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防控9年后贵州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肝损害情况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邹忠兰 王庆陵 +2 位作者 王祺 李成贵 张爱华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1163-1168,共6页
目的:追踪调查贵州雨樟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肝损害情况,分析综合防控9年后砷中毒患者肝生化指标随病情的改变情况。方法:以贵州雨樟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为调查点,按《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211—2001)确定362例砷暴露者,按皮肤损伤程度... 目的:追踪调查贵州雨樟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肝损害情况,分析综合防控9年后砷中毒患者肝生化指标随病情的改变情况。方法:以贵州雨樟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为调查点,按《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211—2001)确定362例砷暴露者,按皮肤损伤程度分为病区非病人组(n=81)和砷中毒组(n=281),砷中毒组再分为轻度砷中毒组(n=97)、中度砷中毒组(n=100)及重度砷中毒组(n=84);以相邻生活习惯和经济条件与病区人群相近的63名非砷暴露者居民为对照组,采用生物化学法检测调查对象清晨空腹血清中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胺转移酶(γ-GT)、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及A/G值,并计算其超标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区非病人组ALB含量显著降低(P <0. 05),砷中毒组ALB、TP含量和A/G显著降低(P <0. 05),TBA、ALP和γ-GT含量显著升高(P <0. 05);与病区非病人组比较,砷中毒组ALB、TP含量和A/G显著降低(P<0. 05),TBA和ALP含量显著升高(P <0. 05); PA、CHE、AST、ALT活性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相比,病区非病人组及轻、中、重度砷中毒组ALB含量显著降低(P <0. 05),轻、中、重度砷中毒组TP含量和A/G显著降低、TBA和ALP含量显著升高(P <0. 05),γ-GT在中、重度砷中毒组显著升高(P <0. 05);与病区非病人组比较,各砷中毒组ALB含量和A/G显著降低,TBA含量显著升高(P <0. 05),中、重度砷中毒组TP含量显著降低(P <0. 05),重度砷中毒组ALP含量显著升高(P <0. 05);病区非病人组血清TP、CHE、AST、ALT、ALP和γ-GT超标率高于对照组,砷中毒患者血清TP、ALB、A/G、ALP、TBA、γ-GT、PA和AST超标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防控9年后,贵州燃煤型砷中毒病区的非砷中毒病人肝功能有所好转,但砷中毒患者部分指标仍超过临床正常参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污染 砷中毒 肝损害 生化指标 综合防控 贵州
下载PDF
燃煤污染型砷中毒人群血清C反应蛋白和α-L-岩藻糖苷酶水平与砷致皮肤损害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大朋 邹忠兰 +6 位作者 张彤 胡昭宇 叶萍 张碧霞 刘桂成 黄晓欣 张爱华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1159-1162,共4页
目的:分析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不同程度皮肤损害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α-L-岩藻糖苷酶(AFU)水平及相关性。方法:符合《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 211-2001)及经临床复查确诊的392例砷中毒患者,根据皮肤损害程度分为轻度砷中毒组(n=1... 目的:分析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不同程度皮肤损害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α-L-岩藻糖苷酶(AFU)水平及相关性。方法:符合《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 211-2001)及经临床复查确诊的392例砷中毒患者,根据皮肤损害程度分为轻度砷中毒组(n=174)、中度砷中毒组(n=121)及重度砷中毒组(n=97),另选择离病区12 km以外无燃用高砷煤史、且生活方式相近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103);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受检者血清CRP水平,CPNP-α-Fucoside速率法检测受检者血清AFU水平,记录各组血清CRP、或AFU水平超标率;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砷中毒患者血清CRP与AFU的相关性。结果:血清CRP水平比较,中度砷中毒组、重度砷中毒组高于对照组及轻度砷中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血清AFU水平比较,重度砷中毒组高于对照组、轻度砷中毒组及中度砷中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各砷中毒组患者血清CRP、AFU超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两项指标的超标率随着砷中毒皮肤病变的加重呈逐渐升高趋势;中度砷中毒组、重度砷中毒组患者血清CRP超标率高于轻度砷中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砷中毒病区人群血清CRP水平与AFU水平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 210,P <0. 05)。结论:燃煤砷暴露可导致人群血清CRP和AFU水平升高,其升高与砷致皮肤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污染 砷中毒 C反应蛋白 Α-L-岩藻糖苷酶 皮肤损害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贵州兴仁某镇燃煤型砷中毒病区呼吸系统疾病年门诊人次的现况 被引量:3
3
作者 阮璇 王文娟 +6 位作者 田宇 邹忠兰 杨敬源 孙宝飞 魏绍峰 王大朋 张爱华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1172-1175,1186,共5页
目的:了解贵州兴仁某镇燃煤砷暴露对呼吸系统疾病年门诊人次的影响,初步探讨和分析砷中毒病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现况。方法:收集2018年贵州黔西南州兴仁某镇中心卫生院呼吸系统疾病每日门诊资料,根据《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划分标准》(WS277-... 目的:了解贵州兴仁某镇燃煤砷暴露对呼吸系统疾病年门诊人次的影响,初步探讨和分析砷中毒病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现况。方法:收集2018年贵州黔西南州兴仁某镇中心卫生院呼吸系统疾病每日门诊资料,根据《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划分标准》(WS277-2007)将患者分为砷中毒组(5个砷中毒病区村)和非砷暴露组(6个非砷暴露村),按年龄、性别比较2组患者因呼吸系统疾病的门诊就诊人次数及发病人数,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砷中毒组患者因呼吸系统疾患就诊人次构成比高于非砷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8,P<0.001);按年龄分层,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及70~85岁年龄组砷中毒组患者因呼吸系统疾患就诊人次构成比均高于非砷暴露组(P<0.001);按性别分层,砷中毒组男性和女性患者因呼吸系统疾患就诊人次构成比均高于非砷暴露组(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砷中毒组患者因呼吸系统疾病就诊人次构成比增高的风险是非砷暴露组的1.26倍(OR=1.26,95%CI为1.18~1.35)。结论:砷暴露可增加患者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上升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呼吸系统 年龄组 门诊人次 性别
