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先秦典籍中的外交文化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邹慎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9年第5期15-17,共3页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思想文化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是一个战乱频繁的年代,更是外交实践高度发展的年代。本文从春秋战国的典籍入手挖掘其所蕴涵的外交思想,并从“纵横之策”、“质子外交”、“经济外交”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 春秋战国 纵横之策 质子外交 经济外交
下载PDF
真疯与假疯——浅析范进与狂人的“疯”
2
作者 邹慎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第21期181-181,共1页
范进和狂人是我国文学作品中两个典型的人物形象,他俩都发过疯,但二人的疯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关键词 真疯 假疯 范进 狂人
下载PDF
明清之际祧唐祢宋诗学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
3
作者 邹慎 何林 《滁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34-38,共5页
明清之际是我国诗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变时期。明代诗坛的主流是尊唐抑宋,这种思想在经历明清鼎革之后,逐渐发生了转变。其中,钱谦益强调新变,提倡宋元,首开清初诗坛宗宋之风;冯班、吴乔、贺裳等人则将诗学对象由盛唐诗转向中晚唐诗,诗... 明清之际是我国诗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变时期。明代诗坛的主流是尊唐抑宋,这种思想在经历明清鼎革之后,逐渐发生了转变。其中,钱谦益强调新变,提倡宋元,首开清初诗坛宗宋之风;冯班、吴乔、贺裳等人则将诗学对象由盛唐诗转向中晚唐诗,诗学对象再次变化,呈现向宋诗滑近的趋势;而在清初的唐宋诗之争中,吴伟业、黄宗羲、宋琬、查慎行、朱彝尊、王士禛等人以唐宋并重的方式,努力为宋诗辩护,至康熙初年终于形成一股宋诗热。至此,明清之际的祧唐祢宋诗学思想最终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祧唐祢宋 诗学思想
下载PDF
浅谈中等艺术学校的历史课教学
4
作者 邹慎 《黄梅戏艺术》 1996年第1期94-96,共3页
艺术类专业学校,作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养戏曲人材的摇篮,无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但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作为文化必修课之一的历史课程,亦能在艺校这种特殊的环境中与专业学习相辅相成,成为艺术教学整体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艺术类专业学校,作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养戏曲人材的摇篮,无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但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作为文化必修课之一的历史课程,亦能在艺校这种特殊的环境中与专业学习相辅相成,成为艺术教学整体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概括说来,主要有以下三个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艺术学校 历史教学 历史课程 历史知识 历史事件 专业学习 艺术教学 民族优秀文化 专业学校 专业性
下载PDF
浅谈中等艺术学校的语文课程教学
5
作者 邹慎 《黄梅戏艺术》 2008年第3期59-59,共1页
艺术类专业学校,作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养曲艺人才的摇篮,无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但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作为文化必修课之一的语文课程,亦能在艺校这种特殊的环境中与专业学习相辅相成,成为艺术教学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个... 艺术类专业学校,作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养曲艺人才的摇篮,无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但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作为文化必修课之一的语文课程,亦能在艺校这种特殊的环境中与专业学习相辅相成,成为艺术教学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概括说来,主要有以下三个环节:首先,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艺校学生大多年龄较小,文化基础差,且层次参差不齐,一个班可能出现从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各档次的学生,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对学生从基础的语言知识教学开始,让学生掌握词汇、文字、语法等。我认为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的知识,有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规则,才能进行有效的语言运用,才能为其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扫除障碍(生字、难词、有关背景、知识等),重点抓好识字写字,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结构,继而精读课文(或片段),侧重语言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程 中等艺术学校 课程教学 基础知识教学 民族优秀文化 语言知识教学 精读课文 专业学习
下载PDF
浅谈黄梅戏发展断层的历史原因
6
作者 邹慎 《黄梅戏艺术》 2014年第1期44-44,共1页
黄梅戏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地方戏,但近年来却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究其原因,从历史的角度,五十年前的那场由文化领域发端的“大革命”,对其的影响的极为严重的。
关键词 黄梅戏 原因 历史 断层 文化领域 地方戏 大革命
下载PDF
黄梅戏文化视域下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研究
7
作者 邹慎 《科教文汇》 2020年第6期42-43,共2页
黄梅戏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本文试图结合黄梅戏文化知识探讨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把戏曲文化中的文本、造型等深厚的戏曲素养融入语文教学,分析总结语文课程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使语文教学与戏曲知识完美融合,展示艺... 黄梅戏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本文试图结合黄梅戏文化知识探讨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把戏曲文化中的文本、造型等深厚的戏曲素养融入语文教学,分析总结语文课程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使语文教学与戏曲知识完美融合,展示艺术魅力,创新语文课程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梅戏 语文课程 阅读教学
下载PDF
简述清代刘开的诗文及其意义
8
作者 邹慎 《科教文汇》 2019年第26期175-176,共2页
刘开作为清代桐城派姚鼐的高足之一,在继承桐城派文化传统的同时又保留了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形成了“桐城一别派”的艺术特色,一生主要的作品集有《刘孟涂集》。他所创作的诗文作品,为清代诗文学史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对桐城派的发展... 刘开作为清代桐城派姚鼐的高足之一,在继承桐城派文化传统的同时又保留了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形成了“桐城一别派”的艺术特色,一生主要的作品集有《刘孟涂集》。他所创作的诗文作品,为清代诗文学史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对桐城派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开 诗文 意义
下载PDF
论黄梅戏“传神之眼”的表演艺术
9
作者 汪超 邹慎 《郑州师范教育》 2016年第6期74-78,共5页
"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戏剧表演重视做功尤其是眼法的传神运用。眼法在体现不同人物身份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以及艺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交流等方面都起到非常关键的重要作用。新时期下现代元素不断介入戏剧艺术,应... "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戏剧表演重视做功尤其是眼法的传神运用。眼法在体现不同人物身份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以及艺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交流等方面都起到非常关键的重要作用。新时期下现代元素不断介入戏剧艺术,应当扮演锦上添花而非弥补不足的重要角色,不应以弱化眼法等戏剧表演的基本功为代价,如何实现二者之间的相得益彰值得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神 眼法 黄梅戏 表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