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脑挫裂伤后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及血清NGF的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邹吉敏 袁宝军 +2 位作者 白云驰 阚志生 丁焕然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6年第8期868-869,共2页
目的探讨大鼠脑挫裂伤后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及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按照改良Feeney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方式制作大鼠左顶叶脑挫裂伤模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原位细胞凋亡法,分别对脑挫裂伤后0.5,1,3,6,12,24,72,120... 目的探讨大鼠脑挫裂伤后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及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按照改良Feeney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方式制作大鼠左顶叶脑挫裂伤模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原位细胞凋亡法,分别对脑挫裂伤后0.5,1,3,6,12,24,72,120,168,240h各时相点血清NGF含量及脑组织细胞凋亡进行检测。结果大鼠脑挫裂伤后24h海马区神经细胞开始出现凋亡阳性细胞(16.50±2.51),72,120h逐渐增多[分别为(17.83±2.04),(23.67±1.51)],168h达到高峰(27.33±1.86),240h开始下降(21.67±2.07);血清NGF含量于脑挫裂伤后3h开始增高[(6.31±1.93)pg/ml],12h达顶峰[(20.57±12.44)pg/ml],24h开始降低[(6.78±3.62)pg/ml],120h接近正常组水平[(3.25±0.81)pg/ml],168,240h回升[分别为(6.59±3.14)pg/ml、(5.92±3.40)pg/ml]。结论大鼠脑挫裂伤后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与时间有关,血清NGF含量增高对脑创伤后神经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适时使用抗凋亡药物可能对减轻脑创伤后神经细胞损伤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脑挫裂伤 神经生长因子 大鼠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13、IL-12、IL-2和IFN-γ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邹吉敏 袁宝军 +2 位作者 安心 吴俊艳 周波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6年第6期560-561,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L-13、IL-12、IL-2和IFN-γ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8例SLE患者(活动期16例,稳定期42例)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L-13、IL-12、IL-2和IFN-γ的含量。结果SLE活动组、稳定组血...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L-13、IL-12、IL-2和IFN-γ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8例SLE患者(活动期16例,稳定期42例)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L-13、IL-12、IL-2和IFN-γ的含量。结果SLE活动组、稳定组血清IL-13、IFN-γ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组IL-13又较稳定组增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γ水平略高于稳定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12、IL-2与对照组比较,稳定组略高,活动组略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疾病活动组与稳定组比较则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期IL-2与IL-13呈负相关(r=-0.52,P<0.05)。结论SLE患者存在细胞因子紊乱,IL-13、IL-12、IL-2及IFN-γ可能参与SLE的发病、发展,且IL-13、IL-12、IL-2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下载PDF
术后镇痛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邹吉敏 袁宝军 +4 位作者 丁焕然 李超 王冬梅 张会芬 王太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6年第9期905-906,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镇痛方法的上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探讨镇痛对患者机体的影响。方法选择按ASAⅠ、Ⅱ级行上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和镇痛泵组),每组20例,分别... 目的观察不同镇痛方法的上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探讨镇痛对患者机体的影响。方法选择按ASAⅠ、Ⅱ级行上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和镇痛泵组),每组20例,分别于麻醉前、术中1h、术后24,72,120h静脉取血;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NSE。结果术前二组患者血清hs-CRP和NSE无差异(P>0.05),术后二组hs-CRP明显升高,且镇痛泵组术后24h和72hhs-CRP低于对照组,120h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1h二组NSE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术后二组NSE略高于麻醉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各时间点二组NSE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镇痛泵镇痛可减轻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对患者神经元细胞未造成明显损伤,术后应激反应在120h后可能延缓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镇痛 C-反应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醇 上腹部手术
下载PDF