下载PDF
浅谈“移轴”公式和“移图”公式的教学
4
作者 邹忠兰 《职业教育研究》 2004年第4期35-35,共1页
在中学数学中,“移图”公式与“移轴”公式两者容易混淆,运用公式解题容易出错。要区分开两者,必须从对照识记公式、剖析两者异同、熟练运用公式三方面入手。
关键词 中学 数学教学 “移轴”公式 “移图”公式
下载PDF
辅助性T细胞-17与调节性T细胞浸润在砷致大鼠肝脏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凯 张爱华 +4 位作者 董令 王大朋 刘永莲 邹忠兰 王庆陵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36-540,共5页
目的了解砷暴露后大鼠肝脏中辅助性T细胞-17(Thelper17,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浸润情况,探讨Th17与Treg细胞浸润在砷致大鼠肝脏免疫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初断乳Wistar大鼠32只,雌雄各半,按体质量... 目的了解砷暴露后大鼠肝脏中辅助性T细胞-17(Thelper17,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浸润情况,探讨Th17与Treg细胞浸润在砷致大鼠肝脏免疫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初断乳Wistar大鼠32只,雌雄各半,按体质量(80~1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中、高砷剂量组,每组8只。对照组给予去离子水灌胃,染砷各组按体质量用2.00g/L的亚砷酸钠(NaAsO2)水溶液进行灌胃,灌胃量依次为1.25、2.50、5.00ml/kg,每周6d,染砷时间持续4个月。4个月后处死大鼠,取大鼠肝脏组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肝砷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脏组织白细胞介素(IL)-17A(Th17细胞分泌的炎性因子)、叉头翼状螺旋因子3(Foxp3,Treg细胞的谱系特异性转录因子)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低、中、高砷剂量组肝砷含量[中位数(四分位数):63.83(52.79—80.26)、59.16(51.38—76.58)、79.26(69.59~107.44)μg/g]高于对照组[2.86(1.76—3.56)μg/g,P均〈0.05],且高砷剂量组高于中砷剂量组(P〈0.05)。(2)随大鼠染砷剂量的增加,肝脏组织中炎细胞数增加,高砷剂量组大鼠肝脏组织呈现空泡样变,部分区域有点状坏死等病理改变。③与对照组,低、中砷剂量组比较(0.001±0.001、0.010±0.020、0.030±0.080)。高砷剂量组IL-17A蛋白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0.220±0.130)均显著增高(P均〈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776,P〈0.05);低、中、高砷剂量组Foxp3蛋白表达量(0.270±0.050、0.330±0.040、0.320±0.070)高于对照组(0.070±0.0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990,P〈0.05)。④大鼠肝砷含量与肝脏组织中IL-17A、Foxp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8、0.81,P均〈0.05)。结论砷可致大鼠肝脏组织砷负荷含量增加,引发肝脏出现Th17和Treg细胞浸润,机体免疫状态的改变,提示Th17和Treg细胞在砷致免疫损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免疫抑制
原文传递
肝生化指标在燃煤型砷中毒中诊断价值ROC曲线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邹忠兰 张爱华 +5 位作者 杨敬源 李军 胡昭宇 唐旭东 刘起展 黄晓欣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61-865,共5页
目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探讨肝生化指标在燃煤型砷中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4年1月以贵州省兴仁县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为调查点,采用生物化学法检测调查对象肝生化指标。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砷中毒组血... 目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探讨肝生化指标在燃煤型砷中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4年1月以贵州省兴仁县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为调查点,采用生物化学法检测调查对象肝生化指标。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砷中毒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和白球比(A/G)均低于对照组(P<0.01),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总胆汁酸(TB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砷中毒组血清谷氨酰胺转移酶(γ-GT)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比较,轻度组ALB、A/G、TBA、TP、ALP的AUC分别为0.79、0.71、0.64、0.63、0.60(P<0.05);敏感度A/G>ALP>ALB>TBA>TP;中度组ALB、TBA、A/G、TP、ALP、γ-GT的AUC值分别为0.86、0.81、0.76、0.67、0.61、0.59(P<0.05),TBA>ALB>A/G>ALP>TP>γ-GT。重度组ALB、TBA、A/G、TP、ALP、γ-GT的AUC值分别为0.89、0.87、0.79、0.72、0.67、0.63(P<0.01),TBA>A/G>ALB>TP>ALP>γ-GT。结论 ALB、TBA含量和A/G有助于砷中毒的早期诊断及分度诊断;TP、ALP、γ-GT可作为砷中毒辅助诊断和分度诊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肝损伤 生化指标 ROC曲线
原文传递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砷暴露大鼠肝脏中的表达差异及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董令 张爱华 +4 位作者 朱凯 王大朋 刘永莲 邹忠兰 王庆陵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6-101,共6页
目的观察砷暴露大鼠肝脏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Treg)的表达变化,探讨砷致肝损害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选取健康Wistar大鼠32只,按体质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中、高砷剂量组,每组8只。对... 目的观察砷暴露大鼠肝脏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Treg)的表达变化,探讨砷致肝损害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选取健康Wistar大鼠32只,按体质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中、高砷剂量组,每组8只。对照组给予去离子水灌胃,染砷各组按体质量用2.00∥L的亚砷酸钠(NaAsO:)水溶液进行灌胃,依次为1.25、2.50、5.00ml/kg,每周6d,染砷时间为4个月。实验终期收集各组大鼠肝脏组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肝砷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内Treg细胞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肝匀浆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131(TGF-131)、Ib6、IL-17、IL-2的表达。