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言语及吞咽障碍的影响
1
作者 杨晓鸿 邹敏刚 《河南中医》 2024年第4期595-599,共5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言语及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中风后遗症言语及吞咽障碍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康复...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言语及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中风后遗症言语及吞咽障碍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法,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语言能力、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情况、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等。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0.43%,观察组有效率为96.6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语言能力、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 quality of life, SWAL-QOL)、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可改善患者语言能力及吞咽障碍,提高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言语障碍 吞咽障碍 醒脑开窍针法 康复训练
下载PDF
脑膜中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柏林 张晶 +5 位作者 张震宇 吴达星 邹敏刚 黎涛 李卫 王栋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0期123-127,共5页
目的:研究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治疗中脑膜中动脉介入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2022年7月赣州市人民医院114例CSD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脑膜中动脉(MMA)栓塞治疗分为传统治疗组(81例,82个病侧)和MMA栓塞组(33例... 目的:研究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治疗中脑膜中动脉介入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2022年7月赣州市人民医院114例CSD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脑膜中动脉(MMA)栓塞治疗分为传统治疗组(81例,82个病侧)和MMA栓塞组(33例,35个病侧),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预后,比较两组血肿复发率、挽救性手术率、手术并发症、随访结果。结果:MMA栓塞组CSDH进展、复发率[2.9%(1/35)]低于传统治疗组[22.0%(18/82)],挽救性手术率[2.9%(1/35)]低于传统治疗组[18.3%(15/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37)。在术后3个月随访中,MMA栓塞组CSDH吸收率[60.0%(21/35)]高于传统治疗组[35.4%(2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0(0/33)与1.2%(1/81)]、预后良好率(mRS≤2分)[100%(33/33)与96.3%(78/81)]、死亡率[0(0/33)与1.2%(1/8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A栓塞是治疗CSDH一种安全的方法,相对于传统治疗方法血肿进展、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颅骨钻孔术 脑膜中动脉介入栓塞 手术并发症
下载PDF
标准去骨瓣减压联合内减压术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邹敏刚 罗德芳 +4 位作者 杨瑞金 黄伟龙 张柏林 罗书华 黄锦庆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59-1064,I0001,共7页
目的探讨标准去骨瓣减压联合内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LHI)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分析其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0年2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LHI患者42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研究组(22例)采用标准去骨瓣减压联合内减压术,对照组(20例... 目的探讨标准去骨瓣减压联合内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LHI)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分析其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0年2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LHI患者42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研究组(22例)采用标准去骨瓣减压联合内减压术,对照组(20例)采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记录并分析2组术前与术后14 d时NIHSS评分、90 d时Barthel指数及病死率;于术前及术后14 d完善CT灌注成像(CTP)检查,测定梗死核心区、健侧镜像区、梗死周围区(PIZ)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绝对值,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Barthel指数均高于术前(P<0.01);术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核心梗死区CBF、CBV较术前显著增加,且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术后对照组PIZ区CBF较术前增加,MTT较术前缩短(P<0.05),CBV、TTP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PIZ区CBF、CBV较术前明显增加,并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TTP、MTT较术前明显缩短,并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术后2组健侧镜像区CBF、CBV较术前显著增加,TTP、MTT显著缩短(P<0.05),但术后各参数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去骨瓣减压联合内减压术能更大程度改善LHI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特别是提升梗死周围区的血流灌注,明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灌注成像 减压术 外科 大面积脑梗死 CT灌注成像 标准去骨瓣减压 内减压 预后
