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祁连山林区基于水源涵养能力的人工林近自然度评价体系建立
1
作者 程唱 蔡有柱 +4 位作者 赵丽娟 邹星晨 张泽鑫 刘欣悦 贺康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71-2980,共10页
建立近自然度评价体系对于修复森林生态功能、保障森林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近自然度尚未有统一的评价体系。祁连山地区的森林系统承担着我国西部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对其现存的人工林客观地开展基于水源涵养能力的近自然评价... 建立近自然度评价体系对于修复森林生态功能、保障森林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近自然度尚未有统一的评价体系。祁连山地区的森林系统承担着我国西部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对其现存的人工林客观地开展基于水源涵养能力的近自然评价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以祁连山东部金禅沟、塔尔沟小流域40个不同林分起源的云杉纯林、白桦纯林、云杉白桦混交林为对比研究样地,对涉及近自然度和水源涵养能力的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筛选出中高敏感度指标,通过欧氏距离法结合熵权法定量评价人工林近自然度,通过模糊物元法定量评价森林水源涵养能力,然后采用6种方法对近自然度和水源涵养得分分布进行拟合(R~2>0.4),并利用K-means法建立了4个近自然度评价等级。研究表明祁连山东部地区大部分人工林近自然度评级处于半天然林阶段,通过改造纯林为针阔混交林可以同时提高其近自然度与水源涵养能力。研究旨在构建基于水源涵养能力的近自然度评价体系,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修复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 人工林 水源涵养能力 近自然度
下载PDF
青海云杉不同演替阶段林下草本多样性特征及其环境解释
2
作者 邹星晨 王欣苗 +2 位作者 左亚凡 张泽鑫 贺康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0285-10294,共10页
林下草本的演变与森林演替密切关联,为了解祁连山地区青海云杉林在不同演替阶段下的草本多样性特征及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阔叶纯林(Ⅰ)→阔叶混交林(Ⅱ)→针阔混交林(Ⅲ)→云杉纯林(Ⅳ)构成的演替序列为研究对象,... 林下草本的演变与森林演替密切关联,为了解祁连山地区青海云杉林在不同演替阶段下的草本多样性特征及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阔叶纯林(Ⅰ)→阔叶混交林(Ⅱ)→针阔混交林(Ⅲ)→云杉纯林(Ⅳ)构成的演替序列为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不同演替阶段的草本多样性指标差异,探究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草本多样性的影响,旨在为青海云杉林林分结构优化与功能提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演替阶段下,共发现草本31科64属81种,其中阔叶纯林(Ⅰ)草本植物共21科33属42种,阔叶混交林(Ⅱ)共22科40属50种,针阔混交林(Ⅲ)共22科42属51种,青海云杉纯林(Ⅳ)共15科21属23种。(2)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草本多样性指标均在针阔混交林(Ⅲ)阶段最大,在青海云杉纯林(Ⅳ)阶段最低。(3)生物因子中:LAI是影响草本多样性的主导因子,林分密度、胸径、树高和叶面积指数与草本多样性负相关。(4)非生物因子中,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是主导因子,土壤水分、速效磷、碱解氮与多样性指标正相关。综上,研究认为:针阔混交林(Ⅲ)林下草本植物最丰富,LAI、速效钾和土壤有机碳是影响草本多样性的最主要因素,在对林下草本多样性地下的青海云杉纯林进行改造时,可以适当的调整林分密度和补植桦树以营造针阔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替 草本多样性 青海云杉 相关性分析 冗余分析
下载PDF
PDCA护理模式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术后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邹星晨 任海林 王瑶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796-797,共2页
目的探讨PDCA护理模式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术后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96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PDC... 目的探讨PDCA护理模式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术后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96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PDCA护理模式。干预前、干预7 d采用彩色多普勒仪检测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记录护理14 d内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再出血发生率。结果干预7 d,观察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深静脉静脉血栓形成7例(16.67%,7/42),再出血5例(11.90%,5/42);观察组出现深静脉静脉血栓形成2例(3.57%,2/56),再出血1例(1.79%,1/56)。观察组深静脉静脉血栓形和再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护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病人,可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再出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静脉血栓形成 PDCA护理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