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腰椎滑脱治疗中一些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82
1
作者 邹德威 欧阳甲 +3 位作者 阮狄克 李佛保 郑召民 张佐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10,共4页
腰痛是骨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疼痛原因复杂,治疗常有困难,疗效时有不佳。对伴有腰椎退行性滑脱的腰痛患者的治疗存在是否都需要手术?哪些患者需要手术?哪些不需要手术?若需要手术,应做何种手术?整复、固定、减压、融合?静态影像有轻... 腰痛是骨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疼痛原因复杂,治疗常有困难,疗效时有不佳。对伴有腰椎退行性滑脱的腰痛患者的治疗存在是否都需要手术?哪些患者需要手术?哪些不需要手术?若需要手术,应做何种手术?整复、固定、减压、融合?静态影像有轻度滑移是否一定就是不稳?若需要减压,是否常规做椎板切除?若需要融合,应采用何种融合方式?是否一定要内固定?何时应用内固定……等诸多问题。本期邀请了国内部分老、中、轻专家,对上述问题作了精辟讨论,供同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腰椎滑脱 腰椎退行性滑脱 疼痛原因 椎板切除 融合方式 内固定 手术 腰痛 患者
下载PDF
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治疗的远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42
2
作者 邹德威 海涌 +7 位作者 马华松 周雪峰 邵水霖 白克文 章纯光 陈志明 牛军 高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报告 5 6 9例脊柱侧凸患者矫形手术治疗的远期随访结果 ,比较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85年~ 2 0 0 0年收治的 5 6 9例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各种术式矫形手术的治疗效果及 5年以上随访结果。结果 :5 6 9例... 目的 :报告 5 6 9例脊柱侧凸患者矫形手术治疗的远期随访结果 ,比较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85年~ 2 0 0 0年收治的 5 6 9例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各种术式矫形手术的治疗效果及 5年以上随访结果。结果 :5 6 9例患者分别采用Harrington术式、Luque术式、Harrington加Luque术式、Ziekle术式、Harrington加Wisconsin棘突钢丝等传统术式和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三维旋转矫正系统术式 ,传统术式各组平均矫正率为 30 % ,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中华长城术式组平均矫正率 82 % ,与传统术式相比明显提高 (P <0 0 0 1) ,5年以上随访矫正丢失小于 7%。结论 :适时手术器械矫形固定融合是目前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胸椎 椎弓根螺钉 三维矫正 手术疗法 随访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不同术式长期随访结果比较 被引量:54
3
作者 邹德威 谭荣 +6 位作者 马华松 周雪峰 邵水霖 海涌 白克文 陈晓明 陈志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了解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不同术式的远期疗效,探讨影响颈椎前路手术疗效的技术因素。方法:1985年8月~1992年12月,共收治各类颈椎疾病患者856例,其中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632例。单节段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176例,多节段61例;单... 目的:了解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不同术式的远期疗效,探讨影响颈椎前路手术疗效的技术因素。方法:1985年8月~1992年12月,共收治各类颈椎疾病患者856例,其中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632例。单节段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176例,多节段61例;单椎体切除两间隙减压植骨加钢板内固定128例,两个以上椎体切除减压植骨加钢板内固定37例;单节段椎间隙减压加椎间植骨融合器181例,多节段49例。随访2 ̄18年,平均5.2。年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各术式疗效及融合率进行字2检验。结果各术式疗效及融合率无显著:性差异(字2检验P>0.05)。结论:颈椎病前路手术提高疗效的关键操作是彻底减压,因此不应走入依靠几种内固定及新材料就可提高疗效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前路减压 融合
下载PDF
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 被引量:25
4
作者 邹德威 吴继功 +7 位作者 马华松 周雪峰 谭荣 刘玉曾 张乐乐 陈晓明 鲍磊 张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91-195,共5页
