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个性化运动干预对代谢相关慢性疾病的临床干预模式探索
1
作者 邹煦 张晗 谷荣娜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9期49-52,共4页
目的通过利用互联网沟通与线下指导结合对代谢相关慢性疾病患者进行运动干预,引入体育科学的个性化运动处方,探索临床多方向、更细化的非药物干预模式。方法本研究募集代谢相关慢性疾病患者共65例,其中男18例,女47例,中位年龄(43.4±... 目的通过利用互联网沟通与线下指导结合对代谢相关慢性疾病患者进行运动干预,引入体育科学的个性化运动处方,探索临床多方向、更细化的非药物干预模式。方法本研究募集代谢相关慢性疾病患者共65例,其中男18例,女47例,中位年龄(43.4±9.91)岁。通过医学检查、体适能评估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通过微信群管理与现场运动指导结合方式进行运动干预。结果65例患者经运动干预后身体指标中的体质量、BMI均值明显下降(P<0.01);代谢性指标中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体适能指标中延展度和平衡时间均增加,其中延展度改善较为明显(P<0.01)。结论对代谢相关慢性疾病患者进行运动干预,引入体育科学的个性化运动处方,通过互联网的干预模式,可以有效地缓解、减轻代谢相关慢性疾病症状,并能强化其运动能力,以利于代谢相关慢性疾病的长期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运动干预 代谢相关慢性疾病
下载PDF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栓发生与JAK2V617F基因相关性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邹煦 常炳庆 +1 位作者 杜文津 黄新春 《癌症进展》 2014年第2期172-178,共7页
目的探讨JAK2V617F基因阳性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发生血栓性疾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数据库,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JAK2V617F基因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发生血栓情况计算比值比(oddsratios,O... 目的探讨JAK2V617F基因阳性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发生血栓性疾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数据库,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JAK2V617F基因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发生血栓情况计算比值比(oddsratios,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采用RevMan5.2软件和Statall.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和文献发表偏倚评估。结果共纳入23个研究,1710例JAK2V617F基因阳性患者和1263例阴性患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JAK2V617F基因阳性患者发生血栓性疾病的风险明显高于阴性患者(OR=3.13,95%CI:2.26~4.34)。亚组分析未发现结果亚洲人群(OR=4.98,95%CI:2.92~8.52)与非亚洲人群(OR=2.32,95%CI:1.62~3.33)之间存在差异。结论JAK2V617F基因阳性可明显增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血栓 JAK2V617F基因 荟萃分析
下载PDF
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并发血栓性疾病的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邹煦 常炳庆 +1 位作者 黄新春 龚浠平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10期775-780,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北京航天总医院和北京天坛医院2007年8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07例骨髓增殖性疾病(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其中... 目的回顾性分析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北京航天总医院和北京天坛医院2007年8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07例骨髓增殖性疾病(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其中并发血栓性疾病的患者65例。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病史、年龄、白细胞数、JAK2V617F基因突变及骨髓分析)进行回顾并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7例患者中男性64例,女性43例,年龄28岁至84岁。同时并发血栓性疾病的患者65例,其中缺血性卒中34例。65例血栓性疾病的患者中存在高白细胞(白细胞大于11.0×10^9/L)的41例(占63.1%)、JAK2V617F阳性39例(占60.0%)。两项比率均较非血栓组同类患者比率升高。血栓性疾病患者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占72.3%,高于非血栓性疾病组,差异有显著性(χ~2=0.014,P=0.0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存在高白细胞[比值比(odds ratio,OR)3.393,P<0.05]、JAK2V617F基因阳性(OR 3.104,P<0.05)及年龄大于60岁(OR2.523,P<0.05)是导致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显示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出现高白细胞血症、JAK2V617F基因阳性和(或)年龄大于60岁,可能是发生血栓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以发生缺血性卒中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疾病 血栓形成 高白细胞 JAKVF基因 年龄
