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状液稳定性表征方法及其在农药水乳剂研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冯建国 项盛 +3 位作者 钱坤 朱峰 郁倩瑶 吴学民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26,共12页
乳状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石油、化妆品和农用化学品等领域,稳定性是影响其使用寿命和功能发挥的关键因素。因此,快速、准确地表征乳状液的稳定性一直被人们所关注。农药水乳剂是以乳状液为基础的农药剂型之一,具有高效、低毒和环保等... 乳状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石油、化妆品和农用化学品等领域,稳定性是影响其使用寿命和功能发挥的关键因素。因此,快速、准确地表征乳状液的稳定性一直被人们所关注。农药水乳剂是以乳状液为基础的农药剂型之一,具有高效、低毒和环保等优点。文章简要介绍了乳状液在食品和石油等领域的应用及研究现状,重点综述了液滴粒径及其分布测定、电导率测定、微观结构研究、拟三元相图研究和液滴表面电动性能研究等表征乳状液制备与使用过程中稳定性的主要手段,并总结了这些表征手段在农药水乳剂研究开发中的应用情况,旨在为缩短水乳剂配方研制周期和提高其稳定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 农药水乳剂 物理稳定性 表征方法 液滴粒径 ZETA电位
下载PDF
农药水乳剂物理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史雅丽 郁倩瑶 +3 位作者 孙陈铖 董帆 杨关天 冯建国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简要介绍了乳状液形成与稳定机理,重点综述了相关理论和方法在农药水乳剂物理稳定性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了当前农药新剂型加工理论研究不足以及乳化剂环保性能有待提高等具体问题。
关键词 乳状液 农药制剂 物理稳定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农药悬浮剂物理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冯建国 项盛 +1 位作者 郁倩瑶 吴学民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10-714,共5页
简要介绍了悬浮液的形成与稳定机理,重点综述了相关理论和方法在农药悬浮剂物理稳定性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了目前农药悬浮剂在研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了基于悬浮液形成的农药新剂型加工理论研究不足、助剂性能有待提高等具... 简要介绍了悬浮液的形成与稳定机理,重点综述了相关理论和方法在农药悬浮剂物理稳定性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了目前农药悬浮剂在研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了基于悬浮液形成的农药新剂型加工理论研究不足、助剂性能有待提高等具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液 农药制剂 物理稳定性 进展
下载PDF
阿维菌素微胶囊剂的研究开发概况 被引量:4
4
作者 郁倩瑶 沈亚明 +3 位作者 董帆 杨关天 孙陈铖 冯建国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6年第12期-,共4页
阿维菌素属于广谱、高效的抗生素类杀虫杀螨剂,现有加工剂型主要包括乳油、微乳剂和水乳剂等。然而,这些剂型不具有缓释性,持效期短,需要频繁施药,防治成本较高。微胶囊剂可以保护囊芯物,减少用药次数,延长持效期,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 阿维菌素属于广谱、高效的抗生素类杀虫杀螨剂,现有加工剂型主要包括乳油、微乳剂和水乳剂等。然而,这些剂型不具有缓释性,持效期短,需要频繁施药,防治成本较高。微胶囊剂可以保护囊芯物,减少用药次数,延长持效期,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对哺乳动物毒性。本文简单综述了阿维菌素微胶囊剂的研究开发现状,旨在为阿维菌素的高效、安全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微胶囊剂 控制释放
下载PDF
加工方法对异丙甲草胺水乳剂物理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冯建国 吴翠霞 +2 位作者 郁倩瑶 项盛 吴学民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9-474,共6页
通过分析Turbiscan Lab分散稳定性分析仪短期扫描图谱,以及测定所制备的水乳剂液滴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研究了不同加工方法(油水相添加顺序和乳化剂添加位置不同)对异丙甲草胺水乳剂物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采用乳化剂添加在油相中... 通过分析Turbiscan Lab分散稳定性分析仪短期扫描图谱,以及测定所制备的水乳剂液滴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研究了不同加工方法(油水相添加顺序和乳化剂添加位置不同)对异丙甲草胺水乳剂物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采用乳化剂添加在油相中的反相乳化法(方法 A)制备的水乳剂,短期扫描图谱中背散射光强度随时间降低的幅度很小,液滴平均粒径最小,Zeta电位绝对值最大,加速试验(54℃±2℃,14 d)后外观均一,稳定性最好;采用乳化剂添加在水相中的反相乳化法(方法 B)制备的水乳剂稳定性次之;采用乳化剂添加在水相中的直接乳化法(方法 C)和乳化剂添加在油相中的直接乳化法(方法 D)制备的水乳剂,试样短期扫描图谱中背散射光强度随时间均发生明显变化,顶部及中下部背散射光强度随时间呈更加明显的下降趋势,液滴平均粒径均较大,Zeta电位绝对值较小,加速试验后外观不均一,上层析水,下层产生少量沉淀,其中采用方法 C制备的水乳剂稳定性最差。表明采用不同加工方法制备的同一配方异丙甲草胺水乳剂的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以乳化剂添加在油相中的反相乳化法制备的水乳剂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方法 异丙甲草胺 水乳剂 物理稳定性 分散稳定性分析仪 平均粒径 ZETA电位
下载PDF
Turbiscan Lab分散稳定性分析仪研究异丙甲草胺水乳剂物理稳定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冯建国 郁倩瑶 +2 位作者 史雅丽 项盛 吴学民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2-159,共8页
