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昆山市近地面臭氧特征及成因分析
1
作者 吴珂 陈慧敏 +5 位作者 曾山佰 郁泰立 吴俊梅 夏蕴玉 汪婷 王晓春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41,共11页
为研究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管控措施对昆山市空气质量产生的影响,分析了疫情前期及管控期大气污染物(尤其是臭氧O_(3))浓度的变化特征,并对O_(3)的空间分布、成因及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疫情管控后,一次污染物浓度呈递进式降低,而O_... 为研究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管控措施对昆山市空气质量产生的影响,分析了疫情前期及管控期大气污染物(尤其是臭氧O_(3))浓度的变化特征,并对O_(3)的空间分布、成因及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疫情管控后,一次污染物浓度呈递进式降低,而O_(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质量浓度(O_(3)-8 h)显著上升,其中管控中期的污染最严重,明显超过历史同期水平。空间分布上O_(3)-8 h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市区西部(高新区)及西北部区域,较2021年增幅显著。NO2浓度下降比与O_(3)-8 h上升比的空间分布呈现出良好的对应关系,NO2降幅高的区域O_(3)-8 h增幅也高,同时两者浓度变化呈非线性相关,当NO2浓度达到一个临界值时,O_(3)浓度随之出现下降。典型污染过程中O_(3)日变化仍为显著的“单峰型”,但振幅明显增大,O_(3)与气温、能见度、日照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和气压呈显著负相关。结合风向及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来看,此次污染气团主要来自浙江、安徽等地,占总气团输入的64%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人为减排 空气质量 臭氧 污染源
下载PDF
昆山地区文物建筑防雷现状及对策分析
2
作者 吴珂 郁泰立 曾山佰 《建筑安全》 2023年第12期101-104,共4页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遗产,大部分文物古建筑都以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建成,由于年代久远导致绝缘性能变差,一旦遭受雷击,极易造成木质构建燃烧和古建筑损毁,甚至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在昆山市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防雷安全专项检查的基础...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遗产,大部分文物古建筑都以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建成,由于年代久远导致绝缘性能变差,一旦遭受雷击,极易造成木质构建燃烧和古建筑损毁,甚至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在昆山市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防雷安全专项检查的基础上,对昆山市文保单位防雷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昆山市大多数文保建筑未安装防雷设施或防雷安全工作不符合规定要求,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防雷安全问题亟待解决。最后,从文物保护原则出发,着重分析了重点文物建筑和古建筑防雷保护设计施工要点,提出了可行的雷电灾害防御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建筑 雷暴 闪电 防雷设计 防御对策
下载PDF
昆山冬季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生消过程分析
3
作者 王晓春 吴珂 +2 位作者 郁泰立 吴俊梅 汪婷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3年第5期36-42,共7页
选取2016年12月昆山地区出现的1次持续性雾霾天气,对其雾、霾交替过程中所表现的阶段性特征和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程度的雾霾持续约5 d,受北方污染气团入侵及冷空气、湿度等条件影响,雾、霾轮流交替出现。(2)与能见度呈... 选取2016年12月昆山地区出现的1次持续性雾霾天气,对其雾、霾交替过程中所表现的阶段性特征和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程度的雾霾持续约5 d,受北方污染气团入侵及冷空气、湿度等条件影响,雾、霾轮流交替出现。(2)与能见度呈现正相关的气象因素有气压和风速;呈现负相关的有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气温与能见度相关性不明显。(3)颗粒物浓度变化大致可分为前、后2个阶段,当相对湿度增大到接近饱和时,颗粒物并不能无限地吸湿增大,此时颗粒物浓度对能见度的影响可能已不是主要因素。(4)气团后向轨迹分析表明,前期污染物主要来自山西、河南一带,第2次污染气团主要来自西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颗粒物 气象因素 后向轨迹分析 昆山
下载PDF
昆山市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设计暴雨强度公式推求 被引量:2
