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性溃疡裸露血管再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邹开芳 侯晓华 +1 位作者 易粹琼 刘俊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6年第3期50-51,共2页
该文报告了自1990年1月~1995年12月收治的32例消化性溃疡底部裸露血管(visiblevesse1,VV)持续出血及再出血情况。治疗前均有出血不止或复发性出血,24例行内镜下局部注射治疗及内科常规止血,24例... 该文报告了自1990年1月~1995年12月收治的32例消化性溃疡底部裸露血管(visiblevesse1,VV)持续出血及再出血情况。治疗前均有出血不止或复发性出血,24例行内镜下局部注射治疗及内科常规止血,24例无1例再出血。同期同类8例患者仅输血、输液注射止血药物,24h再出血率37.5%(P<0.01)。提示后者再出血率高,内镜下局部止血为VV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裸露血管再出血 内镜止血
下载PDF
赛霉安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邹开芳 刘诗 易粹琼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31-132,共2页
目的 观察赛霉安保留灌肠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对 32例轻、中度末端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随机分赛霉安治疗组 (2 0例 )和地塞米松治疗组 (12例 )保留灌肠治疗 1疗程后评估疗效。结果 症状缓解率和内镜缓解率赛霉安治疗... 目的 观察赛霉安保留灌肠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对 32例轻、中度末端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随机分赛霉安治疗组 (2 0例 )和地塞米松治疗组 (12例 )保留灌肠治疗 1疗程后评估疗效。结果 症状缓解率和内镜缓解率赛霉安治疗组均为 90 % (18/2 0 ) ,地塞米松治疗组为 83 3 % (10 /12 )和 91 7% (11/12 )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 0 5 )。结论 赛霉安是一种纯中药制剂 ,局部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疗效 ,与地塞米松相似 ,且无明显副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霉安 溃疡性结肠炎 灌肠 治疗
下载PDF
钙通道拮抗剂与微生态活菌制剂联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被引量:16
3
作者 邹开芳 宋军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531-533,共3页
为研究选择性胃肠道钙通道拮抗剂与肠道菌群调节剂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从1998年1月至1999年10月对84例IBS患者分两组进行了观察。联合治疗组(联合组)采用钙通道拮抗剂匹维溴铵与微生态活菌制剂米雅-B... 为研究选择性胃肠道钙通道拮抗剂与肠道菌群调节剂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从1998年1月至1999年10月对84例IBS患者分两组进行了观察。联合治疗组(联合组)采用钙通道拮抗剂匹维溴铵与微生态活菌制剂米雅-BM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匹维溴铵。联合组的腹痛及腹泻有效率分别为95.9%(47/49)和9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26/32)和 69.6%(16/23)并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便秘及便秘腹泻交替等症状的疗效两组无明显差异。提示IBS腹泻型的部分患者可能确有肠道菌群失调,对这部分患者采用匹维溴铵加调节肠道群菌的药物治疗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钙通道拮抗剂 微生态活菌制剂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中防御素、一氧化氮和丙二醛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邹开芳 杨天 张细元 《胃肠病学》 2007年第3期156-158,共3页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近年来,防御素家族在先天免疫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目的:研究UC患者结肠组织中中性粒细胞防御素人中性粒细胞肽(HNP)1-3与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的相关性...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近年来,防御素家族在先天免疫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目的:研究UC患者结肠组织中中性粒细胞防御素人中性粒细胞肽(HNP)1-3与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的相关性,了解三者在U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6例活动期UC患者结肠组织和1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HNP1-3mRNA的表达,分别以硝酸还原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TBA)显色法检测结肠组织NO和MDA水平。结果:UC患者结肠组织HNP1-3mRNA和NO、MD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UC受累黏膜又显著高于未受累黏膜(P<0.01)。UC受累黏膜中HNP1-3mRNA与NO、MDA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rs1=0.643,P<0.01;rs1=0.831,P<0.01)。结论:HNP1-3可能参与了UC结肠组织的炎症损伤过程,NO和MDA可能与HNP1-3协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防御素类 一氧化氮:丙二醛
下载PDF
中毒性巨结肠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5
作者 邹开芳 《医学新知》 CAS 2001年第2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中毒性巨结肠 诊断 治疗 病因
下载PDF
消化专科门诊肠易激综合征肠外表现临床分析
6
作者 邹开芳 周建宁 侯晓华 《胃肠病学》 2003年第B03期13-14,共2页
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BS)合并有肠外表现时极易被人们所忽视,常以多元论解释不同症状而就诊于相关科室。本研究报道IBS因伴有肠外表现而就诊于相应科室,并且经治疗无效而转诊于本科的患者。