下载PDF
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讨论 被引量:6
4
作者 邹煦 常炳庆 +3 位作者 黄新春 韩玉霞 常晓鹏 于洪远 《癌症进展》 2012年第4期396-398,404,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4例各型恶性淋巴瘤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3+细胞)、辅助性T细胞(CD4+)、抑制性细胞毒T细胞(CD3+/CD8+)、NK细胞(CD3-/CD16+56)和NKT细胞(CD3+...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4例各型恶性淋巴瘤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3+细胞)、辅助性T细胞(CD4+)、抑制性细胞毒T细胞(CD3+/CD8+)、NK细胞(CD3-/CD16+56)和NKT细胞(CD3+/CD16+56),对两者百分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组中辅助性T细胞(CD3+/CD4+/CD8-)的百分比和绝对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患者组中CD4/CD8细胞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在恶性淋巴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了解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为后期病情判断及可能采取的相关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群 恶性淋巴瘤 T辅助细胞
下载PDF
临床类白血病反应的病因学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邹煦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年第3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类白血病反应可能的诱发因素及相关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不同原发疾病引起类白血病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既往文献,对其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进行分析。结果类白血病反应可由重度感染、恶性肿瘤、免疫性因素及药物性因素... 目的探讨类白血病反应可能的诱发因素及相关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不同原发疾病引起类白血病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既往文献,对其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进行分析。结果类白血病反应可由重度感染、恶性肿瘤、免疫性因素及药物性因素等引起,其可能为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结论类白血病反应在临床中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深入了解发病特点,找到原发疾病,有利早期诊断治疗,并对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白血病反应 感染性疾病 恶性肿瘤 诊断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被引量:1
6
作者 邹煦 肖志坚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3年第4期312-316,共5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获得性异质性克隆性恶性疾患。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迄今唯一可望治愈MDS的手段。大约30%~40%的患者可经HSCT达到治愈。现今,HSCT主要适用于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积分为中、高危组患者,而对于骨髓...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获得性异质性克隆性恶性疾患。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迄今唯一可望治愈MDS的手段。大约30%~40%的患者可经HSCT达到治愈。现今,HSCT主要适用于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积分为中、高危组患者,而对于骨髓原始细胞大于5%或存在复杂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患者多采用联合化疗合并HSCT治疗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 联合化疗
下载PDF
运动干预对代谢异常患者代谢指标影响的实践评估
7
作者 邹煦 谷荣娜 张晗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5期491-496,共6页
目的对代谢异常患者进行运动干预指导,评价其对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探索非药物干预措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一次性募集代谢异常患者,通过医学检查、体适能测试,开具个体化运动处方。通过微信群管理与... 目的对代谢异常患者进行运动干预指导,评价其对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探索非药物干预措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一次性募集代谢异常患者,通过医学检查、体适能测试,开具个体化运动处方。通过微信群管理与现场运动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运动干预,运动形式为有氧运动与力量训练结合,共12周。