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马唑仑对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
1
作者 王泽坤 邹志进 +1 位作者 郭海燕 刘佳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6期94-100,共7页
目的:探讨苯磺酸瑞马唑仑对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麻醉诱导的镇静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择期行OPCABG的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A组)和瑞马唑仑组(B组),每组20例。全麻诱导时A组静... 目的:探讨苯磺酸瑞马唑仑对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麻醉诱导的镇静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择期行OPCABG的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A组)和瑞马唑仑组(B组),每组20例。全麻诱导时A组静脉推注丙泊酚1.5 mg/kg,B组静脉推注瑞马唑仑0.3 mg/kg,给药过程在30秒内完成,待脑电波双频指数(BIS) 60时,给予舒芬太尼0.8~1.0 ug/kg、顺式阿曲库铵0.3~0.5 mg/kg继续麻醉诱导,当肌肉松弛,进行气管插管。观察记录从麻醉诱导开始到BIS为60所需要的时间;记录给药前(T0)、BIS < 60时(T1)、插管前(T2)、插管后1分钟(T3)、手术开始(T4)、手术结束(T5)的BIS值、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心脏指数(CI)及每搏输出量指数(SVI);比较两组患者全麻诱导的镇静效果,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是否发生术中知晓,术后认知功能及术后躁动、谵妄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诱导后BIS < 60所需要的时间为59.40 ± 2.33 s,明显低于对照组67.10 ± 3.77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小,两组均无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瑞马唑仑OPCABG患者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影响更小,能更快地达到满意的麻醉深度,且无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可用于OPCABG的麻醉诱导,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OPCABG 丙泊酚 血流动力学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对胸腔镜患者术后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桂林 周静静 +3 位作者 杨峰云 刘娉婷 邹志进 赵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91-893,共3页
艾司氯胺酮是氯胺酮的右旋异构体即S镜像异构体,是非选择性、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药,对NMDA受体的亲和力更高[1]。相较于左旋异构体(R-氯胺酮)的抗抑郁作用[2],艾司氯胺酮表现出更强的镇静镇痛作用,具有代谢快、不良反应少的优点,而氯... 艾司氯胺酮是氯胺酮的右旋异构体即S镜像异构体,是非选择性、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药,对NMDA受体的亲和力更高[1]。相较于左旋异构体(R-氯胺酮)的抗抑郁作用[2],艾司氯胺酮表现出更强的镇静镇痛作用,具有代谢快、不良反应少的优点,而氯胺酮可能存在神经致幻性和交感神经兴奋等不良反应导致使用受限[3]。在髋关节置换术和脊柱侧弯矫形术中使用艾司氯胺酮显示了强大的优势[4-5],能够抑制术后急慢性疼痛和痛觉过敏[6],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和术后不良反应[7]。术后炎症反应对患者的预后和转归有直接影响,本研究观察了术中应用艾司氯胺酮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艾司氯胺酮在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兴奋 炎性因子 阿片类药物 胸腔镜手术 髋关节置换术 左旋异构体 右旋异构体 非竞争性
下载PDF
胰腺癌手术治疗的临床评估(附89例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洪建国 孙祺 +11 位作者 梁本甲 王英杰 马驰 邹志进 高超 王奔 赵传宗 贺兆斌 彭程 王家勇 牛卫博 牛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5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 :分析和总结胰腺癌的手术治疗经验,结合相关资料探讨胰腺癌可切除性的评估标准。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手术治疗胰腺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患者病程、临床症状和体征、肿瘤TSN分期和影像学检查等资料,随访... 目的 :分析和总结胰腺癌的手术治疗经验,结合相关资料探讨胰腺癌可切除性的评估标准。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手术治疗胰腺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患者病程、临床症状和体征、肿瘤TSN分期和影像学检查等资料,随访患者是否死亡及死亡时间、原因等数据,对胰腺癌的可切除性进行评估。结果:89例胰腺癌中,50例首发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和/或上腹部饱胀不适。25例为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和茶色尿等症状。肿瘤分期为Ⅰ、Ⅱ期和术前影像学检查中提示肿瘤未侵犯血管和无远处转移的患者切除率较高。结论:术前影像学检查及肿瘤TSN分期可用于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评估
下载PDF
去甲斑蝥素阻断αvβ6-ERK-ETS1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彭程 牛正川 +7 位作者 王奔 高会杰 牛卫博 贺兆斌 高超 邹志进 马驰 牛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4年第10期757-762,共6页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抑制结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分子机制,为中药抗癌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HT-29结肠癌细胞经NCTD处理后,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处理前后细胞表面上皮表型及间质表型标志物的变化情况;Weste...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抑制结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分子机制,为中药抗癌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HT-29结肠癌细胞经NCTD处理后,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处理前后细胞表面上皮表型及间质表型标志物的变化情况;Western Blotting分析常见调控细胞EMT过程信号传导通路中关键分子及其磷酸化状态的变化;转录因子活化技术观察核因子磷酸化状态的变化。结果: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经NCTD处理后,结肠癌细胞EMT过程受到抑制;流式细胞术证实肿瘤细胞整合素αvβ6表达降低,同时上皮表型标志物表达升高,间质表型标志分子表达减少;Western Blotting分析常见调控细胞EMT过程信号传导通路中仅有ERK及p-ERK表达水平降低,其他关键蛋白无明显变化;转录因子活化技术发现利用si RNA技术干扰整合素αvβ6后,ERK下游的核转录因子中仅有ETS-1磷酸化水平改变,Western Blotting分析证实经NCTD处理后出现与干扰αvβ6表达造成的一致性改变。结论:去甲斑蝥素通过阻断αvβ6-ERK-ETS1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从而发挥抗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斑蝥素 整合素ΑVΒ6 转录因子ETS-1 结肠肿瘤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镇痛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经腹全子宫全切术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邹志进 韩晓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10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镇痛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经腹全子宫全切术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1月于本院就诊并拟行经腹子宫全切术的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镇痛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经腹全子宫全切术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1月于本院就诊并拟行经腹子宫全切术的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TAPB,对照组患者予以舒芬太尼镇痛,研究组患者予以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镇痛,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及早期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2、4、6、12、24、48 h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48、72 h的QOR-15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室停留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镇痛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可有效减轻经腹全子宫全切术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早期恢复质量,效果良好,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腹全子宫全切术 右美托咪定 舒芬太尼 腹横肌平面阻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