SLE患者血清IL-4、IL-10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邹吉敏 袁宝军 +1 位作者 苗丽娟 吴俊艳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78-179,共2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白细胞介素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血清中IL-4、TNF-a的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邹吉敏 袁宝军 +1 位作者 吴俊艳 周波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0年第5期535-536,共2页
目的 探讨白介素 4(IL -4 )、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水平与糖尿病关系。方法 采用 EL ISA法测定 5 4例糖尿病患者及 40例健康人血清 IL-4、TNF-a含量。结果 糖尿病患者 IL-4平均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 (P<0 .0 5 ) ,且与血糖水平呈... 目的 探讨白介素 4(IL -4 )、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水平与糖尿病关系。方法 采用 EL ISA法测定 5 4例糖尿病患者及 40例健康人血清 IL-4、TNF-a含量。结果 糖尿病患者 IL-4平均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 (P<0 .0 5 ) ,且与血糖水平呈负相关 (r=-0 .347,P<0 .0 5 )。 TNF-a含量略高于对照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自身免疫功能调节失衡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4 TNF-A 糖尿病 血清诊断
下载PDF
EBV病毒感染与肿瘤形成 被引量:2
6
作者 邹吉敏 马立人 袁宝军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7年第7期741-742,共2页
关键词 EBV病毒 病毒感染 肿瘤形成
下载PDF
肺癌患者血清sCD23水平与EB病毒感染相关性探讨
7
作者 邹吉敏 袁宝军 +2 位作者 王菊惠 康向辉 马立人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血清sCD23水平的变化,及其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2例未经治疗的肺癌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血清sCD23水平,结合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血清EB病毒抗体进行分组分析。结果肺癌患者血清sCD23水平为(60.69&#...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血清sCD23水平的变化,及其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2例未经治疗的肺癌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血清sCD23水平,结合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血清EB病毒抗体进行分组分析。结果肺癌患者血清sCD23水平为(60.69±27.20)U/ml,高于对照组(42.56±14.68)U/ml(P<0.05);血清sCD23水平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肿瘤部位、临床类型、TNM分期无关;EB病毒感染组血清sCD23水平(58.67±26.3)U/ml略低于未感染组(73.34±30.19)U/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清sCD23水平升高,sCD23可能参与肺癌的免疫病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病理学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疱疹病毒4型
下载PDF
恶性肿瘤T淋巴细胞亚群与血清sIL-2R的检测
8
作者 邹吉敏 吴俊艳 +1 位作者 袁宝军 安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1年第12期1170-1171,共2页
目的 :观察恶性肿瘤患者 T淋巴细胞亚群与血清 SIL-2 R的变化。方法 :采取 SAP和双抗体夹心 ELISA法分别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 s IL-2 R水平。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 s IL-2 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T淋巴亚群中 C... 目的 :观察恶性肿瘤患者 T淋巴细胞亚群与血清 SIL-2 R的变化。方法 :采取 SAP和双抗体夹心 ELISA法分别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 s IL-2 R水平。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 s IL-2 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T淋巴亚群中 CD3,CD4明显下降 ,CD8增高 ,CD4/CD8比值下降。结论 :肿瘤患者免疫抑制状态可能与高水平 s IL -2 R及T淋巴亚群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2R T淋巴细胞 恶性诊断 诊断
下载PDF
产后抑郁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邹吉敏 《当代医学》 2008年第8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和防治。方法抽取在本院产前门诊建孕册的704例孕妇进行医院焦虑及抑郁情绪自评量表调查,以艾迪产后抑郁量表产后随访至产后28天544例,筛查出81例产后抑郁的病人并对发病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E...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和防治。方法抽取在本院产前门诊建孕册的704例孕妇进行医院焦虑及抑郁情绪自评量表调查,以艾迪产后抑郁量表产后随访至产后28天544例,筛查出81例产后抑郁的病人并对发病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EPDS阳性率为1489%(81/544),并用单因素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了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发现孕妇孕期焦虑情绪及抑郁情绪、居住拥挤,经济状况差,产妇年龄大,与公婆关系不融洽,怀孕前身体状况差,新生儿为女性,妊娠合并症,为发生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与其呈正相关(P〈0.05);在娘家“坐月子”与产后抑郁呈负相关。结论产妇个性心理特点、孕期焦虑和抑郁情绪是发生产后抑郁的最主要因素。一些应激生活事性和产前产时并发症为产后抑郁的促发因素。预防治疗应以心理干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产后 预防
下载PDF