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BMI、体质量、腰围、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等代谢相关指标;计算并比较代谢综合征严重度积分(metabolic syndrome severity score,MSSS)、内脏脂肪指数(visceral adiposity index,VAI)干预前后变化。结果共招募109例代谢异常患者参与研究,完成12周干预者107例,其中男性43例(40.2%),女性64例(59.8%),平均年龄42.6±9.3岁。运动干预后空腹血糖[5.1(4.7~5.5)mmol/L vs.5.4(5.0~6.0)mmol/L,P<0.01]、LDL-C[2.8(2.4~3.6)mmol/L vs.3.2(2.7~3.7)mmol/L,P=0.04]、TC[4.8(4.3~5.4)mmol/L vs.5.6(4.6~5.8)mmol/L,P=0.01]、TG[1.3(0.9~1.7)mmol/L vs.1.5(1.1~2.3)mmol/L,P<0.01]等代谢性指标水平显著下降。MSSS[-1.8(-3.6~0.1)vs.-0.4(-2.7~1.5),P<0.01]、VAI[1.4(1.0~2.1)vs.1.8(1.2~3.0),P<0.01]较运动干预前均显著下降。结论制订个体化运动处方,通过现场与互联网线上指导、督促患者执行处方的运动干预方法可以作为改善代谢异常的治疗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干预 代谢综合征严重度积分 内脏脂肪指数 代谢异常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早期认知功能与脑血流灌注相关关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7
8
作者 李慧英 蒋初明 +5 位作者 高永红 邹煦 任菁 甄伟兰 刘洁 朱传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周内认知功能与脑血流灌注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9例作为病例组,同期住院的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或门诊健康志愿者11例作为对照组。对受试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包括画钟测验(CDT)、蒙特利尔认知...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周内认知功能与脑血流灌注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9例作为病例组,同期住院的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或门诊健康志愿者11例作为对照组。对受试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包括画钟测验(CDT)、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2日法测量静息及腺苷负荷后各脑区的局部脑血流量,同时计算放射性摄取比值(UR);分析各认知领域与各脑区UR的关系。结果 2组CDT、MoCA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左侧枕叶、左侧颞叶及右侧顶叶UR与MoCA总分相关(r=0.574、0.538、0.533,P=0.010、0.017、0.019);右侧小脑、左侧颞叶UR与延迟回忆评分相关(r=0.525、0.475,P=0.021、0.040);右侧额叶、左侧额叶及右侧颞叶UR与CDT评分相关(r=-0.526、-0.499、-0.516,P=0.021、0.029、0.024)。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其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认知功能障碍可能相关。联合静息及腺苷负荷SPECT对发现急性脑梗死早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认知障碍 神经心理学测验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血流动力学 局部血流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房国梁 张漓 +5 位作者 韩天雨 邹煦 张晗 李茜 汪涵 沈钰琳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2-37,共6页
目的:探究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为延缓老年人认知功能衰退提供新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条件的北京地区60岁以上受试者随机分成对照组(CON)、高强度间歇训练组(HIIT)和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组(MICT)。HIIT组和MICT组... 目的:探究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为延缓老年人认知功能衰退提供新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条件的北京地区60岁以上受试者随机分成对照组(CON)、高强度间歇训练组(HIIT)和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组(MICT)。HIIT组和MICT组进行为期12周的干预训练。干预前后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最大摄氧量测试、数字广度测试、连线测试以及Stroop测试。结果:经过12周的训练后,HIIT组受试者与训练前和CON组相比,其最大摄氧量极显著性提高,完成顺序和倒序数字广度测试所能重复数字的位数均显著增加,完成连线测试-A和Stroop测试的时间均显著减少,完成Stroop测试的准确率显著提高;与MICT组相比,最大摄氧量显著性提高。而MICT组受试者与训练前相比,其最大摄氧量极显著性提高,完成顺序数字广度测试所能重复数字的位数显著增加,Stroop测试准确率显著性提高;与CON组相比,其完成顺序和倒序数字广度测试所能重复数字的位数均显著增加。结论:高强度间歇训练能够显著提高老年人认知功能中的短时记忆能力、反应速度和抗干扰能力,但对于提高注意力效果并不明显。这些积极改变可能与HIIT提高了老年人最大摄氧量水平有关。与传统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相比,HIIT对改善老年人认知功能作用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高强度间歇训练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常炳庆 邹煦 +3 位作者 李爽 黄新春 邸雅南 彭德银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3年第1期94-95,共2页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80岁,于2012年1月6日因“黑便3天.