结果低、中、高砷剂量组肝砷含量[中位数(四分位数):638.30(527.91~802.58)、591.64(513.82~723.16)、792.55(695.93-1074.41)μg/g]较对照组[28.57(17.64~35.64)μg/g]增高(P均〈0.05),且高砷剂量组高于中砷剂量组(P〈0.05)。中、高砷剂量组大鼠肝脏Treg阳性细胞面数密度[(2.25±0.50)、(4.00±2.16)个/cm2]高于对照组[(O.60±0.54)个/cm2,P均〈0.05],且高砷剂量组高于低砷剂量组[(1.50±0.58)个/cm2,P〈0。05]。低、中、高砷剂量组大鼠肝脏IL.10表达[(5.58±1.70)、(6。78±1.09)、(7.18±0.53)μg/L]高于对照组[(2.32±0.83)μg/L,P均〈0.05],且高砷剂量组高于低砷剂量组(P〈0.05);高砷剂量组TGF-131表达[(9.06±3.60)μg/L]高于对照组[(1.46±0.65)μg/L,P〈0.05];高砷剂量组炎性细胞因子IL-6表达[(5.03±1.39)μg/L]高于对照组[(2.33±0.66)μg/L,P〈0,05]和低砷剂量组[(2.46±1.71)μg/L,P〈0.05];而对照组,低、中、高砷剂量组肝脏内IL-17表达[(4.87±1.64)、(7.50±2.74)、(6.21±1.47)、(7.23±2.68)μg/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29,P〉0.05);高砷剂量组肝脏IL-2表达[(9.93±2.65)μg/L]低于对照组[(16.30±3.98)μg/L,P〈0.05]。肝砷含量与肝脏IL.10、TGF-131、IL.17、IL-6表达呈正相关(rs=0.696、0.463、0.632、0.502,P均〈0.05),与IL-2表达呈负相关(rs=0.522,P〈0.05)。结论随着砷暴露水平的增加,大鼠肝砷含量、CD4+CD25+Foxp3+Treg表达增加,相应细胞因子分泌异常;砷致大鼠肝脏免疫微环境紊乱,形成免疫耐受,抑制免疫清除,可能是砷致大鼠免疫性肝损害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肝损伤 免疫抑制
原文传递
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相关免疫因子在砷暴露大鼠外周血中的表达差异及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刘永莲 张爱华 +4 位作者 王大朋 董令 朱凯 王庆陵 邹忠兰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检测并分析砷暴露大鼠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辅助性T细胞-17(Thelper 17,Th17)相关免疫因子的表达差异及意义。方法选取健康初断乳Wistar大鼠32只,按大鼠体重,由小到大依次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检测并分析砷暴露大鼠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辅助性T细胞-17(Thelper 17,Th17)相关免疫因子的表达差异及意义。方法选取健康初断乳Wistar大鼠32只,按大鼠体重,由小到大依次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砷剂量组(1.25ml/kg)、中砷剂量组(2.50ml/kg)、高砷剂量组(5.00ml/kg)4组,每组8只;对照组给予去离子水,其余各砷剂量组按体重用2.00g/L的亚砷酸钠(NaAsO2)水溶液进行灌胃,每周6d,连续染砷4个月。实验终期采集各组大鼠尿液和外周血,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检测尿砷含量,结果以[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尿砷经尿肌酐(urinary creatinine,uCr)校正,单位为μ g/gC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Treg细胞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l,TGF-β1),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IL-6及T淋巴细胞活化相关因子IL-2的表达水平,结果以x±s表示。结果对照组,低、中、高砷剂量组尿砷含量[7.50(3.16-9.81)、72.34(62.34-106.63)、209.15(154.41-232.20)、369.73(289.50-516.55)μg/g 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7.55,P〈0.05)。对照组,低、中、高砷剂量组IL-10[(85.03±7.11)、(93.96±8.14)、(97.48±6.23)、(93.47±4.41)ng/L]、TGF-β1[(72.88±2.96)、(81.45±8.15)、(86.08±7.55)、(90.29±5.35)ng/L]、IL-17[(18.15±3.66)、(25.54±5.59)、(31.48±5.74)、(37.25±7.36)ng/L]、IL-6[(83.68±8.48)、(85.14±7.11)、(89.78±5.36)、(93.48±5.77)ng/L]、IL-2[(80.65±6.90)、(73.86±8.00)、(69.93±7.77)、(62.06±9.82)ng/L]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094、11.054、16.249、3.474、5.119,P均〈0.05)。尿砷含量与TGF-β1、IL-17水平均呈正相关(r=0.723、0.605,P均〈0.01),与IL-2水平呈负相关(r=-0.484,P〈0.05)。结论砷暴露可引起大鼠Treg、Th17相关免疫因子分泌异常。导致机体抑炎与促炎平衡紊乱、免疫耐受能力减弱,进而参与砷致免疫损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因子 白细胞介素类 转化生长因子Β1
原文传递
地方性砷中毒与肝损伤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姚茂琳 邹忠兰 张爱华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06-1013,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地方性砷中毒与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通过Pubmed、Embase、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和万方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进行文献检索,收集国内外发表的地方性砷中毒与肝损伤有关的流行病学研究文章,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11月。... 目的系统评价地方性砷中毒与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通过Pubmed、Embase、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和万方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进行文献检索,收集国内外发表的地方性砷中毒与肝损伤有关的流行病学研究文章,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11月。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比值比(OR)和合并标准化均数差(SMD)为效应指标;根据异质性结果应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综合定量分析,通过亚组分析探讨其异质性来源;利用漏斗图定性评价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入16篇文献,其中英文7篇、中文9篇。以肝损伤(包括肝肿大流行、肝脏B超或病理学检查异常、有明确诊断的肝硬化等)、不同血清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为结局,砷暴露组分别纳入7274、410~820、255例,对照组分别纳入5078、134~327、16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砷暴露可使人群中肝损伤的发生率增加,OR[95%置信区间(CI)]为2.40(1.43~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0,P<0.01)。