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d:YAG激光后囊切开与人工晶状体损伤 被引量:14
1
作者 邹吉新 郑蕾 +2 位作者 徐少凯 张立军 张繁友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9-180,共2页
目的 探讨Nd :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治疗人工晶状体后发障时避免或降低人工晶状体损伤的方法。方法 对 46例 ( 4 9眼 )人工晶状体术后的后发障应用激光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术后 18%的病例出现轻度人工晶状体损伤 ,其治疗能量... 目的 探讨Nd :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治疗人工晶状体后发障时避免或降低人工晶状体损伤的方法。方法 对 46例 ( 4 9眼 )人工晶状体术后的后发障应用激光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术后 18%的病例出现轻度人工晶状体损伤 ,其治疗能量均在 2~ 4mJ。结论 对于人工晶状体后发障病人早期行激光后囊切开 ,低能量即可完成且无损伤。对于囊较厚需要提高能量时应避开视轴中心 ,能量控制在 4mJ以内可以避免人工晶状体中、重度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AG激光 后发障 白内障 安全性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病初发病例的激素治疗 被引量:2
2
作者 邹吉新 刘宗明 +7 位作者 梁巍 管欢 靳蕾 张茸 刘育榕 刘丁熙 赵林 王树纲 《协和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VKH)初发病例的激素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病程在1周之内的VKH初发患者21例(42只眼)应用泼尼松120~140mg/d,晨起顿服,每3~5天依据病情好转情...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VKH)初发病例的激素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病程在1周之内的VKH初发患者21例(42只眼)应用泼尼松120~140mg/d,晨起顿服,每3~5天依据病情好转情况减量20mg;减至80mg/d时,每5天减量10mg;减至60mg/d时,每周减量5mg;减至15mg/d后维持1~2个月,以后每周减量5mg至停药。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第2天头痛症状消失,视力有所改善。3d后视力明显提高,眼底视网膜脱离情况明显好转。7d后视力≥0.5者36只眼,占85.7%,视网膜脱离均消失。1个月后所有患者视力均恢复至发病前最佳水平。随诊观察12~36个月期间无复发病例,治疗期间未见严重的激素并发症。结论对于VKH初发病例早期大剂量应用泼尼松口服及长期的泼尼松口服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病 糖皮质激素 视网膜脱离
下载PDF
OCTA在视网膜静脉阻塞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丽雯 崔林 +2 位作者 邹吉新 张立军 祝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61-1364,共4页
目的:探讨OCTA检查在视网膜静脉阻塞诊疗中的重要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01/10于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门诊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38例38眼,其患病眼为A组,对侧健康眼为B组。所有患者均接受OCTA对黄斑... 目的:探讨OCTA检查在视网膜静脉阻塞诊疗中的重要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01/10于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门诊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38例38眼,其患病眼为A组,对侧健康眼为B组。所有患者均接受OCTA对黄斑区视网膜行3mm×3mm范围的模式扫描,获得表层视网膜、深层视网膜、外层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4个层面黄斑血流密度图,测量表层视网膜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FAZ),Image J软件计算4个层面黄斑区血流密度(MVD),OCT模式测量黄斑中心凹的水平厚度与垂直厚度(CFT)。结果: A组和B组浅层视网膜FAZ、水平CFT及垂直CFT测量均有差异( P <0.01)。A组和B组表层视网膜及深层视网MVD均有差异( P <0.01),外层视网膜层MVD、脉络膜毛细血管层MVD结果无差异( P =0.542、0.489)。BCVA(LogMAR)分别与表层视网膜FAZ、水平CFT及垂直CFT呈正相关( r =0.482、0.652、0.621,均 P <0.01),与表层视网膜MVD及深层视网膜MVD呈负相关( r =-0.486 、-0.465,均 P <0.01)。结论:应用OCTA检查对提示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的微循环障碍和视力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 黄斑区血流密度 黄斑中心凹厚度
下载PDF
PASCAL激光一次性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新 邹吉新 +4 位作者 张立军 刘宗明 王海波 胡桂荣 崔明月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712-715,共4页
目的:探讨模式化激光扫描(pattern scan laser,PASCAL)激光一次性完成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疗效及优势。方法:临床检查确诊的PDR患者2... 目的:探讨模式化激光扫描(pattern scan laser,PASCAL)激光一次性完成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疗效及优势。方法:临床检查确诊的PDR患者28例42眼纳入研究。其中,视力≥0.1者36眼,<0.1者6眼;伴黄斑水肿者11眼。所有患眼均经PASCAL激光一次性完成PRP治疗。伴黄斑水肿者联合应用PASCAL单点模式和/或黄斑模式。随访时间1a,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底、FFA、OCT、视野的变化情况。结果:选取的42眼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疼痛不适。视力提高、稳定、下降者分别为6、28、8眼;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18眼(43%);视网膜新生血管病灶稳定12眼(29%);视网膜新生血管病灶活动12眼(29%)。随访期间5眼(12%)因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治疗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及视野平均光阈值敏感度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PASCAL多点模式一次性完成PRP治疗PDR安全、有效、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治疗 PASCAL模式扫描光凝 激光凝固术
下载PDF