呕血伴头晕、乏力半日”人院。门诊血常规:白细胞3.7×10^9/L,红细胞2.51×10^12/L,血色素70g/L,血小板0×10^9/L。凝血分析:门12.3s,APr兀126.6s,D...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80岁,于2012年1月6日因“黑便3天.呕血伴头晕、乏力半日”人院。门诊血常规:白细胞3.7×10^9/L,红细胞2.51×10^12/L,血色素70g/L,血小板0×10^9/L。凝血分析:门12.3s,APr兀126.6s,D-二聚体156μg/L.头颅CT未见活动性出血。既往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2月前患者因脑梗死住院,期间曾口服阿司匹林及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当时血小板132×1069L,便潜血阴性,出院后患者停用上述药物,自服活血中药,后未监测血象及便潜血。入院查体:贫血貌,全身皮肤可见散在皮下出血点,四肢远端为主,口腔可见血痂,肝脾无肿大,余未见异常。相关检查:B超示肝胆脾胰双肾未见异常;便常规+潜血:红细胞3—5,HP,潜血阳性;血沉1lmm/h;尿常规:尿蛋白阴性;抗核抗体谱:抗核抗体阳性,抗M2抗体+++:生化检查未见异常;免疫球蛋白、抗O试验、类风湿因子及C反应蛋白均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上消化道出血 抗核抗体阳性 硫酸氢氯吡格雷 尿蛋白阴性 活动性出血 D-二聚体 高血压病史
下载PDF
自身免疫相关疾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常炳庆 邹煦 +3 位作者 韩玉霞 常晓鹏 于洪远 黄新春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年第8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相关疾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自身免疫病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3+细胞)、辅助性T细胞(CD4+细胞)、T抑制性细胞毒细胞(CD3+/CD8+)、NK细胞(CD3-/CD16+56)和NKT细胞...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相关疾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自身免疫病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3+细胞)、辅助性T细胞(CD4+细胞)、T抑制性细胞毒细胞(CD3+/CD8+)、NK细胞(CD3-/CD16+56)和NKT细胞(CD3+/CD16+56),对两者百分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组中T抑制性细胞毒细胞(CD3+/CD8+)的百分比和绝对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患者组中CD4/CD8数值上低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NK细胞(CD3-/CD16+56)的百分比和绝对值明显低于对照(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可通过对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了解自身免疫病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免疫系统的变化,并为采用的相关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亚群 自身免疫病
下载PDF
体检人群使用NOSAS评分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初筛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12
作者 董文辉 邹煦 +3 位作者 巩忠 苏丽琴 李慧英 张晗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48-53,共6页
目的比较NOSAS评分与STOP-Bang问卷的预测值,对体检人群使用NOSAS评分作为OSAHS初步筛查工具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来北京航天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疑似OSAHS患者135例的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结果,包括NOSA... 目的比较NOSAS评分与STOP-Bang问卷的预测值,对体检人群使用NOSAS评分作为OSAHS初步筛查工具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来北京航天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疑似OSAHS患者135例的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结果,包括NOSAS评分及STOP-Bang问卷各项目及患者资料。按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组。计算NOSAS评分和Stop-Bang问卷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绘制ROC曲线。比较2个评分筛查OSAHS的价值。结果在135例患者中,男性占75.6%,女性占24.4%。以AHI≥5次/h、15次/h、30次/h为诊断标准,NOSAS评分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891和0.720、0.910和0.587、0.814和0.553;STOP-Bang问卷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73和0.560、0.910和0.435、0.949和0.329。当以AHI≥5次/h、15次/h、30次/h为诊断标准,NOSA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7、0.773、0.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TOP-Bang问卷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4、0.711、0.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AHI为5次/h、15次/h及30次/h为临界点时,NOSA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大于或等于STOP-Bang问卷评分。NOSAS评分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NOSAS评分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初筛工具,在健康体检人群可有效的帮助医师快速筛查OSAHS患病高风险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OSAHS NOSAS评分 STOP-Bang问卷
