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间升尺度方法对城市地表热岛强度计算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邹照旭 黄帆 +2 位作者 赖佳梦 刘紫涵 占文凤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31,共6页
时间升尺度方法多用于减轻或消除卫星观测数据的缺失对城市热环境遥感研究的不利影响,然而不同时间升尺度方法对城市地表热岛强度计算是否存在差异,且该差异在多时间尺度上如何变化尚不明确。针对上述问题,该文对SMW平均法、ATCS和ATCE... 时间升尺度方法多用于减轻或消除卫星观测数据的缺失对城市热环境遥感研究的不利影响,然而不同时间升尺度方法对城市地表热岛强度计算是否存在差异,且该差异在多时间尺度上如何变化尚不明确。针对上述问题,该文对SMW平均法、ATCS和ATCE模型法3种时间升尺度方法进行了系统比较,总结了3种方法对城市地表热岛强度计算的影响及规律。结果发现:模型法(ATCS和ATCE)与SMW平均法的时间合成数据存在较大差异;晴空像元比例对基于3种方法生成的热岛强度影响显著,但随比例增加,热岛强度值愈加接近;多时间合成尺度下,SMW平均法和模型法计算的年内热岛强度最大值出现在不同的季节;随时间合成尺度的增大,SMW平均法的热岛强度变化较大,而模型法的热岛强度变化较稳定。总体表明:当卫星观测数据较多时,SMW平均法能够有效监测城市热环境;若卫星观测数据较少,应优先选择ATCE模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升尺度 城市地表热岛强度 地表温度 MODIS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表面城市热岛日内逐时变化规律 被引量:11
2
作者 方迎波 占文凤 +3 位作者 黄帆 高伦 全金玲 邹照旭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7-198,共12页
表面城市热岛多时间尺度变化的遥感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然而,受限于热红外遥感模型与数据的不足,目前典型城市群表面城市热岛的日内逐时变化规律仍不清楚。以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meter)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 表面城市热岛多时间尺度变化的遥感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然而,受限于热红外遥感模型与数据的不足,目前典型城市群表面城市热岛的日内逐时变化规律仍不清楚。以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meter)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地表温度日内变化INA08模型,率先模拟并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在夏、冬两季的表面城市热岛空间格局与热岛强度的逐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夏季,日内所有城市整体而言均呈现热岛效应,但由于城市植被或水体的降温作用,白天至上半夜(08:00~21:00)部分城市存在相对"冷点",而这些"冷点"在21:00之后基本消失。此季节内城市热岛强度与地表温度日内逐时变化规律相似,两者均在上午迅速上升,并于12:00~14:00到达峰值,而后逐渐下降,并持续至次日日出前。在冬季,多数城市在白天出现了"城市冷岛",但"冷岛"多在午后至傍晚(14:00~17:00)消失,此后所有城市均恢复为"热岛"。此季节内城市热岛强度与地表温度日内逐时变化规律区别较大,且以农田和森林为背景计算的城市热岛强度的逐时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前者在日内到达峰值的时间(约18:00)显著晚于后者(约13: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表面城市热岛 逐时变化 日内尺度 MOD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