囊袋减张辅助吲哚菁绿前囊膜染色在白色膨胀期白内障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王丽雯 宋建 邹吉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5-267,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白色膨胀期白内障手术中囊袋减张辅助吲哚菁绿前囊膜染色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7月于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白内障中心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色膨胀期白内障患者90例(90眼),依据手术方... 目的对比观察白色膨胀期白内障手术中囊袋减张辅助吲哚菁绿前囊膜染色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7月于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白内障中心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色膨胀期白内障患者90例(90眼),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A组45例(45眼)采用囊袋减张撕囊法辅助吲哚菁绿前囊膜染色,B组45例(45眼)采用单纯吲哚菁绿前囊膜染色连续环形撕囊术。记录两组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orneal endothelial denisty,CED)差值,并统计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 d、7 d、1个月及3个月患者的BCVA和CED差值两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中,B组有12例撕囊直径未达到5.0 mm,17例撕囊不连续,8例后囊膜破裂及玻璃体溢出;A组发生上述并发症者各有1例。术后,A组1例囊袋收缩,2例后囊膜皱褶,3例BCVA远视化;B组7例囊袋收缩,8例后囊膜皱褶,10例BCVA远视化。结论白色膨胀期白内障术中采用囊袋减张辅助吲哚菁绿前囊膜染色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袋减张 吲哚菁绿 膨胀期白内障
下载PDF
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6
6
作者 管欢 邹吉新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6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方法 52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应用激光治疗,研究组应用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视网膜... 目的探讨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方法 52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应用激光治疗,研究组应用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视网膜厚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网膜厚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视网膜厚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期间,激光联合雷珠单抗的治疗疗效较佳,值得在临床上多加宣传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雷珠单抗 增殖型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陈丽娜 邹吉新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2期94-96,99,共4页
目的探讨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选择外伤性青光眼40眼,随机分为两组。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组(A组,21眼)和小梁切除术组(B组,19眼),末次随访时间术... 目的探讨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选择外伤性青光眼40眼,随机分为两组。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组(A组,21眼)和小梁切除术组(B组,19眼),末次随访时间术后1年,分别对两组术后视力、眼压、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改善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和B组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而远期随访A组术后平均眼压明显低于B组(P<0.05),A组和B组术后绝对成功率和失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绝对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A组失败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相对简便、安全、微创、学习曲线短,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 小梁切除术 外伤性青光眼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前膜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力与黄斑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崔丽 邹吉新 +1 位作者 刘新 赵丹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6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MEM)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力与黄斑结构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本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IMEM患者40例(40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椭圆体区(ellip... 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MEM)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力与黄斑结构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本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IMEM患者40例(40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椭圆体区(ellipsoid zone,EZ)的完整性将病例分为完整组(n=26)和不完整组(n=14)。随访12个月,观察EZ结构修复、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 thickness,CFT)及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情况。分析CFT与BCVA的相关性,比较两组手术前后CFT及BCVA。结果:术后12个月,不完整组中10例EZ结构得到修复,4例EZ结构仍不完整。术后12个月,40例患者术后CFT为(306.30±136.82)μm明显低于术前(471.93±149.01)μm(P<0.05);40例患者中37例(92.5%)术后BCVA提高,术后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logMAR)为(0.44±0.17)优于术前(0.85±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VA与CFT无相关性(r=0.594,P=0.445)。术后12个月,两组的CF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完整组的logMAR(0.39±0.14)优于不完整组的(0.53±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EM玻璃体切割术后CFT降低,视力得到改善,EZ完整性影响视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中心凹厚度 椭圆体区
下载PDF
