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硅聚合物水泥砂浆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郑雄贞 蔡振刚 +4 位作者 邹民虎 李刚 张宗旺 余俊 刘杰胜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93-95,共3页
有机硅是聚合物中一种常用的改性剂,它常用于水泥砂浆中来提高砂浆各方面的性能,在此主要研究有机硅对聚合物水泥砂浆的抗压、稠度及吸水率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硅对聚合物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稠度、吸水率等有不同程度的... 有机硅是聚合物中一种常用的改性剂,它常用于水泥砂浆中来提高砂浆各方面的性能,在此主要研究有机硅对聚合物水泥砂浆的抗压、稠度及吸水率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硅对聚合物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稠度、吸水率等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水泥砂浆 有机硅 抗压强度 稠度 吸水率
下载PDF
扩链剂对硅橡胶密封材料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杰胜 木子佳靓 +4 位作者 郑雄贞 余俊 熊壮 李刚 邹民虎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57-59,62,共4页
揭示了扩链剂对硅橡胶密封材料的扩链机理,系统研究了扩链剂对硅橡胶密封材料的力学性能、表干时间、交联密度等的影响规律。
关键词 扩链剂 硅橡胶 表干时间 交联密度
下载PDF
有机硅偶联剂改性SiO_2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杰胜 张宗旺 +2 位作者 郑雄贞 邹民虎 蔡振刚 《胶体与聚合物》 2013年第1期23-25,共3页
采用有机硅偶联剂对SiO2进行改性,并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与SiO2表面的大部分羟基发生了化学反应,经改性后的SiO2,活化指数大大提高,且偶联剂占SiO2的最佳用量为7%。结合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和偶联剂分子结构,推断出... 采用有机硅偶联剂对SiO2进行改性,并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与SiO2表面的大部分羟基发生了化学反应,经改性后的SiO2,活化指数大大提高,且偶联剂占SiO2的最佳用量为7%。结合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和偶联剂分子结构,推断出在无水和有水条件下,偶联剂改性SiO2化学反应机理;结合改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建立改性SiO2的结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料 改性 机理 模型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混凝土防水抗渗性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杰胜 郑雄贞 +2 位作者 邹民虎 蔡振刚 李刚 《中国建筑防水》 2013年第2期8-10,共3页
采用有机硅改性水泥混凝土制备了有机硅聚合物防水混凝土,从防水性能、吸水率、氯离子渗透性能等角度,系统研究了其防水抗渗性能。研究表明,有机硅掺入水泥混凝土后,能形成网状交联结构,有效改善水泥混凝土的防水抗渗性能和抗氯离子渗... 采用有机硅改性水泥混凝土制备了有机硅聚合物防水混凝土,从防水性能、吸水率、氯离子渗透性能等角度,系统研究了其防水抗渗性能。研究表明,有机硅掺入水泥混凝土后,能形成网状交联结构,有效改善水泥混凝土的防水抗渗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能力。这一结果为有机硅聚合物混凝土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 防水混凝土 抗渗性 氯离子渗透
下载PDF
“刚性防水和混凝土结构自防水”系列报道之九 有机硅防水砂浆的耐久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杰胜 木子佳靓 +4 位作者 郑雄贞 邹民虎 蔡振刚 李刚 余俊 《中国建筑防水》 2013年第6期1-3,8,共4页
采用具有活性作用的有机硅聚合物对水泥砂浆进行改性,制备了有机硅防水砂浆,并从抗渗防水性能、耐化学腐蚀性、耐冻融循环和抗碳化性等方面对有机硅防水砂浆和普通砂浆进行了性能对比。结果表明,有机硅砂浆的抗渗性、抗化学腐蚀性、抗... 采用具有活性作用的有机硅聚合物对水泥砂浆进行改性,制备了有机硅防水砂浆,并从抗渗防水性能、耐化学腐蚀性、耐冻融循环和抗碳化性等方面对有机硅防水砂浆和普通砂浆进行了性能对比。结果表明,有机硅砂浆的抗渗性、抗化学腐蚀性、抗冻融循环稳定性及抗碳化性均高于普通砂浆,耐久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防水砂浆 耐久性 耐化学腐蚀性 耐冻融循环 抗碳化性
下载PDF
宜兴三氿沉积物氮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6
作者 邹民虎 连斌 +1 位作者 王晓昌 贺拓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4-59,共6页
为了解宜兴三氿(西氿、东氿和团氿)沉积物氮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采用连续分级提取法对三氿12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各种形态氮含量进行测定,探讨了不同形态氮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总氮的空间分布与沉积物有机质分... 为了解宜兴三氿(西氿、东氿和团氿)沉积物氮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采用连续分级提取法对三氿12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各种形态氮含量进行测定,探讨了不同形态氮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总氮的空间分布与沉积物有机质分布存在明显的一致性,团氿含量较高,东、西氿含量较低且基本持平;可转化态氮含量占总氮的59.5%,对水体潜在危害较大,空间分布呈现出西氿最大、东氿次之、团氿最低的趋势;可转化态氮中4种形态氮含量大小顺序为弱酸可提取态氮、离子交换态氮、强碱可提取态氮、强氧化剂可提取态氮,弱酸可提取态氮为可转化态氮的优势形态;沉积物有机质与总氮和强氧化剂可提取态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pH值与总氮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5);上覆水总氮与离子交换态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与可转化态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氮形态 有机质 西氿 东氿 团氿 宜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