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对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机体代谢紊乱纠正效果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李佳 王旭艳 +2 位作者 刘超 邹宗毅 陈镜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726-729,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CSII)胰岛素对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儿机体代谢紊乱纠正效果。方法:将94例1型DKA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儿接受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MSII)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CSII治疗。比... 目的:探讨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CSII)胰岛素对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儿机体代谢紊乱纠正效果。方法:将94例1型DKA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儿接受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MSII)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CSII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血糖达标时间、DKA纠正时间、尿酮转阴时间、pH值纠正时间、住院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同时比较治疗前后的糖尿病相关指标和血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血糖达标时间、DKA纠正时间、尿酮转阴时间、pH值纠正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住院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O_2-CP和C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bAlc和A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IF和MCP-1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能有效纠正1型DKA患儿机体代谢紊乱,促进中毒症状消退,抑制血细胞因子表达,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药物疗法 胰岛素/治疗应用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 儿童
下载PDF
肝素结合蛋白、D-二聚体检测在小儿脓毒症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邹宗毅 陈烨 孙晓花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971-973,共3页
目的观察肝素结合蛋白、D-二聚体检测在小儿脓毒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例脓毒症患儿,按照患儿的危重评分(PCIS)将其分成非危重组(PCIS评分>80分,n=39例)、危重组(PCIS评分为71~80分,n=35例)以及极危重组(PCIS评分≤70分,n=26例... 目的观察肝素结合蛋白、D-二聚体检测在小儿脓毒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例脓毒症患儿,按照患儿的危重评分(PCIS)将其分成非危重组(PCIS评分>80分,n=39例)、危重组(PCIS评分为71~80分,n=35例)以及极危重组(PCIS评分≤70分,n=26例)。并按照患儿的临床结局分成死亡组(n=26例)以及存活组(n=74例)。比较不同组的血浆肝素结合蛋白和血清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非危重组、危重组以及极危重组的血浆肝素结合蛋白和血清D-二聚体水平均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其中非危重组最低,危重组次之,极危重组最高;两两相比均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非危重组、危重组以及极危重组的病死率差异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死亡组的血浆肝素结合蛋白和血清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脓毒症患儿的PCIS评分与血清D-二聚体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P<0.01),与血浆肝素结合蛋白呈明显的负相关(P<0.01)。结论肝素结合蛋白、D-二聚体与脓毒症患儿的病情危重程度紧密相关,可作为评估病情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结合蛋白 D-二聚体 小儿脓毒症
下载PDF
KATP基因突变致婴儿1型糖尿病和新生儿糖尿病发病情况及机制研究
3
作者 李佳 王旭艳 +2 位作者 刘超 邹宗毅 陈镜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10期1198-1201,共4页
目的研究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基因突变致中国婴儿1型糖尿病(T1DM)与新生儿糖尿病的发病情况及发病机制。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新生儿糖尿病27例,T1DM患儿13例。通过DNA直接测序与PCR扩增技术对40例患儿AB... 目的研究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基因突变致中国婴儿1型糖尿病(T1DM)与新生儿糖尿病的发病情况及发病机制。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新生儿糖尿病27例,T1DM患儿13例。通过DNA直接测序与PCR扩增技术对40例患儿ABCC8基因与KCNJ11基因外显子区进行研究。结果 40例患儿中,10例(25%)患儿携带ABCC8基因突变,其中男6例,女4例;10例患儿中婴儿T1DM 4例、永久性糖尿病3例、暂时性糖尿病3例。而40例患儿中均未发现KCNJ11基因突变。突变主要有ABCC8c.627C>G(D209E)、ABCC8 c.3545G>A(R1182Q)、ABCC8 c.622G>A(E208K)。婴儿T1DM与永久性糖尿病患儿携带的ABCC8基因突变均为新生杂合突变,而暂时性糖尿病为母源单一杂合突变。10例基因突变部位均处在编码磺酰脲类受体1蛋白亚基的胞质段。结论糖尿病患儿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KATP基因是其重要致病基因,也与婴儿T1DM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敏感性钾通道 1型糖尿病 新生儿糖尿病 KATP基因突变