在血清肝功能指标中,砷暴露者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胺转移酶(γ-GT)和总胆汁酸(TBA)含量明显升高,SMD(95%CI)分别为1.71(0.18~3.23)、1.73(0.42~3.03)、0.25(0.09~0.41)和0.55(0.35~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明显降低,SMD(95%CI)为-2.37(-4.01^-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中,砷暴露者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C-Ⅲ)和Ⅳ型胶原(Ⅳ-C)含量显著升高,SMD(95%CI)分别为0.98(0.05~1.91)和1.60(1.38~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时是否已停止高砷暴露,以及不同研究类型(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的亚组间肝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7、11.85,P均<0.01)。结论饮水和燃煤砷暴露均可引起人群的肝损伤高发,ALP、ALB、γ-GT和TBA可作为砷致肝损伤的血清学标志,通过改水降砷或改炉改灶等途径切断砷暴露之后,患者的肝损伤情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暴露 肝损伤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DNA损伤与修复抑制初探银杏叶片对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肝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魏绍峰 孙宝飞 +2 位作者 邹忠兰 罗鹏 张爱华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探讨DNA损伤和修复抑制在银杏叶片对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肝损伤影响中的作用。方法2017年3月在贵州省兴仁县雨樟镇交乐村砷中毒病区,按照《地方性砷中毒诊断》(WS/T 211-2015)标准和《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GBZ 59-2010),筛... 目的探讨DNA损伤和修复抑制在银杏叶片对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肝损伤影响中的作用。方法2017年3月在贵州省兴仁县雨樟镇交乐村砷中毒病区,按照《地方性砷中毒诊断》(WS/T 211-2015)标准和《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GBZ 59-2010),筛选出52例砷中毒患者作为银杏叶片干预组,49例砷中毒患者作为干预对照组。银杏叶片按照临床常用方法给药,口服3个月(1片/次,3次/d),所有对象干预期间未给予其他药物,干预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方法同银杏叶片干预组。选择12 km以外非燃用高砷煤、临床检测无肝功能异常的41例居民作为正常对照组。干预前和3个月干预结束时进行体检。在获得本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收集晨尿及外周静脉血,分别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尿砷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生化指标[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检测DNA损伤情况,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45(修复抑制指标)的表达。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16人,正常对照组41人、银杏叶片干预组39人、干预对照组36人,银杏叶片干预组和干预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比例、吸烟习惯及饮酒方面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前银杏叶片干预组尿砷含量、TBA水平、DNA损伤程度[彗星尾DNA百分含量(TailDNA%)和彗星尾矩(OTM)]、血浆miR-145表达水平[(38.75±19.09)μg/g Cr、(11.13±1.55)μmol/L、8.50±0.88、7.43±0.68、5.78±0.75]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1.62±5.33)μg/g Cr、(5.36±0.87)μmol/L、5.24±0.33、4.71±0.29、2.05±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LB、A/G和CHE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银杏叶片干预组尿砷含量、TBA水平、DNA损伤程度(TailDNA%和OTM)、血浆miR-145表达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LB、A/G和CHE水平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对照组干预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后银杏叶片干预组DNA损伤程度(TailDNA%和OTM)与ALB、A/G、CHE水平均呈负相关(r=-0.34、-0.33、-0.48,-0.31、-0.31、-0.42,P均<0.05),与TBA水平呈正相关(r=0.49、0.48,P均<0.05);miR-145与ALB、A/G、CHE水平均呈负相关(r=-0.26、-0.23、-0.38,P均<0.05),与TBA水平呈正相关(r=0.32,P<0.05);DNA损伤程度与miR-145表达均呈正相关(r=0.65、0.52,P均<0.05)。结论银杏叶片可改善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所致肝损害,该作用机制与其抑制miR-145表达和降低DNA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MIR-145 银杏
原文传递
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血尿常规与肝肾生化指标特征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涛 王庆陵 +6 位作者 葛建梅 邹忠兰 王大朋 孙宝飞 魏绍峰 李军 张爱华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89-1093,1099,共6页
[目的]检测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尿砷含量、血尿常规与肝肾生化指标,初步了解其健康状况。[方法] 2017年3月以贵州省雨樟镇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为调查点,按照WS/T 211—2015《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纳入200例砷中毒患者,按皮肤损伤程度将其分... [目的]检测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尿砷含量、血尿常规与肝肾生化指标,初步了解其健康状况。[方法] 2017年3月以贵州省雨樟镇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为调查点,按照WS/T 211—2015《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纳入200例砷中毒患者,按皮肤损伤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砷中毒组(59例)、中度砷中毒组(70例)和重度砷中毒组(71例);选取距病区12 km外有同样生活习惯,但无燃用高砷煤史的40名非砷暴露者居民为对照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尿砷含量,全自动血液/尿液分析仪检测血尿常规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肾生化指标。[结果]轻、中和重度患者尿砷含量分别为(27.59±19.72)、(25.58±17.78)、(31.72±22.79)μg/L·Cr,均高于对照组(P<0.05)。