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37与过敏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高雯雯 郅莉莉 +1 位作者 吴福玲 马立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4期461-464,共4页
过敏性疾病是机体免疫系统对外来变应原产生的超敏反应性疾病,目前糖皮质激素作为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一线用药,其临床应用与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及不良反应。白细胞介素-37(interleukin-37,IL-37)作为天然的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抑制剂... 过敏性疾病是机体免疫系统对外来变应原产生的超敏反应性疾病,目前糖皮质激素作为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一线用药,其临床应用与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及不良反应。白细胞介素-37(interleukin-37,IL-37)作为天然的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抑制剂,具有双重抗炎功能,可同时抑制炎症因子和激活抗炎因子的表达。研究表明,IL-37可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及通路来维持过敏性疾病中免疫系统的动态平衡。因此,本文将基于分析IL-37的本身特性,对其在儿童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7 过敏性哮喘 变应性鼻炎 特应性皮炎
下载PDF
模拟消化方法在食物过敏原潜在致敏性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郭玉蔓 罗晨 +5 位作者 郅莉莉 雍凌 何雅静 李永红 林洪 李振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397-404,共8页
食物过敏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对食物过敏原的潜在致敏性进行评价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食物过敏原自身特性及其对过敏人群免疫系统的影响。模拟消化实验是食物过敏原潜在致敏性评价的有力手段。食物过敏原蛋白的消化稳... 食物过敏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对食物过敏原的潜在致敏性进行评价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食物过敏原自身特性及其对过敏人群免疫系统的影响。模拟消化实验是食物过敏原潜在致敏性评价的有力手段。食物过敏原蛋白的消化稳定性为其潜在致敏性评价结果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但并非所有食物过敏原均具有较强的消化稳定性。食物过敏原的潜在致敏性一方面取决于过敏原蛋白在通过消化道时的消化稳定性,另一方面取决于消化产物中具有免疫刺激能力的过敏原表位的丰度。不同模拟消化方法的应用对食物过敏原的消化结果及潜在致敏性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体内及体外模拟消化方法的优缺点及在食物过敏原潜在致敏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综述了食物过敏原消化稳定性与其潜在致敏性评价结果的关系。以期对食物过敏原致敏性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原 体内模拟消化 体外模拟消化 潜在致敏性评价 抗消化肽段 过敏原表位
下载PDF
儿童花粉症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郅莉莉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42-144,共3页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发病率一直在升高,影响了发达国家大约四分之一的成人。花粉是常见的引起AR的变应原之一,在欧洲大约超过50%的患者对花粉过敏。
关键词 免疫治疗 花粉 花粉症 研究进展
下载PDF
2009年鲁中地区春季花粉观察及春季变应性鼻炎及哮喘的防治
4
作者 郅莉莉 冯涛 王智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年第21期64-64,共1页
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即通常所说的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由季节性致敏物引起,常见于气传致敏花粉。气传致敏花粉含有一种多糖蛋白质化合物,当吸入鼻腔支气管后,能释放组胺、激肽、5-羟色胺等介质,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可引起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 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即通常所说的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由季节性致敏物引起,常见于气传致敏花粉。气传致敏花粉含有一种多糖蛋白质化合物,当吸入鼻腔支气管后,能释放组胺、激肽、5-羟色胺等介质,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可引起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笔者通过总结鲁中地区城区春季空气中致敏花粉的飘散规律,指导花粉引起的变应性哮喘及鼻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传致敏花粉 变应性鼻炎 哮喘 防治
下载PDF
你了解“卡他小儿”吗?
