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乐北联圩东湖电排站扩建工程设计与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邹大胜 李长国 《江西水利科技》 2001年第S2期18-21,共4页
乐北联圩东湖电排站扩建工程原设计为常规轴流泵 介绍了在技施设计中 ,结合该工程的地形地质、施工环境、施工工期、城市景观等方面因素 ,并进行全面分析 ,选用了大型潜水电泵 。
关键词 乐北联圩 电排站 潜水电泵 扩建工程 设计 思考
下载PDF
1950~2022年鄱阳湖汛期最低水位演变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许斌 邹大胜 +1 位作者 刘雁翼 吴涛 《水利水电快报》 2023年第2期8-11,共4页
针对2022年鄱阳湖汛期出现的干旱事件,基于非一致性水文频率计算原理,分析了1950~2022年鄱阳湖汛期最低水位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受变化环境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最低水位于1999年出现了跳跃向下的中变异,均值由变异前的12.32 m演变为变... 针对2022年鄱阳湖汛期出现的干旱事件,基于非一致性水文频率计算原理,分析了1950~2022年鄱阳湖汛期最低水位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受变化环境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最低水位于1999年出现了跳跃向下的中变异,均值由变异前的12.32 m演变为变异后的10.15 m,降幅17.6%。采用基于跳跃分析的非一致性水文频率计算方法,以工业、生活取水保证率为典型频率,鄱阳湖汛期最低水位变异前、变异后P=97%的保证水位分别为9.3 m和7.13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最低水位 频率分析 非一致性 2022年干旱 鄱阳湖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抚河径流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7
3
作者 罗蔚 张翔 +1 位作者 邹大胜 黄燕平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5-82,共8页
抚河是鄱阳湖流域第二大河流。其径流变化研究对揭示鄱阳湖水文情势演变规律和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采用鄱阳湖流域抚河上、中、下游8个主要水文站的实测资料.分析了抚河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及变化规律;应用Mann—... 抚河是鄱阳湖流域第二大河流。其径流变化研究对揭示鄱阳湖水文情势演变规律和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采用鄱阳湖流域抚河上、中、下游8个主要水文站的实测资料.分析了抚河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及变化规律;应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与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近几十年内抚河年、月径流变化规律及与降雨的关系。结果表明:(1)抚河径流年内分配不均,但不均匀性在流域内空间差异较小;(2)受水利工程调蓄影响,径流年内分配越来越均匀;(3)不同年代年径流特性存在差异,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径流相对稳定,90年代中期到2002年,呈较明显上升趋势,2002年后,表现为下降趋势;(4)月径流变化有增有减,基本规律为枯水期(11月一次年3月)月径流量基本呈上升趋势,洪水期(4~6月)月径流基本呈下降趋势;(5)抚河的年降水量在2002年附近发生突变减少,与年径流量突变时间基本吻合,说明气候变化降雨量减少对近10年鄱阳湖流域抚河入湖径流的减少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抚河 Mann—Kendall 径流 年内分配 趋势分析
下载PDF
非吸附性离子质量浓度对红壤入渗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伟佳 李占斌 +1 位作者 邹大胜 裴青宝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45-650,共6页
为了研究非吸附性离子(以Cl^-为例)的质量浓度变化对红壤水分运动溶质迁移特性及分布规律的影响,通过一维垂直入渗法,并借助于HYDRUS模型对其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初始Cl^-质量浓度对红壤湿润锋推进和入渗能力有较强的影响,初始Cl^-质... 为了研究非吸附性离子(以Cl^-为例)的质量浓度变化对红壤水分运动溶质迁移特性及分布规律的影响,通过一维垂直入渗法,并借助于HYDRUS模型对其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初始Cl^-质量浓度对红壤湿润锋推进和入渗能力有较强的影响,初始Cl^-质量浓度越大湿润锋推进越快,累积入渗量和稳定入渗率也相应地增加,但在入渗开始初期100 min内这种影响不显著.初始Cl^-质量浓度也影响了入渗结束后土体内含水率和Cl^-含量的分布,同一土层深度含水率与Cl^-含量随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变大.HYDRUS模型对不同浓度下的红壤水分Cl^-入渗及分布模拟平均相对误差在9.3%以内,模拟效率系数(NSE)均在0.85以上,模型的适应性较好.研究结果可为红壤区水肥一体化灌溉水分溶质运移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垂直入渗 Cl^-质量浓度 HYDRUS模型 非吸附性
下载PDF
入湖浅水三角洲形成过程实验模拟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白玉川 胡晓 +2 位作者 徐海珏 邹大胜 白洋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9-560,共12页
本文基于自然模型法,对入湖浅水三角洲的形成发展过程进行实验模拟,从河型和流场变化的角度,分析其河道演变过程规律。通过改变上游来沙和下游水位,研究不同边界条件对三角洲形成过程中河道摆动及河型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河槽... 本文基于自然模型法,对入湖浅水三角洲的形成发展过程进行实验模拟,从河型和流场变化的角度,分析其河道演变过程规律。通过改变上游来沙和下游水位,研究不同边界条件对三角洲形成过程中河道摆动及河型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河槽在顺直、分汊及无河槽的形态间交替演变,下游淤积的河坝会导致地形抬高、反水压力以及溯源淤积现象,促进河道发生周期性横向摆动。(2)三角洲表面流场形态及流速大小随河型变化,且与演变阶段有关。(3)上游多沙和下游高水位,都能使河型周期历时变短,主流摆动角度变大,摆动点位置向上游移动,较多来沙可以使河道形态由鸟足状向辐射状发育。在这一演化过程中,来沙影响占主导而水位影响居次要,水位变化条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河道形态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湖浅水三角洲 自然模型法 河型 流场 周期性演变