轻、中和重度患者血常规指标中白细胞(13.6%、14.3%、15.5%)、中性粒细胞(13.6%、15.7%、16.9%)、红细胞平均体积(44.1%、47.1%、49.3%)、平均血红蛋白浓度(28.8%、27.1%、29.6%)和血小板分布宽度(22.0%、28.6%、31.0%)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指标异常率在轻、中和重度砷中毒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轻、中和重度患者尿常规各指标异常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轻、中和重度患者肝生化指标中血清总蛋白[(79.54±5.01)、(77.69±6.04)、(76.08±5.73)g/L]、白蛋白[(47.23±3.35)、(44.10±4.34)、(42.30±3.76)g/L]、白球比(1.48±0.27、1.33±0.19、1.27±0.23)均低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患者肝生化指标胆碱酯酶[(9 618±1 942)、(9 600±2 273)U/L)]低于对照组(P<0.05);各砷中毒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重度患者血清总蛋白明显低于轻度组(P<0.05),中、重度患者人血白蛋白、白球比和胆碱酯酶低于轻度组(P<0.05)。肾生化指标中,轻、中和重度患者尿素氮[(5.10±1.29)、(5.24±1.20)、(5.13±1.27)mmol/L)]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中度及重度患者血肌酐[(67.40±12.32)、(69.03±13.14)mmol/L)]高于对照组(P<0.05);各砷中毒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中、重度砷中毒组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砷中毒组(P<0.05)。[结论]该病区部分患者体内尿砷负荷高于当地对照人群,血常规、肝肾生化指标异常,提示低砷污染及除砷典型皮肤损害外的其他脏器的慢性损害不容忽视,持续加强病区砷污染状况的监管及关注砷中毒患者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对防止病情进展及早期针对性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血常规 尿常规 血生化指标
原文传递
亚砷酸钠对人肝星状细胞活化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范丽丽 陈雄 +2 位作者 邹忠兰 王大朋 张爱华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83-98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亚砷酸钠(NaAsO2)暴露对人肝星状细胞活化及主要细胞外基质(ECM)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NaAsO2(0.0、0.1、1.0、10.0、50.0、100.0 μmol/L)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肝星状细胞株(Lx-2)24、48、72 h后,采用细...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亚砷酸钠(NaAsO2)暴露对人肝星状细胞活化及主要细胞外基质(ECM)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NaAsO2(0.0、0.1、1.0、10.0、50.0、100.0 μmol/L)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肝星状细胞株(Lx-2)24、48、72 h后,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根据IC50结果,采用0.000、1.875、3.750、7.500、15.000 μmol/L NaAsO2处理Lx-2细胞24 h,另以7.500 μmol/L NaAsO2处理Lx-2细胞0、12、24、48、72 h,到达处理终点收集细胞沉淀及培养上清。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Lx-2细胞活化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包括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主要用于ECM分泌水平,包括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OL-IV)、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结果随NaAsO2处理浓度的增加,Lx-2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其中50.0、100.0 μmol/L砷暴露组在24、48和72 h时,细胞存活率较0.0 μmol/L组均明显降低(P〈0.05);处理24、48、72 h的IC50分别为72.75、48.19和29.95 μmol/L。肝星状细胞活化相关蛋白检测结果发现,1.875、3.750、7.500、15.000 μmol/L NaAsO2处理Lx-2细胞24 h后,α-SMA和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0.000 μmol/L,且在7.500 μmol/L剂量组蛋白表达差异最大(P〈0.05)。7.500 μmol/L NaAsO2处理Lx-2细胞0、12、24、48、72 h后,α-SMA和TGF-β1蛋白表达水平亦随染毒时间的增加而升高(P〈0.05)。ECM分泌水平检测显示,1.875、3.750、7.500、15.000 μmol/L NaAsO2处理24 h后,HA、LN、COL-Ⅳ和PⅢNP分泌水平均高于0.000 μmol/L组(P〈0.05)。7.500 μmol/L NaAsO2处理Lx-2细胞0、12、24、48、72 h后,HA、LN、COL-Ⅳ和PⅢNP分泌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aAsO2可上调肝星状细胞活化相关蛋白表达,诱导其进一步活化,进而增加细胞外基质分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 肝纤维化 亚砷酸钠 肝星状细胞
原文传递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患者病情与血脂异常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海东 王文娟 +3 位作者 邹忠兰 孙宝飞 杨敬源 张爱华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63-367,共5页
目的了解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简称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病情与血清脂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贵州省黔西南州雨樟镇燃煤型砷中毒病区村,将依据《地方性砷中毒诊断》(WS/T 211-2015)标准确诊的204例砷中毒患者纳... 目的了解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简称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病情与血清脂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贵州省黔西南州雨樟镇燃煤型砷中毒病区村,将依据《地方性砷中毒诊断》(WS/T 211-2015)标准确诊的204例砷中毒患者纳入病例组,其中男性87例、女性117例,年龄为(53.37±8.06)岁;并按临床分度将其分为轻度砷中毒组(71例)、中度砷中毒组(59例)和重度砷中毒组(74例);另在距病区村约12 km的非砷暴露村选择63例居民纳入对照组,其中男性23例、女性40例,年龄为(53.78±9.10)岁。对各组人群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吸烟情况、饮酒情况等基本信息;并采集空腹外周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对照组和轻、中、重度砷中毒组血清TC[(4.94±1.00)、(5.00±0.99)、(5.27±0.94)、(5.57±1.07)mmol/L]、TG[(2.17±0.90)、(2.25±1.31)、(2.66±1.43)、(2.78±1.40)mmol/L]、LDL-C[(2.51±0.79)、(2.74±0.64)、(2.97±0.66)、(3.15±0.80)mmol/L]、HDL-C[(1.57±0.55)、(1.42±0.43)、(1.36±0.42)、(1.30±0.38)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83、3.64、9.72、4.41,P<0.01或<0.05);其中,重度砷中毒组血清TC和中、重度砷中毒组血清TG、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中、重度砷中毒组血清H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重度砷中毒组血清TC、TG、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砷中毒组(P均<0.05)。