下载PDF
紧密连接蛋白1在实验性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邹敏刚 罗德芳 +2 位作者 胡坤 周小平 张震宇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19-1223,共5页
目的观察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基底动脉壁中紧密连接蛋白1(ZO-1)的表达变化及与脑血管痉挛(CVS)的相关性。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SAH组、假注血组,其中SAH组根据不同时间点再分为1 d、3 d、5 d、7 d、14 d等亚组;利用... 目的观察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基底动脉壁中紧密连接蛋白1(ZO-1)的表达变化及与脑血管痉挛(CVS)的相关性。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SAH组、假注血组,其中SAH组根据不同时间点再分为1 d、3 d、5 d、7 d、14 d等亚组;利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构建大鼠SAH模型,假注血组仅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每组10只。HE染色观察基底动脉病理及管壁形态学变化,运用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分析基底动脉壁中ZO-1的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光镜下发现SAH组基底动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及内皮紊乱,其中在SAH后3 d最为显著,其管腔内径约为假注血组的44%,管壁厚度约为假注血组的3.5倍,之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逐渐降低,至14 d时大致恢复正常。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结果示SAH组基底动脉壁中ZO-1的表达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在第3天时降至最低,之后逐渐恢复,至第14天时基本接近正常。相关性分析表明,ZO-1的表达与基底动脉管腔内径呈正相关(r=0.719,P<0.05),与管壁厚度呈负相关(r=-0.686,P<0.05)。结论 SAH后ZO-1的表达明显下降,下降趋势与不同时相CVS程度变化相一致,提示ZO-1可能在SAH后CVS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缝隙连接功能,使血管收缩信号传导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紧密连接蛋白质类 基底动脉 紧密连接蛋白1 机制
下载PDF
导航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髓栓系外科松解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邹敏刚 罗德芳 +2 位作者 冯开明 周椿昊 郑宽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联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髓栓系外科松解术中保护神经功能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南昌大学附属赣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外科松解术治疗的28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术中均使用导航精确定...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联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髓栓系外科松解术中保护神经功能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南昌大学附属赣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外科松解术治疗的28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术中均使用导航精确定位,同时实施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tcMEP)及肌电图(EMG)监测。对患者术前与术后随访时的神经功能进行Hoffman分级,并分析预后功能好转情况与电生理数据变化的相关性。结果25例(89.3%)术中引发出体感诱发电位,24例(85.7%)术中引发出运动诱发电位;23例(82.1%)术中观测到爆发肌电活动,所有患者均经触发肌电图成功定位神经根,鉴别出马尾与终丝,并切断终丝。神经功能好转情况:明显好转7例,一般好转16例,无好转5例。明显好转组栓系松解前后SEP、tcMEP的潜伏期及波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好转组栓系松解前后SEP潜伏期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SEP波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MEP波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cMEP潜伏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好转组栓系松解前后SEP、tcMEP的潜伏期及波幅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采用神经导航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能有效保护脊髓功能,避免神经再受损,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 神经电生理监测 脊髓栓系综合征 外科松解术
下载PDF
中频脉冲电疗法循经络缓解输液疼痛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缪欣 邹敏刚 +2 位作者 方家香 杨晓鸿 郭学玲 《医疗装备》 2018年第11期130-131,共2页
