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功态时脑运动皮质低频活动同步性的静息fMRI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郁伟林 李小青 +4 位作者 汤伟军 黎元 李克 翁旭初 陈宜张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370-373,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气功师在气功态与非气功态,以及与非练功者之间脑运动皮质低频活动同步性的差异,探讨气功的本质及其对脑功能皮质的影响。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为练功20年以上,以静功为主的气功师5名,以及相匹配年龄、性别并从未练过气功... 目的:通过观察气功师在气功态与非气功态,以及与非练功者之间脑运动皮质低频活动同步性的差异,探讨气功的本质及其对脑功能皮质的影响。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为练功20年以上,以静功为主的气功师5名,以及相匹配年龄、性别并从未练过气功的对照5名。研究采用GESignaVH/i3.0T磁共振扫描机,先后进行无任务(静息态)和运动任务的BOLD序列扫描。通过计算运动皮质体素时间信号序列两两之间的交互相关系数以及平均交互相关系数(MCC),评价脑运动皮质低频信号的同步性。练功与非练功者,气功态与非气功态运动皮质的MCC值的差异用t检验进行评价。结果:所有被试者运动任务的fMRI检查均获得双侧运动皮质的明显激活。非练功者运动皮质的MCC值平均为0.20,练功者非气功态时MCC值平均为0.26,气功态时平均为0.40。经t检验非气功态时,练功者与非练功者脑运动皮质低频信号间的MCC值的差别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而练功者气功态与非气功态之间,练功者气功态与非练功者之间MCC值的差别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进入气功状态后,脑运动功能皮质低频活动的同步性会明显增强。但这种反映同步的相关系数是否可以作为其特征性的指标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功 运动皮质 低频活动 同步性 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气功入静时前扣带回自发低频活动变化的fMRI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郁伟林 汤伟军 +3 位作者 李小青 冯晓源 李克 陈宜张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77-380,共4页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在气功入静过程中大脑前扣带回的低频信号变化,探讨前扣带回在气功活动中的潜在调节机制。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为练功20年以上,以静功为主的气功师6位。研究采用GE Signa VH/i 3.0T磁共振扫描机,EPI-BOL...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在气功入静过程中大脑前扣带回的低频信号变化,探讨前扣带回在气功活动中的潜在调节机制。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为练功20年以上,以静功为主的气功师6位。研究采用GE Signa VH/i 3.0T磁共振扫描机,EPI-BOLD序列。在入静前、入静早期、入静后期和结束入静后分4次进行静息fMRI扫描。图像处理采用AFNI软件,计算大脑前扣带回频率在0.01~0.8Hz间的低频活动功率谱的优势频率和平均振幅。对不同入静状态时这两个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大脑前扣带回在入静时的优势频率(0.0167Hz)要高于入静前和结束入静后(0.0125Hz);功率谱的平均振幅在入静早期最高,而在入静后期有所下降,仍高于入静前和结束入静后。结论:前扣带回在不同入静状态时低频活动的动态变化,提示它在人静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低频活动的功率谱可以作为气功入静状态的一个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功入静 低频活动 功率谱 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正常人体呼吸频率调节下血压即时变异与心率变异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沈仲元 Shin Lin +4 位作者 竺英祺 余平 郁伟林 章琪虎 瞿敏红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3年第1期486-491,共6页