目的:探讨合并有半椎体畸形的脊柱侧后凸患者的手术矫正策略和方法,并对手术矫正效果进行评估。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共收治合并半椎体畸形的脊柱侧后凸患者25例,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12.2岁。侧凸Cobb角平均84.6°(28°... 目的:探讨合并有半椎体畸形的脊柱侧后凸患者的手术矫正策略和方法,并对手术矫正效果进行评估。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共收治合并半椎体畸形的脊柱侧后凸患者25例,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12.2岁。侧凸Cobb角平均84.6°(28°~150°),后凸平均68°(47°~125°)。切除的半椎体最高T3,最低S1。对合并有前凸、半椎体凸向腹侧的2例患者采用前路半椎体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对于单纯的半椎体、代偿弯无结构性弯曲的9例患者行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于半椎体同时合并结构性代偿弯、Risser征大于Ⅱ级的11例患者行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长节段矫形代偿弯固定融合术;对于有半椎体畸形同时代偿弯为结构性弯曲、Risser征小于Ⅱ级未发育成熟的3例患儿行后路半椎体切除固定,在代偿弯性结构性弯则用带有可以调节的"生长阀"固定。结果:手术时间3.5~6.5h,平均4.5h;术中出血300~2100ml,平均850ml。术后出现单侧下肢麻木者1例,1周后完全缓解,无其他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侧凸平均38.3°(24°~58°),矫正率53.7%;术后后凸平均25.3°(13°~38°),矫正率61.5%。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未发现假关节形成,后凸和侧凸无明显丢失。结论:半椎体切除和采取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可以起到很好的矫正效果。虽然存在一定的神经损害的风险,但是术前充分的评估、缜密的手术设计和术中精确的操作可避免神经损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凸 半椎体切除 脊柱后凸 内固定
下载PDF
下腰椎手术失败原因分析及再手术治疗 被引量:21
5
作者 邹德威 谭荣 +2 位作者 马华松 周雪峰 张瑞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9期524-527,共4页
目的:探讨下腰椎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及再手术的可能性。方法:42例因各种下腰椎退行性变疾患手术治疗后失败的患者,包括椎间盘突出症15例,单节段退变性神经根管狭窄症16例,腰椎滑脱症9例,多节段退行性神经根管狭窄症2例。其中34例为1次... 目的:探讨下腰椎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及再手术的可能性。方法:42例因各种下腰椎退行性变疾患手术治疗后失败的患者,包括椎间盘突出症15例,单节段退变性神经根管狭窄症16例,腰椎滑脱症9例,多节段退行性神经根管狭窄症2例。其中34例为1次手术失败,5例为2次手术失败,2例为3次手术失败,1例为5次手术失败。经术前仔细影像学及临床周密检查,均再次手术,主要采用根管减压、侧后方腰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手术失败原因可归结为定性定位错误、解剖不清、螺钉误置以及单纯依靠内固定而忽视融合等。经再次手术治疗后临床疗效优29例,良10例,可2例,1例根性瘫痪。42例患者下腰椎均重获正常解剖序列,滑脱患者全部获得满意解剖复位,随访半年以上均获得椎间融合。结论:下腰椎手术失败后,应认真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再次行手术治疗,可使患者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再手术 根管减压 椎间植骨 融合 内固定
下载PDF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早期观察 被引量:19
6
作者 邹德威 谭荣 +4 位作者 张瑞娟 马华松 周雪峰 邵水霖 白克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1月起,对20例单节段或多节段以颈椎间盘退变为主的颈椎病患者进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男12例,女8例,年龄38 ̄55岁,平均47岁;其中单节段置换14例,两个节段及以上... 目的:探讨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1月起,对20例单节段或多节段以颈椎间盘退变为主的颈椎病患者进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男12例,女8例,年龄38 ̄55岁,平均47岁;其中单节段置换14例,两个节段及以上(含两个)置换6例,共28个节段;术后随访6个月至1.5年,对术后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进行JOA评分,对颈椎曲度、人工颈椎间盘及相邻节段的高度、人工颈椎间盘的活动度以及人工颈椎间盘与椎间隙终板界面间的稳定性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均获得满意改善,影像学随访消失的生理弯曲、后凸畸形均获得满意纠正。置换间隙高度与上下相邻间隙高度相等,颈椎过伸过屈位时置换间隙前高后高变化与相邻椎间隙一致,人工间盘与上下终板间紧密贴合,无透光区、无位移,随访中人工间盘活动度良好,无失稳及脱位发生。结论:颈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操作简单,在减压的同时可重建椎间隙高度及生理弯曲,恢复椎间活动度,早期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疾患 人工颈椎间盘 置换
下载PDF
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间盘退变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邹德威 谭荣 +3 位作者 张瑞娟 马华松 肖少雄 海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76-377,共2页
关键词 椎间融合器 聚醚醚酮 颈椎间盘退变 初步探讨 治疗 椎间盘切除 颈椎病患者 2004年 2001年 效果满意
下载PDF
腰椎双侧人工小关节置换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3
8
