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用FE复合酶消毒剂控制烧伤创面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6
1
作者 郇京宁 黄青山 +2 位作者 陆婉英 杨敏杰 赵燕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67-167,共1页
目的测定FE复合酶消毒剂控制创面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外用FE复合酶消毒剂对烧伤患者创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作用。结果烧伤患者创面外用浓度为2~3mg/ml的FE复合酶消毒剂后,能显著减少创面MRSA... 目的测定FE复合酶消毒剂控制创面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外用FE复合酶消毒剂对烧伤患者创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作用。结果烧伤患者创面外用浓度为2~3mg/ml的FE复合酶消毒剂后,能显著减少创面MRSA菌数。结论FE复合酶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创面感染 消毒剂 MRSA FE复合酶
下载PDF
烧伤患者血浆白介素-8和白介素-10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郇京宁 赵雪莲 +1 位作者 陈玉林 韦多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10期594-595,共2页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患者血浆白介素 8(IL 8)和IL 10 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烧伤后全身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19 例严重烧伤患者的血浆,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中IL 8 和IL 10 水平。结果:烧伤...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患者血浆白介素 8(IL 8)和IL 10 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烧伤后全身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19 例严重烧伤患者的血浆,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中IL 8 和IL 10 水平。结果:烧伤后患者血浆IL 8 和IL 10 水平急剧升高;非脓毒症患者血浆IL 8 和IL 10 水平在伤后逐渐降至正常,而脓毒症组患者则急剧升高。3 例死于脓毒症者血浆IL 8 和IL 10 持续在高水平状态。结论:烧伤能诱导机体产生IL 8 和IL 10;过高的IL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脓毒症 IL-8 IL-10
下载PDF
外用维生素A促进小鼠烧伤创面愈合 被引量:6
3
作者 郇京宁 陈玉林 葛绳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用小鼠深Ⅱ度烧伤模型,观察了外用维生素A对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用维生素A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8.06±5.32d,比对照组提前近5d。并且用药组创面组织中蛋白质,羟脯氨酸以及DNA... 用小鼠深Ⅱ度烧伤模型,观察了外用维生素A对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用维生素A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8.06±5.32d,比对照组提前近5d。并且用药组创面组织中蛋白质,羟脯氨酸以及DN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提示维生素A具有促进小鼠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 伤口愈合 烧伤
下载PDF
Integra人工皮在烧伤创面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郇京宁 陈玉林 +2 位作者 董肇 杨方勇 吕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20-120,共1页
创面覆盖是治疗严重大面积烧伤患者的重要环节。临床常用的覆盖物大多属于暂时性创面覆盖物,需更换移植自体皮封闭创面。Integra人工皮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创面覆盖物,能恢复皮肤屏障功能,重建皮肤结构,达到永久性覆盖创面的目... 创面覆盖是治疗严重大面积烧伤患者的重要环节。临床常用的覆盖物大多属于暂时性创面覆盖物,需更换移植自体皮封闭创面。Integra人工皮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创面覆盖物,能恢复皮肤屏障功能,重建皮肤结构,达到永久性覆盖创面的目的,国外已试用于临床[1],但是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皮 烧伤 皮肤移植
下载PDF
烧伤大鼠肺组织一氧化氮水平的改变 被引量:2
5
作者 郇京宁 陈玉林 葛绳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58-260,共3页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在烧伤后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麻醉后制成20%Ⅲ度烧伤。分成对照组、烧伤组和烧伤+单甲基精氨酸(L-NMMA)组。伤后定期取肺组织测定NO-2/NO-3和cGMP,并分析NO与...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在烧伤后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麻醉后制成20%Ⅲ度烧伤。分成对照组、烧伤组和烧伤+单甲基精氨酸(L-NMMA)组。伤后定期取肺组织测定NO-2/NO-3和cGMP,并分析NO与肺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烧伤后肺组织NO和cGMP水平均明显升高,肺含水量也相应增加。给予一氧化氮合成酶特异性抑制剂L-NMMA后,随着肺内NO的减少,肺含水量也显著降低。结论:烧伤后所造成的肺损伤可能与肺内一氧化氮合成酶升高,产生大量NO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肺损伤 一氧化氮