5
作者 郅莉莉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06年第20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小儿 耳鼻咽喉科 临床工作 治疗效果 鼻腔内 学龄前 中耳炎 小毛病
下载PDF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会厌囊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冯涛 丁霄雁 郅莉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年第17期143-143,共1页
关键词 会厌囊肿 鼻内镜 低温等离子 疗效
下载PDF
皮试阴性的青霉素过敏反应12例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晓芹 郅莉莉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7期1091-1091,共1页
关键词 皮试阴性 药物过敏 病因学 青霉素 副作用 皮内试验
下载PDF
“宝宝秀”照片征集
8
作者 郅莉莉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06年第20期43-43,共1页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鼻出血的临床体会
9
作者 冯涛 郅莉莉 王智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年第21期51-51,共1页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传统的烧灼凝血是治疗方法之一。低温等离子射频与烧灼法治疗鼻出血的机制相同:破坏出血点的组织,使周围组织和血管局部封闭或凝血而达到止血目的。笔者2006年6月-2009年2月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86例95...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传统的烧灼凝血是治疗方法之一。低温等离子射频与烧灼法治疗鼻出血的机制相同:破坏出血点的组织,使周围组织和血管局部封闭或凝血而达到止血目的。笔者2006年6月-2009年2月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86例95侧鼻出血,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射频 鼻出血
下载PDF
螨变应原注射液致速发型全身过敏反应1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原 孙乐乐 +1 位作者 朱云梅 郅莉莉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39-640,共2页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llergen specific immunotherapy,AIT)是通过逐渐增加变应原剂量对患者进行反复接触,提高患者对该类变应原的耐受性,从而控制过敏症状的治疗方法。AIT是针对病因、可改变过敏性疾病自然病程的治疗方法,常见的给...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llergen specific immunotherapy,AIT)是通过逐渐增加变应原剂量对患者进行反复接触,提高患者对该类变应原的耐受性,从而控制过敏症状的治疗方法。AIT是针对病因、可改变过敏性疾病自然病程的治疗方法,常见的给药方式是皮下注射和舌下给药,目前广泛应用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螨变应原注射液 免疫治疗 过敏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致全身不良反应的观察及防控管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原 郅莉莉 +3 位作者 王倩 张剑桥 李玉运 庞晓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334-2337,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变应原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 SCIT)注射后出现的全身不良反应,分析危险因素及处理措施,以便更安全地实施SCIT。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淄博市中心医院过敏门诊行SCIT后发生全身不良反... 目的:通过观察变应原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 SCIT)注射后出现的全身不良反应,分析危险因素及处理措施,以便更安全地实施SCIT。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淄博市中心医院过敏门诊行SCIT后发生全身不良反应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739例患者的16 337次注射中,共16例患者发生了18次全身不良反应,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2%,以皮肤、结膜和呼吸道症状为主,其中Ⅰ级6次,Ⅱ级8次,Ⅲ级4次。速发型反应16次,迟发型反应2次。发生在初始治疗剂量快速上升阶段和维持治疗阶段共17次。10岁以下儿童易发生全身不良反应,sIgE 4级以上的患者易发生重度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全身不良反应多发生在初始治疗剂量快速上升阶段和维持治疗阶段,多为速发型反应,低龄、伴多种过敏性疾病、感染、接触变应原、剧烈运动、情绪应激等都是诱发全身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在每次注射前询问患者的病史以及与危险因素相关的生活史。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前次注射时的反应等及时调整变应原剂量,提高临床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鉴别和处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过敏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嗜酸性粒细胞及IL5在上颌窦后鼻孔息肉与鼻息肉中表达的差异 被引量:4
12
作者 郅莉莉 宋道亮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3-46,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上颌窦后鼻孔息肉(ACP)、伴变应性鼻炎的鼻息肉(NPwAR)及不伴变应性鼻炎的鼻息肉(NPs AR)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IL5的表达水平,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及IL5在不同鼻腔炎性疾病发生中作用的差异。方法对10例ACP、9例NPwAR及14... 目的通过对比上颌窦后鼻孔息肉(ACP)、伴变应性鼻炎的鼻息肉(NPwAR)及不伴变应性鼻炎的鼻息肉(NPs AR)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IL5的表达水平,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及IL5在不同鼻腔炎性疾病发生中作用的差异。方法对10例ACP、9例NPwAR及14例NPs AR组织切片行H&E染色,对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进行计数;提取组织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对组织中IL5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嗜酸性粒细胞在ACP中的浸润显著低于NPwAR(P<0.001),嗜酸性粒细胞在ACP中浸润百分比的中位数低于NPsAR,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嗜酸性粒细胞在NPwAR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PsAR(P<0.05)。在ACP组织中IL5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NPs AR(P<0.05)和NPwAR(P=0.001),且NPsAR组织中IL5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NPwAR(P<0.05)。结论 ACP与NP的发病机制有所不同。嗜酸性粒细胞及IL5参与了NP的发病过程,并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在ACP的形成中可能未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后鼻孔息肉 鼻息肉 变应性鼻炎 嗜酸性粒细胞 白细胞介素5