作者 邹德威 谭荣 +6 位作者 马华松 周建伟 吴继功 周雪峰 邵水霖 陈阳 邵燕翔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67-471,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双侧人工小关节置换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6例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双侧人工腰椎小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手术节段的运动保留情况,并对腰腿痛和腰椎功能分别进行VAS评分和Os... 目的:探讨腰椎双侧人工小关节置换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6例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双侧人工腰椎小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手术节段的运动保留情况,并对腰腿痛和腰椎功能分别进行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术后下肢放射痛症状全部消失,腰痛缓解。随访12~15个月,平均14个月,VAS评分自术前平均7.8±1.7分降至术后1年时的1.8±1.5分;ODI自术前(66±11.5)%降至术后1年时的(18±8.0)%;手术节段前屈后伸角度术前为9.3°±1.8°,术后1年为6.3°±1.2°。随访期间人工关节假体无松动、移位、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腰椎小关节置换可以重建脊柱的稳定,不干扰前方结构,可部分保留节段运动,早期临床效果满意,但远期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小关节置换 疗效 早期
下载PDF
脊柱骨折后路短节段AF内固定技术 被引量:95
9
作者 邹德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8-120,共3页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外科手术 治疗 内固定术
下载PDF
微创单通道多节段间接减压侧方椎间融合术(XLIF)治疗成人根性疼痛性腰椎退变性侧凸的早期临床报告 被引量:5
10
作者 邹德威 邵燕翔 +2 位作者 靳江波 李光弟 Thomas Rally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3年第S1期44-47,共4页
目的目的:评估微创单通道多节段间接减压融合手术(XLIF)治疗成人根性疼痛症状性下腰退变侧凸畸形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9月采用XLIF治疗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症状性下腰退变合并侧凸8例,男3例,女5例,年龄62~85... 目的目的:评估微创单通道多节段间接减压融合手术(XLIF)治疗成人根性疼痛症状性下腰退变侧凸畸形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9月采用XLIF治疗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症状性下腰退变合并侧凸8例,男3例,女5例,年龄62~85岁,分别涉及L2-3,L3-4,L4-5节段,Cobb角38°~59°。另1例女性16岁,特发性脊柱侧凸,主弯腰段,Cobb角45°,顶椎L3。结果结果:手术时间45~120 min,平均失血50 ml。所有患者均未输血,均于术后次日下地活动。无神经功能恶化。腰痛VAS评分由术前(7.34±2.02)分改善至术后(2.87±1.45)分,腿痛VAS评分由术前(8.02±1.61)分改善至术后(2.92±1.53)分,JOA评分由术前7.27±5.17改善至术后12.79±7.82,ODI评分由术前30.55±11.30改善至19.98±14.0。结论结论:初步验证了XLI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侧路椎间融合 间接减压 退行性侧凸
下载PDF
脊柱疾病诊治技术最新进展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10
11
作者 邹德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1期1136-1136,共1页
关键词 脊柱疾病 诊断 治疗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什么是内窥镜下椎间盘手术? 被引量:9
12
作者 邹德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内窥镜 椎间盘手术 手术器械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引领—人文化医院管理理念 被引量:3
13
作者 邹德威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6年第5期458-460,共3页
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党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 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党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以及健康的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适应了时代发展进步的客观需要,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统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人文理念 医院管理
下载PDF
突出特色 着眼长远 促全军脊柱外科中心科学发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邹德威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0年第2期104-106,共3页
本文通过回顾总结全军脊柱外科中心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探讨中心发展的规律和机制,并分析和确定了全军脊柱外科中心今后建设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全军脊柱外科中心 学科建设
下载PDF
脊柱疾病诊治技术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5
作者 邹德威 《引进国外医药技术与设备》 1999年第10期32-35,共4页
脊柱脊髓损伤、椎间盘突出、退行性变等引起的下腰痛以及侧弯后凸畸形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长期以来均未很好解决。本世纪后期,骨科有了极大的发展,脊柱外科作为一个重要分支,在矫形内固定技术、高新技术设备及微创手术方面的发展非... 脊柱脊髓损伤、椎间盘突出、退行性变等引起的下腰痛以及侧弯后凸畸形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长期以来均未很好解决。本世纪后期,骨科有了极大的发展,脊柱外科作为一个重要分支,在矫形内固定技术、高新技术设备及微创手术方面的发展非常迅速,成功地解决了过去难以解决的许多问题,已在现代骨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病 内植物 设备 微创手术
下载PDF
人工椎间盘时代到来了吗?