关键词 消化专科 门诊 肠易激综合征 肠外表现 临床分析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TLR9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谭琰 邹开芳 +2 位作者 钱伟 陈胜 侯晓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0-527,共8页
目的从Toll样受体9(TLR9)的角度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发病机制和微生态制剂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30例轻、中度活动期的UC患者分为:美常安联合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A组)10例、丽珠肠乐联合... 目的从Toll样受体9(TLR9)的角度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发病机制和微生态制剂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30例轻、中度活动期的UC患者分为:美常安联合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A组)10例、丽珠肠乐联合SASP组(B组)10例、SASP组(C组)10例,疗程均为4周;正常对照组10例(肠镜及结肠病检均示正常)。于治疗前后取病变肠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LR9的表达水平,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LR9mRNA的表达,比较UC患者与正常对照组TLR9蛋白和mRNA在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UC患者治疗前后TLR9蛋白和mRNA在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对3组UC患者治疗前后的Sutherland疾病活动性指数(DAI)、肠镜分级积分、病理组织学分级积分、大便菌群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1免疫组化显示TLR9在UC结肠上皮和炎症细胞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RT-PCR检测UC患者结肠组织可见TLR9mRNA表达,而正常对照组未检出TLR9mRNA的表达。且TLR9与Sutherland DAI、肠镜分级积分、病理组织学分级积分及大便菌群积分呈正相关性。2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显示A、B、C 3组治疗前病变肠组织中TLR9及TLR9mRNA均为阳性表达,治疗后均为弱阳性或阴性表达,各组治疗前后3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组间比较,A、B组间无差异,C组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3组治疗前后Sutherland DAI、肠镜分级积分、病理组织学分级积分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组(组间)比较:Sutherland DAI、肠镜分级积分、病理组织学分级变化差值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便菌群变化A、B组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治疗前后大便菌群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LR9失调可能参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微生态制剂能有效降低UC患者的TLR9表达水平,TLR9下调可能是益生菌治疗UC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微生态制剂 TOLL样受体9 肠道菌群 先天性免疫
下载PDF
Toll样受体(TLR)2、TLR4和TLR9在大鼠结肠炎模型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5
8
作者 陈胜 邹开芳 +3 位作者 杨天 谭琰 丁炎波 钱伟 《胃肠病学》 2007年第6期339-343,共5页
背景:Toll样受体(TLRs)家族可能在一系列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观察TLR2、TLR4和TLR9在大鼠结肠炎模型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三者在炎症性肠病(I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制备大鼠结肠炎模型... 背景:Toll样受体(TLRs)家族可能在一系列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观察TLR2、TLR4和TLR9在大鼠结肠炎模型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三者在炎症性肠病(I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制备大鼠结肠炎模型,观察和评估结肠黏膜的大体和组织学变化。分别以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LR2、TLR4和TLR9的表达,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三者mRNA的表达。结果:造模后结肠组织中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累及黏膜下层和固有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结肠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MPO活性显著升高(P<0.01)。正常对照组结肠黏膜下层和固有层炎性细胞胞膜和胞质仅有少量TLR2、TLR4表达,未见TLR9表达;模型组三者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此外还可见TLR2表达于肠上皮近肠腔侧胞膜,TLR4表达于肠上皮近肠腔侧胞膜和腺上皮近腺腔侧胞膜。模型组结肠组织可见TLR2、TLR4、TLR9 mRNA表达,而正常对照组未检出三者mRNA的表达。TLR2、TLR4、TLR9的表达与MPO活性呈正相关(P<0.05),与SOD活性呈负相关(P<0.01)。结论:大鼠结肠炎模型结肠组织中TLR2、TLR4和TLR9表达明显增加,可能与结肠的自身免疫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炎性肠疾病 自身免疫
下载PDF
对三硝基苯磺酸/乙醇与免疫复合物联合诱导的结肠炎动物模型免疫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8
9
