曾有的由恋爱走向革命、由个人走向社会的新型女性和革命者形象.表现了为革命事业舍弃个人爱情的主题.这表明了丁玲的小说创作由恋爱跨到了革命.开始向革命文学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事业 《韦护》 文学转型 小说创作 恋爱 丁玲 上海 早期作品
原文传递
王统照小说散论
9
作者 邹午蓉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87年第2期62-69,47,共9页
本文探讨了中国现代作家王统照的小说创作。认为:王统照早期小说的主旨是探求人生的真谛,否定“美”与“爱”的空虚理想,诅咒现实的丑与恶。二十年代后期,逐渐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主要以农民问题为创作题材,着重刻划农村经济解体... 本文探讨了中国现代作家王统照的小说创作。认为:王统照早期小说的主旨是探求人生的真谛,否定“美”与“爱”的空虚理想,诅咒现实的丑与恶。二十年代后期,逐渐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主要以农民问题为创作题材,着重刻划农村经济解体过程中农民的思想历程和心理变化,以此来展示时代和社会的动向。王统照虽是现实主义作家,但并不恪守现实主义创作法规。他广泛借鉴吸取了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流派的艺术手法。使他的小说显得多彩多姿、别具一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创作 王统照 散论 中国现代作家 现实主义作家 现实主义创作 社会生活 农民问题
原文传递
论肖红小说的散文化特色
10
作者 邹午蓉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83年第2期53-59,共7页
英国诗人杨格曾说,富有独创性作家的作品,“扩大了文艺之国,绐它的版图增加了新的省份”。肖红的小说最早摄取了日寇铁蹄践踏下的东北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开辟了文学题材的新领域,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新文学百花园中一技璀灿... 英国诗人杨格曾说,富有独创性作家的作品,“扩大了文艺之国,绐它的版图增加了新的省份”。肖红的小说最早摄取了日寇铁蹄践踏下的东北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开辟了文学题材的新领域,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新文学百花园中一技璀灿夺目的奇葩,她的确给中国现代文学的“版图”增加了新的省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特色 小说 肖红 中国现代文学 英国诗人 东北人民 文学题材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