下载PDF
烧伤对大鼠心肌组织磷脂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郇京宁 陈玉林 葛绳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28-30,共3页
目的:研究烧伤对大鼠心肌组织磷脂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麻醉后造成30%体表面积的Ⅲ度烧伤。伤后定期取心肌制成组织匀浆,提取磷脂。以薄层层析法分离磷脂.然后分别测定总磷脂、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同时还测定心肌... 目的:研究烧伤对大鼠心肌组织磷脂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麻醉后造成30%体表面积的Ⅲ度烧伤。伤后定期取心肌制成组织匀浆,提取磷脂。以薄层层析法分离磷脂.然后分别测定总磷脂、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同时还测定心肌磷脂酶A2活性。结果:烧伤后心肌组织总磷脂含量明显减低,伤后6h仅为对照组的64.5%。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含量也同样减少。至伤后12h尚未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磷脂酶A2活性在伤后3~12h升高为对照组的3.5~9.5倍。结论:烧伤后心肌损伤与细胞膜磷脂组成改变有密切关系,而磷脂酶A2活性增高是膜磷脂改变的关键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灼伤 磷脂 磷脂酶 心肌损害 大鼠
下载PDF
烧伤病人血清LPO含量和红细胞SOD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郇京宁 葛绳德 +5 位作者 陈玉林 方超苹 桑秀娟 于力 陈克明 杨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474-476,共3页
近来的研究表明氧自由基及其引发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在烧伤后病理生理改变中具有重要意义。烧伤后血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增多,进而引起组织损伤,予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减轻其损伤,并提高烧伤动物的存活率。作者动态观察了烧伤病... 近来的研究表明氧自由基及其引发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在烧伤后病理生理改变中具有重要意义。烧伤后血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增多,进而引起组织损伤,予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减轻其损伤,并提高烧伤动物的存活率。作者动态观察了烧伤病人血清LPO含量和红细胞SOD活性,以了解其变化规律,进一步探讨氧自由基与烧伤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血清 败血症 吸入性损伤
下载PDF
烧伤病人血清心肌酶谱的改变 被引量:6
8
作者 郇京宁 葛绳德 +1 位作者 陈玉林 方超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36-339,共4页
作者观察了65例烧伤病人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烧伤后血清CK,CK-MB,CK-MB/CK比值,AST,LDH和LDH_1/LDH_2比值均明显升高。其中大、中面积烧伤病人CK-MB/CK比值在伤后1~3d和14d大于0.05。提示烧伤后病人心肌细胞受到明显损害。
关键词 烧伤 肌酸激酶 同功酶 心肌损害
下载PDF
烧伤病人肝脏源性的血清酶活性改变 被引量:1
9
作者 郇京宁 葛绳德 +1 位作者 陈玉林 方超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2-85,共4页
肝脏损伤是烧伤后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烧伤后血清中肝脏来源的酶活性升高。作者观察了烧伤病人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
关键词 烧伤 血清 活性 肝源性
下载PDF
烧伤患者血浆IL-10水平的变化
10
作者 郇京宁 陈玉林 韦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变化及其和烧伤后全身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19例严重烧伤患者血浆,利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IL-10水平。结果:烧伤后患者血浆IL-10水平急剧升高,且升高幅度...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变化及其和烧伤后全身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19例严重烧伤患者血浆,利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IL-10水平。结果:烧伤后患者血浆IL-10水平急剧升高,且升高幅度与烧伤程度有关。非脓毒症患者血浆IL-10水平在伤后7d降至正常,而脓毒症组患者急剧升高。3例死于脓毒症患者血浆IL-10持续在高水平状态。结论:烧伤能诱导机体产生IL-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0 烧伤 脓毒症
下载PDF
烧伤患者尿免疫球蛋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1
作者 郇京宁 陈玉林 +1 位作者 葛绳德 张乐之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3年第2期86-87,共2页