目的探讨中频脉冲电疗法循经络缓解输液疼痛的止痛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因手背静脉输注吡拉西坦注射液致输液疼痛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输注吡拉西坦注射液时运用中频脉... 目的探讨中频脉冲电疗法循经络缓解输液疼痛的止痛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因手背静脉输注吡拉西坦注射液致输液疼痛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输注吡拉西坦注射液时运用中频脉冲电疗法循经络刺激,对照组输注吡拉西坦注射液时运用单个穴位(手三里)按摩。观察并比较两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中频脉冲电疗法循经络刺激,疏通外络肢节,通达表里,促进人体气血流通,可有效地缓解输液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频脉冲电疗法 输液疼痛 循经络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柏林 张震宇 +5 位作者 邹敏刚 曾海兰 黄锦庆 周小平 杨瑞金 蒋秋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36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6月南昌大学附属赣州医院收治的112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术中是否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监测组42例,未监测组70...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6月南昌大学附属赣州医院收治的112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术中是否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监测组42例,未监测组70例。按动脉瘤部位监测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头皮脑电图(EEG),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随访中的临床结局。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及术后6个月预后情况。结果监测组术中单纯SEP变化8例,SEP、EEG变化2例,SEP、EEG及MEP同时变化1例。监测组患者术后24 h内新发神经功能缺损发生率低于未监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及时反映脑组织缺血,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神经电生理学 监测
下载PDF
脑外伤性与医源性颅内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血管内治疗的效果分析(附7例报道) 被引量:3
8
作者 黄锦庆 邹敏刚 +9 位作者 郭鸿华 吴至武 黄伟龙 刘俊 张柏林 胡坤 叶新运 张震宇 杨瑞金 蒋秋华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6期346-351,共6页
目的探讨脑外伤性与医源性颅内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及血管内治疗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附属赣州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0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6例脑外伤性与1例医源性颅内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血管内治疗的方... 目的探讨脑外伤性与医源性颅内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及血管内治疗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附属赣州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0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6例脑外伤性与1例医源性颅内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血管内治疗的方法、效果、复发情况、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6例脑外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外伤后均有颅底骨折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与骨折关系密切,6例外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中2例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4例为床突旁假性动脉瘤,1例为脑膜中动脉颅内段的假性动脉瘤。6例均行血管内治疗,其中瘤腔内单纯弹簧圈栓塞1例,采用多支架辅助栓塞3例,ONYX栓塞1例;1例医源性颅内假性动脉瘤,创伤后动态复查,采用多支架辅助栓塞;所有7例患者血管内治疗术后即刻达到动脉瘤完全不显影,Raymond分级1级。术后复发2例,其中1例为单纯弹簧圈栓塞者,术后反复发生鼻腔大出血,复发后再次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达到治愈,Raymond分级1级。另1例为支架辅助栓塞术后3个月复查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发现复发,再次用弹簧圈补充填塞治愈。7例血管内治疗仅1例发生手术后脑梗死,为动脉瘤侧的颞顶叶梗死,出院时轻度偏瘫,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6例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出院时mRS评分,0分4例;3分2例,其中1例康复2年后mRS评分由3分变为1分,可以正常工作,另1例康复半年后mRS评分由3分变为2分,目前仍在继续康复中。医源性颅内假性动脉瘤出院时mRS评分为0分。本组无死亡病例。本组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8年,1年后DSA复查2例,1年后门诊CTA或MRA复查4例,未见复发,电话随访6例,未见明显复发表现,1例3个月后失访。结论脑外伤性和医源性颅内假性动脉瘤,早期发现早期处理至关重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医院的现有条件和材料的可获得性,选择合适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 颅脑创伤 颅底骨折 蛛网膜下腔出血 创伤性 医源性 血管内治疗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多时间段多部位创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9
作者 黄锦庆 吴至武 +10 位作者 刘俊 胡坤 邹敏刚 周华 唐知己 郭鸿华 黄伟龙 李卫 叶新运 杨瑞金 蒋秋华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2期121-124,共4页
患者,男性,22岁。高处坠落后口鼻流血伴意识不清3 h余,于2018年1月23日收住入院。患者约3 m高处坠落伤,着力部位不详,伤后口鼻流血,呼之不应,当地急诊颅脑CT检查提示;颅内多发挫裂伤并出血,颅底颅骨多发骨折,颅内积气(图1~3)。急诊转入... 患者,男性,22岁。高处坠落后口鼻流血伴意识不清3 h余,于2018年1月23日收住入院。患者约3 m高处坠落伤,着力部位不详,伤后口鼻流血,呼之不应,当地急诊颅脑CT检查提示;颅内多发挫裂伤并出血,颅底颅骨多发骨折,颅内积气(图1~3)。急诊转入本院。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脉搏135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130/8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昏迷,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为6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志昏迷 高处坠落伤 挫裂伤 入院体格检查 多发骨折 颅内积气 颅内假性动脉瘤 颅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