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论桂林石刻诗歌作者 被引量:1
1
作者 邹巧燕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3期95-98,共4页
桂林石刻诗歌的作者可分为五类:为官之人、文人墨客、佛道中人、桂林人、无名者。就创作量而言,以前三种为要;就为官之人而言,以到桂任职者为主。来桂任职诸官员中,又有到桂上任与贬谪至此之别。因人生经历不同,对于桂林这方山水,所选... 桂林石刻诗歌的作者可分为五类:为官之人、文人墨客、佛道中人、桂林人、无名者。就创作量而言,以前三种为要;就为官之人而言,以到桂任职者为主。来桂任职诸官员中,又有到桂上任与贬谪至此之别。因人生经历不同,对于桂林这方山水,所选取的角度,所表达的情感也各不相同,但他们都用赋诗刻诗这种方式传唱了桂林山水,丰富了桂林石刻诗歌的内容。山水浸润了他们,他们也成就了山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石刻 诗歌作者 到桂任职者
下载PDF
桂林石刻诗歌在景点中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邹巧燕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2期64-67,共4页
从唐代开始,石刻诗歌便出现在桂林的摩崖、岩洞中,成为桂林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不断的发展,石刻诗歌对桂林景点的审美已形成相对稳定、较为一致的评价,其在景点中的审美特征日渐突出。独秀峰"高耸擎天、拔地而起、一枝独秀&qu... 从唐代开始,石刻诗歌便出现在桂林的摩崖、岩洞中,成为桂林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不断的发展,石刻诗歌对桂林景点的审美已形成相对稳定、较为一致的评价,其在景点中的审美特征日渐突出。独秀峰"高耸擎天、拔地而起、一枝独秀"的形象,叠彩山"层峦叠锦彩、边陲辋川图"的特点,虞山"帝德泽边、百代犹思"的人文意义都是石刻诗歌集中呈现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 石刻诗歌 景点审美特征
下载PDF
论清代“红楼戏”中黛玉之死的悲剧性
3
作者 邹巧燕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1期77-79,共3页
在敷演黛玉之死的戏曲中,无不充斥着悲凉的况味。她双亲早逝,寄人篱下,心无所依,魂难归里。黛玉的结局是悲剧性的,但又不尽然一悲到底。黛玉之死不同凡人之死,而是升仙去了。这是融合了道教文化的结果。既符合戏曲演出的需求,又多了一... 在敷演黛玉之死的戏曲中,无不充斥着悲凉的况味。她双亲早逝,寄人篱下,心无所依,魂难归里。黛玉的结局是悲剧性的,但又不尽然一悲到底。黛玉之死不同凡人之死,而是升仙去了。这是融合了道教文化的结果。既符合戏曲演出的需求,又多了一点宗教式的关怀。"红楼戏"既在一定程度上忠实于小说,又融合于传统文化,并结合自身特点来改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红楼戏” 黛玉之死 悲剧性
下载PDF
《宋诗选注》注诗方法初探
4
作者 邹巧燕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年第10期76-77,共2页
钱钟书在《宋诗选注.序》中为注本选诗定下了"六不选"的标准,却没有给注诗制定一个理论框架。但对其《宋诗选注》注诗的方法进行探究,可总结出四种方法,即类比归纳;情理兼融;打通中西文化;留白。
关键词 《宋诗选注》 注诗 方法
下载PDF
生产性保护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非遗发展研究
5
作者 邹巧燕 《今古文创》 2022年第17期81-83,共3页
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合理利用生产性保护帮助少数民族地区非遗项目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地区非遗生产性保护过程中三个主要实施主体的困境,并提出所相应对策,能够对通过生产性保护促进少数民... 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合理利用生产性保护帮助少数民族地区非遗项目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地区非遗生产性保护过程中三个主要实施主体的困境,并提出所相应对策,能够对通过生产性保护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非遗项目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非遗 生产性保护 产业发展 实施主体
下载PDF
浅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6
作者 邹巧燕 《才智》 2012年第15期147-147,173,共2页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新课程标准中》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及这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外语四项技能中,写作对学生的要求是最高的。
关键词 英语新课程 四项基本技能 语言运用 外语思维 书面表达能力 写作训练 总分式 词汇积累 情感态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