我们对50例烧伤患者尿IgG、IgA和IgM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大、中面积烧伤患者尿IgG和IgA水平在伤后3周内均明显升高。而尿IgM水平仅在天面积烧伤患者伤后3天时升高。败血症患者早期3种尿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其他患者。死亡患者早... 我们对50例烧伤患者尿IgG、IgA和IgM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大、中面积烧伤患者尿IgG和IgA水平在伤后3周内均明显升高。而尿IgM水平仅在天面积烧伤患者伤后3天时升高。败血症患者早期3种尿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其他患者。死亡患者早期尿IgM含量增加更为明显。提示严重烧伤后大量免疫球蛋白从尿中丢失,并且尿IgM排出过多可能是病情危重的征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免疫球蛋白 尿
下载PDF
猪深Ⅱ度烫伤早期磨痂术后创面组织学改变及CK和EGFR表达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学川 郇京宁 +3 位作者 章雄 王明青 傅鸿滨 袁克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4-557,共4页
目的建立猪深Ⅱ度烫伤模型,观察早期磨痂术创面的组织学改变及细胞角蛋白(CK)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方法选用实验用小型猪制备深Ⅱ度烫伤模型,于烫伤早期(烫伤后3 h)分别实施磨痂术(磨痂组,n=96)、常规削痂术治疗(削痂组,n=... 目的建立猪深Ⅱ度烫伤模型,观察早期磨痂术创面的组织学改变及细胞角蛋白(CK)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方法选用实验用小型猪制备深Ⅱ度烫伤模型,于烫伤早期(烫伤后3 h)分别实施磨痂术(磨痂组,n=96)、常规削痂术治疗(削痂组,n=96)和SD-Ag保痂处理(SD-Ag组,n=96)。记录各组创面愈合时间;于烫伤后12 h和1、2、3、5、7、10、20 d分别采集创面皮肤样本,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观察创面组织学变化及CK和EGFR表达。结果磨痂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削痂组和SD-Ag组(P<0.05)。组织学观察发现,与削痂组和SD-Ag组比较,磨痂组烫伤后3、5 d真皮深层组织炎细胞浸润和毛细血管淤滞较轻,皮肤附件破坏较少。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烫伤后5、7 d磨痂组CK和EGFR表达较削痂组和SD-Ag组显著,保留皮肤附件较多,创面上皮化快,新生表皮厚。结论深Ⅱ度烫伤创面实施早期磨痂术可保留较多皮肤附件,通过提高局部CK和EGFR释放而使创面上皮化提前,加速创面愈合并改善愈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Ⅱ度烫伤 创面愈合 磨痂术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烧伤患者气管套管内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及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向军 孙珍 +2 位作者 夏俊星 宋菲 郇京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2-565,共4页
目的观察鲍曼不动杆菌在烧伤患者气管套管(ETT)内细菌生物膜(BF)的形成过程及其特征。方法烧伤患者ETT内壁取样(临床菌株),Vitek2快速细菌自动鉴定仪分离鉴定9株鲍曼不动杆菌且均为泛耐药菌株。临床菌株分别于体外培养12、24、48、72h,... 目的观察鲍曼不动杆菌在烧伤患者气管套管(ETT)内细菌生物膜(BF)的形成过程及其特征。方法烧伤患者ETT内壁取样(临床菌株),Vitek2快速细菌自动鉴定仪分离鉴定9株鲍曼不动杆菌且均为泛耐药菌株。临床菌株分别于体外培养12、24、48、72h,改良微孔法进行BF半定量黏附试验;FITC-ConA/PI荧光双染色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并测定成熟BF厚度;以标准菌株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作为对照。于ETT拔除时收集并制备套管内壁标本,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 BF半定量黏附试验结果显示,临床菌株黏附力在体外培养24~48h时达到高峰,且各时相点均显著大于标准菌株(P<0.05);CLSM动态观察发现,临床菌株在体外培养48h左右形成成熟BF,其厚度均显著大于标准菌株(P<0.05);ETT内壁扫描电镜观察可见成熟BF呈团状簇集,细菌被大量胞外多糖复合物包埋并融合呈片状。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能在烧伤患者ETT内壁形成BF,且具有成熟早、数量多、黏附能力强的特点,是烧伤后ETT相关感染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感染 鲍曼不动杆菌 细菌生物膜 气管套管
下载PDF
无细胞异种真皮与表皮细胞悬液复合移植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旺 郇京宁 +5 位作者 陈玉林 夏照帆 肖仕初 刘志国 王璐 张素贞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48-251,共4页