16
作者 邹德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65-165,共1页
在过去30年针对脊柱下腰椎退行性变所进行的融合手术的基础上,近年来,基于脊柱是由微动关节将多个椎体连接而成的柱状体的功能结构,兴起了人工椎间盘置换的手术,并相继发展了机械椎间关节取代椎间盘和弹性材料制成人工髓核置于纤维环内... 在过去30年针对脊柱下腰椎退行性变所进行的融合手术的基础上,近年来,基于脊柱是由微动关节将多个椎体连接而成的柱状体的功能结构,兴起了人工椎间盘置换的手术,并相继发展了机械椎间关节取代椎间盘和弹性材料制成人工髓核置于纤维环内取代髓核的术式.如Link公司提供的人工椎间盘及由R.Schonmayr首先报告的由条状弹性材料制成的组合人工髓核PDN(prosthetic disc nucleus).就像人工关节30年前的情形,在退行性关节病变的治疗领域中,由关节融合术发展到了以人工关节重建关节功能的时代,如果说在30年前人工全髋全膝置换还是人们顾虑重重的手术的话,那么今天,其确实的效果及大量病例长期随访的结果,已使人工关节置换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接受.随着人们医学实践的不断深入,各种新技术总是要不断发展的,但在脊柱外科领域,脊柱作为由多个椎间微动关节将若干个椎体连接而成的柱状体,除了其对身体的支撑功能以外,还是神经系统的保护结构,其情形相对于肢体一个大关节来讲要复杂得多.以腰椎为例,下腰椎退行性变所带来的病理变化结果,不仅仅是椎间微动关节的功能减少或丧失,由于骨质增生、韧带钙化等变化,还常常对神经产生占位和压迫,从而带来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同时退行性变随时间推移有不同的阶段,其生物力学内环境也不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椎间盘 脊柱退行性变 椎间盘置换术 PDN人工髓核
下载PDF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 被引量:32
17
作者 海涌 陈志明 +3 位作者 彭军 吴继功 马华松 邹德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450-1452,共3页
[目的]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本组4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接受经皮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其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56~85岁,平均68.2岁.本组共61个椎体骨折,其... [目的]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本组4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接受经皮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其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56~85岁,平均68.2岁.本组共61个椎体骨折,其中单椎体26例,两椎体骨折11例,三椎体骨折4例,四椎体骨折2例.椎体骨折部位T7~L5.术后对患者的疼痛、日常功能以及影像学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a以上,平均18.8个月(12~36个月).平均VAS评分由术前8.6到术后2.3和最终随访2.7(P<0.001),Oswestry评分由术前55到术后30和最终随访35(P<0.01).手术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由术前的12.20 mm到术后的25.38mm和最终随访26.36 mm.脊柱矢状位后凸畸形改善平均9.9°(4.3~22°),随访丢失平均1.6°(0.8~1.7°).4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最终随访时有3例患者发生3个临近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恢复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的高度、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病人的功能,明显减少骨水泥的渗漏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微创后凸成形术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脊柱压缩骨折 治疗方法 骨质疏松性骨折 影像学结果 VAS评分 椎体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19
18
作者 海涌 谭荣 +4 位作者 邵水霖 陈晓明 马华松 邹德威 高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4期1680-1683,共4页
目的 :比较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手术中是否使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以及影像学结果。方法 :本组病人都采用Cloward技术植入了自体髂骨 ,其中 13例进行了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另 2 1例未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两组病人的临床和影... 目的 :比较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手术中是否使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以及影像学结果。方法 :本组病人都采用Cloward技术植入了自体髂骨 ,其中 13例进行了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另 2 1例未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两组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固定组 77%的病人获得优良疗效 ,非固定组为 81%。