肺癌患者血清EB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及意义
10
作者 邹吉敏 马立人 袁宝军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19期2550-2551,共2页
目的观察EB病毒特异性抗体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探讨EB病毒感染与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荧光免疫方法检测102例肺癌患者血清EB病毒衣壳抗原(VCA)IgG、IgM抗体、EB病毒早期抗原(EA)IgG抗体及EB病毒核抗原(EBNA1)IgG抗体,并结合肺... 目的观察EB病毒特异性抗体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探讨EB病毒感染与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荧光免疫方法检测102例肺癌患者血清EB病毒衣壳抗原(VCA)IgG、IgM抗体、EB病毒早期抗原(EA)IgG抗体及EB病毒核抗原(EBNA1)IgG抗体,并结合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肺癌患者血清EB病毒VCA-IgG、EA-IgG、EBNA1-IgG抗体阳性百分率分别为71.57%、21.57%、83.3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与组织学类型有关,肺鳞癌血清EBV病毒VCA-IgG、EA-IgG、EBNA1-IgG抗体阳性百分率分别为89.19%、29.73%、94.59%,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组(P<0.05);但与肿瘤部位、临床类型、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EB病毒感染可能影响肺癌的病理生理,EB病毒感染与肺鳞癌的关系尤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EB病毒 间接荧光免疫法
下载PDF
健康成人血清中C反应蛋白的分布 被引量:9
11
作者 袁宝军 张会芬 +1 位作者 邹吉敏 王冬梅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6-237,共2页
目的了解健康成人C反应蛋白(CRP)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对522例健康成人进行CRP定量测定。结果健康人群CRP呈偏态分布,第95百分位数男性为3.210mg/L,女性为1.970mg/L,平均为2.455mg/L。男性高于女性,差异具有显著意... 目的了解健康成人C反应蛋白(CRP)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对522例健康成人进行CRP定量测定。结果健康人群CRP呈偏态分布,第95百分位数男性为3.210mg/L,女性为1.970mg/L,平均为2.455mg/L。男性高于女性,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23)。女性50岁以上组血清CRP浓度高于其他年龄组(P=0.008);30~39岁组男女健康人血清CRP浓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40)。结论健康人群CRP浓度分布具有性别和一定的年龄特征,应根据各自的特征建立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健康人群 成年 血清检查 年龄
下载PDF
矽肺患者血清sFasL和TNF-α的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丁秀荣 王丽娜 +1 位作者 李晓军 邹吉敏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8-189,共2页
关键词 血清sFasL 矽肺 Fas配体(sFasL) TNF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因子 血清可溶性
下载PDF
两种方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的实验对比 被引量:5
13
作者 袁宝军 邹吉敏 +3 位作者 张会芬 王冬梅 吴寿岭 周永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8-99,共2页
目的 评价免疫透射比浊法(ITD)和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LEITD)检测C 反应蛋白(CRP)的可 靠性及临床应用。方法 分别对2种方法进行线性评价、精密度评价、干扰评价,并对二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 果 2种方法线性范围均符合要求;LE... 目的 评价免疫透射比浊法(ITD)和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LEITD)检测C 反应蛋白(CRP)的可 靠性及临床应用。方法 分别对2种方法进行线性评价、精密度评价、干扰评价,并对二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 果 2种方法线性范围均符合要求;LEITD精密度和抗干扰性较ITD好;2种方法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使用 LEITD检测CRP优于IT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免疫透射比浊法 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 精密度评价 线性分析 干扰实验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10
14
作者 袁磊 高竞生 +1 位作者 郝冰 邹吉敏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28-730,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在心肌梗死后炎性因子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7例根据高血压病史及入院当时血压分为血压正常组(43例)及高血压组(44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在心肌梗死后炎性因子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7例根据高血压病史及入院当时血压分为血压正常组(43例)及高血压组(44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各组受试者入院即刻、第24h、第48h、第5天、第7天、第14天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含量,健康对照组测1次上述各项指标。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心肌梗死患者的炎性因子浓度于发病2周内明显升高,呈先升后降的动态变化。2)炎性因子含量除高血压组的血清IL-6第5天(P=0.019)至第7天(P=0.005)的数值较血压正常组有明显升高外,其他数值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炎症参与了急性心肌梗死全过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炎性反应中,高血压对部分炎性因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白介素1β、6、8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Γ