目的 研究用无细胞异种真皮与表皮细胞悬液复合移植的效果及组织学变化。方法 将 4 2只裸鼠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 ,实验组于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移植无细胞异种真皮及人表皮细胞悬液 ,对照组单纯移植人表皮细胞悬液。于术后 2、3和 5... 目的 研究用无细胞异种真皮与表皮细胞悬液复合移植的效果及组织学变化。方法 将 4 2只裸鼠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 ,实验组于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移植无细胞异种真皮及人表皮细胞悬液 ,对照组单纯移植人表皮细胞悬液。于术后 2、3和 5周计算创面愈合率 ,术后 3、6和 12周计算创面收缩率 ,并取活检行组织学检测。结果 实验组创面愈合率高 ,分别为 79.1%± 4 .5 % ,89.6 %± 4 .4 % ,98.1%± 3.4 % ,收缩程度轻为 16 .3%± 5 .2 % ,2 5 .5 %±7.2 % ,32 .5 %± 7.1% ,外观平整 ,质地良好 ,胶原纤维排列整齐 ,基底细胞桥粒 -半桥粒结构及基底膜等结构重建明显 ,未见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 ;对照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 6 9.2 %± 4 .9% ,78.2 %± 7.6 % ,90 .6 %± 5 .0 % ,收缩率为2 0 .5 %± 6 .0 % ,31.3%± 6 .9% ,4 4 .6 %± 7.2 % ,与实验组相比 ,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愈合后的表皮质地薄 ,易破溃 ,胶原纤维紊乱 ,表皮 -真皮连接结构重建不明显。结论 无细胞异种真皮与表皮细胞悬液复合移植修复创面 ,可改善创面愈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细胞异种真皮 表皮细胞 复合移植 创面愈合
下载PDF
胰岛素受体底物1在烧伤后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新龙 夏照帆 +5 位作者 韦多 田建广 郇京宁 路卫 唐洪泰 朱世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52-1054,共3页
目的 :观察烧伤后胰岛素受体底物 1(IRS- 1)及其丝氨酸 30 7和酪氨酸磷酸化的变化 ,探讨烧伤后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方法 :6周龄 SD大鼠 (体质量 16 0~ 170 g)随机分为假烫伤组 (n=8)和烫伤组 (n=8) ,烫伤组大鼠制成烧伤面积为 30 %... 目的 :观察烧伤后胰岛素受体底物 1(IRS- 1)及其丝氨酸 30 7和酪氨酸磷酸化的变化 ,探讨烧伤后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方法 :6周龄 SD大鼠 (体质量 16 0~ 170 g)随机分为假烫伤组 (n=8)和烫伤组 (n=8) ,烫伤组大鼠制成烧伤面积为 30 %的 度烫伤模型 ,伤后第 4天 ,禁食 5 h后的大鼠 ,进行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实验 ,实验后颈动脉放血处死 ,立即采集肌肉和脂肪标本 ,采用免疫沉淀和免疫印迹方法分析 IRS- 1及其丝氨酸 30 7和酪氨酸磷酸化的变化情况。 结果 :烫伤后肌肉和脂肪组织中 IRS- 1上丝氨酸 30 7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 [假烫伤组光密度值设定为 1,进行对照比较 ;骨骼肌 :(3.78± 1.5 8) vs(1.0 0± 0 .16 ) ,P<0 .0 1;脂肪组织 :(2 .0 9± 0 .4 4 ) vs(1.0 0± 0 .18) ,P<0 .0 5 ],而 IRS- 1上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 [骨骼肌 :(0 .6 6± 0 .32 ) vs(1.0 0± 0 .34) ,P<0 .0 5 ;脂肪组织 :(0 .6 2± 0 .2 7) vs(1.0 0± 0 .2 4 ) ,P<0 .0 5 ]。烫伤后 IRS- 1含量无显著性改变 [肌肉组织 :(0 .87± 0 .0 5 ) vs(1.0 0± 0 .17) ,P>0 .0 5 ;脂肪组织 :(0 .93± 0 .0 1) vs(1.0 0± 0 .16 ) ,P>0 .0 5 ]。结论 :烧伤后 IRS- 1丝氨酸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受体底物1 丝氨酸307 酪氨酸 磷酸化
下载PDF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和治疗 被引量:20
16
作者 韩一平 郇京宁 王靖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65-67,共3页
作者分析了243例全身和局部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情况。结果表明,本组MRSA占同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80.5%。其中血液中分离的MRSA比例可高达95.2%。多数MRSA对常用的第一、三代头孢... 作者分析了243例全身和局部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情况。结果表明,本组MRSA占同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80.5%。其中血液中分离的MRSA比例可高达95.2%。多数MRSA对常用的第一、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和某些新型喳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仅对万古霉素敏感。全身性MRSA感染仍以万古霉素最为有效。溶葡萄球菌酶作为外用药能有效地控制局部MRSA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医院感染 抗生素 耐药性
下载PDF
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2003—2012年住院儿童烧伤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原博 缪明远 +1 位作者 杨惠忠 郇京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5-539,共5页