固定组的融合率为 76.9% ,非固定组 80 .9%。两组中均未发现有植骨块的塌陷。固定组椎间隙高度平均减少了 15 .3 %。非固定组椎间隙高度平均减少了 18.4%。两组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没有统计学上的明显差异。结论 :正确的手术 ,同时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髂骨骨块 ,可以承受正常生理载负荷 ,也可以达到很高的融合率。椎弓根系统螺丝钉内固定不必作为PLIF手术的常规以减少植骨块的下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 手术 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PLIF 生物力学 影像学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的CT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6
19
作者 海涌 邹德威 +5 位作者 马华松 王宗烨 白克文 邵水霖 彭军 高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79-282,共4页
目的:测量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的有关数据,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3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CT扫描片上测量胸椎椎弓根的宽度、深度、角度、椎体旋转角度等数据,根据所得数据选定置入螺钉的直径、长度,确定置入方向和... 目的:测量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的有关数据,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3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CT扫描片上测量胸椎椎弓根的宽度、深度、角度、椎体旋转角度等数据,根据所得数据选定置入螺钉的直径、长度,确定置入方向和深度。术后对置入螺钉的胸椎椎弓根节段行CT扫描,判断置钉位置。结果:CT测量的各项数据显示胸椎椎弓根适合椎弓根螺钉的置入。以此为依据术中置入胸椎弓根螺钉共245枚,228枚(93%)置入无误,6枚穿破椎弓根外壁,9枚穿破椎弓根下壁,2枚穿破椎弓根内壁,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术前CT扫描测量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胸椎椎弓根的有关数据可为选择适当长度和直径的螺钉并将其准确置入胸椎椎弓根内提供参考,从而保证螺钉安全置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胸椎椎弓根 CT测量 畸形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 被引量:32
20
作者 海涌 陈晓明 +7 位作者 吴继功 邹德威 夏平 陈志明 刘玉增 姬勇 彭军 周立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评价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1998年1月 ̄2004年1月,对26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患者行手术治疗,男10例,女16例,年龄9 ̄37岁,平均17.4岁。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后凸14例,特发性脊柱侧后凸... 目的:评价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1998年1月 ̄2004年1月,对26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患者行手术治疗,男10例,女16例,年龄9 ̄37岁,平均17.4岁。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后凸14例,特发性脊柱侧后凸7例,脊柱侧凸术后翻修5例。术前侧凸Cobb角76° ̄151°,平均98°,后凸92° ̄153°,平均106°,躯干偏移2 ̄7.9cm,平均3.6cm。其中5例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神经症状,18例存在中、重度限制性呼吸功能障碍。所有患者均行后路一期经顶椎全脊椎截骨、经椎弓根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所有患者安全接受手术,手术时间3.5 ̄5.5h,平均4.2h,术中出血量920 ̄2100ml,平均1120ml。术后1周左右戴支具下地,5例术前神经损害者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无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侧凸Cobb角30° ̄79°,平均52.3°,矫正率61.1%;后凸42° ̄86°,平均52.3°,矫正率51.6%;躯干偏移0 ̄1.9cm,平均1.2cm,矫正率71%;身高增长6 ̄11.5cm,平均7.2cm。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1 ̄5.2年),1例术后9个月发现假关节及固定棒断裂,经过再次手术换棒、植骨后融合。末次随访时96%患者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结论: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形可安全实施,矫正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侧后凸 重度僵硬性 全脊椎截骨术 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