作者 谭琰 邹开芳 +1 位作者 钱伟 黄珊珊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的: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角度证实免疫复合法制作IBD动物模型较之目前引起学者广泛关注的三硝基苯磺酸/乙醇诱导的结肠炎动物模型更符合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混合作用所致IBD的要求,证实此模型可能是一种更为理想的IBD动物模型,并... 目的: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角度证实免疫复合法制作IBD动物模型较之目前引起学者广泛关注的三硝基苯磺酸/乙醇诱导的结肠炎动物模型更符合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混合作用所致IBD的要求,证实此模型可能是一种更为理想的IBD动物模型,并有利于探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方法:SD大鼠168只,雌雄各半,分为①正常对照组42只;②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模型组42只;③免疫复合物组42只;④三硝基苯磺酸/乙醇与免疫复合物联合诱导的结肠炎动物模型组42只(以上每组雌雄各半)。分别于造模后1、2、3、4、6、9、12周末将大鼠处死(各组每周处死6只,雌雄各半)。观察各组外周血CD4+T细胞的变化,结肠组织CD4+T细胞表达,血清中IgG含量。结果:三硝基苯磺酸/乙醇与免疫复合物联合诱导的结肠炎动物模型组大鼠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含量均数为(44.8086±9.1830)%;结肠组织CD4+T细胞计数均数为179.8571±35.9546;血清中IgG含量均数为0.5360±0.1205皆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免疫机制的视角证实上述联合诱导的结肠炎动物模型是一种较理想的IBD动物模型,可作为研究IBD发病机制及评估药物疗效的有益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动物模型 CD4+T细胞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下载PDF
泰素诱导MKN-45胃癌细胞凋亡及对cyclinE、cyclinD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细元 邹开芳 +1 位作者 钱伟 侯晓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7-740,共4页
目的探讨泰素(紫杉醇注射液)对人胃癌细胞系MKN-45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及cyclinE、cyclinD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MKN-45细胞与不同浓度的泰素共同孵育,应用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FACS)、Annexin-Ⅴ标记等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在不同时... 目的探讨泰素(紫杉醇注射液)对人胃癌细胞系MKN-45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及cyclinE、cyclinD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MKN-45细胞与不同浓度的泰素共同孵育,应用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FACS)、Annexin-Ⅴ标记等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在不同时间点应用MT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泰素对MKN-45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响,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FACS)对泰素作用后的MKN-45细胞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及周期蛋白cyclinD1、cyclinE表达检测。结果不同浓度的泰素对人胃癌细胞系MKN-45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均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泰素使MKN-45细胞分裂阻滞于G2/M期;泰素作用MKN-45细胞24h后cyclinE表达下调,cyclinD1表达基本不变;应用Annexin-Ⅴ标记的方法检测发现泰素能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并出现凋亡后坏死。结论泰素能使胃癌细胞MKN-45坏死,发生细胞周期阻滞,还可诱导MKN-45细胞发生凋亡及周期蛋白cyclinE表达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胃癌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蛋白
下载PDF
内镜注射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诗 邹开芳 +1 位作者 侯晓华 易粹琼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53-54,共2页
目的 :评价内镜注射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的失败因素。方法 :对 132例有活动性出血或裸露血管的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进行内镜注射治疗 ,并从临床和内镜方面分析注射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结果 :内镜注射治疗的有效止血率为 83.3% (1... 目的 :评价内镜注射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的失败因素。方法 :对 132例有活动性出血或裸露血管的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进行内镜注射治疗 ,并从临床和内镜方面分析注射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结果 :内镜注射治疗的有效止血率为 83.3% (110 / 132 )。 2 2例 (16 .7% )患者注射治疗失败 ,其中 17例患者治疗后继续出血或再出血 ,5例因出血部位难接近而失败。内镜治疗失败与患者休克表现 ,低血红蛋白浓度 ,活动性出血 ,直径 >2cm溃疡及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溃疡等因素明显相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内镜注射治疗 失败因素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对小鼠实验性结肠炎Th17/Treg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静 付妤 +3 位作者 邹开芳 姬娟娟 杨建美 钱伟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1118-1121,共4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肠道Th17/Treg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甲素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模型组、雷公藤甲素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用TNBS诱导小鼠结肠炎...