下载PDF
堤防工程的施工特点及其在监理中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6
作者 陈远志 邹大胜 《江西水利科技》 2002年第3期172-174,共3页
根据堤防工程的施工特点 ,结合近几年堤防工程监理的实践经验 ,谈谈对堤防工程监理中几个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
关键词 堤防工程 工程监理 工程施工 工程质量
下载PDF
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永北圩防洪墙设计与体会
7
作者 李长国 邹大胜 《江西水利科技》 2001年第S2期5-9,33,共6页
详细介绍了永北圩防洪墙设计情况 ,并结合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中其他防洪墙设计情况 ,从工程布置、墙型选择、堤基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对防洪墙 (特别是湖区防洪墙 )
关键词 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 防洪墙 设计 体会
下载PDF
赣江尾闾主支河道整治效果分析
8
作者 白玉川 罗恒 +1 位作者 徐海珏 邹大胜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7-123,130,共8页
赣江尾闾主支河道枯期水位屡创新低,对水资源利用、通航、水景观水环境等都将产生不利影响,并且未来赣江尾闾河段的枯季水位仍然存在逐渐降低的趋势。通过分析主支河道近年来的水沙特性,建立平面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选取了1992、2002... 赣江尾闾主支河道枯期水位屡创新低,对水资源利用、通航、水景观水环境等都将产生不利影响,并且未来赣江尾闾河段的枯季水位仍然存在逐渐降低的趋势。通过分析主支河道近年来的水沙特性,建立平面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选取了1992、2002、2004年的水沙资料对该河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整治工程实施前后该河段的河床冲淤、洪枯水位、航道水深变化以及边滩利用情况,证明主支河道整治工程能有效调控河道枯季水位、保障航道通航水深、改善水景观、提高洲滩利用率,从而促进当地的水运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主支 水沙特性 数值模拟 整治工程 洲滩利用
下载PDF
赣抚尾闾地区河湖水系连通格局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邹大胜 黄华金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4-47,共4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河网水系结构变化明显,河湖水系连通性变差,给水生态环境、水资源利用乃至区域发展都带来了诸多问题。在总结以往水系连通实践的基础上,以鄱阳湖西南部的赣抚尾闾地区为例,开展了河湖水系连...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河网水系结构变化明显,河湖水系连通性变差,给水生态环境、水资源利用乃至区域发展都带来了诸多问题。在总结以往水系连通实践的基础上,以鄱阳湖西南部的赣抚尾闾地区为例,开展了河湖水系连通格局研究,并提出了构建赣抚尾闾地区"三横四纵"水系连通总体格局。"三横四纵"水系连通格局能大幅提高河湖在区域水生态环境、水资源调配、水景观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实现区域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布局空间均衡,为优化区域的功能定位与发展布局创造更好条件,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抚尾闾地区 河湖水系连通 水环境净化 水资源调配 水景观
下载PDF
河长制下赣江流域管护对策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邹大胜 姚立强 +1 位作者 刘雁翼 鄢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37-40,共4页
河长制是我国河湖管护工作模式的创新,也是对江河湖泊监管的重要抓手,是贯彻水利行业强监管的重要手段。赣江是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占江西省全省面积的近一半,区位优势明显。为研究河长制下赣江流域管护对... 河长制是我国河湖管护工作模式的创新,也是对江河湖泊监管的重要抓手,是贯彻水利行业强监管的重要手段。赣江是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占江西省全省面积的近一半,区位优势明显。为研究河长制下赣江流域管护对策,从流域层面梳理了赣江水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在水污染、水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河流生态功能及水土流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赣江流域实际,提出了流域管护的相应对策,并建议从组织协调、监督考核、投资机制、科技支撑和社会参与等5个方面深入推进河长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管护 河长制 长效机制 赣江流域 江西省
下载PDF
鄱阳湖区灌溉取水保证率变化的定量评估 被引量:3
11
作者 邹大胜 陈龙 刘小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7-71,76,共6页
利用鄱阳湖区22个测站实测水位序列资料,采用水位相关法将三峡水库蓄水前湖区各站水位序列还现至三峡水库蓄水后情形下,基于三峡水库蓄水前、三峡水库蓄水后两种情形湖区各站长序列水位数据,定量分析了湖区灌溉取水保证率的变化。研究... 利用鄱阳湖区22个测站实测水位序列资料,采用水位相关法将三峡水库蓄水前湖区各站水位序列还现至三峡水库蓄水后情形下,基于三峡水库蓄水前、三峡水库蓄水后两种情形湖区各站长序列水位数据,定量分析了湖区灌溉取水保证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湖区主要测站9-10月平均水位均出现了明显下降,降幅为0.96~2.67 m;三峡水库蓄水前9-10月湖区灌溉取水保证率为78.5%~89.9%,加权平均值为85.2%,基本满足灌溉设计标准要求;三峡水库蓄水后,9-10月湖区灌溉取水保证率降为21.0%~80.5%,加权平均值降为64.4%,低于灌溉设计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灌溉 取水保证率 水位相关 三峡水库