下载PDF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与风湿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邹宗毅 唐雪梅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5-68,80,共5页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是CXC类趋化因子之一,CXCR3是其唯一受体。研究表明:IP-10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多种风湿性疾病关系密切,主要介导Th1型炎症反应,还可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另外,测定IP-10水平...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是CXC类趋化因子之一,CXCR3是其唯一受体。研究表明:IP-10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多种风湿性疾病关系密切,主要介导Th1型炎症反应,还可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另外,测定IP-10水平也可对某些风湿性疾病进行活动度评价、预后判断以及治疗决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原文传递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白介素6、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和白介素17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瑞娟 唐雪梅 +4 位作者 刘玮 周娟 安云飞 秦仕英 邹宗毅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2-476,共5页
目的研究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外周血及关节液中白介素6(IL-6)、吖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及白介素17(IL-17)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JIA患儿血清27例[其中全身型JIA(sJIA)13例、多关节型JIA(pJIA)14例]及关节液18例;疑... 目的研究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外周血及关节液中白介素6(IL-6)、吖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及白介素17(IL-17)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JIA患儿血清27例[其中全身型JIA(sJIA)13例、多关节型JIA(pJIA)14例]及关节液18例;疑诊sJIA患儿血清19例。另收集健康体检儿童血清28例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m清及关节液上清IL-6、IP-10及IL.17的浓度。结果(1)血清细胞因子浓度:sJIA组血清IL-6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8.0(4.2~59.2)ng/L伽.12.3(2.1~13.8)ng/L,P〈0.05],但疑诊sJIA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升高[11.8(7.7—39.2)ng/Lm12.3(2.1~13.8)ng/L,P〉0.05]。sJIA组血清IL-17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14.0(9.8—34.3)ng/L抛9.8(7.9~16.2)ng/L,P〈0.05],pJIA组血清IL-17浓度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升高[14.2(9.9~16.9)ng/LVS.9.8(7.9~16.2)ng/L,P〉0.05]。(2)sJIA及pJIA组关节液中IP-10的浓度均分别高于两组血清[619.7(160.9,873.1)ng/I.I)S.64.8(27.4~111.9)ng/L,P〈0.01;660.9(401.9,1349.8)ng/L抛.97.4(41.9~222.1)ng/L,P〈0.01]。关节液中IL—17浓度仅pJIA组显著高于血清[22.9(17.1,45.8)ng/Lvs.14.2(9.9~16.9)ng/L,P〈0.01]。结论(1)IL-6在sJIA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可能成为关节炎症早期的重要生物学标记。(2)sJIA发病机制中可能共同存在自身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3)IL-17在pJIA关节液局部高表达,而在外周血表达并不升高。(4)趋化因子IP-10在关节液和外周血中存在显著浓度梯度,可能是其发挥趋化作用,进而致sJIA关节损害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趋化因子CXCL10 白细胞介素17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原文传递
基于通用椭圆盘模型及3DEC实现的节理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蒋水华 陈佳栋 +2 位作者 邹宗毅 郑俊 黄劲松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10-1622,共13页
构建节理岩质边坡三维离散裂隙网络是目前研究岩体内部不连续面分布的常用方法。为克服基于传统Baecher圆盘和多边形模型构建边坡三维离散裂隙网络模型的不足,提出基于通用椭圆盘模型构建三维离散裂隙网络在3DEC软件中的实现方法,进而... 构建节理岩质边坡三维离散裂隙网络是目前研究岩体内部不连续面分布的常用方法。为克服基于传统Baecher圆盘和多边形模型构建边坡三维离散裂隙网络模型的不足,提出基于通用椭圆盘模型构建三维离散裂隙网络在3DEC软件中的实现方法,进而准确高效评估节理岩质边坡稳定性。同时,简要介绍通用椭圆盘模型的基本原理,包括多边形裂隙平面化、最优椭圆盘模型拟合和空间椭圆盘模型生成等。给出在3DEC软件中基于通用椭圆盘模型构建节理岩质边坡三维离散裂隙网络的流程。最后以某露天矿边坡为例,调查不连续面组椭圆盘特征参数(长短轴比和旋转角)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对比通用椭圆盘模型与传统Baecher圆盘模型之间的差别。结果表明:提出方法有效避免了繁琐的fish语言编程与效率较低的3DEC软件内部建模过程,实现了在3DEC软件中快速基于通用椭圆盘模型构建三维离散裂隙网络及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为高效评估三维复杂节理岩质边坡稳定性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此外,阐明了通用椭圆盘模型特征参数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说明了在工程实际中运用通用椭圆盘模型构建边坡离散裂隙网络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节理岩质边坡 稳定性分析 通用椭圆盘模型 三维离散裂隙网络 3DEC软件
原文传递
序贯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儿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陈镜 苏宇飞 +2 位作者 文俊 邹宗毅 李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7年第20期5048-5051,共4页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8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儿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8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儿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儿接受持续性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通气质量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p 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呼气时间(TE)、吸气时间(TI)、达到呼气峰流速时间(TPT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撤机成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患儿肺泡通换气质量,改善血气指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儿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患儿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酚妥拉明联合多巴酚丁胺与多巴胺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邹宗毅 闫黎娜 +2 位作者 陈镜 李明月 郭彦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24期4703-4706,共4页