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肠道Th17/Treg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甲素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模型组、雷公藤甲素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用TNBS诱导小鼠结肠炎模型,造模后,雷公藤甲素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35μg.kg-1.d-1、70μg.kg-1.d-1雷公藤甲素,模型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用50%乙醇溶液灌肠后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周后处死各组小鼠,评估各组小鼠结肠组织的大体和组织学评分,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肠组织IL-17、RORC和Foxp3 mRNA表达水平。结果雷公藤甲素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小鼠结肠组织大体和组织学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肠组织IL-17、RORC 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Foxp3 mRNA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雷公藤甲素低剂量、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可能通过下调RORC表达抑制Th17细胞分化、IL-17产生,上调Foxp3促进Treg细胞形成,从而调节结肠炎小鼠Th17/Treg平衡,抑制肠道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雷公藤甲素 TH17细胞 白细胞介素-17
下载PDF
三硝基苯磺酸/乙醇与免疫复合物联合诱导的结肠炎动物模型 被引量:9
13
作者 谭琰 邹开芳 钱伟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建立三硝基苯磺酸/乙醇与免疫复合物联合诱导的结肠炎动物模型,探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方法SD大鼠168只,雌雄各半,分为:①正常对照组42只,②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模型组42只,③免疫复合物组42只,④三硝基苯磺酸/乙醇与免疫复合物... 目的建立三硝基苯磺酸/乙醇与免疫复合物联合诱导的结肠炎动物模型,探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方法SD大鼠168只,雌雄各半,分为:①正常对照组42只,②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模型组42只,③免疫复合物组42只,④三硝基苯磺酸/乙醇与免疫复合物联合诱导的结肠炎动物模型组42只(以上每组雌雄各半)。分别于造模后1、2、3、4、6、9、12周末将大鼠处死(每组每周处死6只)。观察各组结肠大体形态和组织学改变,并检测肠黏膜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大便潜血实验。结果三硝基苯磺酸/乙醇与免疫复合物联合诱导的结肠炎动物模型组大鼠大体形态损伤评分均数为5·8571±0·8431;组织学损伤评分均数为4·8571±0·3542;MPO均数为3·8588±0·8625;OBT积分均数为4·1429±0·6010皆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述联合诱导的结肠炎动物模型是一种较理想的IBD动物模型,可作为研究IBD发病机制及评估药物疗效的有益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硝基苯磺酸(TNBS) 免疫复和物(抗原乳化剂) Sprague—Dawley大鼠 结肠炎
下载PDF
重组肠三叶因子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NO表达、MDA和SOD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天 邹开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3-405,共3页
目的:研究重组肠三叶因子(rhITF)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NO (一氧化氮)、MDA(丙二醛)、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方法:乙酸致结肠炎的大鼠给予rhITF灌肠后,肉眼及光镜下观察黏膜损伤程度及组织学变化,并检测结肠黏膜中iNOS mRNA和NO的表... 目的:研究重组肠三叶因子(rhITF)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NO (一氧化氮)、MDA(丙二醛)、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方法:乙酸致结肠炎的大鼠给予rhITF灌肠后,肉眼及光镜下观察黏膜损伤程度及组织学变化,并检测结肠黏膜中iNOS mRNA和NO的表达及MDA、SOD活性. 结果:rhITF组的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较模型组低(1. 22±0.67 vs 2.11±0.60,P<0.05),rhITF组iNOS mRNA 较正常组和模型组表达增加,NO含量分别为(10.32±1.95) μmol/g、(5.31±1.31)μmol/g、(1.03±0.40)μmol/g,rhITF 组与正常组和模型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hITF 组、模型组和正常组MDA含量分别为(10.82±2.19)nmol/ mg、(12.75±0.76)nmol/mg、(8.06±0.76)nmol/mg,SOD含量分别为(506.43±54.01)nkat/mg、(496.93±9.34)nkat/mg、(680.97 ±35.51)nkat/mg,rhITF组与模型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rhITF能减轻肠黏膜炎症反应,可能与iNOS和NO 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肠三叶因子 实验性结肠炎 正常 NOS 表达 MDA 结论 途径 意义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与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胜 邹开芳 《胃肠病学》 2007年第3期182-184,共3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目前多认为与感染、免疫、遗传等因素相关。传统上以氨基水杨酸(ASA)制剂、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但存在易复发、不良反应较多等问题。近年有...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目前多认为与感染、免疫、遗传等因素相关。传统上以氨基水杨酸(ASA)制剂、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但存在易复发、不良反应较多等问题。近年有关微生态制剂在维持UC缓解、防止复发等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微生态制剂亦被认为是UC传统疗法的有益补充。为此,本文对微生态制剂与UC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溃疡性结肠炎 免疫抑制剂 防止复发 氨基水杨酸 糖皮质激素 肠道炎症 非特异性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肠黏膜组织内淋巴细胞激活和效应应答 被引量:5