下载PDF
矽肺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和γ-干扰素水平变化 被引量:12
15
作者 袁宝军 丁秀荣 +1 位作者 刘志忠 邹吉敏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矽肺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45例矽肺患者、34例具有相同接尘史但未患矽肺的井下工人及32例井上健康人血清IL-12和IFN-γ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目的探讨矽肺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45例矽肺患者、34例具有相同接尘史但未患矽肺的井下工人及32例井上健康人血清IL-12和IFN-γ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矽肺组患者血清IL-12水平明显增高(P〈0.01),IFN-γ明显降低(P〈0.01)。与接尘工龄低于20年的矽肺患者比较,20~30年和高于30年2组矽肺患者IL-12和IFN-1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叉(P〈0.01和P〈0.05)。随矽肺患者年龄增加,IL-12和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1)。Ⅱ和Ⅲ期矽肺患者血清IL-12和IFN-γ水平均高于Ⅰ期,两组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井下接尘工人IL-12和IFN-γ水平与矽尘接触工龄、年龄均无关(P〉0.05)。结论IL-12和IFN-γ协同参与矽肺发生和发展过程,且与其严重程度有关。血清IL-12和IFN-γ检测可能对矽肺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病情监测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肺 白细胞介素-12 Γ-干扰素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血液细菌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淑青 袁宝军 +3 位作者 李超 佟艳艳 王冬梅 邹吉敏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19期2942-2944,共3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检测在血液细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155例血培养阳性患者(阳性组)和113例血培养阴性患者(阴性组)及51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血清PCT水平;应用全自动五分类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检测在血液细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155例血培养阳性患者(阳性组)和113例血培养阴性患者(阴性组)及51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血清PCT水平;应用全自动五分类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百分比(NLR)、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分析比较PCT检测在血液细菌感染中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血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PCT、CRP、WBC及NLR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培养阳性组PCT和NLR水平高于血培养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革兰阴性杆菌组与阳性球菌组比较,PCT和NLR也显著升高(P<0.05);脓毒血症组PCT、CRP和WBC均高于非脓毒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与CRP(r=0.227,P<0.05)、PCT与NLR(r=0.294,P<0.01)呈轻度正相关。结论 PCT对于血液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判断革兰阳性球菌和阴性杆菌感染及严重程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血液细菌感染 脓毒血症
下载PDF
Ⅰ期尘肺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白细胞介素12p70、白细胞介素10和白细胞介素18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袁宝军 王冬梅 +1 位作者 邹吉敏 赵建宏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300-130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在Ⅰ期尘肺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79例Ⅰ期尘肺患者(其中包括44例煤工尘肺...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在Ⅰ期尘肺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79例Ⅰ期尘肺患者(其中包括44例煤工尘肺患者和35例矽肺患者)、42例具有相同接尘史但未患尘肺的井下煤矿工人(接尘对照)及41例井上健康查体人员(正常对照)的血清IL-12、IL-12p70、IL-10和IL-18的含量。结果矽肺组IL-12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两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煤工尘肺组IL-12和IL-10水平虽高于两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煤工尘肺组和矽肺组IL-12p70水平较两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L-18水平在各组间无明显改变(P>0.05)。煤工尘肺Ⅰ期、矽肺Ⅰ期及其对应的Ⅰ期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和Ⅰ期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4项指标水平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煤工尘肺Ⅰ期和矽肺Ⅰ期患者不同接尘年限间比较,4项指标水平均未发现明显改变(P>0.05)。Ⅰ期尘肺患者血清IL-12、IL-12p70及IL-10三者之间呈正相关,而与IL-18均无相关性。结论Ⅰ期尘肺患者体内细胞因子网络紊乱可能与尘肺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 白细胞介素12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8
下载PDF
尘肺患者全肺灌洗液某些白细胞介素指标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袁宝军 王冬梅 +1 位作者 邹吉敏 李超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72-474,共3页