为获得不同因素对异丙甲草胺水乳剂物理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同时验证Turbiscan Lab分散稳定性分析仪预测和评价水乳剂物理稳定性的可行性,利用Turbiscan Lab分散稳定性分析仪,结合加速试验[(54±2)℃,14d]结果,研究了乳化剂用量、体... 为获得不同因素对异丙甲草胺水乳剂物理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同时验证Turbiscan Lab分散稳定性分析仪预测和评价水乳剂物理稳定性的可行性,利用Turbiscan Lab分散稳定性分析仪,结合加速试验[(54±2)℃,14d]结果,研究了乳化剂用量、体系pH和电解质离子等对磷酸酯盐稳定的异丙甲草胺水乳剂物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三乙醇胺盐(SCP)用量为6.0%(质量分数)时,水乳剂稳定性最好;过酸或过碱均会破坏水乳剂的稳定性,pH=9时水乳剂可获得较好的稳定性;Mg2+压缩油水界面双电层,导致水乳剂稳定性下降,且Mg2+添加浓度越大,水乳剂越不稳定。Turbiscan Lab分散稳定性分析仪以多重光散射为技术核心,在不破坏样品的前提下,能够准确测定乳状液中浮油、沉淀和液滴粒径大小的变化情况,与加速试验结果吻合度高,不仅能够缩短试验周期,而且可以分析不稳定现象发生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biscan Lab分析仪 异丙甲草胺 水乳剂 电解质离子 物理稳定性
原文传递
农药控释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冯建国 郁倩瑶 +3 位作者 孙陈铖 杨关天 吴学民 瞿唯钢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7-76,共10页
在农药使用过程中,由于理化性质不稳定和施药方法不当而造成有效成分易降解或流失,农药控释剂不仅可以保护有效成分免受环境破坏,而且可以减少农药使用剂量和使用次数,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是今后农药剂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为使农药... 在农药使用过程中,由于理化性质不稳定和施药方法不当而造成有效成分易降解或流失,农药控释剂不仅可以保护有效成分免受环境破坏,而且可以减少农药使用剂量和使用次数,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是今后农药剂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为使农药控释剂不断创新发展,笔者重点综述了当前农药控释剂主要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简单介绍了国内农药控释剂(主要是微胶囊剂)的登记应用和研究开发情况,并分析了农药控释剂研究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希望控释技术的进一步推广能够为农药的高效、经济和安全使用提供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控释剂 研究应用
原文传递
不同乳化过程对高效氯氰菊酯纳米乳液物理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冯建国 郁倩瑶 +3 位作者 孙陈铖 史雅丽 沈亚明 杨关天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0-105,共6页
通过分析Turbiscan Lab分散稳定性分析仪扫描图谱,测定液滴平均粒径的变化情况,考察纳米乳液热力学性能,并结合光学显微观察及热贮后外观观察,综合比较4种不同乳化过程制备的高效氯氰菊酯纳米乳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纳米乳液A(乳化剂... 通过分析Turbiscan Lab分散稳定性分析仪扫描图谱,测定液滴平均粒径的变化情况,考察纳米乳液热力学性能,并结合光学显微观察及热贮后外观观察,综合比较4种不同乳化过程制备的高效氯氰菊酯纳米乳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纳米乳液A(乳化剂添加在油相中的反相乳化法制备)的背散射光强度发生轻微变化,液滴初始平均粒径最小(168nm),且贮存后变化不大,显微镜观察液滴细微且分布均匀,结晶温度低,热贮后外观均一,稳定性最好;纳米乳液C(乳化剂添加在油相中的直接乳化法制备)的稳定性次之;纳米乳液B(乳化剂添加在水相中的直接乳化法制备)和纳米乳液D(乳化剂添加在水相中的反相乳化法制备)的背散射光强度变化明显,液滴初始平均粒径均较大(大于1 000nm),且贮存后仍有增大趋势,显微镜观察液滴粗大,分布密集,结晶温度较高,热贮后外观不均一,产生乳析,纳米乳液D稳定性最差,接近破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氯氰菊酯 纳米乳液 添加顺序 添加位置 平均粒径 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不同制备方法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纳米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冯建国 史雅丽 +4 位作者 郁倩瑶 吴雨玲 周耀东 丁旭 钱菲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01-804,共4页
[目的]获得以油酸甲酯作溶剂的高效氯氟氰菊酯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为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乳油产品中传统溶剂的替代提供思路。[方法]通过分析Turbiscan Lab分散稳定性分析仪的扫描图谱,测定制备后、热贮和冷贮后纳米乳液中液滴平均粒径变... [目的]获得以油酸甲酯作溶剂的高效氯氟氰菊酯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为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乳油产品中传统溶剂的替代提供思路。[方法]通过分析Turbiscan Lab分散稳定性分析仪的扫描图谱,测定制备后、热贮和冷贮后纳米乳液中液滴平均粒径变化,结合未经稀释纳米乳液的光学显微照片以及热贮后样品的外观照片,比较4种不同制备方法获得的高效氯氟氰菊酯纳米乳液的稳定性,分析影响纳米乳液形成和稳定的原因。[结果]方法A(乳化剂添加在油相中的反相乳化法)制备的纳米乳液的背散射光强度发生轻微变化,液滴平均粒径最小,分布均匀,外观均一,稳定性最好;纳米乳液C的稳定性次之;纳米乳液B和D的背散射光强度变化明显,液滴平均粒径均较大,外观不均一,产生乳析,甚至破乳,稳定性均较差。[结论]不同制备方法制备同一配方的纳米乳液的稳定性存在较大差异,乳化剂添加在油相中的反相乳化法制备的高效氯氟氰菊酯纳米乳液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乳液 制备方法 平均粒径 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