下载PDF
高强度有氧间歇运动对超重或肥胖老年人体成分、血脂及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兰霄宇 房国梁 +6 位作者 韩天雨 邹煦 张晗 李茜 汪涵 沈钰琳 张漓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10-517,共8页
目的:探究高强度有氧间歇运动对超重或肥胖老年人体成分及血脂、血糖相关指标的影响以及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的异同点,为老年人科学选择健身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招募了29名满足条件的超重或肥胖老年人,年龄65.10±3.89岁,体质指... 目的:探究高强度有氧间歇运动对超重或肥胖老年人体成分及血脂、血糖相关指标的影响以及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的异同点,为老年人科学选择健身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招募了29名满足条件的超重或肥胖老年人,年龄65.10±3.89岁,体质指数(BMI)27.56±1.92 kg/m2,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n=9)、高强度有氧间歇运动组(HIAIT组,n=10)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组(MICT组,n=10)。CON组受试者保持正常生活、不参与运动干预;HIAIT组和MICT组受试者通过最大摄氧量测试确定对应的负荷强度,HIAIT组以90%VO运动3 min、60%VO间歇3 min、重复4组,MICT组以70%VO运动30 min,两运动组均采用四肢联动训练仪进行为期12周、3次/周、共计90 min的运动干预。在干预前、后,测试所有受试者的身体成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瘦素(LEP)和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干预前相比,12周干预后HIAIT组受试者的上身脂肪量显著降低(P<0.05);HIAIT组和MICT组受试者血液中的TG浓度(P<0.05)、LEP浓度(P<0.01)和HDL-C浓度(P<0.01)均显著降低;HIAIT组受试者血液中的FFA浓度显著降低(P<0.05),MICT组受试者血液中LDL-C浓度显著降低(P<0.01);HIAIT组受试者的FPG(P<0.01)、FINS(P<0.05)和HOMAIR(P<0.05)均显著降低,MICT组受试者的Hb Alc、HOMA-IR均显著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HIAIT组和MICT组受试者血液中的TG浓度(P<0.05)和HDL-C浓度(P<0.01)均显著降低。结论:在不限制饮食的前提下,高强度有氧间歇运动对超重或肥胖老年人的体重及体脂率无显著影响,但可有效降低上身脂肪量,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液中瘦素、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及血糖水平,尤其是降低甘油三酯的效果更为明显。高强度有氧间歇运动在改善老年人身体成分、血脂和血糖方面的效果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相似,但高强度有氧间歇运动降低上身脂肪量、血清游离脂肪酸、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的作用可能更佳,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糖化血红蛋白的作用可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有氧间歇运动 中等强度持续运动 超重或肥胖 老年人 血脂 血糖
下载PDF
个性化运动干预对代谢综合征人群减重及代谢指标改善的效果分析
14
作者 王郑芳 张凤旭 +2 位作者 邹煦 孙志颖 张晗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1-365,共5页
目的分析个性化运动干预对代谢综合征(MS)人群的减重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9—2022年在北京航天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200例M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0例),结合患者体适... 目的分析个性化运动干预对代谢综合征(MS)人群的减重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9—2022年在北京航天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200例M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0例),结合患者体适能数据对试验组实施为期3个月的个性化运动干预,有氧运动3~4次/周结合抗阻运动≥2次/周,并给予MS相关健康体检;对照组仅给予健康体检。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体重及代谢相关指标变化,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干预效果的组间差异,分析个性化运动干预对MS人群减重及代谢指标改善的效果。