经线性趋势检验,血清TC、TG和LDL-C水平随砷中毒程度加重均呈上升趋势(F_(趋势)=15.77、10.14、29.15,P均<0.05),HDL-C水平随砷中毒程度加重呈下降趋势(F_(趋势)=12.75,P<0.05)。对照组和轻、中、重度砷中毒组血清TC、TG、LDL-C水平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16、16.60、8.29,P<0.01或<0.05);其中,中、重度砷中毒组血清TC、TG水平异常率和重度砷中毒组血清LDL-C水平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重度砷中毒组血清TC、TG、LDL-C水平异常率均高于轻度砷中毒组(P均<0.05)。各组间血清HDL-C水平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1,P>0.05)。趋势χ^(2)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C、TG、LDL-C水平异常率随砷中毒程度加重均呈增高趋势(χ^(2)趋势=19.90、15.25、7.63,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度砷中毒组患者血清TC水平异常风险是对照组的2.90倍[比值比(OR)=2.90,95%置信区间(CI):1.43~5.91],LDL-C水平异常风险是对照组的2.87倍(OR=2.87,95%CI:1.22~6.71)。结论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病情与其血脂异常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血脂异常
原文传递
案例引导的探究性教学方法在毒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14
作者 韩雪 姚茂琳 +10 位作者 王祺 马璐 王大朋 陈雄 邹忠兰 王庆陵 胡婷 覃子秀 潘雪莉 洪峰 张爱华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0年第10期766-769,共4页
目的探讨案例引导的探究性教学方法(下文简称"探究性教学")在毒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择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2012级~2015级44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10名2012级学生作为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案例引导的探究性教学方法(下文简称"探究性教学")在毒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择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2012级~2015级44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10名2012级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337名2013级~2015级学生作为试验组,采用探究性教学。采用考试成绩和自编调查问卷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学生的考试及格率及优良率分别为94.4%(318/337)、33.5%(113/337),均高于对照组学生的79.1%(87/110)和8.2%(9/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2、26.86,P<0.05);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95名2015级学生中,63.2%(60/95)更喜欢探究性教学方法,认为此教学方法提升了其自主学习(88.4%,84/95)、解决问题(82.1%,78/95)、交流沟通(91.6%,87/95)和团队协作能力(84.2%,80/95)。结论案例引导的探究性教学方法提高了毒理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并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理学 实验教学 探究性教学 基于案例学习 教学改革
原文传递
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外周血Foxp3、TGF-β1、IL-2的表达差异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方晓琳 夏仕青 +5 位作者 朱凯 董令 邹忠兰 刘永莲 王大朋 张爱华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95,共5页
目的观察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外周血转录因子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免疫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淋巴细胞活化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的表达水平变化,分析砷暴露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 目的观察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外周血转录因子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免疫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淋巴细胞活化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的表达水平变化,分析砷暴露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贵州省黔西南州雨樟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为调查点,参照《地方性砷中毒诊断》(WS/T211-2015)标准,选择经临床复查确认的149例[男性94例、女性55例,年龄为(50.69±6.14)岁]砷中毒患者为病例组,根据皮肤损害将其分为轻度砷中毒组(39例)、中度砷中毒组(54例)和重度砷中毒组(56例);另选择41例[男性12例、女性29例,年龄为(45.76±7.88)岁]距病区约12km的非砷暴露村居民作为对照组。在知情同意下采集研究对象晨尿及外周血,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尿砷含量,并经尿肌酐(Cr)校正;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特异转录因子Foxp3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Treg细胞相关免疫因子TGF-β1及IL-2的含量。结果各砷中毒组患者尿砷含量[中位数(四分位数):29.13(19.75~54.50)、31.81(17.52~53.31)、30.51(18.35~45.76)μg/gCr]高于对照组[21.62(17.65~28.44)μg/gCr,P均<0.05]。各砷中毒组患者外周血Foxp3mRNA表达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0.58(0.17~1.27)、0.32(0.17~0.61)、0.33(0.13~0.62)]显著低于对照组[0.87(0.64~1.50),P均<0.05];与轻度砷中毒组比较,中、重度砷中毒组患者外周血Foxp3mRNA表达水平降低(P均<0.05)。各砷中毒组患者血清TGF-β1含量[(13.14±5.19)、(12.85±5.51)、(12.78±4.95)μg/L]高于对照组[(3.90±1.53)μg/L,P均<0.05]。各砷中毒组患者血清IL-2含量[(9.85±5.38)、(11.64±6.40)、(12.27±6.19)ng/L]低于对照组[(34.30±4.84)ng/L,P均<0.05],重度砷中毒组患者血清IL-2含量高于轻度砷中毒组(P<0.05)。结论砷暴露可致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特异转录因子Foxp3及相关免疫因子TGF-β1和IL-2发生异常改变,提示Treg细胞功能异常可能与砷中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FOXP3 免疫因子
