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GAL、IL-18及KIM-1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早期诊断急性肾损伤的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邹广美 牛永胜 +1 位作者 王慧 穆心苇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3986-3988,共3页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及白细胞介素-18(IL-18)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后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9月11日至2012年11月5日在南京市第一医院...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及白细胞介素-18(IL-18)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后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9月11日至2012年11月5日在南京市第一医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行CABG的患者80例,根据AKI诊断标准,所有入选的患者以发生AKI的病例定为AKI组,未发生AKI的定为非AKI组。分别留取术前及术后2、4、6、8、12、24 h时间点的血液和尿液标本,测定标本中血清肌酐,血液及尿液中KIM-1、NGAL和IL-18水平。结果80例患者共有13例发生AKI ,AKI组血清肌酐升高,峰值出现在术后12~48 h。AKI组患者术后4、6、8、12 h尿、血KIM-1,术后大部分时间点尿、血NGAL、IL-18均高于非AKI组。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后2 h血、尿NGAL及IL-18,术后6 h血、尿KIM-1是CABG术后AKI发生的独立有效预测指标。结论 CABG术后2 h血液及尿液NGAL、IL-18,术后6 h血液及尿液 KIM-1可作为CABG术后 AKI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2 h时血液中NGAL、IL-18诊断价值比尿液中的NGAL、IL-18高,6 h时尿液中KIM-1的诊断价值比血液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肾损伤分子-1 冠状动脉搭桥术 急性肾损伤
下载PDF
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邹广美 牛永胜 穆心苇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17期96-98,共3页
急性肾功能损害是心脏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5%~30%,术后需行透析治疗者占5%;患者一旦发生急性肾衰竭(ARF),其病死率达15%-30%。目前,因ARF的诊断标准不统一,缺乏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疾病早期不易发现。因此,
关键词 心脏手术 急性肾损伤 生物学标记
下载PDF
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制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慧 孔晓妮 邹广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50-1254,共5页
目的:评价缬沙坦氨氯地平单片复方制剂对原发性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22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60例)和B组(62例),A组给予缬沙坦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B组给予缬沙坦氢... 目的:评价缬沙坦氨氯地平单片复方制剂对原发性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22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60例)和B组(62例),A组给予缬沙坦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B组给予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疗程均为6周。在治疗前后对两组病例的血压、运动平板实验结果、静息心电图、SAP发作状况进行监测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其依从性。结果:A组治疗后降压疗效优于B组(A组VS.B组,P=0.000;P=0.035)。治疗后运动平板实验结果(P=0.001,P=0.034,P=0.000,P=0.000,P=0.029,P=0.000)、静息心电图改善状况评价(P=0.000)和冠脉事件发作状况(P=0.000),A组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监测(P=0.585)及药物依从性评价(P=0.768),A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氨氯地平单片复方制剂在更好的实现平稳降压的同时,还能对SAP进行有效遏制,其药物安全性和依从性与其他一线降压药物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稳定型心绞痛 药物疗法 复方制剂 缬沙坦氨氯地平
下载PDF
基于质子泵抑制剂的序贯疗法对Barrett食管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慧 于金凤 +2 位作者 邓彬 丁岩冰 邹广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31-1036,共6页
目的:对比分别以埃索美拉唑镁、奥美拉唑、兰索拉唑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对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7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埃索美拉唑镁、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为基础进行治疗,对比患者在治... 目的:对比分别以埃索美拉唑镁、奥美拉唑、兰索拉唑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对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7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埃索美拉唑镁、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为基础进行治疗,对比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5周以及治疗后12~24个月的长程维持治疗期内罹患BE的发展变化情况。结果:埃索美拉唑镁组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抑制情况和胃食管反流病(gastm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症状缓解情况均优于奥美拉唑组和兰索拉唑组(&0.019,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BE的直接治疗作用方面,相对于奥美拉唑组和兰索拉唑组,埃索美拉唑镁组在治疗后化生长度缩减率(P=0.0282)、化生面积减小率(P-0.0226)、鳞状上皮检出率(P=0.001)、混杂上皮检出率(P=-0.003)等评价指标上显示其疗效占优;对BE的预防作用方面,通过对比治疗后检出化生程度加剧的病例数(检出率)等指标,埃索美拉唑镁组与奥美拉唑组和兰索拉唑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0.483);不良反应发生的监测情况,埃索美拉唑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奥美拉唑组和兰索拉唑组(e=-0.013),显示其安全性较高。结论:基于埃索美拉唑镁的治疗方案更加安全、可靠,不良反应低,可以更好的控制Hp感染,抑制胃酸分泌,缓解、消除GERD对食管黏膜上皮的侵蚀,促进食管黏膜上皮细胞的增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病变组织的修复,遏制了BE向食管腺癌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 BARRETT食管 疗效对比
下载PDF
小探头超声指导下经胃镜套扎联合高频电法摘除上消化道良性黏膜下肿物64例分析
5
作者 衣龙志 邹广美 +2 位作者 宋波 曹晓凌 黄留业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7年第2期117-118,共2页
目的 探讨小探头超声指导下经内镜摘除上消化道良性黏膜下肿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3年~2006年6月间。我院内镜常规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肿物,经小探头超声明确肿物的范围和起源,然后套扎联合高频电法摘除。结果 64例均获成功摘除... 目的 探讨小探头超声指导下经内镜摘除上消化道良性黏膜下肿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3年~2006年6月间。我院内镜常规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肿物,经小探头超声明确肿物的范围和起源,然后套扎联合高频电法摘除。结果 64例均获成功摘除,术后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胸痈3例,腹痛2例,经对症治疗后消失。术后随访半年,未发现病变复发。结论 小探头超声指导下经胃镜下套扎联合高频电法摘除上消化道良性黏膜下肿物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探头超声 黏膜下肿物 上消化道 套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