结果试验组干预后体重、体重指数、腰臀比、静息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酯、甘油三酯水平均显著低于干预前[(72.5±12.9)比(74.2±13.6)kg、(27.3±3.5)比(27.9±3.5)kg/m^(2)、(0.87±0.08)比(0.91±0.08)、(71±7)比(74±9)次/min、(131±11)比(138±14)mmHg(1 mmHg=0.133 kPa)、(80±8)比(85±9)mmHg、(6.0±1.1)比(6.9±1.6)mmol/L、(2.78±0.78)比(3.12±0.77)mmol/L、(4.62±1.04)比(5.22±0.97)mmol/L、(1.36±0.42)比(2.59±2.01)mmol/L],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干预前[(1.31±0.31)比(1.27±0.29)mmol/L](均P<0.05)。对照组干预后体重、体重指数、腰臀比、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酯、甘油三酯水平均显著高于干预前[(68.1±5.9)比(67.1±5.9)kg、(25.3±2.4)比(24.9±2.4)kg/m^(2)、(0.83±0.07)比(0.82±0.06)、(127±12)比(125±12)mmHg、(3.50±1.45)比(3.20±1.21)mmol/L、(5.50±1.80)比(5.30±1.52)mmol/L、(1.59±0.82)比(1.40±0.65)mmol/L],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1.28±0.28)比(1.38±0.28)mmol/L](均P<0.05)。试验组体重、体重指数、腰臀比、静息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酯、甘油三酯等指标的干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1.4±13.3)比(1.0±5.9)kg、(-0.6±3.5)比(0.4±2.4)kg/m^(2)、(-0.04±0.08)比(0.01±0.06)、(-3±8)比(0±7)次/min、(-7±12)比(2±12)mmHg、(-5±9)比(0±8)mmHg、(-0.9±1.4)比(0±0.5)mmol/L、(0.04±0.30)比(-0.10±0.28)mmol/L、(-0.34±0.77)比(0.30±1.34)mmol/L、(-0.60±1.00)比(0.20±1.66)mmol/L、(-1.23±1.45)比(0.19±0.74)mmol/L](均P<0.001)。结论对MS人群实施个性化运动干预能够促进MS患者减重并改善其代谢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健康管理 个性化运动干预 减重
原文传递
尿素水热生长法合成不同形貌镁铝水滑石及其对活性红染料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汪港 范展华 +1 位作者 邹煦 李磊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23,共7页
水滑石作为一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吸附毒性强且难降解的印染废水染料分子.采用尿素水热生长法,通过合理调控反应物浓度,制备出具有花状形貌的镁铝水滑石材料,通过FTIR、XRD、TG、SEM和TEM等测试方法对其进行了微观结... 水滑石作为一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吸附毒性强且难降解的印染废水染料分子.采用尿素水热生长法,通过合理调控反应物浓度,制备出具有花状形貌的镁铝水滑石材料,通过FTIR、XRD、TG、SEM和TEM等测试方法对其进行了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表征,并将镁铝水滑石作为典型的阴离子染料活性红131吸附剂,系统研究了其对酸性红的吸附动力学机理和等温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反应物浓度对镁铝水滑石形貌影响显著.低浓度反应液(氯化镁0.1~0.3 mol/L)制备所得镁铝水滑石为直径约2μm的单层片状正六边形;升高反应液浓度(氯化镁0.4 mol/L)后,镁铝水滑石开始出现近似中央放射状的纳米花状形貌;进一步提高反应液浓度(氯化镁0.6 mol/L)可以得到明显纳米花状结构的镁铝水滑石,且近似为中央放射状生长,片层直径约3.2μm,该结构纳米片间相互交叉支撑,有利于改善纳米片的分散;当反应物浓度进一步提升(氯化镁0.8 mol/L)时,镁铝水滑石纳米片相互堆积紧密,花状结构逐渐消失.同时,不同形貌镁铝水滑石对活性红131的染料去除率不同,花状结构有助于染料的吸附,去除率可达98.14%.纳米花状镁铝水滑石对活性红131的吸附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模型遵循Langmuir模型,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能力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水滑石 染料吸附 水热生长 纳米花状
下载PDF
工业厂区节能改造措施初探
16
作者 邹煦 《科技与企业》 2015年第13期160-160,共1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园区遍布全国,但很多已建成的工业厂区能耗巨大,造成了我国能源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对现有工厂进行节能改造迫在眉睫。本文对我国工业企业存在的高能耗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工业厂区节能改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园区遍布全国,但很多已建成的工业厂区能耗巨大,造成了我国能源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对现有工厂进行节能改造迫在眉睫。本文对我国工业企业存在的高能耗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工业厂区节能改造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厂区 节能改造 措施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GSTT1、GSTM1基因分布频率和NQO1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琳 邹煦 +3 位作者 张美荣 张悦 郝玉书 肖志坚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74-677,共4页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T1、M1(GSTT1、GSTM1)和苯醌氧化还原酶基因(NQO1C609T)多态性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易感性及MDS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方法用多重PCR方法检测52例MDS患者和241名与患者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GSTT1和...