原文传递
辅助性T细胞-17与调节性T细胞在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外周血中的比例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夏仕青 方晓琳 +5 位作者 朱凯 董令 邹忠兰 刘永莲 王大朋 张爱华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1-106,共6页
目的观察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elper17,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Th17/Treg细胞比值变化,探讨Th17、Treg细胞平衡在砷致免疫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elper17,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Th17/Treg细胞比值变化,探讨Th17、Treg细胞平衡在砷致免疫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贵州省黔西南州雨樟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为调查点,选择149例砷中毒患者为病例组,年龄为(50.69±6.14)岁,其中男性94例,女性55例;并按照《地方性砷中毒诊断》(WS/T211-2015)标准将其划分为轻度砷中毒组(39例)、中度砷中毒组(54例)和重度砷中毒组(56例);以距离病区约12km的非砷暴露村的41例居民为对照组,年龄为(45.76±7.88)岁,其中男性12例,女性29例。采集调查对象发样及外周血,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发砷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并分析各组Th17/Treg细胞比值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轻、中、重度砷中毒组发砷含量[中位数(四分位数):0.12(0.08~0.18)、0.20(0.16~0.33)、0.25(0.18~0.41)、0.28(0.21~0.50)μg/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2.22,P<0.01),且各砷中毒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中、重度砷中毒组人群外周血中Th17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0.42±0.21)%、(0.41±0.23)%]高于对照组[(0.29±0.16)%,P均<0.05];轻、中、重度砷中毒组人群外周血中Treg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0.37±0.18)%、(0.31±0.19)%、(0.27±0.18)%]低于对照组[(0.71±0.20)%,P均<0.05],且重度砷中毒组低于轻度砷中毒组(P<0.05);轻、中、重度砷中毒组Th17/Treg细胞比值(1.17±0.63、1.56±0.69、1.83±0.85)高于对照组(0.43±0.22,P均<0.05),且重度砷中毒组高于轻度砷中毒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发砷含量与外周血中Th17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和Th17/Treg细胞比值均呈正相关关系(r=0.323、0.608,P均<0.05);与Treg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呈负相关关系(r=-0.486,P<0.05)。结论燃煤污染型砷中毒可引起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升高,Treg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降低,进而改变Th17/Treg细胞平衡状态,导致机体免疫耐受能力减弱、炎性反应调节紊乱,从而参与砷致免疫损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原文传递
贵州省雨樟镇居民燃煤砷暴露与糖尿病患病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阮璇 邹忠兰 +4 位作者 田宇 杨敬源 孙宝飞 魏绍峰 张爱华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73-575,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雨樟镇燃煤型砷中毒病区村和非砷暴露村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探讨燃煤砷暴露与糖尿病患病的关联。方法收集2018年贵州省黔西南州雨樟镇中心卫生院确诊并纳入糖尿病管理的594人的基本信息数据;雨樟镇11个行政村依据《地方性... 目的对比分析雨樟镇燃煤型砷中毒病区村和非砷暴露村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探讨燃煤砷暴露与糖尿病患病的关联。方法收集2018年贵州省黔西南州雨樟镇中心卫生院确诊并纳入糖尿病管理的594人的基本信息数据;雨樟镇11个行政村依据《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判定和划分标准》(WS 277-2007)被分为砷中毒病区村(5个村)和非砷暴露村(6个村);采用患病率(%)进行统计描述。结果2018年雨樟镇糖尿病患病率为1.74%(594/34218),男性为1.38%(243/17665),女性为2.12%(351/16553),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794,P<0.05)。砷中毒病区村的标准化糖尿病患病率为3.38%;非砷暴露村标准化糖尿病患病率为3.13%。性别分层分析后,以非砷暴露村为参比,砷中毒病区村男性患糖尿病的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为0.65(0.50~0.81),砷中毒病区村女性患糖尿病的OR及95%CI为1.35(1.09~1.67)。结论燃煤砷暴露与糖尿病患病的关联与性别有关,燃煤型砷中毒病区女性糖尿病患病风险高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糖尿病 患病风险
原文传递
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涛 邹忠兰 +4 位作者 周志 王江 葛建梅 王文娟 张爱华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57-1259,共3页
目的分析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血清中5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临床意义,为砷中毒患者罹患肿瘤的早期发现提供依据。方法以贵州省雨樟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为调查点,以186例砷中毒患者为对象,根据病情将其分为轻度砷中毒组(49例)、中度砷中毒组(66例... 目的分析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血清中5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临床意义,为砷中毒患者罹患肿瘤的早期发现提供依据。方法以贵州省雨樟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为调查点,以186例砷中毒患者为对象,根据病情将其分为轻度砷中毒组(49例)、中度砷中毒组(66例)和重度砷中毒组(71例);同时选取非病区无燃用高砷煤史且生活习惯等与病区居民相似的63名居民作为对照组。知情同意下采集调查对象空腹外周静脉血;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非小细胞肺癌抗原(CYFRA21-1)、肿瘤相关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99(CA19-9)5项肿瘤标志物。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砷中毒组AFP和CYFRA21-1、CA72-4水平显著升高(P<0.05),中、重度砷中毒组CEA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轻度砷中毒组比较,重度砷中毒组患者血清CEA和CYFRA21-1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人群血清CEA、AFP、CYFRA21-1、CA72-4、CA19-9阳性率分别为0%、1.59%、0%、3.17%、1.59%,砷中毒患者血清CEA、AFP、CYFRA21-1、CA72-4、CA19-9阳性率分别为16.13%、2.69%、24.73%、29.57%、9.14%;砷中毒患者血清中CEA、CYFRA21-1、CA72-4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注病区砷中毒患者中CEA和CYFRA21-1、CA72-4阳性人群,对砷中毒患者同时罹患肺脏、肝脏和胃等肿瘤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肿瘤标志物