目的:分析和比较酚妥拉明联合多巴酚丁胺与多巴胺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6例重症肺炎患儿,根据入院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n=48)和研究组(n=48)。对照... 目的:分析和比较酚妥拉明联合多巴酚丁胺与多巴胺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6例重症肺炎患儿,根据入院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n=48)和研究组(n=48)。对照组接受多巴酚丁胺与小剂量多巴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各血气指标与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75%vs.79.17%,P<0.05);两组的血气指标PaO2、SaO2均显著升高,PaCO2显著降低,且研究组的变化比对照更加显著(P<0.05);两组各的炎性因子水平IL-6、IL-8、CRP和TNF-α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酚妥拉明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治疗,且二者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妥拉明 多巴酚丁胺 多巴胺 重症肺炎
原文传递
无创辅助呼吸治疗用于重症肺炎所致呼吸衰竭患儿临床抢救价值 被引量:20
9
作者 邹宗毅 孙晓花 +2 位作者 陈镜 李明月 苏宇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8期1489-1492,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辅助呼吸治疗用于重症肺炎所致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抢救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间收治的重症肺炎所致的呼吸衰竭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吸氧、止咳... 目的:探讨无创辅助呼吸治疗用于重症肺炎所致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抢救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间收治的重症肺炎所致的呼吸衰竭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吸氧、止咳、平喘等疗法,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无创辅助呼吸机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抢救价值。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6.32%(P<0.05);治疗后两组PaO2、pH值水平均明显升高,PaCO2、心率和呼吸频率明显降低,研究组改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MF、PEF、PImax、PEmax等各项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升高,研究组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辅助呼吸治疗重症肺炎所致呼吸衰竭,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血气分析、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的水平,提高患儿肺功能,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效果可靠的优点,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辅助呼吸 肺功能
原文传递
甲泼尼龙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疗效及对血清IFN-γ、SAA、IL-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詹文娟 唐庆 +3 位作者 李明月 李少宁 邹宗毅 陈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8期3503-3506,共4页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疗效及对血清干扰素-γ(IFN-γ)、淀粉样蛋白(SAA)、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接诊的急性喉炎患儿76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疗效及对血清干扰素-γ(IFN-γ)、淀粉样蛋白(SAA)、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接诊的急性喉炎患儿76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在常规治疗上,对照组以地塞米松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观察组以甲泼尼龙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5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血清IFN-γ、SAA、IL-6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0%(37/40) vs. 75.00%(27/36)](P<0.05);观察组咳嗽、声嘶、呼吸困难、哮鸣音、发热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3.19±0.51)d vs.(4.01±0.64)d,(1.76±0.21)d vs.(2.48±0.30)d,(1.02±0.14)d vs.(1.76±0.19)d,(2.74±0.42)d vs.(3.39±0.53)d,(1.45±0.20)d vs.(2.04±0.27)d](P<0.05);观察组血清IFN-γ、SAA、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3.03±3.47)ng/L vs.(52.81±4.60)ng/L,(37.40±4.12)mg/L vs.(49.83±5.47)mg/L,(11.02±1.42)ng/L vs.(15.73±1.70)ng/L](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急性喉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地塞米松治疗,其可更有效促进疾病恢复,其内在机制可能和显著降低血清IFN-γ、SAA、IL-6水平,抑制机体过度炎症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喉炎 普米克令舒 甲泼尼龙 干扰素-γ 淀粉样蛋白 白介素-6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