间接检眼镜直视下眼内磁性异物摘出术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新 邹吉新 +1 位作者 王丽卓 崔明月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35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行眼内磁性异物摘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1年10月-2014年2月收治的19例磁性眼内异物者纳入本研究,检眼镜下可见异物位于玻璃体腔13例,视网膜表面4例,嵌顿于视网膜2例。所有患眼均于伤后第1-4... 目的:探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行眼内磁性异物摘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1年10月-2014年2月收治的19例磁性眼内异物者纳入本研究,检眼镜下可见异物位于玻璃体腔13例,视网膜表面4例,嵌顿于视网膜2例。所有患眼均于伤后第1-4天手术,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睫状体平坦部切口经磁铁吸引行异物摘出术。结果:异物均一次性成功摘出,术后因外伤性白内障行手术治疗者5例。随访6个月术后视力提高12眼,不变5眼,视力下降2眼,未见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眼后段磁性异物摘出术只要能把握好适应证,不失为一种简单可靠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检眼镜 眼内磁性异物 摘出手术
下载PDF
巩膜环扎加压不冷凝不放液联合532nm激光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管欢 邹吉新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期71-72,共2页
目的观察巩膜环扎加压不冷凝不放液联合532 nm激光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35例(35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均采取巩膜环扎加压手术,术中不冷凝不放液,术后5~15 d进行视网膜裂孔周围532 nm激光光凝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巩膜环扎加压不冷凝不放液联合532 nm激光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35例(35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均采取巩膜环扎加压手术,术中不冷凝不放液,术后5~15 d进行视网膜裂孔周围532 nm激光光凝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中,术后24 h视网膜下积液完全吸收25例(25眼)、占71.4%, 7 d内完全吸收30例(30眼)、占85.7%, 1个月内完全吸收33例(33眼)、占94.3%, 6个月内完全吸收35例(35眼)、占100.0%。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率达94.3%。对黄斑区视网膜未脱离,可以取得较可靠的验光结果的病例进行统计,术后1周屈光度增加(2.25±0.25)D,术后3个月屈光度增加趋于稳定于(1.50±0.25)D。其中1例无晶体眼患者屈光状态无明显改变。2例上直肌附近视网膜裂孔的患者,术后短暂复视,均于术后1个月内恢复。全部患者均未发生视网膜出血、脉络膜出血、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等并发症。结论巩膜环扎加压不冷凝不放液联合532 nm激光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安全、简便,避免了传统冷凝及放液相关并发症,临床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环扎加压 532NM激光
下载PDF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在青白联合手术中的应用
11
作者 陈丽娜 邹吉新 李添天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34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在青白联合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在青白联合手术中植入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术后1、3... 目的:探讨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在青白联合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在青白联合手术中植入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术后1、3 d,1周及1、6个月随访,记录患者视力、眼压(IOP)、前房深度(ACD)、局部用药数量、滤过泡及种类及有无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各个时间段IOP均低于术前,术后ACD高于术前,术后视力优于术前,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功能性滤过泡18例,手术完全成功率72%,条件成功率28%。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用于青白联合手术中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 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青白联合手术
下载PDF
不同类型人工泪液眼用凝胶对VDT综合征患者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12
作者 王丽雯 邹吉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9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人工泪液眼用凝胶对VDT综合征患者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9月于本院眼科门诊就诊,主诉眼部干涩的VDT综合征患者60例(120眼),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40眼)。A组应用卡波姆眼用凝胶治疗,B组应用维生素...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人工泪液眼用凝胶对VDT综合征患者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9月于本院眼科门诊就诊,主诉眼部干涩的VDT综合征患者60例(120眼),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40眼)。A组应用卡波姆眼用凝胶治疗,B组应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治疗,C组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治疗后7 d、1个月、3个月基础泪液分泌(Schirmer I 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ce,FL)评分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SⅠt、BUT及F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SⅠt及F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BUT均明显高于A组与B组,三组BU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SⅠ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BUT均明显高于A组与B组,三组BU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FL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和C组,三组F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波姆眼用凝胶、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及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在VDT综合征患者的泪膜稳定方面均有一定作用,其中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在角膜上皮修复方面效果显著,而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不但可以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而且在增强泪膜稳定性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泪液凝胶 VDT 综合征 泪膜稳定性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辅助PPV治疗PDR合并玻璃体积血的疗效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春实 张巧思 +1 位作者 邹吉新 刘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97-1600,共4页
