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车道对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影响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杨晓光 赵靖 +1 位作者 曾滢 郁晓菲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1-156,共6页
针对交叉口进口道拓宽后形成的短车道,由于其长度的限制,存在因车辆排队溢出而造成阻塞的问题,结合交通流理论和概率论的相关成果,从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两方面研究了短车道排队阻塞对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针对3种不同的信号相位方... 针对交叉口进口道拓宽后形成的短车道,由于其长度的限制,存在因车辆排队溢出而造成阻塞的问题,结合交通流理论和概率论的相关成果,从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两方面研究了短车道排队阻塞对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针对3种不同的信号相位方案,建立了考虑短车道潜在排队阻塞情况下的车道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并通过仿真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短车道条件下相关因素对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影响的敏感性分析。研究发现在交叉口进口道存有短车道条件下,短车道长度、信号相位方案对通行能力起主要影响;同时对通行能力而言,存在最佳信号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通行能力 概率论 短车道 仿真
下载PDF
十字环形交叉口两种信号控制设计方法比较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靖 郁晓菲 +1 位作者 白玉 汪涛 《长沙交通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53-58,89,共7页
为了对环形交叉口进行合理信号配时设计,提高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服务水平,对"多进口道放行协同环道控制"和"单口放行控制"两种较为常用的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设计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首先介绍了两种信号控制设计基... 为了对环形交叉口进行合理信号配时设计,提高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服务水平,对"多进口道放行协同环道控制"和"单口放行控制"两种较为常用的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设计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首先介绍了两种信号控制设计基本方法,并从通行能力、延误和可靠性3个方面进行对比,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对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多进口道放行协同环道控制"方法在信号配时良好且环道有足够左转待行空间的情况下,对于通行能力和延误而言有着更强的适应性,但该控制方法对配时设计的要求更高,且不能完全避免交通"死锁",需制定紧急预案予以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控制 环形交叉口 通行能力 延误
下载PDF
交织段对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影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靖 许建 +1 位作者 杨晓光 郁晓菲 《交通与计算机》 2008年第2期53-56,61,共5页
交叉口上游存在交织段,在城市道路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它一方面决定了交叉口各流向车流到达率,同时自身的运行情况又受交叉口红灯排队的影响。根据车流在交叉口到达驶离特性,从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两方面研究了上游交织段对信号交叉口通... 交叉口上游存在交织段,在城市道路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它一方面决定了交叉口各流向车流到达率,同时自身的运行情况又受交叉口红灯排队的影响。根据车流在交叉口到达驶离特性,从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两方面研究了上游交织段对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基于对交织段影响下的交叉口理想到达率的分析,建立了考虑交织段情况下的车道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并通过仿真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交织段长度、进口道长度对通行能力起主要影响,而且增加交织段长度对于提高进口道通行能力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通行能力 仿真检验 交织段
下载PDF
道路交叉口车道功能划分 被引量:5
4
作者 赵靖 郁晓菲 《中国市政工程》 2007年第3期6-8,共3页
对车道功能划分的影响因素作系统性分析。从交叉口交通条件、道路条件、信号控制条件以及上游交通条件等因素对交叉口车道功能合理划分进行研究。
关键词 道路 信号 交叉口 车道功能划分 交通设计
下载PDF
原位化学转化法封装硫于分级微-纳炭/碳化钼用于高性能锂硫电池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新荣 郁晓菲 +1 位作者 何斌 李文翠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7-346,共10页