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T1、M1(GSTT1、GSTM1)和苯醌氧化还原酶基因(NQO1C609T)多态性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易感性及MDS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方法用多重PCR方法检测52例MDS患者和241名与患者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GSTT1和GSTM1基因型,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分析NQO1C609T基因型。结果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MDS患者GSTT1和GSTM1无效型(null)比例明显增高(P值均<0.01),其比值比(OR)分别为2.873(95%可信区间1.491~5.537)和3.591(95%可信区间1.717~7.508)。染色体核型正常的MDS患者GSTT1无效型比例较正常人对照组显著增高(OR=5.336,P<0.01),而GSTM1无效型比例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染色体核型异常的MDS患者GSTM1无效型比例较正常人对照组显著增高(OR=3.740,P<0.01),而GSTT1无效型比例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S患者的NQO1C609T各基因型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STT1和GSTM1基因无效型可能与MDS发生相关,对判断MDS患者是否出现染色体核型异常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基因分布频率 基因多态性 发病机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苯醌氧化还原酶基因
原文传递
单用小剂量马法兰成功治疗老年低增生性RAEB-Ⅱ型一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泽锋 邹煦 肖志坚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8-148,共1页
关键词 小剂量 马法兰 低增生性RAEB-Ⅱ型 老年人 药物治疗
原文传递
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机制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杜文津 邹煦 +1 位作者 陈晋文 张改华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8年第6期358-361,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的机制,包括引起神经系统病变的原因及发病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老年M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既往文献,对神经系统损害的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老年MM神经系统病变发... 目的探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的机制,包括引起神经系统病变的原因及发病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老年M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既往文献,对神经系统损害的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老年MM神经系统病变发生率为52.5%,病理性骨折、瘤块压迫、瘤细胞浸润或转移、严重贫血、高钙血症、尿毒症、淀粉样变性、高粘滞综合征、凝血障碍、免疫异常等均可成为神经系统损害的原因,发病机理主要为直接压迫、浸润转移、远隔效应三大类。结论老年MM患者神经系统病变发生率较一般MM患者高,神经系统损害的机制复杂多样;深入了解发病机制有助于认识疾病,减少误诊和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神经系统损害 发病机制 老年
原文传递
CBFβ/MYH11融合基因转录本检测及其致白血病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世才 杨琳 +3 位作者 邹煦 冯敏 郝玉书 肖志坚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CBFβ/MYH11融合基因转录本类型及其编码融合蛋白CBFβ/SMHHC致白血病的机制。方法用RTPCR联合序列分析检测CBFβ/MYH11融合基因。用pMCSFRluc作为报告质粒进行转录分析。用亚细胞蛋白组分Westernblot和双免疫荧光染色进行基因... 目的探讨CBFβ/MYH11融合基因转录本类型及其编码融合蛋白CBFβ/SMHHC致白血病的机制。方法用RTPCR联合序列分析检测CBFβ/MYH11融合基因。用pMCSFRluc作为报告质粒进行转录分析。用亚细胞蛋白组分Westernblot和双免疫荧光染色进行基因编码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26例CBFβ/MYH11融合基因阳性患者中发现2种类型转录本,以A型为主(26例中24例,92%),其次为D型(8%)。CBFβ/SMHHC融合蛋白在CBF对MCSFR启动子转录激活过程中起抑制作用,且与CBFβ/SMHHC水平呈正相关;CBFα亚单位(AML1)为核蛋白,CBFβ/SMHHC融合蛋白与CBFβ亚单位一样为胞浆蛋白,CBFβ与AML1共表达时,大部分CBFβ仍定位于胞浆,少部分进入胞核,CBFβ/SMHHC与AML1共表达时,CBFβ/SMHHC则均进入胞核。结论①我国患者CBFβ/MYH11融合基因转录本类型分布与国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②CBFβ/SMHHC显性负抑制CBF对其靶基因的转录调控活性机制之一是与野生型CBFβ竞争性结合A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Fβ/MYH11 融合基因转录本 检测 白血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