目的回顾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2003—2012年收治烧伤儿童的临床资料,掌握流行病学规律,为减少儿童烧伤发生率寻找有效介入途径。方法归纳总结2003—2012年0~14岁烧伤儿童的住院病史,研究指标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烧伤类型、烧伤程度及部位... 目的回顾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2003—2012年收治烧伤儿童的临床资料,掌握流行病学规律,为减少儿童烧伤发生率寻找有效介入途径。方法归纳总结2003—2012年0~14岁烧伤儿童的住院病史,研究指标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烧伤类型、烧伤程度及部位、烧伤面积、是否接受手术、住院天数等。结果共纳入患者1 844例,其中1 112例(60.3%)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家庭;2008—2012年患者数为2003—2007年的2倍,以0~3岁居多,占73.8%;各年龄群中,热液烧伤仍为最主要烧伤类型;春季(29.6%)及夏季(26.7%)烧伤发生率较高。1 015例患儿烧伤累及上肢;575例患儿接受植皮等手术治疗;平均住院时间为11 d;共有7例电击伤行截肢(指)术;死亡7例,6例为热液烧伤,1例为火焰烧伤。结论绝大多数烧伤儿童(及重度烧伤)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家庭;随着上海市常住人口的增长,烧伤患儿人数也在逐年增多;重点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尤其是0~3岁儿童家庭的烧伤安全教育可能是减少儿童烧伤发生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烧伤 流行病学 烧伤防治
下载PDF
烧伤后磷酸化酪氨酸和核因子-κB表达及细胞因子分泌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贲道锋 郇京宁 +3 位作者 刘春敏 王广庆 陈玉林 夏照帆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SCD 1999年第10期591-593,共3页
目的:探讨烧伤后早期腹腔巨噬细胞表达磷酸化酪氨酸(Tyr P)、核因子 Kappa B(NF κB)m RNA 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小鼠20% 体表面积的Ⅲ度烫伤模型,分离和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用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烧伤后早期腹腔巨噬细胞表达磷酸化酪氨酸(Tyr P)、核因子 Kappa B(NF κB)m RNA 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小鼠20% 体表面积的Ⅲ度烫伤模型,分离和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烫伤后24 小时内不同时间Tyr P的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观察NF κBm RNA表达的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上述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介素 6(IL 6)的水平。结果:烫伤后1 小时腹腔巨噬细胞的Tyr P表达就明显增高,与假烫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1),这种改变在伤后24 小时内持续存在;烫伤后1 小时NF κBm RNA 表达明显增强,以伤后2 小时为明显(P< 0.01),伤后4、6 小时表达逐步减弱,但仍较假烫伤组高(P均< 0.05);烫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TNF α和IL 6 水平明显增高,烫伤后其含量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与假烫伤组比较差异显著(P均< 0.01)。烫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yr P、NF κBm RNA 与TNF α、IL 6 呈正相关。结论:烫伤可使巨噬细胞中Tyr P、NF κBm RNA 表达增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巨噬细胞 磷酸化酪氨酸 IL-6 细胞因子分泌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合并烧伤或溃疡的临床救治 被引量:7
19
作者 程大胜 夏照帆 +6 位作者 唐洪泰 朱世辉 贲道锋 俞为荣 杨勇 郇京宁 路卫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52-1153,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烧伤 溃疡
下载PDF
烧伤早期离体肺泡巨噬细胞CD14蛋白表达对细胞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友良 郇京宁 +2 位作者 陈玉林 贲道锋 王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58-560,571,共4页
目的 探讨烧伤血清对离体大鼠肺泡巨噬细胞 (AM )CD14膜蛋白 (mCD14 )表达变化及其对AM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分离并收集大鼠AM ,以烧伤血清及LPS刺激 ,再分别以抗CD14抗体作用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CD14蛋白表达变化 ,ELISA检测培... 目的 探讨烧伤血清对离体大鼠肺泡巨噬细胞 (AM )CD14膜蛋白 (mCD14 )表达变化及其对AM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分离并收集大鼠AM ,以烧伤血清及LPS刺激 ,再分别以抗CD14抗体作用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CD14蛋白表达变化 ,ELISA检测培养液中TNF α和IL 6浓度。结果 烧伤血清和LPS刺激后 ,AM的CD14蛋白表达从 1h起就开始增加 ,2h达峰值 ,尔后逐渐减弱 ,持续 12h ,细胞因子分泌相应增加 ;抗CD14抗体阻断CD14作用后 ,CD14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细胞因子分泌亦相应减少。结论 严重烧伤后可能随着LPS增加 ,通过激活内毒素信号传导通路 ,使AM分泌细胞因子增加 ,这种作用可以被抗CD14抗体所阻断 ,提示严重烧伤后可以通过调节CD14的作用而减少细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离体肺泡巨噬细胞 CD14蛋白 细胞因子 实验研究 免疫组织化学 ELIS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