原文传递
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砷甲基化代谢与皮肤、肝脏损害相关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书宏 孙宝飞 +4 位作者 王庆陵 邹忠兰 马璐 王文娟 张爱华 《中国公共卫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88-1792,共5页
目的分析燃煤型砷中毒人群尿砷甲基化代谢水平,探讨其与砷中毒皮肤和肝脏损害的关系。方法以贵州省黔西南州雨樟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为调查点,筛选符合《地方性砷中毒诊断》(WS/T 211—2015)标准的202例燃煤型砷中毒患者,根据皮肤损伤... 目的分析燃煤型砷中毒人群尿砷甲基化代谢水平,探讨其与砷中毒皮肤和肝脏损害的关系。方法以贵州省黔西南州雨樟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为调查点,筛选符合《地方性砷中毒诊断》(WS/T 211—2015)标准的202例燃煤型砷中毒患者,根据皮肤损伤诊断标准分为皮肤损害轻度组(48例)、中度组(70例)和重度组(84例);选择距该病区12 km外无燃用高砷煤史、且生活习惯相近的56名健康居民作为对照组。以肝功能指标白蛋白(ALB)、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反映砷中毒人群肝损害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检测调查对象尿中三价砷(As^(3+))、五价砷(As^(5+))、一甲基砷(MMA)和二甲基砷(DMA)水平,以As^(3+)、As^(5+)、MMA和DMA含量加和算作总砷(tAs),并计算其百分占比(As^(3+)%、As^(5+)%、MMA%、DMA%)、一甲基化率(PMI)和二甲基化率(SM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砷中毒人群尿As^(3+)、MMA含量和As^(3+)%、MMA%显著升高(P<0.05),DMA%、PMI、SMI显著降低(P<0.05);砷中毒皮肤损害轻、中、重度组人群尿中As^(3+)%明显升高(P<0.05),DMA%、PMI、SMI明显降低(P<0.05);砷中毒人群随皮肤损害程度加重,尿中As^(3+)%、MMA%逐渐升高,SMI逐渐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砷中毒人群血清ALB和A/G明显降低(P<0.05);随尿中As^(3+)%、MMA%升高和DMA%、PMI、SMI降低,ALB水平明显下降(P<0.05);A/G随尿中As^(3+)%升高呈下降趋势(P<0.05)。As^(3+)%、MM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0.63,两指标联合应用的AUC为0.82;As^(3+)%、MMA%最佳界值分别为14.37%(特异度83.93%,灵敏度73.27%)、12.10%(特异度73.21%,灵敏度50.99%),两指标联合应用的特异度为89.29%,灵敏度为66.83%。结论燃煤型砷中毒人群甲基化代谢能力减弱是砷致皮肤和肝脏损害的危险因素;As^(3+)%、MMA%可作为评估燃煤型砷中毒的潜在指标,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甲基化代谢 皮肤损害 肝脏损害
原文传递
LXRα/SREBP-1c在砷致大鼠脂代谢紊乱中的作用
20
作者 王登杰 王文娟 +1 位作者 邹忠兰 张爱华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17-523,共7页
目的:探讨肝X受体α(LXR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在砷致大鼠脂代谢紊乱中的作用,为砷致脂代谢紊乱的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24只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按体质量(80~1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 目的:探讨肝X受体α(LXR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在砷致大鼠脂代谢紊乱中的作用,为砷致脂代谢紊乱的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24只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按体质量(80~1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对照组给予去离子水灌胃;低、中、高砷剂量组分别给予2.5、5.0、10.0 mg·kg-1·d-1亚砷酸钠水溶液灌胃,每周染砷6 d,连续处理4个月,实验终期采集各组大鼠血液及肝脏样本。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大鼠肝组织砷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LXRα、SREBP-1c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LXRα、SREBP-1c、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磷酸化ACC(pAC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低、中、高砷剂量组大鼠肝砷含量分别为(61.04±4.98)、(62.66±6.71)、(87.86±13.89)μg/g,均高于对照组[(2.43±0.63)μg/g,P均<0.05],且高砷剂量组大鼠肝砷含量高于低、中砷剂量组(P均<0.05)。低、中、高砷剂量组大鼠血清TG水平分别为(0.90±0.17)、(1.28±0.24)、(1.82±0.18)mmol/L,均高于对照组[(0.50±0.12)mmol/L,P均<0.05];低、中、高砷剂量组大鼠血清LDL-C水平分别为(0.54±0.04)、(0.63±0.07)、(0.69±0.08)mmol/L,均高于对照组[(0.27±0.05)mmol/L,P均<0.05];中、高砷剂量组大鼠血清TC水平分别为(1.88±0.23)、(2.10±0.10)mmol/L,均高于对照组[(1.51±0.14)mmol/L,P均<0.05];中、高砷剂量组大鼠血清HDL-C水平分别为(0.84±0.11)、(0.71±0.14)mmol/L,均低于对照组[(1.15±0.08)mmol/L,P均<0.05];且中、高砷剂量组大鼠血清TG、LDL-C水平均高于低砷剂量组(P均<0.05),高砷剂量组大鼠血清TG水平高于中砷剂量组(P<0.05)。高砷剂量组大鼠肝组织LXRα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及低砷剂量组(P均<0.05);低、中、高砷剂量组和对照组大鼠肝组织SREBP-1c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砷剂量组大鼠肝组织LXRα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高砷剂量组大鼠肝组织LXRα蛋白表达水平高于低砷剂量组(P<0.05);高砷剂量组大鼠肝组织SREBP-1c、ACC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染砷大鼠血清TG、TC、LDL-C水平,肝组织LXRαmRNA及LXRα、SREBP-1c、ACC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砷含量均呈正相关(r=0.84、0.62、0.89、0.55、0.54、0.64、0.70,P均<0.05),血清HDL-C水平与肝砷含量呈负相关(r=-0.75,P<0.001)。结论:亚砷酸钠可引起大鼠血清TG、TC、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以及肝脏LXRα、SREBP-1c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提示砷致大鼠脂代谢紊乱可能与其上游LXRα/SREBP-1c调控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脏 脂代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