下载PDF
鄱阳湖区综合治理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邹大胜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7年第12期92-93,共2页
近年来,鄱阳湖季节性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恶化、洪涝灾害频发等问题突出,给湖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影响。本文在分析总结鄱阳湖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按照... 近年来,鄱阳湖季节性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恶化、洪涝灾害频发等问题突出,给湖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影响。本文在分析总结鄱阳湖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按照问题导向,从全局和长远出发,通过改善水环境、合理利用水资源、修复水生态、完善防洪体系、加强河湖监管等综合治理措施,有效应对江湖关系变化影响,提高鄱阳湖水安全保障能力,永葆鄱阳湖"一湖清水",促进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综合治理 生态环境
下载PDF
赣江尾闾地区鄱阳湖湖汊健康状况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伟佳 邹大胜 裴青宝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共7页
评价赣江尾闾地区鄱阳湖湖汊的健康状况,为鄱阳湖水生态修复和湖泊生态系统功能的提升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并为尾闾地区水系综合整治工程提供指导。选择基础水面面积在3.0 km 2以上的7个湖汊,每个湖汊设置1个监测点,2017年2月-2019年2... 评价赣江尾闾地区鄱阳湖湖汊的健康状况,为鄱阳湖水生态修复和湖泊生态系统功能的提升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并为尾闾地区水系综合整治工程提供指导。选择基础水面面积在3.0 km 2以上的7个湖汊,每个湖汊设置1个监测点,2017年2月-2019年2月每月监测1次。评价指标包括水质达标率、浮游植物、湖汊形态结构变化和用水保证率。熵权法评价湖汊生态健康状态,突变级数法评价湖汊功能健康状态,综合健康指数评价湖汊整体健康状态。结果表明:赣江湖汊生态健康及水功能健康均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水环境是湖汊生态健康评价的重要指标,其权重达到0.5以上;2018年湖汊健康状态好于2017年,同一评价年度内综合健康状态为夏季好于秋季好于冬季好于春季,各湖汊综合健康状态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南支所属湖汊综合健康状态优于中支和北支,湖汊水面面积大小及季节变化是影响综合健康状态的主要因素。通过水系连通等工程措施进行精准调控可提升湖汊综合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尾闾地区 鄱阳湖湖汊 健康状态 健康评价
下载PDF
靖安县北潦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
14
作者 段曹斌 邹大胜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7年第10期45-48,共4页
以靖安县所在的潦河流域为例,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流域全局整体考虑,通过流域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目标、策略和效益的分析,并分别从规划的组织方式、理念的调整、涵盖范畴以及实现的途径等几个方面提出思考和建议,进而为其它流域... 以靖安县所在的潦河流域为例,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流域全局整体考虑,通过流域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目标、策略和效益的分析,并分别从规划的组织方式、理念的调整、涵盖范畴以及实现的途径等几个方面提出思考和建议,进而为其它流域(县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生态保护 综合治理 思考
下载PDF
入湖三角洲形成过程与淤积形态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海珏 胡晓 +3 位作者 白玉川 杨浩俊 邹大胜 白洋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2-62,共11页
入湖三角洲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冲积河流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角洲尾闾水道生成、地貌演变机理更是河流动力学研究中的重点问题。利用自然模型法对入湖三角洲形成与形态发展过程进行模型试验,通过改变上游来沙和下游水位探究不同边界条... 入湖三角洲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冲积河流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角洲尾闾水道生成、地貌演变机理更是河流动力学研究中的重点问题。利用自然模型法对入湖三角洲形成与形态发展过程进行模型试验,通过改变上游来沙和下游水位探究不同边界条件对三角洲平面形态、纵向推进、横向展宽及垂向抬高的影响。三角洲堆积体先呈舌状推进,随后随朵体的生长而变化,其长宽比先迅速增大后逐渐减小。上游来沙量越大,三角洲长宽比越小,下游水位越高对三角洲尺寸抑制越明显。三角洲纵向推进和横向展宽都呈现先迅速增长,后进入相对平稳期,并出现"台阶式"增长的趋势。来沙越多,横纵推进速度越快,越早出现突变式的增长。水位越高,三角洲越早以较小尺寸进入平稳期,突变周期越长,增长值越小。泥沙主要落淤在三角洲中下游,但较多来沙量会促使泥沙淤积在上游,并使上游河槽深度减小,中下游横截面坡度增大,三角洲整体纵向坡度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湖三角洲 自然模型法 平面形态 纵向推进 横向展宽 水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