目的探讨人体呼吸频率调节下血压即时变异(blood pressure instant variability,BPIV)与心率变异(HRV)的关系。方法将52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改变呼吸频率5-10-15次/min(A组,n=25)和8-12-16次/min(B组,n=27)的条件下,同步记... 目的探讨人体呼吸频率调节下血压即时变异(blood pressure instant variability,BPIV)与心率变异(HRV)的关系。方法将52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改变呼吸频率5-10-15次/min(A组,n=25)和8-12-16次/min(B组,n=27)的条件下,同步记录心电,血压和呼吸,并进行分析。结果在10-15次/min和8-12-16次/min不同频率的呼吸调节下,R-R变化趋势、血压-血压变化趋势和呼吸波变化趋势完全同步。呼吸频率/心搏频率与呼吸峰中心频率(RSP)、BPIV、HRV的中心频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4、0.902、0.913。在5次/min频率的呼吸调节下,R-R变化趋势、血压-血压变化趋势和呼吸波变化趋势出现了不同步现象。结论在一定呼吸频率调节下,BPIV符合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的生理机制,也符合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形成的心率变异机制,是RR间期变化的二次效应。但当呼吸频率过低的情况下,BPIV不符合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形成的心率变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频率调节 血压即时变异 血压变异 心率变异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下载PDF
夜间呼吸时相的周期及形态特点与心率变异的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沈仲元 刘仁光 +5 位作者 Shin Lin 余平 章其虎 郁伟林 竺英祺 瞿敏红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2年第3期157-161,164,共6页
目的探讨夜间呼吸时相的周期及形态特点与心率变异的关系。方法对66例被试者用标准指导语控制5次/min,10次/min,15次/min均匀呼吸调节指导,同步用动态生理参数记录仪记录心电和呼吸波型。结果呼吸调节的周期变化和心率的RR间期变化完全... 目的探讨夜间呼吸时相的周期及形态特点与心率变异的关系。方法对66例被试者用标准指导语控制5次/min,10次/min,15次/min均匀呼吸调节指导,同步用动态生理参数记录仪记录心电和呼吸波型。结果呼吸调节的周期变化和心率的RR间期变化完全同步。夜间存在4种不同呼吸模式:连续规则形呼吸节律,纺锤形呼吸节律,单次不规则形呼吸节律,连续不规则形呼吸节律。结论连续规则形呼吸节律,纺锤形呼吸节律符合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的描述和机制。单次不规则形呼吸节律,连续不规则形呼吸节律不符合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的描述和机制,可能存在另外的窦性心律不齐机制。因此,由呼吸引起的HRV变化是否完全反映心血管自主神经平衡调节的变化,还需要更多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方法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心率变异 自主神经
下载PDF
针刺对家兔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沈雪勇 张文彬 郁伟林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3年第1期24-28,共5页
本实验在31只乌拉坦麻醉或清醒家兔身上观察了针刺对视觉、听觉和体觉脑发电位及原脑电的影响,并分析了诱发电位与原脑电的关系。结果表明,针刺对各诱发电位波幅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动物出现轻度激醒行为,原脑电呈去同步化,总积分与... 本实验在31只乌拉坦麻醉或清醒家兔身上观察了针刺对视觉、听觉和体觉脑发电位及原脑电的影响,并分析了诱发电位与原脑电的关系。结果表明,针刺对各诱发电位波幅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动物出现轻度激醒行为,原脑电呈去同步化,总积分与慢波频带功率减少,后二项与诱发电位主要成分波幅呈正相关。因此,不能排除针刺对诱发电位波幅的影响是原脑电变化的间接结果,针刺时诱发电位的抑制并不意味着皮层处于抑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 针刺
下载PDF
Stroop效应在冥想训练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郁伟林 汤伟军 +2 位作者 李克 竺英祺 李洁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5-308,共4页
目的:通过Stroop实验探讨冥想训练的神经心理学效应。方法:采用经典Stroop字色判断任务,通过e-prime2软件对4名志愿者和4名气功师进行间隔半小时的两次实验,记录被试字色判断任务的准确性和反应时间。fMRI实验采用组块设计,数据分析采用... 目的:通过Stroop实验探讨冥想训练的神经心理学效应。方法:采用经典Stroop字色判断任务,通过e-prime2软件对4名志愿者和4名气功师进行间隔半小时的两次实验,记录被试字色判断任务的准确性和反应时间。fMRI实验采用组块设计,数据分析采用SPM8软件,对志愿者和气功师在脑内激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志愿者字色判断干扰任务的平均准确率略低于气功师,平均反应时较气功师为长。气功师和志愿者间f MRI实验的脑内激活存在差异,差异区域主要在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DLPFC)、前扣带皮质(ACC)和顶下小叶(IPL)。结论:Stroop实验可以作为一种客观的手段来评价气功练习者的冲突控制能力,长期的气功练习可以提高练习者冲突控制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冥想训练 STROOP效应 冲突控制
