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α干扰素双特异性抗体的制备与初步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鸿斌 侯小娟 +6 位作者 袁旭东 于晓妍 徐磊 王双 郁雯科 杜鹏 孙志伟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7年第6期742-749,共8页
目的:研制对α干扰素(IFN-α)中和活性有突破性提升的双特异性抗体。方法:以靶向IFN-α不同表位的中和单抗Amilimumab和Sifalimumab为基础,采用FIT-Ig(Fabs-in-tandem immunoglobulin)双特异性抗体平台技术,通过分子克隆方法构建针对IFN... 目的:研制对α干扰素(IFN-α)中和活性有突破性提升的双特异性抗体。方法:以靶向IFN-α不同表位的中和单抗Amilimumab和Sifalimumab为基础,采用FIT-Ig(Fabs-in-tandem immunoglobulin)双特异性抗体平台技术,通过分子克隆方法构建针对IFN-α的双特异性抗体FIT2的表达载体,并在Free Style 293-F系统中进行瞬时转染表达;采用protein A柱亲和纯化目标双特异性抗体,SDS-PAGE初步考察目标抗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组分及纯度;采用forte BIO系统鉴定其整体结合活性,并分别确认双特异性抗体的2个抗原结合表位的活性;通过ELISA方法评价其特异性,37℃放置实验鉴定其稳定性,Daudi细胞增殖实验定量评价双特异性抗体的中和活性。结果:构建了双特异性抗体FIT2表达载体,在Free Style 293-F系统中实现了瞬转高效表达,表达量为127 mg/L,亲和纯化获得目标双特异性抗体FIT2,纯度可达98.5%;FIT2结构稳定,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未发现与其他类型的干扰素及细胞因子存在交叉反应;FIT2对IFN-α1b-His的结合活性显著优于2个亲本抗体,特别是解离过程的改善尤为明显;同时,FIT2有效保留了2个抗原结合表位的活性;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FIT2对IFN-α1b具有优越的中和活性,其中和效能显著高于任一亲本抗体,明显优于2个亲本抗体联用。结论:获得了对IFN-α1b中和活性有突破性提升的双特异性抗体FIT2,特异性良好且结构稳定,有望成为治疗IFN-α相关疾病的良好的成药候选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特异性抗体 FIT-Ig Α干扰素 抗原结合表位 中和活性
下载PDF
数字化排牙试验在正畸病例拔牙与否判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操亚波 傅露 +3 位作者 郁雯科 王硕 李伯休 陈丹鹏 《口腔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排牙试验在正畸病例拔牙与否判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40例资料完整的正畸初诊病例作为研究样本。第1组由6名医师依据牙颌模型、X线片、面颌相片及传统的常规资料测量分析结果,对以上病例进行治疗方案设计。第2组由同样6名... 目的探讨数字化排牙试验在正畸病例拔牙与否判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40例资料完整的正畸初诊病例作为研究样本。第1组由6名医师依据牙颌模型、X线片、面颌相片及传统的常规资料测量分析结果,对以上病例进行治疗方案设计。第2组由同样6名医师,根据以上资料再加上辅助数字化排牙试验的方法进行治疗方案设计。方案设计的结果分别判断为拔牙、不拔牙、临界3种情况。对2组拔牙与否判断的一致性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以6人拔牙与否判断的结果完全一致为标准,第1组中,拔牙,不拔牙、临界的例数分别为3例、1例、5例,符合率分别为7.50%、2.50%、12.50%,总体符合率为22.50%。第2组中,拔牙、不拔牙、临界的例数分别为17例、8例、1例,符合率分别为42.50%、20.00%、2.50%,总体符合率为65.00%。选择配对设计W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第1组和第2组各40个病例的临界偏离度进行差异性分析,检验结果表明Z值为-0.756(P<0.001),说明第2组对于拔牙与否判断的一致性要显著高于第1组。结论在正畸病例治疗方案设计中辅助数字化排牙试验,可以对拔牙与否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化技术 排牙试验 口腔正畸 治疗方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