原文传递
尘螨疫苗皮下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4
13
作者 屠燕怡 史丽 +5 位作者 赵莉 金鹏 訾晓雪 李昂 金义炫 郅莉莉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50-55,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使用标准化尘螨疫苗对变应性鼻炎伴或不伴支气管哮喘的患者进行2年皮下免疫治疗,探讨尘螨皮下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58例对尘螨过敏(单一过敏35例,多重过敏23例)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伴或不伴支气管哮喘。在...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使用标准化尘螨疫苗对变应性鼻炎伴或不伴支气管哮喘的患者进行2年皮下免疫治疗,探讨尘螨皮下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58例对尘螨过敏(单一过敏35例,多重过敏23例)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伴或不伴支气管哮喘。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第6、12、24个月,分析症状评分、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观察记录发生的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鼻部症状和哮喘症状评分在治疗6个月后均显著降低(P<0.05),并在2年治疗期内呈持续性下降。治疗2年后,单一过敏患者和多重过敏患者的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免疫治疗6、12、24个月后,鼻炎和哮喘的相关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局部反应为主,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皮下免疫治疗是针对尘螨引起的变应性鼻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患者,也能取得显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皮下 鼻炎 变应性 屋尘螨 哮喘 疗效
原文传递
过敏性哮喘患儿一氧化氮、总免疫球蛋白E、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联合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10
14
作者 韩玉敏 石娜 +2 位作者 王燕 刘立刚 郅莉莉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335-1338,共4页
目的探究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总免疫球蛋白E(IgE)、调节性T细胞(Treg)在儿童过敏性哮喘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其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11月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门诊中的过敏性哮喘患儿60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100... 目的探究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总免疫球蛋白E(IgE)、调节性T细胞(Treg)在儿童过敏性哮喘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其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11月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门诊中的过敏性哮喘患儿60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10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FeNO、总IgE以及Treg水平。分别计算3种检测手段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于儿童过敏性哮喘的诊断效能,采用ROC曲线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的FeNO和外周血中的总IgE高于对照组,而外周血中Tre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eNO和外周血总IgE与小儿过敏性哮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62、0.591,P<0.05),Treg与哮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569,P<0.05)。Treg对于儿童过敏性哮喘检测的特异度显著高于FeNO和总IgE(P<0.05),平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单项检测和系列联合检测(P<0.05),而系列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平行联合检测(P<0.05)。FeNO、总IgE、Treg平行和系列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8和0.917。结论过敏性哮喘患儿的FeNO、总IgE、Treg水平与哮喘严重程度和病情分级相关。平行联合检测或系列联合检测可提高在儿童过敏性哮喘诊断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哮喘 小儿哮喘 呼出气一氧化氮 免疫球蛋白E 调节性T细胞
原文传递
皮下免疫治疗对单一尘螨和合并霉菌过敏儿童哮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孟辉 郅莉莉 +6 位作者 戚凯文 王珊珊 高倩 步美玲 姜荷云 冯绛楠 王金荣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75-80,共6页
目的 评价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SCIT)对单一尘螨过敏和尘螨合并霉菌过敏的哮喘儿童的疗效。方法 纳入6~14岁过敏性哮喘儿童,根据过敏原种类,分为单一尘螨组与尘螨合并霉菌组,给予SCIT。治疗12、24个月时,比较组内和组间的哮喘控制问卷(A... 目的 评价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SCIT)对单一尘螨过敏和尘螨合并霉菌过敏的哮喘儿童的疗效。方法 纳入6~14岁过敏性哮喘儿童,根据过敏原种类,分为单一尘螨组与尘螨合并霉菌组,给予SCIT。治疗12、24个月时,比较组内和组间的哮喘控制问卷(ACQ)评分、药物评分和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的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呼出50%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50%)、呼出75%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75%)和用力呼气中期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MEF%)]。结果 共纳入118例哮喘儿童,其中单一尘螨组57例,尘螨合并霉菌组61例。治疗12个月时,两组的ACQ评分、药物评分、FEF50%、FEF75%和MMEF%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均P<0.05),而FEV1%虽较治疗前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个月时,两组的ACQ评分、药物评分、FEV1%、FEF50%、FEF75%和MMEF%均较治疗12个月有改善(均P<0.05)。治疗12个月和24个月,两组间ACQ评分、药物评分、FEV1%、FEF50%、FEF75%和MMEF%的改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CIT可改善过敏性哮喘儿童的临床症状,减少哮喘药物的使用,不仅对大气道有改善,还能改善小气道。SCIT对单一尘螨过敏和尘螨合并霉菌过敏的哮喘患儿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免疫治疗 儿童哮喘 尘螨 霉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