目的:探究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玻璃体积血(V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7-02/2019-09本院眼科收治的PDR合并V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9... 目的:探究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玻璃体积血(V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7-02/2019-09本院眼科收治的PDR合并V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39眼)及对照组(38例38眼)。两组患者均行经睫状体平坦部标准27G PPV治疗,观察组在术前6~7d进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收集围手术期指标,随访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统计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74.18±15.26 vs 96.17±14.27min)、出血眼数(8%vs 37%)、硅油填充比例(18%vs 53%)、医源性裂孔发生率(15%vs 47%)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mo(0.33±0.10 vs 0.60±0.21)、3mo(0.29±0.08 vs 0.59±0.30)、6mo(0.28±0.10 vs 0.66±0.25)时BCVA(LogMAR)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mo(252.15±56.96 vs 278.41±57.48μm)、6mo(239.65±41.52 vs 268.59±33.71μm)时CMT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及对照组玻璃体出血发生率为5%、21%(P<0.05);对照组术后3眼(8%)出现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观察组未发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P>0.05)。结论:对于PDR合并VH患者,PPV术前辅助使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轻黄斑水肿,获得更好的视力,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玻璃体切割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积血 视力
下载PDF
巩膜扣带术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琳慧 刘新 邹吉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82-2086,共5页
目的:探讨巩膜扣带术联合术后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03/2022-03就诊于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一病房行巩膜扣带术联合术后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硅油填充状态下视网膜脱离的患... 目的:探讨巩膜扣带术联合术后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03/2022-03就诊于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一病房行巩膜扣带术联合术后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硅油填充状态下视网膜脱离的患者23例23眼。比较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VCA)、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末次随访时,23眼中20眼视网膜复位,复位率87%。术后3、6mo BCVA均较术前提高(均P<0.05)。术后早期眼压出现短暂升高后恢复术前水平。3眼出现硅油移位并发症,予以对症处理后前房完全由房水填充或前房残余少量硅油滴远离角膜内皮,对角膜内皮未造成不良影响。结论:巩膜扣带术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油填充眼 巩膜扣带术 视网膜激光光凝 玻璃体切割术后 复发性视网膜脱离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裂孔
下载PDF
25G PPV联合IOL睫状沟缝合固定置换术治疗IOL囊袋复合体脱位于玻璃体腔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春实 张巧思 +2 位作者 邹吉新 刘新 张立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08-1811,共4页
目的:评估25G玻璃体切割(PPV)联合人工晶状体(IOL)睫状沟缝合固定置换术治疗IOL囊袋复合体脱位于玻璃体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01/2020-01应用25G玻璃体切割联合IOL睫状沟缝合固定置换术治疗IOL囊袋复合体完全脱位于玻... 目的:评估25G玻璃体切割(PPV)联合人工晶状体(IOL)睫状沟缝合固定置换术治疗IOL囊袋复合体脱位于玻璃体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01/2020-01应用25G玻璃体切割联合IOL睫状沟缝合固定置换术治疗IOL囊袋复合体完全脱位于玻璃体腔的患者21例21眼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顺利取出脱位的IOL复合体,未出现医源性视网膜损伤,术中发现视网膜裂孔4眼,视网膜格子样变性2眼,分别予以视网膜激光光凝。随访6~18mo,BCVA(LogMAR)由术前的0.40±0.30提高到术后的0.33±0.25(P=0.040)。所有病例末次随访BCVA均达到术前BCVA。术后等效球镜度与术前IOL屈光度预测值相差的绝对值≤0.75D。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IOL位置良好,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25G玻璃体切割联合IOL睫状沟缝合固定置换手术是治疗IOL囊袋复合体脱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囊袋复合体脱位 人工晶状体 玻璃体切割术(PPV) 睫状沟缝合
下载PDF
鼠尾藻生长、藻体成分及其生境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姜宏波 田相利 +3 位作者 董双林 缪国荣 邹吉新 包杰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9-66,共8页
对威海小石岛附近海区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的生长、藻体成分和水体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月份变动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海区水体中硝酸氮的含量具有明显的月份变化,5~10月含量较低,11~4月含量较高;相对于硝酸态... 对威海小石岛附近海区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的生长、藻体成分和水体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月份变动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海区水体中硝酸氮的含量具有明显的月份变化,5~10月含量较低,11~4月含量较高;相对于硝酸态氮,氨氮的含量较低,随月份变动也较小;总无机氮的含量变化与硝酸氮含量变化趋于一致;总无机磷含量随月份的变动也较大,在2~6月含量较低,11~1月含量较高。鼠尾藻生长有着明显的月份变化,4~5月生长最快,6~7月藻体达到最大长度;侧枝一般在4月开始出现,7月达到最长。对鼠尾藻体内的碳、氮、磷、碳水化合物以及色素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鼠尾藻体内的碳含量变化较小,一般在25.6%~33.0%之间;氮的含量变化较大,12~5月含量较高,超过3%,7~11月含量较低,低于3%;磷的含量也具有很大的波动,在11~4月含量较高,5~10月含量较低。色素含量具有明显的月份变化,12~3月含量较高,7~10月含量较低。碳水化合物含量在4~7月时较高,最低出现在8~9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藻 生长 藻体成分