目的探讨煤矿工人尘肺患者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IL-12p40、IL-18和IL-10水平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59例尘肺患者(其中煤工尘肺40例、矽肺19例)灌洗液中IL-12p70、IL-12p40、IL-18和IL-10水平。结... 目的探讨煤矿工人尘肺患者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IL-12p40、IL-18和IL-10水平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59例尘肺患者(其中煤工尘肺40例、矽肺19例)灌洗液中IL-12p70、IL-12p40、IL-18和IL-10水平。结果煤工尘肺患者灌洗液IL-18水平随期别增加而明显下降;矽肺患者灌洗液IL-18水平随期别增加而上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和P<0.05)。与Ⅱ、Ⅲ期煤工尘肺相比,Ⅱ、Ⅲ期矽肺患者灌洗液IL-18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IL-12p70、IL-12p40和IL-10水平在各组中均无明显改变(P>0.05)。与单纯煤工尘肺比较,煤工尘肺并发肺气肿患者灌洗液IL-10水平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矽肺及其并发肺气肿患者灌洗液各项检测指标无显著改变。IL-12p70、IL-12p40和IL-10三者间呈正相关,与IL-18不相关。结论尘肺患者存在异常免疫应答。检测尘肺患者全肺灌洗液IL-18和IL-10水平可能对鉴别尘肺期别及判断疾病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 灌洗液 白细胞介素
下载PDF
煤工尘肺患者血清TGF-β1和IL-17A水平及其与肺功能关系 被引量:10
19
作者 袁宝军 李超 +3 位作者 王冬梅 邹吉敏 马毅华 朱秀萍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第6期906-90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细胞介素-17A(IL-17A)水平在煤工尘肺(CWP)中的变化及其与肺功能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18例CWP患者(CWP组)、61例具有与CWP组相同接尘条件的健康井下接尘矿工(接尘对照组)及53...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细胞介素-17A(IL-17A)水平在煤工尘肺(CWP)中的变化及其与肺功能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18例CWP患者(CWP组)、61例具有与CWP组相同接尘条件的健康井下接尘矿工(接尘对照组)及53例井上健康查体人员(正常对照组)血清TGF-β1和IL-17A水平;用肺功能机检测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呼气1秒率(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75/25%)4项肺功能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WP组TGF-β1和IL-17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CWP组IL-17A水平明显高于接尘对照组(P<0.01),而4项肺功能指标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CWP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TGF-β1水平明显低于单纯CWP组(P<0.01)。CWP组TGF-β1与FEV1/FVC(%)呈负相关(r=-0.427,P<0.05)。结论 CWP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可能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并间接反映肺功能;检测IL-17A水平可能对协助诊断CWP有一定参考价值;TGF-β1和IL-17A在CWP发生发展中可能各自发挥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工尘肺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细胞介素-17A 肺功能
下载PDF
胸水ProGRP及CEA联合检测在肺癌并发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运秋 兰璇 +3 位作者 高维东 邹吉敏 耿贺梅 唐晓霞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39-342,共4页
目的探讨胸水胃泌素前体释放肽片断31-98(ProGRP)及癌胚抗原(CEA)单项及联合检测对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33例小细胞肺癌(SCLC)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SCLC组)、36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所致的... 目的探讨胸水胃泌素前体释放肽片断31-98(ProGRP)及癌胚抗原(CEA)单项及联合检测对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33例小细胞肺癌(SCLC)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SCLC组)、36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非SCLC组)及32例良性胸腔积液患者(良性胸腔积液组)进行胸水ProGRP、CEA检测,比较胸水ProGRP、CEA单项及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结果在SCLC组、NSCLC组和良性胸腔积液组胸水ProGRP测定的阳性率分别为90.91%,2.78%和3.00%,在SCLC组、NSCLC组和良性胸腔积液组胸水CEA测定的阳性率分别为45.45%,83.33%和12.00%。胸水ProGRP单项检测、CEA单项检测、ProGRP+CEA联合检测(按序列实验)和ProGRP+CEA联合检测(按平行实验)诊断SCLC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的Youden指数分别为0.877 8,0.048 3,0.483 9及0.751 9;诊断NSCLC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的Youden指数分别为-0.003 5,0.708 3,0.135 4及0.673 6;诊断肺癌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的Youden指数分别为0.251 2、0.402 2,0.307 0及0.711 1。结论ProGRP和CEA分别为染煤矿区职工SCLC和NSCLC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较有价值的胸水肿瘤标志物;胸水ProGRP+CEA联合检测(按平行试验)对肺癌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肿瘤标志物 PROGRP CEA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