下载PDF
点穴治疗腰痛与体觉诱发电位
7
作者 张文彬 郁伟林 +3 位作者 杨志良 姜宏 周恩元 沈雪勇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8-30,42,共4页
对一侧腰骶神经根受压症病人16例,电刺激一侧胫后神经而从“接骨”体表记录脊髓诱发电位。发现刺激患侧引起的脊髓电位N_2,峰潜伏期比健侧的延长0.74±1.15ms(P<0.025),但延长0.8ms以上者仅5例。未见点穴对患侧的脊髓诱发电位有... 对一侧腰骶神经根受压症病人16例,电刺激一侧胫后神经而从“接骨”体表记录脊髓诱发电位。发现刺激患侧引起的脊髓电位N_2,峰潜伏期比健侧的延长0.74±1.15ms(P<0.025),但延长0.8ms以上者仅5例。未见点穴对患侧的脊髓诱发电位有明显影响。对腰痛病人21例,致痛电刺激一侧足背而从头顶引导的皮层电位,其晚成分N_(150)-P_(260)-N_(370)与痛觉有关,点穴可使之波幅下降约20%(P<0.05)。结合临床观察,作者认为点穴对腰痛病人的镇痛效应是肯定的,这效应与大脑皮层有一定关系。对于以脊髓诱发电位作为诊断腰骶神经根受压症主要依据的前景,作者并不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点穴 体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心包经穴位的伏安特性——大陵、内关、心俞三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一和 沈雪勇 +1 位作者 郁伟林 张瑞华上海中医药大学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38-42,共5页
人体经穴尽管有准线性特性,本质上属非线性黑体,当采用非线性系统的研究方法。伏安特性在观察经穴的非线性形态方面具有直观、全面的特点,经穴阻抗为其了阶微分,是个过程函数(伏安曲线的导函数)。但难以定量计算进而取代传统的经... 人体经穴尽管有准线性特性,本质上属非线性黑体,当采用非线性系统的研究方法。伏安特性在观察经穴的非线性形态方面具有直观、全面的特点,经穴阻抗为其了阶微分,是个过程函数(伏安曲线的导函数)。但难以定量计算进而取代传统的经穴阻抗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安特性 心包经 大陵 内关 心俞
下载PDF
气功麻醉机理初步探讨——外气镇痛效应的研究
9
作者 张文彬 郁伟林 +2 位作者 杨远京 储维忠 陈慧菊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234-236,390-391,共5页
目的:为探讨气功麻醉机理,首先设计实验初步观察外气对家兔、大鼠及在人体的镇痛效应。方法:用 WQ-9E 痛阈测量仪发生的缓慢递升直流电使钾离子透入家兔耳尖部皮肤致痛,以甩头阈为指标,又用同一仪器发生的直流电刺激鼠尾,以甩尾阈及头... 目的:为探讨气功麻醉机理,首先设计实验初步观察外气对家兔、大鼠及在人体的镇痛效应。方法:用 WQ-9E 痛阈测量仪发生的缓慢递升直流电使钾离子透入家兔耳尖部皮肤致痛,以甩头阈为指标,又用同一仪器发生的直流电刺激鼠尾,以甩尾阈及头动阈为指标,观察气功师对动物发放外气时及停止放气后上述痛反应指标的变化;在人体亦用这仪器使钾离子透入颈部皮肤致痛,观察气功师对其发放外气时痛阈及耐痛阈是否提高;另在大鼠观察牙髓刺激诱发的皮层电位在外气作用下的变化。结果:在家兔及大鼠的行为学实验及大鼠电生理学实验均未证明外气的镇痛效应;在人体,外气对实验痛亦无明显影响,同体比较外气对实验痛的作用与手术时气功麻醉效果,未见二者之间有明显相关关系。结论:本实验结果不能令人满意;看来,气功麻醉机理仍需进行认真、仔细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功麻醉 外气镇痛 甩头阈 甩尾阈 头动阈 诱发皮层电位痛阈 耐痛阈
下载PDF
气功“外气”对大鼠镇痛效应的探讨
10
作者 张文彬 郁伟林 杨远京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学报》 1998年第1期50-54,共5页
本工作旨在观察气功“外气”对大鼠的镇痛效应,以进一步研究“气功麻醉”机理。在行为学实验:于46头大鼠用钾离子透入刺激鼠尾致痛而测定的甩尾阈,在气功师对动物放气前、中与后之间均无明显差异;另于15头大鼠用直流电刺激鼠尾引起的甩... 本工作旨在观察气功“外气”对大鼠的镇痛效应,以进一步研究“气功麻醉”机理。在行为学实验:于46头大鼠用钾离子透入刺激鼠尾致痛而测定的甩尾阈,在气功师对动物放气前、中与后之间均无明显差异;另于15头大鼠用直流电刺激鼠尾引起的甩尾阈与头动阈,在气功师放气中与后均未增加。电生理学实验:于11头大鼠14次实验,从其头顶引导牙髓刺激诱发的皮层电位,气功师放气对此电位的峰潜伏期与峰-峰波幅均无明显影响。另者,“外气”地伤害性刺激鼠尾引起的脑电去同步化反应亦无明显作用。看来实验结果阴性,这与文献上报道的不符。作者认为,这个问题应再仔细认真地重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功疗法 大鼠 镇痛效应 外气疗法 电生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