下载PDF
鼠尾藻人工育苗关键技术
17
作者 姜宏波 包杰 邹吉新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6-66,共1页
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为我国暖温带多年生种类,属褐藻门、马尾藻属,不仅是海参育苗和养殖的理想饵料,还具有较高的工业、营养和药用价值。由于海参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鼠尾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囚此人们开始无节制地在... 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为我国暖温带多年生种类,属褐藻门、马尾藻属,不仅是海参育苗和养殖的理想饵料,还具有较高的工业、营养和药用价值。由于海参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鼠尾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囚此人们开始无节制地在自然海区采挖,这一做法近年来愈演愈烈,以至于明显地危及鼠尾藻种群的生存,因此当前迫切的任务就是解决鼠尾藻的苗种问题。笔者在威海对鼠尾藻的繁殖及育苗工作做了初步研究,现将育苗的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育苗 鼠尾藻 技术 养殖规模 马尾藻属 药用价值 苗种问题 多年生
下载PDF
加强刺参种质资源保护 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18
作者 邹吉新 李源强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种质资源保护 养殖业 刺参 健康 海水养殖 养殖面积 持续发展 新兴产业 山东省 人民币
下载PDF
Seasonal variation in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body length of dominant copepods around artificial reefs in Xiaoshi Island,China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晓红 梁振林 +1 位作者 邹吉新 王龙祥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期282-289,共8页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in copepod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prosome length of dominant species from March 2009 to January 2010 around artificial reefs in Xiaoshi Island,Yellow Sea,Weihai,...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in copepod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prosome length of dominant species from March 2009 to January 2010 around artificial reefs in Xiaoshi Island,Yellow Sea,Weihai,China.Samples were collected using two types of plankton net(Model I and Model II) for different-sized copepods.The number of taxon was calculated from the data of both the net types,while the copepod abundance was done using the samples from Model II only.Sixteen species of planktonic copepods,including 5 dominant species,were recorded.Results reveal that Oithona similis was the first dominant species from March to June,and was replaced by Paracalanus parvus in September;both dominated the copepod community in January.Acartia hongi was the second dominant species from March to September.Centropages abdominalis was the third dominant species from March to June,and was replaced by O.similis in September and Corycaeus affinis in January.C.affinis was the fourth dominant species in September.Population density of the dominant copepods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other similar regions.We found that 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 mostly small copepods(<1 mm) except for adult Centrapages abdominalis.Seasonal variation in prosome length of O.similis,C.abdominalis,and C.affinis,and their copepodites were studi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For P.parvus and A.hongi,seasonal trends in prosome length variation were similar with those in Jiaozhou Bay,Yellow Sea,Qingdao,China,in a similar temperate domain.The results are helpful for future calculation of copepod biomass and production,and for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pepods and fish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桡足类 人工鱼礁 季节变化 优势种 长度 中国 社会结构 季节性变化
下载PDF
表层屈光手术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巧思 邹吉新 +5 位作者 靳琳 张蕊 于春晶 牟亚男 崔中华 张立军 《医学综述》 2017年第20期4070-4074,共5页
激光表层角膜屈光手术因术后疼痛度高、视力恢复及用药时间长等原因在临床上应用远少于角膜基质层手术。但随着现代激光设备的改进和技术的发展,表层屈光手术不断完善,并重新在屈光手术中占领主导地位,且其安全性、有效性也得到越来越... 激光表层角膜屈光手术因术后疼痛度高、视力恢复及用药时间长等原因在临床上应用远少于角膜基质层手术。但随着现代激光设备的改进和技术的发展,表层屈光手术不断完善,并重新在屈光手术中占领主导地位,且其安全性、有效性也得到越来越多专家和患者的认可。目前,最新的表层手术为德国阿玛仕准分子激光独有的经角膜上皮的激光角膜切削术,其因独特的优势已成为越来越多屈光不正或伴不规则角膜眼患者的首选,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增效手术。但表层手术存在的视力恢复慢、容易出现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术后疼痛度高等固有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屈光手术 近视 经角膜上皮的激光角膜切削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