载体材料作为活性物质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器,决定了硫正极的电化学性能。因此,通过对载体材料的设计,制备功能性载体材料,可以有效解决锂硫电池的穿梭效应和氧化还原动力学缓慢等问题。采用原位化学转化法将硫封装在空心薄壁C/Mo_... 载体材料作为活性物质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器,决定了硫正极的电化学性能。因此,通过对载体材料的设计,制备功能性载体材料,可以有效解决锂硫电池的穿梭效应和氧化还原动力学缓慢等问题。采用原位化学转化法将硫封装在空心薄壁C/Mo_(2)C载体的~7 nm空腔中,制备了核壳结构S@C/Mo_(2)C正极材料。纳米级别S@C/Mo_(2)C一次粒子相互连接一起构成微米级二次颗粒,形成了连续的导电网络;纳米级硫核和连续导电网络可以促进锂离子和电子的传输。此外,微孔C/Mo_(2)C壳可以通过物理限域/化学吸附作用减缓多硫化物向外扩散;同时C/Mo_(2)C能有效催化多硫化物的转化,增强氧化还原动力学。基于这些优点,S@C/Mo_(2)C正极材料在0.5 C电流密度时可逆比容量高达1210 mAh g^(-1),且具有较高的倍率性能,3 C时可逆比容量达到780 mAh g^(-1)。此外,该正极材料表现出较好的循环稳定性,300次循环每圈比容量衰减率仅为0.127%。该工作对设计具有高倍率性能和高循环稳定性的硫正极材料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C/Mo_(2)C反应器 空心结构 催化作用 原位限域
下载PDF
哈密脉石英除铁工艺的研究
6
作者 冯莉 孙风常 +2 位作者 李鋆婧 郁晓菲 刘月娥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17,共4页
以哈密脉石英为原料,草酸为浸取剂,采用湿法提纯,通过煅烧—水淬、球磨、酸洗、水洗、干燥等工艺,进行酸洗除铁提纯的实验研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得到哈密脉石英除铁的最佳工艺条件:950℃下煅烧—水淬1.5h,2700r/min转速下球磨15min... 以哈密脉石英为原料,草酸为浸取剂,采用湿法提纯,通过煅烧—水淬、球磨、酸洗、水洗、干燥等工艺,进行酸洗除铁提纯的实验研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得到哈密脉石英除铁的最佳工艺条件:950℃下煅烧—水淬1.5h,2700r/min转速下球磨15min,酸洗温度90℃,酸洗时间2.5h,酸浓度0.1mol/L,pH值2.5,固液比1∶3。最佳条件下除铁率≥98.46%,SiO2质量分数≥99.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石英 超细二氧化硅 提纯
下载PDF
磷化镍@镍-氮-碳双功能催化剂电还原CO_(2)-H_(2)O制合成气 被引量:4
7
作者 叶成玉 郁晓菲 +3 位作者 李文翠 贺雷 郝广平 陆安慧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2-102,共11页
电催化还原CO_(2)由于具有温和的反应条件、反应产物组成可调、环境友好等优点,是CO_(2)转化技术中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然而目前发展的电催化CO_(2)还原技术仍未达到工业化盈利所需的技术经济指标。因此,通过简单的两电子转移,将CO_(2)-... 电催化还原CO_(2)由于具有温和的反应条件、反应产物组成可调、环境友好等优点,是CO_(2)转化技术中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然而目前发展的电催化CO_(2)还原技术仍未达到工业化盈利所需的技术经济指标。因此,通过简单的两电子转移,将CO_(2)-H_(2)O电还原为合成气通常被认为是电化学还原CO_(2)过程中较有前景的实现盈利的途径之一,因此研究能够精确调控合成气比例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至关重要。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通过三元纳米复合材料的分子工程学设计的进行了高活性、可实现特定比例合成气制备的双功能电催化剂的合成策略。将三聚氰胺、三苯基膦(TPP)和乙酸镍研磨并溶解在乙醇中,通过旋蒸得到三元纳米复合材料,在850℃下热解2 h得到催化剂。该方法简单、易操作并且易于放大。该系列双功能电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均随着三苯基膦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分级孔结构有利于提供活性位以及促进物质传输。此外,拉曼图谱表明材料的缺陷度由于前驱体中三苯基膦的增加而增加。另外,X射线光电子能谱验证了析氢反应活性位点Ni-P和CO_(2)电催化活性为位点Ni-N的存在。因此,该系列电催化剂的性能具有较大的调控空间,可从CO产物主导调控至H_(2)产物主导。电化学性能通过在CO_(2)饱和0.5 mol·L^(-1) KHCO_(3)溶液中进行线性扫描伏安法以及恒电位电解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活性受材料表面P/Ni-N_(x)比例的影响。最高的CO法拉第效率为91%,由不含磷化镍的纯Ni-N-C材料在−0.8 V(相对于可逆氢电极(RHE))电位下实现。在−0.7至−1.1 V(vs RHE)电位区间内,合成气流中CO/H_(2)的摩尔比可从2:5调整至10:1,并能与磷化镍和镍-氮-炭组分的摩尔比关联。此外,我们还对优化的催化剂在−0.7 V电位下的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合成气摩尔比例在8 h内保持在1.2–1.3,说明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本工作将温室气体CO_(2)和H_(2)O转化成比例可调的合成气,为双功能电催化剂的工程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贵金属催化剂 CO_(2)电还原 合成气 多孔碳 磷化镍
下载PDF
考虑进出交通影响的路段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9
8
作者 杨晓光 赵靖 郁晓菲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88,共6页
为了深入研究进出交通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在分析城市道路进出节点交通流构成和运行特征的基础上,基于交通流冲突分析原理,利用理论分析建模的方法,针对不同进出交通对主线交通流6种可能的干扰类型,提出相应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并对... 为了深入研究进出交通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在分析城市道路进出节点交通流构成和运行特征的基础上,基于交通流冲突分析原理,利用理论分析建模的方法,针对不同进出交通对主线交通流6种可能的干扰类型,提出相应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并对相关因素对主流向通行能力影响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进出交通会对路段通行能力产生一定影响,各股干扰车流的影响程度与主路车道数、主路交通量、主路交通转向比例、次路交通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城市道路 冲突分析 通行能力 进出交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