16
作者 任宏宇 邹开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8期3178-3180,共3页
肠黏膜淋巴细胞的异常激活,导致对正常肠黏膜组织的损伤免疫应答,是炎症性肠病(IBD)发生的关键病理特征.在IBD肠道黏膜免疫反应中,固有层成为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场所,上皮内淋巴细胞和固有层淋巴细胞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泌淋巴细胞因... 肠黏膜淋巴细胞的异常激活,导致对正常肠黏膜组织的损伤免疫应答,是炎症性肠病(IBD)发生的关键病理特征.在IBD肠道黏膜免疫反应中,固有层成为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场所,上皮内淋巴细胞和固有层淋巴细胞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泌淋巴细胞因子和产生免疫球蛋白.针对不同抗原,B、T淋巴细胞的激活和效应应答各异,B淋巴细胞产生多种损伤性抗体,T淋巴细胞有Th1和Th17淋巴细胞的过度反应、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缺陷等,本文在此进行了相关的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淋巴细胞 效应应答
下载PDF
滤泡辅助T细胞在免疫复合物联合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发病中的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建美 付妤 +2 位作者 邹开芳 刘晓晶 门路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452-3458,共7页
目的:探讨滤泡辅助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Tfh)在免疫复合物联合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发病中的变化.方法:12只♂BALB/c小鼠(6-8周龄)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与对照组各6只.模型组分... 目的:探讨滤泡辅助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Tfh)在免疫复合物联合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发病中的变化.方法:12只♂BALB/c小鼠(6-8周龄)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与对照组各6只.模型组分别于第0、7、14、21天给予免疫复合物皮下及腹腔注射,第28天给予TNBS灌肠诱导结肠炎模型;对照组同时间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及50%乙醇灌肠.每日记录小鼠体质量变化,于第42天处死小鼠,结肠组织HE染色评价肠道炎症;测定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力;分离脾脏淋巴细胞,测定Tfh细胞及浆细胞的比例;测定外周血清IgG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组织Bcl-6及白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mRNA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结肠炎小鼠模型,模型组小鼠肠道MPO活力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小鼠脾脏Tfh细胞数量和浆细胞数量分别为1.550%±0.414%和0.780%±0.360%,较对照组(1.000%±0.108%,0.300%±0.063%)都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外周血清IgG含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模型组肠道组织Bcl-6和IL-21 mRNA的表达上调,分别是对照组表达量(1.00±0.00)的3.87倍和18.40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fh细胞在免疫复合物联合TNB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体内显著上调,他在结肠炎发病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免疫复合物 滤泡辅助T细胞 浆细胞 IGG
下载PDF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炎症性肠病 被引量:3
18
作者 丁炎波 邹开芳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44-46,共3页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一类慢性反复发作的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免疫反应异常是其重要特点。趋化因子是炎症反应中白细胞募集的最重要的调节因子,很多趋化因子参与IBD...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一类慢性反复发作的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免疫反应异常是其重要特点。趋化因子是炎症反应中白细胞募集的最重要的调节因子,很多趋化因子参与IBD的发病。此文就近年来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受体 炎症性肠病
下载PDF
神经肽与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炎波 邹开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203-205,共3页
关键词 神经肽 溃疡性结肠炎 肽类激素 胃肠疾病
下载PDF
B超引导下穿刺灌洗治疗脾脓肿1例
20
作者 朱良如 许军英 +1 位作者 邹开芳 侯晓华 《胃肠病学》 2004年第6期376-376,共1页
关键词 体温 灌洗治疗 脾脓肿 入院前 穿刺 B超引导 患者 持续性 下降 诱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