4
作者 唐倩 包云轩 +4 位作者 陈粲 汪婷 吴俊梅 郁泰立 郑欣飞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83-698,共16页
基于江苏省昆山市2008—2015年12个自动气象站逐分钟降雨数据和常规气象站小时降雨量数据,并选取5个代表站分别代表不同的生态系统,先对昆山市降雨和暴雨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年多个样法进行暴雨选样,利用指数分布、皮尔逊Ⅲ型... 基于江苏省昆山市2008—2015年12个自动气象站逐分钟降雨数据和常规气象站小时降雨量数据,并选取5个代表站分别代表不同的生态系统,先对昆山市降雨和暴雨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年多个样法进行暴雨选样,利用指数分布、皮尔逊Ⅲ型分布和耿贝尔分布分析暴雨发生频率,最后使用高斯-牛顿法推求不同生态系统代表站的暴雨强度公式参数,结果表明:(1)昆山市各站点2008—2015年期间年降雨量都呈增长趋势,夏季降雨量最多、冬季最少,一天中01时(北京时间,下同)左右为降雨谷值,18时左右为降雨峰值,白天降雨多于夜晚;在空间分布上,农田和城市生态系统的年降雨量、年降雨日数最多,湿地和湖泊生态系统较少。(2)暴雨日数年际差异大,年内暴雨主要集中在夏季,暴雨发生频次日变化呈“双峰型”分布,暴雨发生频次在02时和18时最多,09时和24时最少;市区的暴雨日数空间变异系数大于郊区,且从市中心向外递减。(3)城市生态系统适宜采用皮尔逊Ⅲ型分布推求暴雨强度公式,其他类型生态系统适宜采用指数分布推求暴雨强度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山 降雨 时空分布特征 暴雨频率分析 暴雨强度公式
下载PDF
南京市能见度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5
作者 吴珂 秦奔奔 +5 位作者 吴俊梅 周慧敏 夏蕴玉 牛利 郁泰立 汪婷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8期4691-4698,共8页
利用1980~2013年南京国家基本气象站的地面常规气象要素和能见度观测资料,剔除相对湿度和天气现象对能见度的影响,采用等级分析法、"非常好"能见度出现频率法、累积百分率法、Ridit中值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的年际和... 利用1980~2013年南京国家基本气象站的地面常规气象要素和能见度观测资料,剔除相对湿度和天气现象对能见度的影响,采用等级分析法、"非常好"能见度出现频率法、累积百分率法、Ridit中值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趋势;并利用偏相关分析法分析了能见度与气温、气压、平均风速和相对湿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能见度有明显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一天中,8:00最差,14:00最好;一年之中,能见度夏季最好,冬季最差。1980~1984年南京能见度呈上升趋势,1985~2004年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13年则呈缓慢上升趋势;"较差"和"一般"能见度出现频率呈现上升趋势,"较好"能见度出现频率则明显下降。能见度水平逐年代下降但降幅减小;能见度等级分布的季节差异逐年代减小。能见度与平均风速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由于南京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能见度与气压和气温均存在季节性差异,能见度与气压在冬季呈较好的正相关,与气温夏季呈正相关、冬季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见度 变化趋势 等级分析法 Ridit中值分析法 相关系数
下载PDF
昆山市PM_(2.5)及其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吴俊梅 郁泰立 +2 位作者 钱钰林 吴珂 汪婷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255-258,264,共5页
为研究昆山市大气中细颗粒物及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于2021年采用在线监测系统进行连续观测。结果表明:2021年昆山市PM_(2.5)质量浓度为28μg/m^(3),浓度呈现冬季>春季>夏季>秋季的变化特征。水溶性离子浓度变化规律与PM_(2.5)... 为研究昆山市大气中细颗粒物及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于2021年采用在线监测系统进行连续观测。结果表明:2021年昆山市PM_(2.5)质量浓度为28μg/m^(3),浓度呈现冬季>春季>夏季>秋季的变化特征。水溶性离子浓度变化规律与PM_(2.5)一致,占PM_(2.5)的65.3%,其中SNA(SO_(4)^(2-)、NO_(3)^(-)、NH_(4)^(+)质量浓度之和)占总水溶性离子的90.4%,是PM_(2.5)最主要的化学组成。水溶性离子中NH_(4)^(+)和NO_(3)^(-)均呈“昼高夜低”的分布特点,峰、谷值分别出现在9:00、18:00,SO_(4)^(2-)则呈现白天高,夜间低的日变化特征。统计发现昆山市各月SOR和NOR基本>0.1,大气氧化率较高,尤其冬季、春季SO_(2)和NO_(2)的二次转化突出,各月NO_(3)^(-)/SO_(4)^(2-)比值在1~2.5范围内波动,表明机动车尾气等移动源叠加区域输送是昆山市PM_(2.5)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水溶性离子 在线监测 污染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